第三十四篇:《梁智华随笔选-拈花惹草》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年前的一天,我写散文《一身颜色最鲜明》时,偶然在《邮政周报》上读到了一篇题为《木棉花开红艳艳》的随笔,获益不小,不但给自己的文章修正了一个失误,并激发了新的联想与诗情。那文章的作者就是近年在邮坛上十分活跃的梁智华邮友。他的活跃决非一般,可是编刊、撰文、出书三位一体,他旗下的《红豆邮刊》小有名气,我的《集邮情感》一书得益于“红豆”的点评,平添了好多问津的邮友。现在,智华邮友把他新著的书稿寄来,嘱我作序,邮友邮情,我忧郁再三,思量再三,想了几个推脱的理由,都觉得不够真诚,愧对远方的期待与信任,于是勉为其难了!
勉为其难,难在哪里?眼下序文有三,其一为名人之序,书好沾名人名气;其二为大官之序,书好借权张扬;其三为学者之序,以便提升书的文化品位,洞察是非短长。三序皆无可厚非,市场经济嘛!但是学者之序的风险最大,很可能收益最小,梁智华邮友甘冒此险,无非就是为求得一点真知灼见,我如果推三脱四的,又何以为铮铮邮友呢?窃以为作序固然是一个荣誉,更是一种责任,真情真话必不可少,于是笔重千斤,诚惶诚恐!
智华的集邮随笔,确切地说,应为邮识随笔,展示的是方寸艺术的百科常识。这类文章在邮报邮刊占有相当比重,智华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识”的立体与丰盈,它往往不是一邮一识简单的组接,而是围绕着一邮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甚至全方位的融合,比如开篇的《迎春竞放接春归》,写的是傲霜竞放的“迎春花”。作者从邮票上的花枝切入,进而从古典诗词、植物性能、药用价值,以及文字的白描细绘,多方耕耘,最终让细密娇小的迎春花开满读者的脑海。
然而仅仅凭“立体和丰盈”还是不够的,智华是诗人和作家,已出版散文与诗歌多部,由此使他的笔墨酣畅而饱满,这在当代中国邮文写作群体中纯属凤毛麟角,绝对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稀有金属”。得益于此,智华的集邮随笔在文字的差遣和色彩的描述上“润物细无声”,显出了高人一筹的艺术功力。你瞧,“每当春风吹过,迎春花迎风而舞,仿佛是春神赐予的千万根金腰带,让春姑娘的腰身婀娜动人,风情万种!”这个时刻,邮票上的迎春花随着文采而摇曳生辉,阅读的美感使读者如浴春风。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雕虫小技,多少邮文之所以成为搪塞版面的文字组合让读者目不忍睹或难以卒读,个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字的枯涩。真可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邮文好写,文笔难求”。
邮坛常言道“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同样是传播邮识的邮文,有的如鲜花芳草,有的似枯枝败叶,随着文化的普及与提高,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邮迷的文化素质在升华,口味在变化,各种邮书层出不穷,五花八门乃至丰富多彩,邮迷对邮识饥不择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不可能再对枯干无味的邮文逆来顺受,也很难去啃那干巴巴的说教,一个邮文优胜劣汰的时代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鲜花芳草”供不应求,“枯枝败叶”无人问津,市场终究是要作出无情和多情的判决。由此智华的“拈花惹草”能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很大程度得益于他邮识与文采的融汇!

综观《拈花惹草》花草荟萃,感到的不仅春意盎然,而且有声有色,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芳》有“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写意,送给作者再恰当不过了:邮文不断的智华是“惹草”的彩蝶,“时时舞”是他勤奋的写照。诗情画意的智华是“拈花”的“娇莺”,飞扬的文采构建了“恰恰啼”的自在。“拈花惹草”贬词褒用,终于用出了雅气来。米卢的“快乐足球”引发了“快乐集邮”的联想,“好马配好鞍”,雅文写雅趣,何乐而不为?
然而这不是说智华的邮文就十全十美,邮与识之间的连接缝一直是集邮散文随笔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智华有的邮文的缝隙就比较明显,而有的则过度得比较自然。如何化解乃至消弭这条缝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素材与情感的融会贯通,就更难了!我在创作实践中的情况也与智华大致相似,但知难而进,别无选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以为“登楼”的途径之一是要做到“文中有我”。文中有我,是署名的需要,一篇文章,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就意味着文章是你思想的流露,是你见地的展示,智华的不少邮文就可以见到作者采访的身影,情感的抒发。
文中有我,就是落笔成文要有作者思想的火花,不能四平八稳老说同样的话,平平淡淡重复同样的话其实就是“正确的废话”,即便是“英雄所见略同”,说出的话也往往各有风格或文采;即便是人云亦云,也要有角度的不同或见解的提升,从“大众邮文”深化为“个性邮文”。
文中有我,就是要提倡写自己集邮和生活的经历与感悟,其实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张不同的面孔,一百个邮迷就至少有一百个不同的故事,即便是双胞胎,只要睁大眼睛,就一定很快能发现不同的地方。两个人痴迷同一套邮票,而同一套邮票完全能在两个人的心弦拨出两首抒情的心曲……
文中有我,就是要就是在对资料的裁剪、取舍、对比中拿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来。我就是我,我的精、气、神,我的经历我的感情我的风格我的嬉笑怒骂,字里行间都多少有作者鲜明个性的闪烁!
文中有我,是读者的需要,是刊物的需要,是集邮事业的需要……,文中有我,至少应该是每一位有志邮文写作的邮友努力的目标,我愿与智华和一切有志于集邮散文随笔写作的邮友们共勉!
2001年11月18日于厦门大学敬贤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