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曹植治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千里雪独自出现在赫连小妹面前,衔着小妹的手臂,哀鸣几声。小妹似乎明白什么,跨上枣红马,由千里雪引路,来到三人疗伤的地方。
“天哥不会有危险吧?”小妹俯身扶着昏迷不醒的拓跋天,热泪盈眶。
邓宁难过地说:“我和姜少该做的都做了。拓跋兄是否平安无恙关键就靠你和他自己的努力。”坚强的邓宁努力压制住悲痛。另一边的姜火还是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两位青年有意避开,给小妹和拓跋天腾出空间。
“我真想不通拓跋兄为何会选择自杀?”姜火抹去泪痕,蹲下身子无精打采。
“我想拓跋兄见到柳城的惨况误以为是自己带来的灾难。我也感到一种深深的内疚。其实联合各部落攻打柳城是我出的主意,没想到竟然给柳城的百姓带来灭顶之灾。拓跋兄刺向自己心窝的那一刀不仅向死难的无辜百姓谢罪,很可能替我俩忏悔。”邓宁心绪混乱。
姜火抽出慈悲刀在地上刻下一个大大的“义”字,感慨道:“真不枉结交拓跋兄这位重义气的朋友。希望他吉人天相!”
“天道扬善惩恶。上天一定会保佑重义理的人!千里雪能够带回小妹足以证明天理昭彰。只要拓跋兄能够卸下心中的重担就会化险为夷。”邓宁对拓跋天的平安信心不减。
姜火苦笑道:“以拓跋兄的性格能做到么?遥想拓跋兄斩断你我绳索时那句豪迈的誓言多么坚定!”
“即使飞蛾扑火死而无憾!这句豪言至今历历在目。我俩不熟悉草原的规则,而拓跋兄土生土长在草原的英雄又怎会不明白强者生存的法则?”邓宁叹道。
姜火心头一震:“莫非拓跋兄想背叛草原的法则?”
忽闻小妹惊喜道:“天哥醒啦!”姜火高呼万岁,兴奋地跑过来。
拓跋天气色明显好转,悠悠苏醒,望着贴身的小妹,微笑道:“我不会有事的。冥冥中我仿佛和你一起观赏日出。”
“是啊,你答应过陪我一起看日出的!”小妹喜极而泣。
邓宁细心为拓跋天把脉后,喜道:“拓跋兄的内力深不可测,抵抗力非常人所及。最重要的是你能够抛下心中的重担,因此创造出一桩奇迹!”
“哈哈,没有两位好兄弟的乾坤诀真气,我也不可能起死回生。乾坤诀的力量实在太神奇。我隐隐感觉它蕴藏着更加玄妙的力量是两位还没有开启的宝藏。”拓跋天忽然提起乾坤诀神乎其神。
邓宁掏出乾坤诀慷慨道:“原来拓跋兄才是乾坤诀的有缘人。这本书送给你。”
拓跋天拒绝道:“两位对乾坤诀缺乏足够的信心是阻碍你们开启玄妙力量的魔障。记住乾坤诀的主人只有姜火和邓宁。我赠送两位一句箴言:大胆探索,小心修炼。将来二位的武道必在拓跋天之上。”
“拓跋兄将来有何打算?”姜火笑问道。
拓跋天搂着小妹大笑道:“背叛草原法则的我不可能奢望任何作为。我答应过小妹陪她一起观看大草原的日出。我向往中土的文化。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在中土重逢。两位还是回到中土去吧。那里才是你俩叱咤风云的地方。我相信你俩是人中之龙。希望下次见面能够听到两位令我钦佩的传奇经历。”
姜火豪情万丈道:“下回遇见拓跋兄,我和邓少的传奇事迹保证让你羡慕不已!”
幽州。汉朝,分全国为十三刺史部(又称十三州),河北北部主要属幽州刺史部。其下有范阳郡、燕国、北平郡、上谷郡、代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昌黎郡、带方郡总计十一郡。人口稠密,堪为大州。
曹彰平定乌丸楼班回师北平。于是上书朝廷,表奏曹植为幽州刺史。
刺史是中央派至地方的监察官,受御史中丞统辖。设立刺史的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督察和控制。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除三辅、三河、弘农外,将全国划分成十三州部,每部设刺史一人,分管几个郡国,称部刺史或州刺史。刺史的主要职务是督察诸侯王、郡守和地方豪族。刺史每年秋冬需到所管的郡国巡察,当时人称为“行部”,他们通过行部以了解下情,年底回京奏事。刺史之秩仅六百石,而所监察的守、相为二千石,成帝时为使其权位及其品秩相符,遂将刺史之秩提高到二千石。东汉时,刺史不必再亲自回京报告。有了属吏,属吏有从事史、假佐;也有了固定治所。实际上,州成为一行政区域;刺史也成为比郡守高一级的行政官员,权责比西汉时有很大的增加。东汉末年,有些刺史俨然成为地方割据势力的首领,西凉刺史董卓等人就是其中佼佼者。
时值曹丕继承魏王王位。初,汉熹平五年,黄龙见谯,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扬:“此何祥也?”扬曰:“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复见。天事恒象,此其应也。”内黄殷登默而记之。至四十五年,登尚在。三月,黄龙见谯,登闻之曰:“单扬之言,其验兹乎!”天生祥瑞。左右心腹权臣大理王朗、御史大夫华歆极力劝说曹丕废汉立国。
大臣刘若劝曹丕道:“我听说符命不虚见,众心不可远。故孔子曰:‘周公难道不圣明吗?他却把天下让给成王。这如同天地日月不吝惜万物。’因此,尧禅位给舜,舜一点儿都没推辞。现在代表汉室的火德气数已尽,炎汉皇帝命运将终。上天感念魏有明德,将天下赐予大魏,祥瑞明兆,受命已是必然。明示天下,神人同应。即便有虞氏时出现的仪凤,西周时出现的跃渊之鱼,和今天的祥符瑞兆可无法相提并论。恳请大王接受上天恩赐,取汉而代之。”
尧在位时,出现仪凤,于是禅位有虞氏舜。商纣时,西祁出现跃渊的鱼,于是有贤人知道周将取而代之。自古汉朝以西方火德为天命,当时相传谯出现黄龙祥瑞。于是人传曹魏将拥有天下。
曹丕面色忧仲,掷表案前,以示群臣道:“子建与黄须儿雄居幽州,孤寝食难安。”
华歆等接过奏折粗略浏览一番。华歆谏道:“上表朝廷请求立官者,如当年蜀寇刘备自领益州牧,孙权上表领扬州牧,乃势不得已。先王为离间孙刘联盟也曾表奏周瑜南郡太守、程普江陵太守。但凡允官必定削弱他的实力。任城王曹彰坐镇幽州,兵精将勇,平定乌丸、匈奴无坚不摧。陈留王曹植文采飞扬,先王及王后宠爱有加。此二人都是大王的兄弟。如果不应允,他们必定兴师吊罪;如果答应他们的表奏无疑如虎添翼,徒正其名。不如改其奏,上表朝廷封曹植为陈留太守,封曹彰为河内太守。这样一来削弱他俩的实权,使他俩徒有虚名;二来借助朝廷封赐名正言顺;三来让他们在大王附近的区域能够时时刻刻监视,制约他俩的行动,让他们即使有大志也无法伸张。”
曹丕点头道:“此计很好。只恐怕两人不愿意,挑起战争导致天下永无宁日。”
司马懿谏道:“曹植有异才,如果得到任城王相助可能成为当世枭雄。自古道:一山容不得二虎,一水容不下二龙。依臣愚见不如批准他们的表奏,大王登基禅位是目前大事。等到大王登基后下诏强行召回都城,然后囚禁他们或论罪处斩。如果他俩不来,就削职问罪。曹植等人畏惧,定然兴师谋反。可惜他们兴无名之师,这样的军队失败的速度是很快的。我军只需要固险据守,等待敌人的锐气丧失后再纠集各路勤王的军队,一鼓作气就可以生擒活捉反贼。”
“昔日十常侍在洛阳作乱。大将军何进召集诸侯勤王以致引狼入室,汉室倾覆。仲达之计令兵戈妄起,万不可用。”王朗仗着是曹操托孤重臣厉声怒喝。
司马懿笑道:“此一时彼一时。昔日汉室朝纲败坏,奸臣当道,人心思叛。如今魏王圣明,天下清平,人心思安。各路诸侯受先王厚恩,三军感先王神威,谁敢起来造反?”
曹丕眉开眼笑道:“襄阳曹仁、长安钟繇、徐州张辽都受父王隆恩而且他们都是忠肝义胆的忠臣,不可能附和曹植叛乱。仲达之计先用官职引诱然后逼迫子建等造反,让他们进退两难。好!真是好计!即刻上表朝廷,批准他们的请求。”
王朗害怕司马懿得到新王宠信,心有不甘,怒视司马懿。心道:先王在世时曾经对我单独谈论此人,说他有雄才伟略,心怀异志,不是那种久居人下的忠臣。我定当慎重防范此人。有我王朗在一天,不会让司马懿的奸计得逞。司马懿喜形不露于色,暗暗骂王朗:你一个老革匹夫,只知道引经论典的迂腐儒生,有什么真本事。
于是曹丕上表汉献帝赐曹植幽州刺史,封曹彰镇北将军。还亲自派人发书信贺喜,假装宽慰两位同胞兄弟。同时暗中抓紧登基禅位。
姜火、邓宁回到北平正值朝廷赏赐曹植为幽州刺史。想到满腹经纶终于得以展现,曹植召集军师徐庶等人商议如何治理幽州。古代治理国家和治理州郡不同。国家是由不同的州郡组成。古代治国理民有三种方法:以王道教化百姓;以霸道威慑天下;以强权统治国家。州郡的治理要求户籍管理清晰,土地人口众多,府库钱粮充盈,城郊治安良好,没有盗贼。最关键还在于州牧和刺史精于一艺,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成绩斐然以博得朝廷赞赏,仕途高升。杨俊与当时的临淄侯曹植是好友。当时曹操还没立嗣,问杨俊对曹丕和曹植的评价。杨俊虽然对二人的评价都很不错,但是对曹植的评价言辞优美。曹丕知道后怀恨在心。于是借机把他贬到偏僻的幽州。曹植身为幽州刺史对于本州享有人事权力,调杨俊到北平。又有刘劭,先前受曹丕宠信。内臣嫉妒就常常在曹丕面前诽谤其过失。郗虑赏识刘劭的才华劝曹丕把他派往幽州监视曹植的行动。曹丕准允,派刘劭赴代郡作郡守。临行前,千万叮嘱刘劭时刻留意曹植的一举一动。刘劭聪颖过人,知道他们两兄弟长期不和睦,到达代郡后假意殷勤。曹植和刘劭交谈发现此人极有见识,非常喜欢,把他作为股肱心腹。

曹植一向器重姜火、邓宁,有心栽培两人。这天特意召见两人,问他们:“小火、小宁平时最喜爱阅读什么书籍?”
姜火回答道:“在水镜竹屋博览群书。最喜欢读刘向的史书《战国策》和孙武的兵书《孙子兵法》。”
邓宁答道:“我喜欢左丘明的史书《左传》和黄石公的兵书《三韬》。”
“《孙子兵法》和《三韬》行军作战大有裨益。《战国策》和《左传》都是史学瑰宝。不过要论治理内政,建议两位多看看《春秋》、《墨子》、《道德经》、《文子》、《尸子》、《韩非子》。”曹植微笑道。
“三公子推荐的著作我听说都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的精髓。这些和内政有什么关系?”邓宁疑惑这些书的用处。早在水镜竹屋他倒也细心读过,只是没能领会其精华。
曹植笑道:“治国之术不外乎孔墨之术、黄老之术、王霸之术和申商之术。不同的国别和不同的时代这些治国方略都曾被前人灵活运用。其实这些方略都是产生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从诸子百家思想中去探索治国之道,从而找出因时制宜的方法才是治国的精华。”
正说间,有门客报:将军田豫在府外求见刺史大人。曹植对姜火、邓宁说道:“田豫乃当世奇才,统军有方,谋略精通。你俩要好好结交此人。”
田豫少年时在刘备手下,当时他因为母亲的原因要求辞官回渔阳老家。刘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足见此人大才。后来公孙瓒兵败转投曹操。因为田豫久居幽州,曹操让他留守幽州对付日益崛起的鲜卑部落。
田豫年过五旬身形矫健,当下笑谓姜火、邓宁:“刺史大人,这两位可是奔狼原大捷、平定柳城的新秀姜、邓二将军?”
“田将军好眼力!子建召将军来是想听听将军对幽州边防的设想。”曹植热情招呼田豫就座。
田豫一听说军事事宜,奋然起身道:“草原楼班已灭,匈奴和鲜卑尚存。匈奴衰落单于豹的势力主要在并州一带;鲜卑部落以并州步都根和幽州轲比能深为大患。此外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末将认为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为仇敌,互相攻伐。分化鲜卑各部落,拉拢有意归顺我国的小部落。然后将他们迁入内地,作为异族外军备战西川和江东的贼寇。”
邓宁似乎不满意地问:“田大人为什么不考虑和草原各部落互通贸易、和平共处?”
“草原物产匮乏,部落贪婪成性。自古汉强则胡弱,胡强则汉危。两强势不两立,根本不可能和平共处。”田豫驳斥道。
曹植点头道:“田将军所言即是。现在将军为渔阳督军,统领渔阳军防。将军只需要派出间谍分化草原部落,不宜妄动刀戈。我会拨给将军一定的军资。至于分化部落的贿赂和间谍的费用,我另外拨款。将军记住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开战。”
“刺史大人放心。田某定不负使命!”田豫领命告退。
不多时,杨俊求见。曹植握着杨俊的手道:“我召你来是想给你一个重要任务。以前你的同郡审固和陈留卫恂本来都出于兵伍,你出钱奖赏他俩的功劳,最后两人都成为佳士。我想治理州郡必先求得贤能。因此遍求贤才的重担就交给你这位好朋友。希望你勤勤恳恳,帮我找到千里马。”
杨俊道:“大人仁义负有盛名,现在求贤若渴。只要大人效仿燕昭王任用郭隗之事,先派人推举乡里有美好品德的隐士作官,言辞委婉动听。我想贤才一定会慕名而来。”
刚打发杨俊,又有刘劭求见。曹植先互相引荐三人。然后问刘劭道:“我想用孔墨之术来治理幽州。用圣人的品德来教化民众和士人,用墨子的勤俭节约来富强州郡。孔才以为如何?”
刘劭大惊曹植有这般主意,顿时对他刮目相看。“孔子曾说先前英明的帝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做到就可以保卫国家;三至做到就可以对外征伐。幽州是边疆州域,理应如此。”刘劭也赞同曹植的孔墨之术治理幽州。
“七教者尊敬老人使州民更加孝顺父母;敬重长者使州民更加尊敬长辈;乐善好施使州民更有爱心;亲近贤人使州民择君子为友;崇尚仁德使州民坦诚宽厚;厌恶贪婪使州民以贪婪为耻;提倡谦让使州民彬彬有礼。七教是治民之本,确定教化原则就能从根本上匡正民风。不过早期法律仍然不能丢弃。以德服人,以法训恶,则幽州将恢复淳朴民风,有利于农耕及生产的法令推行。推行勤俭节约也是为了现在这种贫穷局面能够尽快改变。”曹植的思维不绝。
“至礼而不推让,至赏而不浪费,至乐而无声息。这是三王的治国之道。反对奢侈,从根本上能富强州郡。这些相信也是士人和百姓喜闻乐见的。不过实施起来任重道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恐怕……”刘劭欲言又止。
曹植淡淡地笑道:“孔才是想说这事需要迁延日久吧。诚然,恐怕子建在世时也不会出什么政绩。但是一切进入正轨,一定是造福千秋的功业。子建一点也不后悔!孔才的任务就是在幽州境内宣扬仁义道德和勤俭节约。蓟开设武馆,北平和渔阳开设私塾,号召当地士人的孩子进去读书。对,还有家贫却有大志、勤奋好学的孩子也可免费读书。不过大兴土木的事情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一味求成。”
邓宁笑道:“三公子真好。我那时要是有这种私塾,该多幸福!”
“全州依然要靠发展农耕和畜牧来提高百姓生活,充实府库。伯槐是发展生产的高手,还有许多重要事务靠他。”曹植望着常林进府呵呵笑道。
常林,字伯槐,避地上党,耕种山阿。当时旱蝗,林独丰收,尽呼比邻,升斗分之。后并州刺史梁习荐州界名士林及杨俊、王淩、王象、荀纬,太祖皆以为县长。林宰南和,治化有成。此人是农业发展的好手,曹植早有所闻,因此召见。
当下曹植委任他为负责农耕的官员:“幽州气候与并州相似,与中原不同。庄稼都是一年一生,因此农时非常重要。如果耽误农时,土地必然急剧减产。我会精心挑选查看四时节气的官员,让他勤勉工作,不误节时。另外开渠凿井务必仔细,资金问题我会酌情拨予。还有农具改良的问题,我们以后一起研究。”
“刺史大人亲力躬为,一定能解决幽州的生产。”常林听曹植对农耕比较了解,对他增添几分信心。
紧接着曹植接见牵招。牵招秉义壮烈。曹植委任他负责法令执行和监督各处官员。
等众人走后,曹植独留下姜火和邓宁。“治理州郡的资金通常需要地方自给自足。三公子怎么设法弄来这笔资金?”邓宁善于思考问题比姜火多。
“我联系好辽东太守公孙恭,与他通商谋求本分资金。另外通过赋税争取资金。我还和二哥商量过实行军屯制,解决部队的部分军粮问题。另外我设法争取此间的巨贾,希望他们能投资农耕、开荒地租赁给他们。另外幽州的户籍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我得起用熟悉的人查清户籍,对外来人口让他们开荒垦地,衣食有着落才不会惹事生非。”曹植把想法告诉两人,有意教导他俩如何治理内政。
“其实治理州郡无外乎户籍人口、农业生产、商业赋税和思想教化等。只是根据地方差异制定出合适的侧重点。搜拔贤才,知人善任,使下属发挥各自作用,做到人各其才。这才是治理州郡的关键。”曹植摇摇头叹息目前贤才紧缺,期待的目光投向年青的姜火和邓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