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惊诧的眼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节惊诧的眼睛
进入大学,用自己的双眼打量这高等学府,出人意外的是大学可以结婚,生儿育女。这是对中学时的一贯想法,认定学校就是铁定的读书场所,读书就应该认真读书,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截然相反的。
刚入校,六二级毕业的一些同学还没有离开,行政楼和办公楼之间的中心花园处,常遇见一位戴眼睛,抱着孩子,一边走,一边哄,口中念念有词的莘莘学子。还没有自立,就当起了爸爸,不知道累与不累。
后来,同班同学李戒三,大学未毕业就成家结婚,因大学有不反对结婚的前例,是否婚恋由自己把握,就不再称奇了。
不提倡,也不反对,宽松的环境,也没有出现人人都想交朋友,结婚的念头。因为绝大多数人仍理性地认为,趁年青,不能虚度美好时光,大学还是应正二八经,认真读书。
我用惊诧的眼睛,观察学校,但同时却有更多的大学中人,用惊诧的眼睛打量我。何故?
因为,在那政治条件,家庭出身决定人求学命运的高等学府,猛然间,冒出一个残疾学生,令人十分不解,纷纷猜测,这人来头肯定不小。
言下之意,不是党员,便是团员,或者是有更硬的靠山,绝非等闲之辈。与诸君的想象完全相反,我什么也不是,平头一个,只是成绩稍好一点而矣。
你莫说,这四川师范大学,对重庆兼善中学而言,也算情有独钟。在那种环境和条件下,竟然收留了不少兼善中学因人为原因造成的落魄学子。

比如,高六零级四川高考状元夏作人同学。尽管其数理化考了满分,因家庭出身的问题,被剥夺了进入自己理想学校的权利,但不管怎样讲,收留他的川师毕竟给他提供了在大学求学的机会。
同样,四川师范大学也把这个机会给了我。但是在当时我并不这样想。只认为自己成绩好,进入川师,是一种落魄,反而有一种怀才不遇的失落感。
直到今天,在政治、出身不再决定学子命运的时候,在招收学生人数,成倍增长的时候,一个残疾学生,成绩再好,要想能进入大学,其难度好象比登天还难。
所以,我在感谢其时制定高考政策的**,和主持四川高考工作的康乃尔的时候,不免问道,在社会进步的今天,又是什么原因阻止残疾学生的升学?难道进步的社会,前进了四十年,连上个世纪的六二年都不如?
的确,那一年,我享受到了中国教育前所未有的礼遇,一个高分,让我从第一个志愿,层层落选,到十九个志愿(因第二十志愿,是川师化学系)被录取。据说我是当年川师物理系一百多名入校新生中的第一名。
进入成都大学(四川财经大学数学系,后院系调整来川师)的兼善中学学生何开明,系该校入校新生中的第一名,后来也转到川师,与我同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