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城市旮旯关注残疾人中的最困难群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城市旮旯:关注残疾人中的最困难群体
平生第一次参加社区残疾人茶话会,一杯清茶,一碟瓜子、花生,摆设需简单,但社区工作人员的一片情,却心领身受。
我所在的社区,人口约万人,领残疾证的残疾人38人,其中吃低保的18人,从人口基数来看,分布社区的残疾人,是社会中,名副其实的弱势、低收入群体。而其中的两位,却是这低收入弱势群体中,也就是我们社会中,最困难的弱势群体。
客观地讲,他们的生存,他们赖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精神支柱都应该寄希望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政府,以及乐善好施的企业家、和仁人志士。
但就因为他们不象那些沿街乞讨,裸露肢体残疾的专事乞讨者,那样惹人注目,那样能赢得人们的同情心,而往往被人遗忘。
除了每年2-3次年节,社区居委会干部,提着不超过10元的水果、副食品、小食品、毛巾登门看望的时候,他们那渴望生存的、清澈明亮的眼睛,才透出炯炯的眼神。
周涛,男21岁。4岁左右,患肌肉萎缩症,残疾鉴定:肢残一级,长期卧床。父因车祸身亡,母下岗,随婆婆居住。后母亲改嫁,因拖着残疾孩子,不几年离婚。连居住地都没有,最后由好心的舅舅收养母子俩,暂时解决了住处。
享受195(原来185)元的低保,无钱看病和救治,佝偻的身躯因卧床,生起褥疮,连买瓶碘酒,这最简单的治疗都无法解决。基本不吃药,拖一天,算一天,等待那人人都不情愿,但又不得不面对的死亡。要知道他才21岁啊!
王吴,男34岁。肢残,小儿麻痹症,长期以凳当腿,上下床都要母亲经佑。父亲军队干部回到地方,脑溢血去世。母亲来自农村(曾随军),因没有文化,也没有工作,母子二人都吃低保,全家两人低保金390元。母亲现年60岁,如果有个三长两短,王吴的未来不堪设想。
看了这两家的情况,不仅我,我想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都能感觉得到,这两个家庭境遇的窘迫和凄凉。
既然是茶话会,我讲:社区干部在自己的权限下,尽了力,这个问题,社区不能解决,街道也没有能力解决,应该由区一级或者以上的政府解决。
一要让这类残疾人中最困难的群体,生活上应该有基本的保障,病痛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最基本治疗;
二如果社会或者说政府担起这份责任,让这些残疾家庭的父母在高龄后,稍有喘息的机会,既然人人奔小康,这些残疾人的父母不说奔小康,让她喘口气,过上几天正常人少有忧虑的日子如何?
毕竟我们是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特别是对最困难群体的关注比资本主义强得多,好得多。政府官员应该这样想和这样做,扶弱济贫的传统美德教育我们也应该这样想、这样做。
能够想出的最简单、且直接的办法是,对这些最困难家庭,实行房屋租金、基本需求的水、电、气供应全减免。这一点,听说在中国香港,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都能够享受。这些费用的减免,至少让他们所得到的低保金,更能发挥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作用。
更好的办法是,由政府建立区级或者以上的,专门收养这些残疾人的福利院。以保障这些人的基本生活和救治需要。
以前的福利院,多以收养遗弃孤儿为主。遗弃孤儿,如果没有重大缺陷,一般都有人领养。如果是严重残疾遗弃孤儿,就由福利院照顾他(她)一辈子。同样的道理也应该适用于,残疾人中的这类最困难群体。
如果政府承担起责任,对这占人口总数2~3%%的残疾人中的最困难群体,提供基本生活和救治需要,至少体现了对我们社会人的生命和基本生存权利的尊重,特别是对这些走投无路,只有寄希望于政府的最悲惨、最凄凉的弱势群体。而对于白发人经佑黑发人的人类最善良,但一辈子替国家和社会,肩负着照顾病重残疾人的母亲(包括父亲),至少可以在他们年迈时,减轻一下他们身上的重担,让他们稍微喘喘气(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假如母亲先逝,这残疾人很自然就是该国家收养)。
为什么我们非要让这老得连路都走不动,也没有办法的老人,独自承担,而我们这些健全人,包括政府官员却可以无动于衷,而无所作为呢?
只要政府出面管一管,这些人的境遇大不一样。比如,对此类福利院,同样实行基本用量水、电、气全免费,让这些依靠政府定价的垄断优势,发了财的国有大型企业,为慈善作作好事!
再有,政府可以动员社会贤达为这类看得见,摸得着的慈善事业,捐点彩电、冰箱、空调应该不是很难。而医药单位,不赚钱,或者捐点药物,我们的医生,不收钱,上门义诊,号召大家都来为这些最困难的残疾人,做点善事,应该不难。
政府再大度一点,让照顾这些残疾人一辈子,享受低保的老人,到福利院打打只管温饱的义工又如何?何况这些老来无靠的老人,最终也应该有一个可靠的归宿。
阳关2004年10月12日A12-P6:50
第1条回复:作者:brightray(2004-10-1410:46:10.0)

社会需要对这些人有关爱
可残疾人自己也要努力
我看过一个报道
一个女孩不能走路,她脑袋很灵活,靠自己努力做起了很大的生意

还雇人背她走路,解决了别人的就业问题
走南闯北,真得很佩服,感动。
第2条回复:第3条回复:同一人,重复发贴,内容同上
第4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10-1411:15:55.0)
周涛的母亲靠210元月的失业救济金生活,也就是说全家两人,能开支的收入405元。靠什么治病?
事实上,这两位都是完全丧失劳动力、且不能自理的最困难群体的典型。比例大约占全人口的2~3%%。我不否认残疾人中不乏优秀者,但她能达到的成就,又有多少正常人能达到呢?连多数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毕竟是特例。试想一想,多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就能想到残疾人就业更难。
就我所知,多少做大了的老板,在起步阶段,往往借用,残疾人的名声,享受国家减免税的政策,而当时他只需要收编一个残疾人民政企业,对那么十几个人,每人发几十、百把元的工资,让这些残疾人回家休息。那么他享受的减免政策的回报却是惊人的,现在做大了,对残疾人又如何呢?
重庆我知道的就有“美心防盗门”、“水之星”净水器等。
第5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10-1419:38:26.0)
我不知道,这篇文章在此处发表,合不合时宜。因为能上新华网的除我穷人一个外,多数人不会去为一吨水涨了块把钱,兴师问罪?也不会为蜗居小屋,期待帮助的最困难的残疾人,送上一句关心的话语。但我仍痴心不改。因为我查了不少网站,为残疾人,特别是处于最低生活境遇的残疾人呼吁的文章,不是很多,连在什么地方发,才能让决策者知道都不清楚。
可以这样说,就我每月的五十五元钱的上网费,都要下下狠心,咬咬牙,因为55元钱,用来买水果,至少可以买2、30斤。我却用它来上了网,只不过想为与我相同或者不足的共和国公民说几句话。让共和国政府了解其下生活的子民,是不是象该地的领导们说的,居民人平月收入2100元,或者象今日重庆晚报转登,重庆人找钱和花钱,西部第一。
【重庆人挣钱花钱居西部榜首1—8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99.74元,支出5112.87元
----------------------------------------
重庆晚报2004年10月14日4:00:00
本报讯重庆人会挣钱也会花钱。市统计局昨天透露,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西部各省市10项经济指标累计前8月的比较结果,显示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双双居西部榜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6199.7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与我市紧临、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四川,该项指标仅为5174.30元。而在西部12省市中,宁夏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只有4757.86元。
挣得多,花得也潇洒。统计表明,今年1-8月,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累计5112.87元,同比增长了12.7%;花钱居西部第二位的是云南省,为4539元。贵州省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最少,为3587元。
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昨日举行的全市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工作会上的发言,也提到了我市居民的收入数据:预计今年全年GDP增长将在12%以上,全市人均居民收入增幅可望达到15%左右。仅今年1—9月,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就达14.6%,市民收入越来越多。
虽然我市城镇居民挣钱和花钱都多,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西部却仅名列第四。统计数据显示,前8个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为105.5。居西部地区第一位的是云南,为107.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最低的是新疆,只有103。
(记者张彬实习生刘晚姣)】
而我看到的却是这篇文章千多人点击率后面的骂声。
第6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10-1419:56:14.0)
最近主城区各个社区都在开展向开县灾区人民捐献衣被的事。我没有捐,因为实在拿不出手。看着人们捐出的衣被,我曾感叹地说,我身上穿的都没有这些捐出去的好。对这件事,我没有异议,因为量入而出,各尽所能,谁也没有勉强谁。
问题是对这些残疾人中的最困难群体,有谁这样大动干戈,助他们一臂之力?要知道他们的境遇,比开县受灾的灾民还差?周涛好象就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包括他们的母亲。
第7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10-1710:06:00.0)
今天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仅以主贴,向那些生活在城市和农村旮旯的残疾人中的最困难群体,致意。
在新华网,都难以有人关注这类问题,想来国际消除贫困日,在中国也是开开会,发发宣传资料的摆样子,离真正的关注和关心差得很远,很远。既然国际上有这么个节日,总得应应景吧。
照这样下去,消除贫困就只是个国际上值得人们关注的日子,在中国呢?当我们小康的时候,还有贫困的人吗,如果没有,那我们就只好关注外国的穷人了。
第8条回复:作者:世纪风200868(2004-10-1903:52:51.0)
呵!又在关心社会问题,社会的发展应追求综合平衡,经济的发展应适度,政府把弱势群体的利益作为国家的发陈胜战略考虑,不要出现南美现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