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请关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精华区
当前位置:发展论坛
作者:阳关
标题:请关注
时间:2001-05-3007:49:59.0
请愿一说,在执政党的字典里,含有贬意,好像是针对旧时的国民党政府而言。电影里、报导中,向南京政府请愿,反饥饿、反内战,在记忆中历历在目。而执政的**则不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身正气,毫不利己,廉洁奉公,对于百姓而言,这么好的政府,你好意思去请愿,自家人有话好好说,所以这请愿一说,字典中有,行动中无。不知从哪年哪月开始,事情发生了变化,请愿又开始盛行,只不过换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上访。
笔者有幸亲逢了两次。一次是去年五月,再次是今年五月二十八日。原因唯一,就是解决生命必需的保命钱。
第一次经历记述如下:对于我们这些年近六旬,乃至于年过八旬的老人来说,只要生活安定,国家太平,还有何求?不然,今年五月我也去过一次市政府,亲身经历了一场,过去电影才看到过的,上政府请愿的事件。拿着标语,我们数十人一排,拥进了政府大院,很快前面来了一群战士,阻止我们继续前行,不一会,另一边的封锁线被冲开,我们又前行,上了一个台阶,如此者三,最后一级台阶,离政府大楼不远,高声说话里面都能听见,去的数百人,多是退休干部,党员,论党龄远远超过阻止我们前行的战士的年龄。我告诉小战士,我们之间没有矛盾,也许不久的将来,你们或你们的父母,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要能谅解。我们不愿意,也不想这样作,但有什么办法呢?事情的起因是,改革中,二轻局系统八大公司,由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退休的老同志,按事业退休,公司按企业运作。问题是已退休的人其事业待遇,由随后的企业来承担肯定不合理,企业好,老人享受不到,企业差,老人就倒霉。原来市里发了个文件,讲三年不变,三年一到,负担不起的公司(企业)就开始减少支出。这批人尽管是按事业退休,真正的事业待遇享受不到,而减少收入首当其冲。拿到手的五、六百元,本身就不多,年纪大了,医药费还要自己出,钱还要减少这日子咋过?

半天的等待有了回音,仍维持原来的待遇不变,等到市里今后统一研究后再定。这一批人辛辛苦苦为政府工作了一辈子,作了一辈子的无私奉献,到头来连生活都没有保障,事业该有的,没有,也不可能有,因为一个企业不可能为你加钱,而政府财政也不给?告别战士时,我讲,希望今后不要再来,照此下去,难说。
第二次的起因是,事业的身份迟迟未定,而公务员加薪一百元,对这批老人,无疑是一句空话。由于公司(企业)经营的每况日下,医药费用的报销几近为零,而拿到手的钱,朝不保夕,活命都困难。本月二十八日,包括一轻工业局的三百余员工,汇集市政府第一接待室,在市经委的官员作了解释后,大家纷纷发言,其情其景摧人泪下,感人致深,凡是有点血性和人性的人,听之无不动容。
其中一位色织公司的干部讲,他五零年参加工作,今年六十七岁。他讲他们公司一月只有三百多元钱,医药费分钱不报,几个老经理,以前是从政府机关响应号召充实基层下来的,得了癌症,无钱医治,活活拖死的。想去看看,也无钱买点礼物。发言者都介绍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如何为党勤勤恳恳工作,无怨无悔,吃不起饭了,都还在说,要为党分忧。问题在于,又有谁人去为他们分忧,这一拖就是八年。当然原因错综复杂,但涉及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当官者不致于如此麻目不仁吧?一边是艰苦刨业,为国奉献,另一边却是挥金如土,吃喝玩乐,富的富得流油,穷的穷得揭不开锅。这就是昨天和今天为官者的区别。怪说不得,请愿重现江湖,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就不足为怪了。
关阳2001.5.29.5.29
原名"请愿"
第三次请愿后,终于得到回音:由吴家农副市长表态:一次性解决,93年以前退休的按事业对待,一次性增加退休金160元月,不是按月发,而是市财政有节余后,按季度发。
老百姓好打发,每月增加160元退休金,就风平浪静。
(阳关09.02.10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