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不是国策胜似国策-祸起大树进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国策,胜似国策-祸起大树进城
从中央到地方,有关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或者封山育林的政策和指示中,尚没有发现这么一条全国效法的新政策,即大树进城。
因为所有有关绿化的政策,都落脚于我国森林资源的极度减少,植被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需要国家、政府、人民花大力气予以恢复。
正当每年的植树节日益流于形式的时候,正当年年植树,年年不见树的时候,或者说,植树造林,变成了植“数”造“零”的时候,由大城市的政府带头刮起了一股风,大树进城!
今年植树节,武汉媒体报导,枯死的树苗栽进窝里,因为领导的报表中,需要的是新栽了一颗树的数字,不管它是死还是活。同样的道理,也反映到重庆市的植树节的那一天,几十辆大小汽车云集植树现场,栽树的人还在来,已完成任务的队伍正打道回府,农民看见那挂在树梢上的硕大的挂牌,笑言,压弯了小树的腰。
所以无奈的记者,只好寄托那“梦中的森林”。作秀的市民(好象机关单位的干部居多)作秀的政府,要讲真正植树,我敢说,不如一个爱惜绿树的农民,尽管他可以是某城市的书记、市长。
连栽树也搞不好的一任地方官,与那个王二旦一样,栽不活小树,但他栽得活大树,于是大树进城,风起云涌。据说发源地就是武汉,谢谢你武汉市领导,你开放的思想,又创造了一个世界的吉尼斯记录,全世界没有,中国的第一,即大树进城。
栽小树,要多少年才长得大,其中,稍有闪失,就如同现在各个城市普遍的植树活动,种的多,活的少。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
于是买大树来栽,不是要多洒脱,就有多洒脱么?唯一需要的就是钱。
这一点对一个大城市乃至中、小城市而言,难不到。如果说大城市大树进城是讲万株的话,那中、小城市至少讲千株,于是成千上万的大树就如此进了城。
这一点,用不着中央政府发文,也用不着那位国家领导发话,因为,大树一栽,这花园,那广场,蓬荜增辉,光照日月,各路人马,过路的,检查工作的,外国的,中央的,他们就看那些地方,岂不正中下怀,地方官名垂青史。
暂且不论移栽中其成活率多少,人为造成的损失多大?只想提一个小学生的问题,移栽一颗树,农村少了一颗,城里多了一颗,一增一减,中国的大地上,绿树增加了吗?这道数学题,没有陈景润研究的那么高深,统率一市、一地、一县的我们的大市长,大书记不可能算不清楚?

国外,你可以进口木材,但还没有听说过可以进口大树,所以我担心,当中国农村的大树找不到了的时候,中国城市的绿化,现在不作准备,以后乍办?
经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大陆土地上人类对森林,和大树的破坏,能活到现在的大树,即使是农村的,除了原始森林,真的是很少很少,能够保留下来,超过五十年的多半是躲过了当年的大灾难的幸存者。
这次,却是在各级政府名正言顺的大树进城的口号下,挪窝了。
重庆市石柱县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的四百多株大树任不同凡人的私人盗卖的时候,该县的林业部门的领导称:绿树、大树进城是一种市场流向,但在大树进城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依法(国家那一个法律规定活着的大树可以卖,可以挪窝)办事,严格按照规划进行采集。
此事给我们的教训是忽略了其中一些环节,将吸取教训,加强对林业的保护力度,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你看他不认为不该,而只是忽略了其中的一些环节,也就是说方方面面的关系还没有走到,如果走到了,那农民还会来制止么?还能够制止么?
请看今日重庆晚报的一篇报导:**市抓住当前春光明媚的大好时机,将大树进城工程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认真组织实施。目前在交通街、滨江路、体育场、公园路等地已栽植黄葛树、小叶榕等大树七百余株,便该市绿化、美化环境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聪明的市长、聪明的书记,看来这大树进城,用农村的躲过了历次浩劫的大树,装扮城市的脸面,尽管不是中国生态绿化的国策,尽管是拆东墙补西墙,但他确实对我这一任市长、书记而言,比那红头文件的国策实际得多。比那某某国家领导的讲话实际得多。所以,用不着号召,用不着发文,也用不着思考它的利弊,只要立竿见影,能够看出我的政绩,这比什么都重要。
阳关02-04-02P08:40
为什么,我们总要让历史来判断我们的行为是对或是错?而不是现在。当错误都成了正确的时候,谁还敢说他的不是。最近盗卖古树、大树之风盛行,有识者均在声讨,问题是市场经济,有买才有卖。
---
时间过去六年,到了2008年8月25日北京奥运会结束,大树进城风作为城市绿化的手段此消彼长仍未制止。各地高学历(带职读硕士、博士)、高级别的领导他不认为大树进城,是一场浩劫,是一场灾难。认为是替他政绩贴金的手段,你奈他何?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