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是榜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议间隙,赶快跑出来发一章,找到电脑不容易啊,有票快拿来!)
苏翔是方孝孺推荐的人,方孝孺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太子党,眼前这两位太子藩邸的旧人心里存的什么心思,胡俨心中已经跟明镜一样的了。
杨荣沉思了一下说道:“上次五凤楼作赋,这个苏翔的《五凤楼记》很得皇上的喜欢,已经着人刻在楼上了。这次考试皇上最关注的恐怕也是此人,我们就算按下了苏翔的试卷不交,皇上不见苏翔的考卷,要是问起,却该怎么回复?”
黄淮说道:“这个苏翔,久居海外,虽然读了些书,但是却算不上真正的儒家弟子,‘孝悌’二字只怕也不甚了了,我想皇上对此比我们要清楚的多。况且咱们皇上的胸襟气度又岂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所能猜度?这个苏翔的论点我不赞同,但是就文章来看还是不错的,或许皇上并不怪罪也说不定。”
他们二人一唱一和,目的无非是要说服胡俨将苏翔的卷子呈上去,胡俨也是宦海沉浮多年的人了,早就生就了一颗玲珑心,如何不明白他们话里的意思?这二人明明就是太子的人,自己若是不同意,得罪这二人到没什么,但是将太子得罪了,后果却是非常严重的。胡俨一直谨小慎微,埋头做事,对于朝里的两党之争一向是装糊涂的。两边也都曾试图拉拢他,但都被他哼哼哈哈的敷衍了过去,好在胡俨从来不得罪人,能够帮两边办的事都办了,因此两边对他也还放心,这个官儿做得还是稳稳当当的。
转念又想了想,胡俨也觉得杨荣和黄淮的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打定了主意,便道:“咱们阅卷,只能以文取人,岂能因言获罪?这个苏翔既然文章好,只要他不毁谤朝廷,不意图谋反,我看还是呈给皇上的好。这次博学鸿词科事关重大,咱们万万不可擅自替皇上做主。”
杨荣、黄淮都是一笑,心想这个胡俨到真是八面玲珑。
三个考官虽然已经决定将苏翔的卷子呈给朱棣,但是心里仍不免惴惴,只到朱棣将所有呈上的卷子都看完了,杨荣才从袖中将苏翔的卷子递了上去,说道:“皇上,这里还有一份卷子,文笔是好的,但是却有指摘国事之嫌,微臣们不敢擅专,请皇上定夺。”
朱棣不动声色的接过卷子,看了起来。杨荣三人偷瞧朱棣的脸色,朱棣脸上却是古井不波。朱棣看了很长的时间,放下卷子,却不品评优劣,反而问道:“当初议定海禁之策的时候,你们都参与了,这篇文章也看过了,你们倒是说说,这海禁之策到底有无失策之处?”
一听朱棣问出了这样的话,三个人不知道朱棣对这篇文章是喜还是恶,都不敢贸然说话。拿捏了半晌,杨荣说道:“皇上,这篇文章虽然写得甚为精彩,不过却是一家之言,做不得数的。”
黄淮也道:“当初制定这海禁之策,乃是因为近年来倭寇不断骚扰我海疆,更有那贪利的商船,屡屡走私,致使我海疆不稳,因此才有大臣建议海禁。对于沿海渔民,朝廷已经着令他们内迁,并在内地各处府县划出了土地以供他们耕种,可是这些渔民常年不事农耕,不愿种地,因此有那刁顽的便屡屡闹事,甚至逃往了海外。凡是国策,总不能天下万民都能共沐雨露,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只要照顾到了更多百姓,这国策便是好的。”
朱棣却摆摆手说道:“朕虽然久在深宫但是外面的情形却还是知道一些的。朕只问你们,当初海禁是为了对付倭寇,如今实行海禁已经几年了,倭寇的祸害是小了还是大了?”

这一问,三个人都不敢说话了。如今倭寇在沿海为祸越来越大是谁都知道的事情,可是这话谁敢说出口?那不是说朝廷的政策原本就错了么?朝廷错了,那不就是说皇帝错了么?
朱棣却不理三人怎么想,继续问道:“朕再问你们,海禁以来,中原对外贸易禁绝,朝廷的岁入可有增加?”
三人更不敢说话了,户部尚书金忠曾不止一次的在他们面前抱怨,海禁之策使朝廷每年至少减少了二百万两岁入,可是这话金忠都不敢跟皇帝讲,他们又如何敢讲?
朱棣瞅了三人一眼,叹息一声说道:“原来朕想听实话,竟然要从外人哪里才能听到,你们几位内阁学士每天就是拿着好话哄着朕玩儿是么?实话告诉你们,昨天金忠已经面见过朕了,他几次三番跟你们说海禁使朝廷岁入损耗,为何不见你们奏报?”
三人这个怨哪,心里把金忠恨得牙痒痒的。金忠确实曾经给他们说过此事,可是都是闲谈时说起的,金忠这老小子也没有请他们奏报给皇上啊。再说了,你金忠也是户部尚书,有事不会自己上折子么?为何还要内阁帮你传话?
可是这些话怎么能当着皇上说,三个人只有伏地请罪。
“罢了,罢了。”朱棣一脸无奈的说道:“当初海禁的调子是朕定的,也怪不得你们,都起来吧。”
三人起身之后,朱棣又说道:“朕设立内阁,就是要你们辅理国事,拾遗补缺,你们若是发觉国事之上朕有什么做的不妥的,定要及时提出来,朕绝不会因此加罪给你们。”
三人唯唯称是,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道就不把苏翔的卷子呈上来了。
朱棣又道:“这卷子是苏翔的吧,他的文章不错,可是妄议朝政,此风不可助长,就把他列到第二名吧。”
三个考官躬身称是,心里却在乍舌,乖乖,妄议朝政这顶大帽子扣上还能列在第二名,看来皇上对这个苏翔的喜欢,真不是一点半点。
苏翔哪里知道他的一篇策论所引发的偌大风波,待榜单出来后,得知自己名列第二,而解缙却名列第一,心里着实为解缙高兴。毕竟自己是靠着抄袭得来的才名,而解缙可是不折不扣的真正的大才子。
谁知解缙却因为名列苏翔之上反而不好意思起来,见到苏翔也是讪讪的,只说考官看错了眼,反到要苏翔反过来劝他,弄得苏翔郁闷不已。
游街夸官、赴琼林宴、拜访老师一番繁文缛节下来,苏翔比打了场仗都累。在拜访杨荣时,苏翔才得知了自己的策论引起了朱棣的重视,杨荣告诉苏翔要做好准备随时等候皇帝的召见。杨荣同时告诉苏翔,太子一直很关注苏翔的事情,虽然碍于规矩不能结交苏翔,但这次他的策论能够上达天听,并且得中榜眼,太子从中出力甚多。
苏翔说了些感谢的话,表示一定会鞠躬尽瘁为国家效力,但如何报答太子的事却只字不提。杨荣心里纳罕,却也不说破,亲自将苏翔送出了家门。
果然被杨荣说中,中秋这天宫里传出话来,皇帝要在中秋之夜大宴群臣,与民同乐,要求博学鸿词科的进士们一同赴宴,前来同福客栈传旨的侍卫告诉苏翔,皇帝要在宴会之前单独召见他,要苏翔提前两个时辰进宫面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