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帝接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次见到朱棣时是在南书房。苏翔很难想象一个成长在马背上的皇帝读书的样子,可是他见到朱棣时,朱棣偏偏就在读书。而且书房里不止朱棣一人,还有一个苏翔既想见又怕见的人——朱琪。朱琪显然是不想呆在这儿的,正一脸不情愿的嘟着嘴坐在椅子上。
苏翔叩首之后,朱棣并没有立即叫苏翔起身,而是指着一边的朱琪说道:“这是怡宁公主,你也见一见。”
苏翔只得就地挪了挪膝盖,叩首说道:“微臣见过公主殿下。”
朱琪冷冷的说了声:“起来吧。”便再不说话,
苏翔起身后,朱棣叫太监赐座。太监搬来了凳子,苏翔说声谢主隆恩,大模大样的也就坐下了。在苏翔眼里,朱棣这个皇帝并不像在其他臣子眼里那么高高在上,因此朱棣叫他坐,他就稳稳的坐下,绝不会像其他大臣那样,为示恭谨斜签着坐点板凳边。一边的太监看不过去,不停的给苏翔递眼色,想提醒苏翔,可是苏翔就是佯做不知。
朱琪看着这个新科的榜眼毫无礼法,竟然在皇帝门前大咧咧的就坐了,也不由得多瞧了几眼。其实朱棣见臣子一般不会让自己的女儿跟在身边,此时朱琪出现在这里自然是有原因的。
自从天柱山回来后,朱琪不见了苏翔的下落,恼恨父亲不顾信义,又怕苏翔从此一走不再见她,心里窝了一口气,回京之后和朱棣狠狠的吵了一架,从此父女俩再也不说话了。好不容易在太子、汉王等兄弟的斡旋之下,朱琪的心情才好了一点,对朱棣也稍稍假以颜色。朱棣是最为喜欢这个女儿的,眼看父女感情逐渐弥合自然欢喜不尽,想着法儿的讨女儿的好。昨夜听皇后说起朱琪年纪也不小了,也该指个人家嫁出去了,朱棣这才想起原来女儿也到了待嫁的年纪。可是在心里把群臣以及臣子家中的儿孙们虑了一遍,那一个都配不上他的掌上明珠。后来想起了苏翔,觉得这个新科的榜眼年纪相当,才华出众,长得也颇为英武,倒是勉强可以配得上自己的女儿。
朱棣素知朱琪这个女孩儿主意大,若不是她亲自看上,就算他这个父皇做了主,她只怕也会抵死不从,因此今天召见苏翔时就把朱琪带在了身边,想让她见见这个新科的榜眼。
作为一代雄主,朱棣自然不会把苏翔的不拘礼法看做违逆之举,反而觉得这个人是个真性情的。朱棣生性多疑,臣子们在他的面前越是显得城府深沉,越是会引起他的狐疑,反而是那些性情粗疏的臣子颇得他的喜欢。此刻苏翔并不像一般的读书人一样见了皇帝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朱棣反而觉得此人率直可爱。
眼看女儿多看了苏翔几眼,朱棣略略放下心来,至少女儿对这个新科榜眼并不厌恶。待会儿奏对和宴会时再让苏翔显露一下才华,女孩儿见到多才又英俊的男子还有不动心的?
朱棣说道:“爱卿所做的《论海禁与对外贸易》朕也读了,其中有几处颇存疑虑,因此叫爱卿来问个明白。”
苏翔躬身答道:“这篇文章乃是微臣仓促所作,粗陋浅薄,其中很多方面并没有想得透彻,请皇上恕臣之罪。”
朱琪摆摆手,说道:“朕没有怪罪你的意思。朕开博学鸿词科就是想从民间选拔几个真正有才干的人才,倘若人人都不说真话,一肚子的主意就是不肯倒出来,那朕还费这个事做什么?朕今天叫你来,就是想听你说说实话,你只管放胆说来,朕绝不怪罪。”

逢场作戏苏翔还是懂的,当下装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说道:“皇上善纳谏言,实是一代英主,尧舜禹汤不过如此,唐宗宋祖也逊风骚,臣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一番韦爵爷的专业马屁拍出来,你朱棣还不龙颜大悦?
朱棣果然被苏翔说得哈哈一笑,说道:“朕哪有你说得那样英明,不过勇于纳谏这一条,朕自问比之唐太宗还是不遑多让的。”苏翔听了这话心里一阵恶寒,心想终于知道恬不知耻是怎么回事了。
朱琪也是暗自撇了撇嘴,恶狠狠的瞪了苏翔一眼,心想:“看你诗词作得挺好,却原来也是一个溜须拍马之徒。”
苏翔哪里知道朱琪的心思,要是知道了还不把他冤死?强忍着心里的恶心,说道:“皇上过谦了。”
朱棣说道:“好了,咱们言归正传。你在文章中说西洋的夷国十分重视对外贸易,为了争夺出海口和海洋的航线时常会爆发战争,此事可是真的?这些小国为何如此重视对外贸易?”
苏翔知道朱棣心里其实对于贸易并不是真的在意,他在意的只是自己在文章中提出的,通过贸易为国家增加大量岁入,对于目前捉襟见肘的大明国库,银子可是具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苏翔清理了一下思路,说道:“皇上,这些西洋小国大多濒海,国土很小,有的甚至没有咱们一个省大,很多资源都是稀缺的,常常需要从他国购买。这样的国家想要发达,仅仅依靠农业是不行的,因此这些国家自古就有贸易的传统,以有货无,千百年下来,这些国家的贸易规模就越来越大,贸易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为了攫取利润,常有商人远渡重洋。后来这些国家都发现到东方贸易所得的利润巨大,因此一窝蜂的都往咱们中华大地涌来。如今朝廷禁海,每年的贸易量十分有限,满足不了这些国家的需要,因此他们为了在贸易中占到大头,常常就会爆发战争,以争夺通往我国的航线。”
朱棣有些奇怪,问道:“如此说来,他们打仗倒是因为我们引起的?”
苏翔道:“有这方面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贪欲在作怪。即便咱们没有禁海之策,这些国家迟早还是会打起来的,只不过朝廷实行禁海策,促使了战争的提前到来。”
朱棣问道:“为了贸易竟然不惜发动战争,难道贸易的利润竟然如此巨大?”
苏翔知道这些皇帝对于经济是一窍不通的,琢磨了一下怎么措辞才能让朱棣听明白,然后说道:“皇上,西洋人粗鄙无文,他们的产品是很粗糙的,远远比不上我中华所产的精美。此外像瓷器、丝绸、茶叶等物,西洋人极为喜爱,却没有出产,因此这些都要从我国买进,然后远渡重洋卖到他们国内。物以稀为贵,又经过长途跋涉,如此一来原本只有一文钱的货物,运到了西洋诸国,常常要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卖出。商人以此牟利,而西洋的朝廷则从中抽税,那些国家朝廷的运转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这些贸易的税收在支撑,因此一些内陆的国家才会想方设法的要争夺一个出海口。”
朱棣双目炯炯有神,双手将椅背抓得紧紧的,说道:“对外贸易竟有如此大的利润!难怪海禁这些年来,走私却日加猖獗。”顿了顿,又说道,“可是朝廷若是要放开贸易,我们国内的货物源源不断的流出海外,本国的资源岂不是越来越少?本国百姓的吃穿用度又如何保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