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清凉诗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的言下之意苏翔听明白了,解缙更哪有不明白的?苏翔看看解缙,果然见他的脸色深沉起来,知道他心里挣扎,便劝道:“解兄,这位梁兄所言极是,再说这也是一次盛会啊,就此会会京中文学之士,大家谈诗论文也是一番乐趣,不胜似困坐这客栈无事可做?”
那姓梁的见有人帮腔,连忙打蛇随棍上,说道:“正是、正是。这清凉山乃是金陵最为著名的风景,解兄不去看看太也可惜,说不定去了之后见了那万般美景,就有传世之佳作问世了呢!”
解缙此时已经决定去了,可是苏翔也在一旁,这个梁槐只邀请了他却不提苏翔,解缙怕苏翔脸上不好看,便对梁槐说道:“梁兄,这你可看走眼了,若是说起诗词,全天下怕是没人能望这位苏兄的项背了。”
梁槐素知解缙的为人,眼高过顶,从不轻易许人,此刻见解缙如此推崇身边这人,很是吃惊,放眼打量苏翔,却见他除了个子高些,肤色黑些,别的也不见如何出色。便探问道:“未请教,这位是?”
解缙笑道:“这位便是杭州苏翔,你可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哎呀,在下有眼不识泰山,多有怠慢,还望苏兄恕罪。”梁槐连连作礼,说道:“在下江西梁槐,幼时与解兄乃是同窗,此刻在汉王府里做事。早就听闻苏兄的大名,心向慕之,一直缘悭一面,没想到今日却了了心愿。”转脸对解缙道:“如此更好,解兄和苏兄同去,大家见了这天下诗文最负盛名的两位一起到场,不知会欢喜成什么样子。”说着对苏翔连连作揖,一脸恳求的模样。
解缙也道:“苏兄,你便与我一同去吧,咱们也好搭个伴儿。”
苏翔本来就对这些所谓的诗会毫无兴趣,听说是赵王召开的,这梁槐又是汉王的清客就更加没了兴趣。但是他与解缙虽是初次相识,却是一见如故,见解缙诚恳的邀请,又体谅他的处境,便也就答应了。
梁槐见状喜不自胜,自觉此次邀了这两个人,在王爷面前大有面子,连忙在路上拦了三辆三轮车,各自坐上往清凉山出发。
清凉山坐落于南京城西隅,三国时孙权在此建立石头城,作为江防要塞,故此南京又有石头城之称。相传诸葛亮称金陵形势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因此南京自古又有虎踞龙盘的说法。
清凉山并不很高,苏翔一行三人很快便来到了山顶。山顶上有一块十丈见方的空地,周遭古树庇荫,此时已是初秋,山风袭来令人颇有寒意。空地中间立着几方石桌,一群人正围着石桌或立、或坐、或箕,谈笑风生。
有人眼尖,看到了梁槐领着二人上来,喊道:“梁槐,解缙兄请来了么?诶,那位又是谁?”
梁槐答道:“解兄已经请到,在下顺便请来了杭州苏翔苏兄。”
“杭州苏翔?”众人一听都站了起来,放眼打量,猜测着哪位是解缙,哪位是苏翔。
一时梁槐引着苏翔、解缙来到了空地,给众人引见了。
苏翔知道中间那位峨冠博带,作一副晋人打扮的年轻人就是赵王朱高燧,其余诸人也都是非富即贵。当他的眼睛看到朱高燧身后一个人时,却禁不住浑身打了一个哆嗦,一股异样的情绪弥漫心头。这个人虽然作了男装,但是苏翔依然一眼便认出了这个人是朱琪。
现在的朱琪神色淡漠,似乎对这一切并不感兴趣,想来是朱高燧硬将他拉来的。想到朱琪当日在藏宝洞外要与自己生死与共的情形,苏翔的心忍不住热乎乎的,又想到她对自己一往情深,自己最后却是不告而别,不知让她在洞外担心了多久,苏翔又深感歉意。当初从藏宝洞出来后,苏翔也曾想过传个消息给朱琪,告诉她自己一切平安,但是两个人身处两个世界,却如何传递消息?此时虽然见了面,很想拉过她一诉衷肠,可是自己以苏翔的身份出现,却又如何跟她坦白?

苏翔内心纠缠,神思物外,直到解缙连声喊他这才反应过来。
只听解缙说道:“苏兄,赵王让我等坐下呢。”
苏翔对朱高燧施了一礼,说道:“多谢赵王赐座,草民刚才走神了,还望原宥。”
朱高燧笑道:“无妨,无妨,我原知你们这些才智之士都是有些特立独行的,便似这位唐寅唐探花一般,平时做事一板一眼,一到了这谈诗论文之时,便非要箕踞于地方才舒坦。”
虽然对这个世界的历史颠三倒四已经习惯,但是当苏翔听说眼前这个坐在地上的人竟是唐寅时,仍是吃了一惊,更没料到他竟然是个探花,这可比他知道的那个唐寅幸运多了。苏翔也不敢就肯定眼前这人就是他知道的唐寅,试探着问道:“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
唐寅笑道:“唐伯虎正是,大名鼎鼎可不敢当,要说大名鼎鼎,你们解、苏二位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名鼎鼎。”
苏翔和解缙连道不敢。
朱高燧笑道:“今日只谈诗词,大家不要拘礼,便像唐探花一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若都是这样客气来客气去,什么时候才有佳作出炉啊。”众人都道正是如此。
此时一人问道:“赵王,咱们今日却是以什么为题呀。”梁槐方才介绍过,苏翔知道此人是詹事府的洗马,名叫史霄晨,也是一个诗词大家,唐寅未入京做官前,此人号称“京师诗词第一”。
赵王说道:“今日诗会是本王临时起意,因此并未定下题目,大伙儿可以想一想,有什么既入情又入景的好题目?”
史宵晨摇头晃脑的说道:“清凉山又名石头山,山上怪石嶙峋,咱们便以石为题如何?”此言一出,立时便有几人附和,史宵晨不禁得意洋洋。
赵王凝眉沉思,唐寅却不同意了:“赵王方才说既要入情又要入景,这石头嘛是有景了,却难以入情,况且只是以石为题不免过于拘囿,大伙儿的才思可不像史大人这般纵横无边。”
唐伯虎话中暗含讽刺,史宵晨焉能听不出来,横了唐寅一眼,气哼哼的说道:“唐探花又有什么好主意了?”
这一切,苏翔看得明明白白,心想看来唐伯虎和这个史宵晨很不对付,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又所谓“文人相轻”不外如是了,自己还是藏拙的好,不要没来由的得罪了人。
赵王此时道:“探花郎,你有主意就快快道来,不然本王可要罚酒三杯。”
唐伯虎笑道:“京城又称石头城,此名的由来便是这清凉山,诸葛武侯也称京城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可见这清凉山在三国时期便是大大的有名,王爷我看咱们不妨以三国为题,诗词不论,但是其中必须既有清凉山和这附近的景色,又要讲到三国的人或事,你看如何?”
赵王抚掌大笑:“好,这个题目好,既有历史又有美景,这样的诗有难度,但是做出来必定是好的。”
唐伯虎出的题虽然看似比史宵晨的宽泛,但是其实要求更高,不少人听了都皱起了眉头。但是见赵王都如此说了,大家也便没人再反对,都在那里挖空心思的遣词弄句。
“这样,本王立个赏格,谁做得出来一首诗词,赏银五十两,若是做得大伙儿都称好的,”赵王从袖中拿出一块玉佩,玉质晶莹剔透,隐放光芒,雕工也是精细无比,众人见了都啧啧赞叹,赵王说道:“这可是父皇赏给我的玉佩,乃是西疆于田国的贡品,今日谁拔了头筹,这块玉就归谁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