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文豪解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翔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个女孩儿,这个女孩儿性格颇为坚毅,从沈家出来之后便再没哭过,一路上颠簸劳碌,也是一声不吭,不知道的绝猜不出她原来是个伸手不拿四两的千金小姐。
只听沈芷荷道:“他们都以为我小,做事情也不避讳我,可是我年纪虽小,却不是不明白事理的。那个姓赵的名叫赵巍,乃是当今汉王的属下,我爹爹前几年认识了这个赵巍,便被他拉着替汉王做生意,还说什么皇上最喜欢的是汉王,日后的皇位必定是由汉王继承,我爹爹给汉王办事,日后少不了升官发财。我爹爹一时鬼迷心窍,便答应了。开始的时候,做的还是正经生意,可是后来姓赵的说汉王和太子争位,要拉拢朝廷上下的官员,花费太大,便撺掇着我爹爹做起了私盐生意。我爹爹害怕官府日后追究起来,便向汉王讨一份手谕,证明我爹爹所贩私盐得到了汉王首肯。可是汉王不肯,最后只写了一封书信给我爹爹。我爹爹收到书信后说这封信虽然没有汉王的手谕好使,但也可以脱祸了。便答应和他们一起做私盐的生意。谁知道,这次姓赵的却突然翻脸,竟然杀了我爹爹。”
听到这里苏翔已经明白了,想到汉王为了争位如此不择手段,心狠手毒,不禁皱起了眉头,心想:“我已经将产业全都卖了出去,这样一来便于太子没有什么瓜葛了,王子争储这潭水太深,我切不可掉了进去。”又想贾五、沈芷荷虽然逃脱了大难,但是汉王必定不肯罢休,投亲靠友是不行的,看来只能送他们去台湾了。当下便把意思说了,贾五、沈芷荷都道一切听从苏翔的安排。
当晚,尹琮来见苏翔,苏翔便把贾沈二人托付给了尹琮,让他尽快送二人去台湾。
尹琮满口答应,同时言道京师有家同福客栈,规模甚大,条件优越,是不少进京赶考的士子们首选的居住之地,这家客栈是教里的弟兄开的,请苏翔搬过去一来可以时时请示,二来也好有个照应。
当晚苏翔便住进了同福客栈。
这家客栈果然如尹琮所讲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后院还有几个单独的小院,苏翔便住进了最东首的一间。客栈的掌柜叫颜立俊,乃是子承父业,其家三代都是明教教众。苏翔见这个颜立俊三十来岁年纪,一脸精明能干,心里暗想:“明教真是三教九流都有啊,这些人长期潜伏在各地,不用多加训练就是合格的特工人员,嘿嘿,老子这个明教教主是做对了,不说别的,就是这个遍布天下的情报网络就是以后发展的有力保障。”
想到这里便修书一封给刘伯温和周哲,责成他们成立情报部门,利用现有的内地明教教众,选择其中精明可靠的,开展情报工作。又在信中写了情报部门应如何设立,要成立那些部门,各自负责什么工作,情报工作具体如何开展等等。他知道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完整的情报概念,所有的情报不过是在需要时,派出细作前去打探,其效果实在不怎么样。
一切忙完,天色已明,苏翔也没有了睡意,便洗了脸,来到客栈前厅吃早饭。苏翔本以为自己已经够早了,谁知来到前厅,已经有一个儒生打扮的人坐在那里,希里呼噜的喝着粥了。
颜立俊到的也颇早,见了苏翔进来,连忙上前拱手作礼,说道:“苏公子,起的早啊,不知想吃些什么?”
苏翔随口应道:“有什么就吃什么吧。”颜立俊答应着,自去吩咐伙计准备。
苏翔坐在位子上,打量着厅中的那个儒生,见这个人三十出头的年纪,鼻直口阔,面白无须,十分的一副书生的样子,只是吃起饭来,倒是鲸吞虎咽,另有一番气概。苏翔见此人颇有个性,不似一般的腐儒那样浑身酸气,便起了结纳的意思。

待那个儒生吃完,苏翔来到那个儒生的桌边,拱手说道:“在下杭州苏翔,不知这位仁兄如何称呼?”
“苏翔?”那个儒生颇为惊讶,连忙站起还礼说道:“可是那位作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苏翔?”
“雕虫小技,不足以入法眼,仁兄客气了。”苏翔也没料到自己抄袭的这首词竟会如此广播,连带着自己这个伪作者也跟着出了名,当下连连谦逊。
“在下江西吉水解缙,我与苏兄神交已久,听说苏兄此次也进京应博学鸿词科,本打算今日吃过早饭便到城里寻兄的,没成想咱们竟是住的一家客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解缙喜不自胜的说道。
见礼之后,二人落座。苏翔说道:“在下久居海外,只是胡乱读了些书,也只有这诗词一道还有些领悟,却没成想便因此成就了虚名,得方孝孺大人的推荐,来应这博学鸿词科,名不副实,惭愧惭愧。”苏翔也知道自己能够拿出手的,只有这可以抄袭的诗词。可是眼前这个解缙是何许人也!如果苏翔没有记错的话,此人便是主持《永乐大典》编纂工作的强人,在这样的人面前,苏翔哪里还敢大言不惭?
照说这解缙此时的年纪不该只有三十出头,可是既然刘伯温也才三十多岁,那么解缙年轻一些苏翔也就不感到奇怪了,反正自己来到的这个时代本来就是乱七八糟的不像话。
苏翔与解缙天南地北的聊着,也不局限于诗书辞赋,越聊越投机,苏翔佩服解缙的满腹诗书,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大儒,解缙却对苏翔的广闻博识大加赞赏,对苏翔的一些见解击节赞叹,连说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自己枉读了这么多年的诗书,在见识上却差着苏翔老远,大有相恨见晚之意。
两个人一直聊了一个多时辰,兀自意犹未尽。这时一个儒生闯了进来,一见解缙便大叫道:“哎呀解兄你果然在此,我还怕你已经出去了。”
解缙起身作礼道:“梁兄有何贵干?”
姓梁的书生说道:“今日赵王遍邀城内文杰到清凉山品茗作诗,听说了解兄也在京城,便命了小弟前来相请,还望解兄万万要赏小弟一个颜面。”
解缙面带不豫的说道:“梁兄,我来京城的事只有你一人知道,想必又是你在赵王面前多嘴了!”
姓梁的书生脸色微微一红,但随即又恢复了正常,赔笑着说道:“小弟不似解兄这般高才,连个举人也没中,家里又无基业,无可奈何这才投靠到了汉王门下做了个清客。所谓食人之禄忠人之事,赵王和汉王乃是同胞兄弟,那便也是小弟的主子了。赵王一直很欣赏解兄的才华,听说小弟与解兄是同乡,早就叮嘱小弟待解兄一到京城便通知他。今天早上,赵王一听小弟说起解兄到了京城,极为高兴,便决定举办此次诗会,实在是为了欢迎解兄。”这个姓梁的书生口才当真了得,一番话说来滴水不漏,入情入理,顺带着又不着痕迹的拍了解缙几个马屁。
被姓梁的书生拐弯抹角的奉承了一通,解缙的脸色果然便好看了许多。苏翔见了腹中暗笑,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一代文豪解缙也难以免俗。姓梁的书生偷眼看见解缙的脸色逐渐缓解,继续说道:“解兄,在这京城里,许多皇室贵戚、达官显贵都是知道你的才名的,此次诗会不但有赵王主持,更有许多京城的文懋之士参加,其中不乏有官职在身的人,解兄此次应试必定是高中的,日后在朝中行走也要多结交几个朋友不是?”此人的言下之意其实是说,人家都是冲着你解缙去了,你若是不去不免给人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还没做官便得罪了这么多人,这样以后在朝廷里还怎么做官哪?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