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幸福童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幸福童年
嘉庆二十年(1815年)左宗棠3岁
左人锦在教授孙儿宗棫、宗植、宗棠及村中几个学童读书,春姑慌慌张张跑进:“老爷,不得了了,老夫人急火攻心,晕了过去。”
左人锦慌忙放下手中的书本急匆匆跑向卧室,后面紧跟三个孙儿。
左家人乱作一团,捶胸搓背,千呼万唤,上下忙了大半天,杨老夫人终于苏醒过来。
老夫人一醒来,对众人说:“你们都出去,我想一个人静养一会儿。”
众人出去后,杨老夫人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里。她坐在炕头上,身上盖着棉被沉思。
屋外,一家人不安地等待,左人锦不时地仰天长叹,左观澜除了不断地来回踱步便是隔三差两地到门口扒眼从门缝往里瞅瞅。
直到掌灯时分,屋里传出杨老夫人的吩咐:“叫小宗棠单独进来,我有话要说。”
小宗棠走进卧室,牵着奶奶的衣襟说:“奶奶,你怎么了?可把孙儿吓坏了!”
“没……没什么,奶奶身体有些不舒服,过两天会好的。”杨老夫人将小宗棠揽进怀里爱怜地说。
“宗棠不能没有奶奶,奶奶要和宗棠在一起。”左宗棠用小手抹着眼泪说。
杨老夫人深情地望着孙儿,长长地舒了口气,握着左宗棠的小手说:“傻孩子,人哪有不死的,奶奶老了,我要到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去休息!”
“不嘛!不嘛!宗棠不要奶奶走!”左宗棠哭着说。
“奶奶也舍不得宗棠,可奶奶有啥办法呢!”杨老夫人无奈地摇了摇头,伸手怜爱地摸着左宗棠的头说道:“孩子,奶奶托付你办点事能成吗?”
“能!”左宗棠用小手擦掉泪水说。
“好!这才是奶奶的好孙子!”杨老夫人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她伸手从口袋里取出一个精致的荷包交到小宗棠的手中。
“这是什么?”左宗棠疑惑地问。
“这里面有奶奶写好的纸条,你要收藏好。”杨老夫人再三叮嘱道,“暂时不要打开来看,等奶奶断气后,你再拿出来交给爷爷,要他读给你听!”
“现在为什么不能看?”小宗棠问道。
杨老夫人一脸严肃地说:“孩子,这是秘密,你得替奶奶保守这个秘密!”
小宗棠点了点头说:“孙儿知道了!”
杨老夫人听了小宗棠的话,脸上绽放出一丝笑容。她把小宗棠的衣扣解开,小心翼翼地将那个荷包放进左宗棠贴身衣袋里。
小宗棠本能地觉得事情有些奇怪,但他的小脑袋还想不出这一天发生的事与他有什么关系。他只知道,既然祖母说要让他收好,他就小心翼翼地揭开衣口,将锦囊放在贴身的衣袋里。
“孩子,喊你爷爷、爹、妈和哥哥、姐姐来。”杨老夫人吩咐道。
“唉!”左宗棠应声出去。
一家人挤进卧室,杨老夫人对左观澜夫妇说:“你们受惊了,一家大小忙活了半天了,回去休息吧!”
左观澜说:“孩儿再去请个郎中来看看。”
“不必了。”杨老夫人说,“没事,我知道自己的身体。回去睡觉吧,时候不早了!”
“我要跟奶奶在一起,奶奶不能舍下宗棠走!”小宗棠说。
“我也要跟奶奶在一起。”宗棫、宗植也齐声说道。
“奶奶不走,奶奶怎舍得宝贝孙儿呢?”杨老夫人擦着左宗棠脸上的泪水,满怀深情地说,“孩子,回房休息去吧,有爷爷在就行了,奶奶也累了!”
小宗棠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奶奶。
次日凌晨,他还在睡梦中,就被母亲摇醒了,母亲一边流着泪为他穿上黑衣,在臂上戴黑纱,腰间系上麻绳。此时,两位哥哥也都一身孝衣肃立床边。
“妈妈,为什么穿这个?”
“奶奶走了。”妈妈告诉他。
奶奶匆匆地去了,小宗棠也感到了从来未有过的伤心,他一摸胸口,突然记起奶奶昨夜的嘱咐,对母亲佘夫人说:“妈妈,我要见爷爷。”
“大人都忙着呢,你和哥哥先在这屋待着。”妈妈吩咐道。
“不!”左宗棠说,“昨晚奶奶将一个荷包放进我内衣里,要我待他咽气后交给爷爷。”
佘夫人带左宗棠到祖父那里去,他从怀中取出锦囊让祖父拆开。这一拆,方才知道三年前天上“牵牛星”降世这个秘密。
左观澜也接过锦囊读过后,对父亲左人锦说:“难怪三年前母亲说‘别让牵牛星落入他家’,原来是这么回事。”
左人锦说:“据我观察,这孩子的确有些不俗,将来肯定能成大器,这是我们左家的福分啊!”
左家出殡后,为了养家糊口,左观澜继续外出坐馆授徒,因左人錦年近八旬,在家带养孙儿,做了左宗棠的启蒙教师。
左宗棠自幼聪敏,祖父教给的诗句,很快就能记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能背得滚瓜烂熟。
从4岁开始,随祖父左人锦读书识字。家中有两间屋子,屋前有几株高高的梧桐树,还有一口池塘,取名为“梧塘书屋”。祖父就在这里教孙儿们读书。
夏天来临的时候,梧桐树上长满了八角形的叶子,浓荫覆地,左宗棠在屋内咿咿呀呀地念书,聆听屋前树上无休止的吱吱的蝉鸣声。
散了学,左宗棠就和哥哥们拿着竹杆打树上的蝉儿。他还爱蹲在池塘边看鱼群在塘内游来游去。阳光和白云倒映在塘水上,引起了他的许多遐想。
到了秋天,梧桐枝上结满了桐子,秋风过处,桐叶纷纷飘落,他就用竹竿从梧桐树枝上取桐子玩耍。
屋后有一座小山,山上长满了灌木和野草,野草长出五颜六色的野花,散发出浓郁的花香,招徕形色各异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蜜蜂也时时飞到花丛中采食花蜜,大小不一的飞鸟落在灌木丛上终日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这里成为左宗棠弟兄的乐园,他们常爬上山去玩耍。
一个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日子,他随祖父在梧塘书屋启蒙读书。讲完一篇,天色还早,祖父见窗外天高云淡,清风扫面,屋后的土山上红叶飞舞,风景怡人,一时间竟童心大发,带着小孙子左宗棠去后山玩耍。
一路上,祖孙二人互相追逐嬉戏。
走到山上,小宗棠看到地上落着很多毛栗子,高兴地手舞足蹈,他问:“爷爷,爷爷,这毛栗子好吃吗?”
“好吃。”爷爷说着,随手从树上摘了几颗递给左宗棠。
祖孙二人便在山上吃起了毛栗子。几颗下肚,小宗棠算是饱了口福。
“那年你伯敏(宗棫字)大哥在这里念书的时候,我们也来过山上采毛栗子,他那时和你一般大,也吃得津津有味的,以后几天还念念不忘,还想再来,被我训了一顿,才没有再提。”祖父对左宗棠说,回想往事,祖父不由自主地捋着胡子,微笑起来。
小宗棠问道:“大哥也喜欢吃毛栗子?”
左人锦道:“是啊,你的几个哥哥、姐姐都喜欢吃。”
“爷爷再给我采一些吧!”左宗棠央求道。
左人锦说:“采这么多干什么呀?”
左宗棠抿着小嘴笑而不答。
又玩了一阵,见天色渐晚,祖孙二人才收拾东西回家。
一到家中,只见小宗棠在身上翻了个遍,从衣裤兜里捧出一大把毛栗子,放在桌上。
祖父很奇怪,问:“季高,你不是吃过了吗,为什么还带这么多回来?”
小宗棠用童稚的声音认真地回答说:“我已吃过了,哥哥姐姐还没有吃,我带回来给他们尝尝。”
这天晚上,一家人围在桌旁,吃着小宗棠带回来的毛栗子。
二哥左宗植突然发现弟弟一颗也没有吃,便问道:“小弟,你怎么自己不吃?难道你不喜欢吃毛栗子吗?”
“不。”小宗棠恳切地答道,“祖父说你们都喜欢吃,如果我吃了,你们就吃得少了,刚才我在山上已经吃过了,不必再吃了。”
祖父一听此话,就觉得这孩子从小就会为他人着想,谦恭礼让,便大加赞赏道:“汉朝的孔融四岁能让梨,后来做了北海之相。今日我左家让栗的季高,日后说不定也能封侯拜相,胜似北海孔融哩!”
看着儿子年纪虽小却如此懂事,左观澜夫妇更是高兴地合不拢嘴。
佘夫人说:“别看季高年纪尚小,可真董事哩!”
激动之下,左人锦立时走入书房,写下了两句诗送给四岁的孙子:“青毡长物付诸儿,燕颔封候望予季。”
接过祖父的赠言,小宗棠轻声地读着,不禁皱起了眉头。
看着孙子不解的样子,祖父轻轻捋着胡须解释说:“青毡长物是指家中没有什么好东西,语出《晋书》,多用来形容读书人的贫寒;‘燕颔’是指下巴下的肉很丰满,像燕子的下巴一样,一般‘燕颔虎颈’连用,形容人相貌威武,多指武将,语出《后汉书班超传》:‘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哦,我明白了,爷爷是说读书人家境贫寒,家中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我。爷爷想以此激励我发奋苦读,将来为我们左家光宗耀祖。”
听到这里,一家人都不由地笑了。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
左观澜推着独轮车,车上装满生活日用品行进在长沙街头,身后是17岁的大哥左宗棫,他挑着一副担子。年近八旬的左人锦、左宗棠的母亲佘氏、三个姐姐都背着大小包裹。
左宗棠与二哥宗植或许是第一次进城,兴奋异常,跑前跑后,一切都感觉到新鲜。
左观澜在贡院东街北侧的左氏宗祠前停下,左人锦高兴地告诉孙儿们说:“到家了!”
“到家喽……!”左宗棠、左宗植兴奋地喊着、跳着。
左宗棠的母亲和姐姐们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左观澜带着一家人到长沙开馆授课,学馆便设在左家在长沙的宗祠内。
(左氏宗祠在贡院东街北侧,是左人锦、左观澜父子带领族人集资创建的。一进大门有一间供祭祀的堂屋,东侧是一个天井,后面有几间住室,是备族人来省城办事、应试等临时居住的,所以也叫“左氏试馆”。)
松野公左人锦与春航公左观澜指挥家人打扫房间,搬运行李,一些亲友也赶来祝贺帮忙。
(时年,大哥宗棫(字伯敏)17岁,二哥宗植(字景乔)13岁,宗棠5岁。)
收拾完毕,送走亲友,松野公左人锦带领全家入祠堂拜祭先祖。
三拜九叩,祭奠完先人后,左观澜忙着去收拾学馆,准备招生纳徒,松野公左人锦则为三个孙儿讲解家史。
左人锦指着祠堂正中的家谱说:“始祖志远公,南宋时从江西迁居湖南,世居湘阴东乡左家塅。二世汤盘公,讳大铭,登宋嘉定进士。明万历间心南公(左天眷)官行唐县知县升辽东监军道。汝等为心南公九世孙。”
二哥宗植说:“奶奶在世时就多次跟我们说我们祖上就有人在朝为官。”
左人锦面有惭愧地说:“可惜自心南公后我们左家八世饱读诗书却未曾出仕,实在有没先祖啊!”
说完左人锦长长地叹了口气。
“其实爷爷和父亲的学问也够渊博的,方圆百里内哪有不称道的?不过是没有机缘罢了!”大哥宗棫说道。
“对呀,事事皆机缘呐!”松野公认同地点了点头说,“我和你们父亲之所以坚持不辍,就是要把家学传授于汝等,将来你们有机会发扬广大,为我们左家光宗耀祖啊!”
“不鸣则以,一鸣惊人!”年仅5岁的左宗棠说,“不出仕则罢,出仕则封侯拜相!”
听到这惊人之语,八十有余的左人锦先是一惊,很快满脸露出笑容,说:“季高有出息!志向远大,前程似锦,我左家有望了!”
接着祖孙四人欣赏墙上悬挂的庙联:
其中一副四字联为:
作春秋传;
成蹇谔名。
二哥宗植说:“上联中作春秋传者是左丘明吧?”
“是的,”左人锦耐心地为孙子讲解,“上联典指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鲁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双目失明。曾任鲁国太史,作《春秋左氏传》(《左传》),相传又作《国语》。《论语公冶长》载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过分谦恭,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古代儒家认为左丘明的好、恶与圣人相同。
“下联什么意思?”大哥宗棫问道。
左人锦解释道:“下联典指东汉涅阳人左雄,字伯豪,安帝时举孝廉,官冀州刺史,举报贪官豪强,无所顾忌。顺帝初年官议郎,针对当时的朝纲废弛与大臣懈怠,他数次上书,深切进谏。尚书仆身虞诩称他为“蹇蹇王臣”。后官至尚书令。“蹇谔”,谓正直敢言。”
“作学问当学左丘,为官当仿左雄。”左宗棠说。
左人锦赞赏道:“对,对!我们左家人不能做虚伪奸佞之人,诚实为学,正直为官!”
另一副对联为:
庆延登科,妻辞不偶;
太冲作赋,妹亦能文。
大哥宗棫问道:“这庆延和太冲为何许人?”
左人锦解释道:“上联典指南宋永新人左庆延,十七岁登第,秦桧想把女儿嫁给他,他不同意而辞去,因此十年不得升迁,最终官至太学博士。下联典指左思及其妹左芬。太冲为西晋文学家左思字,其妹左芬少年好学,工于文词,以才德闻名于时。”
接着左人锦又指着另一副对联说:“这一副也是相关二人的联对。”
左宗棠抬头望去,只见一副联语工整地用隶书书写:
年少登科,澹奄集传后世;
才高作赋,洛阳纸贵当时。
左人锦说:“上联典指宋代进士左庆延的事典。下联典指西晋文学家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构思十年,写《三都赋》,‘豪贵之家,竟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接着左人锦问道:“你们知道‘洛阳纸贵’的典故吗?
大哥宗棫说:“此典源于《晋书•左思传》。晋代的大文学家左思,少年时学习并不认真,他的父亲左雍对此非常不满。有一次,他的父亲对朋友说:‘小儿左思不思进取,学习还不如我少年时用功。’左思听到这句话后非常难过,于是下定决心,刻苦读书,最终成为一名大文学家。后来,他写《三都赋》时,为了在内容、结构和语言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以便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前后用了十年多的工夫。在构思过程中,他在室内、门前、墙壁,以及厕所等处都挂上纸笔。不论他走到哪里,一想起一个好句子,就马上记下来。由于左思下的功夫非常大,《三都赋》写成之后,深得当时文人的一致好评,人们争先恐后地抄阅。由于抄写的人过多,以致于洛阳的纸张因供不应求而大涨其价。后来,人们用“洛阳纸贵”来形容著作好,销售快,风行一时。”
“不错,”左人锦赞颂道,接着又谆谆教导,“你们弟兄三人将来要有出息,须虚心学习这些左氏先人啊!”
“记住了。”弟兄三个齐声答道。
正在这时,佘夫人来叫他们吃饭,祖孙四人离开祠堂。
第二天,左氏祠堂前鞭炮齐鸣,人群涌动,左观澜开馆授徒。
一些亲友前来道贺,也有些亲友送来他们的子弟。
左观澜坐在讲桌上给学生授课,大哥宗棫、二哥宗植与同学认真听课,左宗棠一旁嬉戏玩耍。
左观澜讲到一篇文章《井上有李》,其中有一句是:“昔之勇士亡于二桃,今之廉士生于二李。”左观澜问他们:“二桃的典故出自什么地方?”
哥哥们还没来得及回答,左宗棠就在旁应声说:“古诗《梁父吟》有这一句,‘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左观澜非常奇怪,便问道:“你是怎么知道这诗句的?”
左宗棠说:“二位哥哥平时朗诵诗文,我在一旁靜听默记,已熟记于心中。”
左观澜满意地点了点头。
有一次,下雨路滑,左宗棠的父亲背着左宗棠去学校,恰巧来了一位朋友,见到他们父子,顺口开了一个玩笑:“倚父为马。”
这句话刚说完,就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弄得左宗棠的父亲很难为情。
这时,刚刚从父亲背上下来的左宗棠见这位陌生人开他父子俩的玩笑,心里很不是滋味,便马上想出对答之词:“望子成龙。”
“好!好!小小年纪能对出这样的绝对,真不简单。”刚才的哄堂大笑,顿时变成了满堂喝彩。
这位朋友接着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
“花园里桃花香,荷花香,桂花香,花香香花花花香”
听到这里,左宗棠“嗤嗤”地笑了起来。

客人问:“你笑什么?”
左宗棠说:“你的上联里的三种花,桃花在春天里开放,荷花在夏天里开放,桂花在秋天里开放,请问:花园里……花园里能……能同时看到这三种花吗?”
说道这里,在场的人同时大笑起来,这位客人则被笑的满面通红,无地自容。但是,他自知考虑不周,只得硬充内行似的说:“你只管对出下联来,别管他花开在什么时候!”
左宗棠更是半开玩笑地说:“若是对的贴切,奖赏我吗?”
这位朋友说:“只要你对得出,我奖你十两银子。”
“说话可算数?”左宗棠有些较真地说。
“当然算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客人信誓旦旦。
左观澜赶忙呵斥左宗棠说:“宗棠,不得无礼!小孩子家,怎能和大人……”
“左先生,不要动怒,我也是斗孩子玩,不必过于认真!”客人劝解左观澜不要阻拦,接着对左宗棠说:“你只管对,若对得上来,我保险奖你十两银子。”
左宗棠说:“既然如此,我就以歪……对歪了。”
说完,便慢慢念出了下联:
“大街上人屎臭、猪屎臭、狗屎臭,屎臭臭屎屎屎臭”
听完了左宗棠的下联,在场的人们更是被惹得捧腹大笑,就连这位客人也被逗笑了。笑过后这位客人说:“好,以歪对歪,好联好联!孺子可教也!”说完从怀里掏出十两银子要往左宗棠怀里塞。
左观澜忙阻止说:“六岁顽童,何必与他当真!”
左宗棠说:“君子曰:‘言必信,行必果’,说出的话,怎能反悔呢?”
客人笑着将银子塞给左宗棠,说:“不过,我这里还有几对,小先生能否对出?”
“能!”左宗棠信心百倍地说,“只要你有上句,我就能对出下句。”
客人说:“夕阳光倒生。”
左宗棠略一思忖,对道:“朝日霞先出。”
客人又以字形出对试道:“曰日分肥瘦。”
左宗棠不假思索道:“天夭别正斜。”
客人再以书的功能试道:“史记篇篇记史。”
左宗棠一笑又对道:“诗评字字评诗。”
“好对、好对!“客人赞不绝口,然后对左观澜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假以时日,将是国家栋梁之材,这是左公之幸事!国之幸事!可喜可贺啊!”
饭桌上左观澜对夫人佘氏提起此事,佘氏高兴地说:“老三思维敏捷,出对成章,将来有封侯的希望。”
左观澜笑着说:“那是自然,莫要忘了季高可是牵牛星降世啊!”
“有赖神仙保佑和左家祖上阴德,这孩子必是大富大贵之人,不枉世祖耕读之苦!”佘夫人顺着丈夫的话音说道。
“不过……”左观澜脸色微变,话语沉吟起来。
“怎么了?”佘夫人问。
“哎,左观澜叹了口气说,“季高出生之日,相命先生说此子出道很晚,以我恐怕……”
佘夫人安慰道:“世事皆有缘,缘分这东西,不可强求,一切顺其自然。”
左观澜道:“夫人言之有理,过分强求,便是自寻烦恼,只好听天由命吧。”
道光元年(1821年)左宗棠10岁
左宗棠坐在洞庭湖畔岳阳楼上一亭子下石凳上读书,大哥、二哥从远处跑来。
左宗棠见二位兄长走进,放下手中的书本,感慨万端。他对两位兄长说:“诗赋的魅力真可谓无穷啊!景以诗闻名,诗以景入胜。”
“何以见得?”二哥宗植问道。
左宗棠将手中的南宋名臣王十朋的《岳阳楼》诗给二哥看,说道:“岳阳楼是唐朝岳阳刺史张说修建,其后几百年内都默默无闻;直到宋朝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其声名方才名震华夏。”
大哥宗棫插话道:“王十朋也是读了《岳阳楼记》之后,才想到去岳阳楼上观赏景色,又写下《岳阳楼》好诗。可见诗文的威力有多大啊!”
二哥宗植问道:“王十朋的《岳阳楼》诗好在哪里?”
左宗棠立即答道:“我最欣赏《岳阳楼》诗的前四句:
后乐先忧记饱观,兹楼今始得凭栏。
吐吞九水波涛阔,出纳三光境界宽。
王十朋说他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之后,才想到岳阳楼观赏,于是形容洞庭湖吞吐了湘、资、沅等九江之水,波澜壮阔,日、月、星三光如同出没其中。”
“其实,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那两句名言,才使王十朋感到心胸洗俗,精神境界高尚宽广……”大哥宗棫说道。
左宗棠未等大哥说完,立刻提出不同的意见:“大哥说的不完全在理!那岳阳楼前临洞庭,烟波浩渺,遥对君山,清螺滴翠,谁不向往?范仲淹陶醉那里的美丽景色,在《岳阳楼记》中首先给以描绘,然后才抒发自己的忧乐观,这正是因景而生情,所谓触景生情者也”
这时候,父亲左观澜回来,听到他们的争论后说道:“你们的看法没有什么矛盾之处,”父亲看了看三位爱子之后,又接着说下去,“其实,王十朋虽是一个爱国诗人,有时在诗中也流露出偏激的观点,他还写了另一首诗——《读岳阳楼记》呢。”
左宗棠说:“请父亲讲讲王十朋的《读岳阳楼记》吧,孩儿想听听。”
父亲春航公微微一笑后琅声诵道:“先忧后乐范文正,此志此言高孟轲。暇日登临固宜乐,其如天下有忧何?”
念完后,春航公接着说道:“王十朋认为,只有范仲淹这样第一流的人物,才能够写出《岳阳楼记》这样第一流的文章来,为父认为确有见地,你们可了解范仲淹的人品么?”
左宗棠立刻答道:“范仲淹年轻时接交一术士,术士重病时其子尚幼,便把炼水银为白金之术与已炼出的一斤白金交与范仲淹,就去世了。十年后,术士的儿子成年,范仲淹原封不动,将炼金配方与一斤白金交与了他。”
大哥宗棫也说道:“一次,范仲淹买了一块宅基地准备盖房,风水先生看了这块地后说‘此当世出卿相’。范仲淹‘不敢以私一家’,立即把这块宝地捐出来建成了府学。”
二哥宗植也不甘示弱,说道:“范仲淹任邠州太守时,一次宴饮同僚,刚就座,闻远处传来的哀哭声,打听得知一死者的家人无钱买棺木安葬死者。他立即撤席回府,用自己的积蓄帮助安葬死者,在场的人无不感动。”
“因此王十朋认为,只有具有范仲淹这种人品的人,才能写得出《岳阳楼记》这样的千古雄文出来!,‘治学’与‘做人’并重,就是这个道理。”父亲春航公语意深长地说。
左宗棠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的志向和语言比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孟子更高。闲暇时本来宜于登山临水享乐,无奈天下有忧,又怎么能乐得起来呢?”
父亲春航公赞同地说道:“孟轲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是主张君主要与天下人民同乐忧。而范仲淹的先忧后乐观点确实比孟轲的志向更加高远……”
又过了一段时间,塾馆到了农忙放假的时候。其实长沙城中,没有几个农家子弟,并不需要特意给学生放假回家帮忙。但正值天气炎热,依照惯例,也就以农忙为名,歇几天馆,让塾师和学生都消消暑气。
一天傍晚,左观澜带着左宗棠去湘江水陆洲﹝今叫橘子洲﹞头去游泳。他们父子从水陆洲向北,顺湘江水流游到了“牛头洲”(因形状象伏在水中的一个牛头而名),正要往渡口去乘渡船回长沙贡院东街,在路过浮桥桥头时,迎面走来一个人。只见此人瘦高身材,身穿一件长衫,他的腋下夹着一个长木箱,右手执者一根竹竿,竿顶的纸幡上三个大字赫然在目“张半仙”,一阵山风吹过,纸幡随风飘摇。原来这是一个收摊回家的算命先生。
左观澜一看对面是个算命的,就连忙将左宗棠拉在一边,想走得远一些。谁知没等走出两步,那个人却已经到了他们跟前,大声说道:“先生请留步,这位小兄弟相貌不凡,如此一副奇相,长大必有造就,是难得一人才呀!”
左观澜一听这种油腔滑调的道理,心中更生厌恶,只是礼节性地略微拱了拱手,算是个回礼,而脚下丝毫未作停留,拉着左宗棠的手继续朝前走。
那算命先生却不依不饶,跟着转过身来赶上几步说道:“先生请留步,你这小公子实在是相貌奇特,且听我一言。”
左观澜心中暗暗生气,冷冷地回答道:“对不起,在下从来就不相信测字相面这等邪说,你还是另找他人去吧!”
“先生此言差矣,相面一事,大有学问,怎称‘邪说’呢?古有吕公、管辂,观星象,断吉凶,分毫不谬。《孔子三朝记》有载:‘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色,文王取人以度’,看先生是读书人摸样,想必一定知道这句话吧?”
左观澜一听,心中暗暗纳闷:听着算命先生所言,竟似非等闲之辈,且听他胡说几句倒也无妨。当下停下脚步,默不作声。
那张半仙悄然一笑,摸了两下胡须,放下手中的家什侃侃而谈道:“不瞒先生,贫道是麓山寺内一修道之人。今日能与小兄弟相遇,也是天赐良遇,三生有幸!这位小公子额如川字,三庭平分,五岳朝拱,六府高强,是难得的上等骨相。兼双目黑如点漆,灼然有光,主有富贵。右掌宽厚,主有官位。右耳长大,主有长寿。只可惜……”
张半仙说到这里,故意卖起关子,而左观澜却脱口而出地追问了一句:“只可惜什么?”
“先生听在下之言?”张半仙继续卖关子道。
望子成龙,天下为父母者皆有之。关心自己孩子将来的命运和前途,也是每一位做父母的心愿。听了这算命先生讲了一路,左观澜似明非明,被挑起了兴趣,反而谦虚地说:“请先生赐教。”
此时张半仙却哈哈大笑起来,又拿起左宗棠的右手,细细端详了一会儿,正色道:“恕在下直言,小公子虽然玉树芝兰,骨骼清奇,非同俗类,然而面向欠缺了些。两颊下垂,眼角微闭,虽然无性命之忧,但恐命途多桀,掌纹原主黄金万两,却又横生支路,只怕破了财运,今生虽能大贵,但没有大富。”
左观澜接上说:“钱财倒不要紧,请问先生,可有补救之法吗?”
那张半仙又道:“常言道:‘面随心而转’。骨相是人生来所定,更改不得。面相却是后天所成,或许能有改变也未可知。两颊下垂,暗指根基虚浮,中年以前恐怕难有造化,切忌自暴自弃,白白错过机遇。眼角微闭,不是容人之相,日后如有官发之日,千万要礼贤下士,广罗人才,不能心胸狭窄,独断专行。”
这张半仙信口道来,那边左观澜静静地听着,在心中默念了一会儿,不禁问道:“难道人的际遇真的是生来注定的吗?”
张半仙正色道:“先生之言又差矣,骨相虽早有其指,可供贤王良相择人而保,但人心深奥,技巧奇玄,非博古通今典籍,参透天地玄黄,洞悉世态人情者,不能有所察。即使生来一副好骨相,自己不懂利用,走错了方向,也是枉然;即使面相有所不足,而能扬长避短,谨慎行事,亦可谋得中上之资;而那贤达之人,或受皇上指点,或自家参悟,能以先天之奇相,揉后天之长进,必能前程似锦,造福万民!因此说,定即是不定,不定即是定,相由天生,亦由人主,各人造化如何,就看他能否顺天行道了。”
张半仙这一席话,说的左观澜哑口无言,呆了半晌,才悠然叹道:“先生远见卓识,明察秋毫,所思高深玄妙,在下自愧不如。不过,在下仍有一事不解:先生如此见识,为何不赴官场,走仕途,做一辅世之才,却反而浪迹江湖,干这挂牌设摊的营生?莫不是考场失意,断了功名之想?”
“哈哈哈……”算命先生仰天长笑道:“考场失意自然也是曾有过的。最关键的还是在下久有闲云野鹤之心,功名利禄倒并不以为念,天长日久,疏懒惯了,官场中那些繁文缛节、尔虞我诈,也不敢随意涉足。况且,当今之世,吏治**,朝政黑暗,在下的确不敢恭维,还不如退避三舍,隐居江湖。”
这时,一直站在一旁听两个大人说话的左宗棠突然开口说道:“这回可是先生的不对了。男儿大丈夫,当以济世匡国,造福苍生为己任,万事以‘忠孝仁义’四子当头,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有那些贪官污吏鱼肉百姓,假公济私,那就更应该挺身而出,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岂有退避之理?”
“好、好!”算命先生与左观澜同时击掌称赞。虽然两个人一个知道幼子天资聪明,一个看出左宗棠天生异相,但他们都没有想到,竟能以如此小的年纪,如此短的时间里,说出这样一番慷慨激昂的话来。
张半仙欣赏地看着他笑道:“小公子少年卓识,可钦可敬,日后必定能谦政为官,为君主分忧,为万民做主。只是人各有志,庙堂之高,自有小公子这样的‘忠孝仁义’之士鼎力支持,江湖之远,也自能容在下这样的凡夫俗子相命测字,只为自己勉强养家糊口。”
算命先生话一出口,左观澜立刻就面红耳赤,嗫嚅道:“在下今日出门,没有带钱,先生可否随我到家里一趟。”
算命先生又说:“不要紧的,我整日里为人占卜吉凶,相几张脸,测几个字,多是察颜而观色,说些趋吉好利的话,也不过是骗几个钱而已。小公子如此奇人之相,我这一辈子也没有遇到几个,今日得见,便如读书之人见到好书一般,决无再收银钱之理。”
左观澜说:“这怎能成,左某虽非殷实富足人家,些许碎银还是拿得出的。”
算命先生说:“先生不必了,望日后好好培育公子,令其所谋有成,建功立业。在下这就告辞了。”
说完,拿起放在地上的东西,飘然而去。
左氏父子乘坐的渡船在一个名叫“猴子石”的地方上了岸。
左观澜想起刚才从牛头洲到猴子石发生的事情,和张半仙的出现,都是围绕小季高发生的,颇具神意。恰与季高出生时,太夫人杨氏的托梦相仿佛。
又想起自己在岳麓书院求学时听人讲过的一段传说:有一年湘江涨大水,水陆洲被淹没了。一个晚上,天上的牵牛星来到这里饮水、休息。喝饱以后,就向北飞去了。落脚的这块石头又很像牛头,所以人们都把这地方叫“牛头洲”。这些也许是巧合,但在左观澜心中,恐怕都与“望予季”是有“缘份”的。
从这次奇遇以后,左观澜对小儿子的期许又深了一层,对他督教更严。要求他读《四书》、《五经》要“眼到、口到、心到”,才算读懂。每天上完课,只要还有精力,就再给他另外补习一会儿。小宗棠精灵聪慧,就更是日进千里了。
一日,他听季高背《大学》课文:“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齐家、治国,国治而后天下平。”
左观澜追问:“这些课文是什么意思,你能明白吗?”
左宗棠立即回答说:“这里包含着‘济世匡国,造福苍生’的道理。我要读破万卷,神交古人,顺天行道,造福万民才是。”
左观澜听后,对这小小年纪能读懂《大学》的三纲(明德、亲民、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要领,由衷欣慰,高兴地对小季高说:“爹爹下次带你去岳麓山玩耍,顺便看看岳麓书院,那可是美丽的风水宝地,人才聚集的千年学府呀!”
“愿爹爹早日履行诺言!”左宗棠听到父亲的许诺高兴极了,立刻要求道。
“好!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爹爹怎会戏言,一定安排时间早日践行。”
左宗棠学识日增,两位兄长也不甘示弱,双双考入县学中了秀才,更让小弟宗棠悉心治学,长进很快。到了十二岁时,已经读完了四书五经,博闻强识,作文运笔如飞,深得父兄赏识。左宗棠在童年时代即得到其先辈的循循善诱和严格训导,培养了浓厚的读书兴趣,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