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回 世事难料曲与直 百姓心中自量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秦徐两家婚事的敲定,京城里军方人士算是松了口气儿,可文官们就更紧张了。太子一连召见了许多官员,商议着户部的事情。
“太子殿下,那秦文一但进入户部,那刚刚拿到手的银庄只怕有马上就要还到秦文手中去了。”户部尚书许重益已经快六十岁了,看着太子一脸担忧地说道。“是呀!”“这银子在手中还没捂热就又要交出去了。”太子看了看许重益说着:“许大人,这些个时日,那银庄里没留下什么把柄吧?”
“太子放心,这段时日都忙着清点,清点完了才做帐,那批银子正是钻了这里面的空子,帐面上根本没有问题。帐上是入库清点出来的数量,而不是交接时清点的数量。那交接的帐已被西山银庄的人带走,户部的一份总收据已经封存,只要苏州不把帐拿过来两帐不放一起核对,就看不出来。现在的帐面和库里的银子没有出入。”许重益自信地说道。
“那就要把交接的帐收好,实在不行可以毁了。”太子看着许大人说到。“太子殿下,如果要安稳些,最好出个收据,编造个理由,借出那二十万兩白银,那收据放在臣的身上。一但有事,就拿出去充上。如果那秦文没有发现问题,这张收据就不用拿出来了,这样就没什么风险了。”“好主意,这样即使是出了事,父皇知道了,我也说是户部一时疏忽,没将此银子入帐。只要将银子还回去,就不会有事。”“看来,那二十两白银要过段时间才能用呀!”
太子不知道的是,此时,正有人悠闲的挂在树上,还拿着笔,把两人的形态全画了下来,所说之话全记在了纸上。
大明朝人人都知道皇上朱元璋有一支令人惊怕的锦衣卫。可很多人都不知道,皇上还有一支神出鬼没的探子队伍。这些探子,能把大臣们在家中发生的一切都记录下来,汇报给皇上。那朱元璋对各大臣在家里的情况是一目了然。
拿着太子和户部尚书对话的纸,朱元璋的脸立刻就冷了下来。自己偷自家的东西,世界上就有这么蠢笨之人。“当初秦文所说看来一点没错,那户部现在才刚刚拿到手,还没入库就有人伸了手,那第一个伸手的人竟还是太子!等时日一长,到时间上行下效,不知道有多少双手要伸了进来,只怕,朕的那点银兩还不够他们偷的。”
“唉,可他毕竟是朕的儿子,而且还是太子呀!”朱元璋叹着气,想了想,要让朱标别去伸手抓银子,最好还是让他觉得那银子就是他自己的。
“看来,让秦文接手户部一时压力太大。还是放在苏州,让他为朕再想新办法聚些银子吧。”朱元璋招来了秦文,对着秦文,朱元璋久久说不出话来。“皇上,是不是又为那银庄的事犯愁了?”朱元璋点点头说:“那太子对你进入户部很有些看法,大臣们也有些意见。”
“皇上,此事不奇怪,臣早已有了思想准备,进不进户部并不重要,那银庄的前景并不看好,今后会有很多民间的银庄出来,那时银庄获利就很少了。”朱元璋一听,急忙问道:“那你看有什么办法能开些新的财路?”
“启秉皇上,臣的确有一策可以再开财路,只是此策需要一个带兵之人,臣的意见是调那徐增寿组建一支新军。”“是何生意要用到兵?”朱元璋有些奇怪。
“皇上,当年秦璐他们做的那海外生意,您是知道的。其实,那生意比银庄生意还要来钱。”“哦?”“皇上,现在江南一带地商人都盯上了这海外生意,不少人提出要和西山船队一起组建船队出海。因为那远洋海上不是很太平,有着海盗,上了岸,有的地方还有土人,你要是没有一定的力量,那当地的外族官员也会派军队把你的货物吞掉,所以有着危险性。而西山船队有着护卫,秦家庄里出来的精干现在已经锻炼出来了,小股海盗根本不敢来碰,这样船队就安全了很多。所以其他商人要来合伙。”

“依臣看来,朝廷若派上一支船队对商家进行保护,事后,按二成收取赢利,则那些商人也愿意,朝廷也能获得大量白银。船队走的远了,那铜的事希望也大些。”
“嗯,有些道理。你看那军队需要多少人?”朱元璋问着秦文。“皇上,那军队目前看来先要个二三千人,今后船队大了,沿海一些关键港口要建补给基地,就需要更多的人了。另外,臣还在太仓建了二艘适合远洋的战船,今后还要建些,这样那些兵将就有了专门的战船作战。”“目前只是试着,看看效果,成了,就继续干下去。”“好,朕依着你,你尽快落实此事。户部就别去了,还是留在苏州吧。”“是,臣遵旨。”
皇上和秦文一人一句的讨论着海外船队的事,老太监在一边看着这君臣二人亲密的样子,心中不由赞叹起来。“这皇上只有和这秦大人在一起才会显得是那么的轻松,那么的愉快。”
苏州地方的商人最近很是烦恼,秦文大人要走了。知府大人在位时,谁都不觉得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可一但知道知府大人要走了,这才想起秦大人的好来。在茶馆里,几个商人坐在一起议论着。
“老李呀,这秦大人一走了,来接替的会是个什么样的官呀?你听说吗,那浙江一地的官员,那个没在商家手中要过银子?要是来个和浙江一样的官来,咱好日子就到头罗。”“可不是吗!现在回想起来,你们谁被那秦大人借故要过银子吗?”胖胖的李老板开口问道。
“没有,只听说过秦大人出钱赈灾,却没来找我们要银子。那些日子我都准备好了银子,秦大人一来就交给他,可等到事了,那秦大人也没来要银子。要是换到别的地方,你不给抢都要抢走。”
“是呀,这样的好官少呀,可惜要离开了。”几个老板议论纷纷。
过了几日,秦文回到了苏州,刚刚走到衙门门口,只见一大堆的人拥在了门口,看见了秦文的轿子到了,一起让开了一条道来。秦文看着奇怪,就开口问道:“大伙在这有事吗?”人群里一阵“嗡嗡”声
“秦大人,听说你要离开苏州了,大伙儿来看看您,想打听一下,这接任是什么人?”
秦文一听笑了:“大家别担心了,皇上改变了主意,本官一时不会离开苏州了。”下面的人群一听,大家都高兴了起来。“太好了,这下不用担心了。老张,你也不用换地方去了。还是在苏州经商吧。”“嗯,秦大人不走了,那我还走干什么?”听着下面的人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秦文又开了口。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皇上同意大家出海经商,要派水军前来保护,凡愿意去海外经商的商家,明日里来衙门登记,我把规矩和大伙儿说说,大家一起商议商议,最后贴个布告出来大家执行。”
“啊!太好了!”不少商家一听说此事,急忙就要和秦大人商议此事,秦文只好劝他们回家,明天再商讨此事,秦文还需要先拿个章程出来。众人满怀信心散了开去,不少人已经急着串通起来商议商议。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