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五月天山雪(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雪玉放下《却乱》篇,重新拿起《转丸》细细的看了起来,这一看,却是怎么也收不了手了,一气看完。中间却是十有**的看不明白,不得不从头慢慢看起。配合后面的图画,具然也能明白个七七八八,放下书,按心中记忆默默运转,顿觉四周的能量向身体中挤来,对,就是挤,是争先恐后的挤。把经脉撑得生疼,可是又停不下来,心中一时叫苦,这下完了,武功没有学到,怕是要暴体而亡了!正在害怕之时,任督二桥豁然开朗,一股内力直向脑海涌去,经脉也宽了不少!再试着运功,却是心下大骇,丹田之中再无半点内劲,可是奇怪的是全身却并没有不适之感。又试着对石壁发出一掌,却是并无动静,要知道以前自己一掌可是能震下一些石屑的。不由得又是悲上心头,正在这时,一阵微风过处,石壁上却是腾起一股烟雾,烟消云散后,直留下一个三寸来深的掌印,这下子又是惊喜不已,看来自己的功力的确是精进不少,原来不是没有功力了,而是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地。自己只是刚刚练得一些皮毛,就达到如此地步,要是能够习完,那真能达到什么地步还真不好说呢!再看天色,吓了一跳,怎么是正午时光,难道说刚才不是一小会时间,而是过了一天了?
这事说来简单,其实个中凶险真是无比激烈,也亏得杨雪玉心无旁骛,否则他真的是魂归地府也说不定呢。书中暗表,他可不是练了一天,而是三天,在这三天中别说是人,就是一只小鸟也能致他于死地。杨雪玉也知道个中凶险,再也不敢就这样练下去了,可是习武之人都有一个坏毛病,就是手中若有什么武功秘笈的话,不练那才真格是比要了他的老命还要难受,杨雪玉当然也不例外,可是他也知道这周围还真的没有适合练功之处,也是福至心灵,暗想这石洞怕不只是现在看到的这么简单吧,这白云山既然处处透着神秘,这石洞要是真的单单是一个这样不起眼的石洞,怕也不能在此存在了吧,说不定还能有所发现。想到此处,手上也动了起了,在四处敲打,果不其然,还真的让他发现一处的声音和别处不大一样。也只是稍微的不一样,若不是他功力大进,再加上心中早认定有异的话那是绝对发现不了的。可是发现是一回事,要找出那还是要再进一步的查探了!不管如何总是出现了曙光。当然杨雪玉一开始也想用蛮力打开,可是又仔细一想,决不能那样做,要知道这些有可能就是前人所留,说不定机关重重,一不小心,打不开不说,还有可能误触机关,丧身荒郊也是有可能的。只有一步一步的来,才能完全的进入此中。
只要有了头绪,杨雪玉也不太急了,又找了一点东西填饱肚子,盘腿坐于洞中,调息良久;待睁开双眼时已是精神饱满,荣光焕发,这才来以先前声音有异常的地方,用手轻轻抚摸石壁,手掌心立即传来一片冰凉的感觉,光滑细腻,绝非普通石质所可比拟的,这更加肯定了先前的判断,这里就是一个门户。杨雪玉闭上双目,把自己的感知开到最大,细细体会这片感触,互然感到好似有两点突起物状的东西在指尖滑过,急睁双睛,可看到的还是一片光滑。心下大奇,难道说刚才是幻觉不成?又重新闭上眼睛,只靠触觉来感知刚才的区域,来了,的确是不一样,对,就是两个突点,试着下压,只听得一声细微的“咔”声,一个突点消失了,可是另一个却没有什么变化。
怎么回事?加大力度,没有反应,再加力,还是不行,直到指尖生疼,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心中忽然一动,马上运内力改压力为拉力,只听“嚓”的一声,弹出一绣花针大小的圆柱,再一用力,那块和别处不一样的地方就脱落了出来,那石壁上却出现了一个凹槽,这个凹槽却是十分眼熟,正是和潭底笑弥佛丹田处的一模一样,杨雪玉马上从怀中取出那枚钥匙,**进去,严丝合缝,看不出半点斧凿的迹象,只听得“轰隆隆”一阵乱响,石壁上却现出一道门户,还隐隐有亮光透出。正是:
为人做事要细心,
矿石百炼才成金。
走马观花半瓶醋,
旦入宝山空手宾。
山荆野草不成器,
小处留心皆为林。
细节人生定成败,
粗枝大叶终身贫。
杨雪玉抬眼观望,门户不大,可容一人进出,内有台阶,不是向上,而是斜阶而下,前面有一拐角,所以并不能看得太远。虽然刚刚打开,却也并没有浊气涌出,想来内中必有通风换气的设置。本来想准备一些吃喝之物,转念一想,自己也只是先打探一下,然后再说不迟,这才迈步进入,刚下了二阶台阶,身后的门户却已无声关上。再想出去,却是怎么也找不到开启之处,心下惊慌,却也不得不往前行走;外面石门虽然已经关上,里面也并不黑暗,开始并未注意到这点,及看到顶上有鸡蛋大的夜明珠时才恍然大悟。顺阶而行,也不知转了几道弯,才来到一个石室前,门顺手而开,厅中自有石榻、石椅和石桌等物。桌上有一绢笺,上面密布蝇头小字,内容是:

余,王诩,偶游此山,妙见此洞,不知为何人所建,山静洞明,内有黄精与龙乳,实乃修隐之佳地。世人盖尝谓余机辩之徒,谬也;辩者,余之下乘,非吾本,余之中乘,治国安家者,术也;余之上乘,修身性而达天地,此乃为道,本也!穷年皓首,经岁风雨,做有篇十四者,多为人误,非辩,非术,天道初窥,人伦之根。明,仙也;阴,人也!无解!人不知不愠,仙不晓谓仙,终非仙者,留批于此,倘见,当谓吾徒。余有今者,实非吾之能也,偶得妙册,多有不详。参月历岁,所得竟不过恒河之沙,学不过沧海一粟,照猫画虎,不伦不类者,流出十之有二,虽非精,贵为稀,明者,当为杰。灵者,或为能。汝得入,必缘者,当非凡者。不求正,但须天和,非戾,非暴,此心足矣!余之卷十四者,实乃余之心得,非亲作。可考,非遵!倘有异者,自须经心,或可有获,非余所能测也;福祸相倚,须弥之间,其论千里,天也,地也,人也!后室充册,外可栖食;福,幸之,祸,认之!
杨雪玉读完,一时陷入无语之境,实不知是福是祸,福祸无门,全在一念之间。出是出不去了,可是要是学,也真不晓得下场如何?为今之计,只有先看看再说,说不定能有别的方法,能找出门户才是当下之关键。想到此处,这才开启门户进入后室,室中简册无数,绢书若干,并无**,绢质并不常见,为天蚕之丝所制,简非竹简,看不出其质地,入手甚重,非金非铁,非玉非钢,杨雪玉也顾不得这些,随手抄起一册,慢慢研读起来。就这样读了一册又一册,饿了到室外采些黄精裹腹,渴了自有龙乳生津。洞中无日月,困时方知眠。日子就在这不知不觉间过了!
杨雪玉在秘洞中独自研习这事暂且不表,回过头来再说张庄一众人等。自从杨雪玉和闻人碧及张淼三人出游白云后,他们也是加紧修墙和习武,日子过得也算是滋润,可三五天后,那三人还没有回转,张晶和张焱二弟兄,首先就坐不着了。自家人知自家事,他们是担心张淼那女扮男妆的事,怕有什么意外,可是又想想以杨雪玉和闻人碧二人的身手当须无恙,可是这一去多日,也不是正常。十天、半月,又过去了一月,众人是再也等不下去了,就商量着是不是要一同去寻找三人,最后一致决定由肖日正和刘正东带着陆英莲和东方清及张氏二弟兄共去寻找三人。
第二天,天刚亮,六人就骑快马向白云山赶去。不多久六人就已经来到山下的牛蹄街,找了个小店,把马匹交于店家,然后问及月前是否有如此象貌的三人在此歇脚,去向哪里。
店家也勿须多想,马上回答说:“哦,你说的是那三位呀,其中两位爷真是玉树临风,那位仙子真是人间少有,当时看的人把小店可是挤了个水泄不通,是的,他们就是在小店吃的午饭,并没有在此休息,就马上进山了!我还等着他们三位啥时回来还在小店打尖呢,可是一直没见他们下山,对,肯定是没下山,这里是下山必经之处,要是下山,我肯定能看得到的。可是这一个多月以来,我一直守在这里,就是没见到他们,那他们一定是没有下山;对了,有一个奇怪的事,就是他们上山的第二天万佛寺里的人全不见了,妈呀,那可是二百多号人呀,一个也不见了,真不成是飞走了?还有,听说无一准也死了,死了倒好,不再为祸乡里了,可是更为怪异的是,无一准死了,他那百多号人却没有一个散伙的,又不抢、不偷的,真不知道他们是犯了哪门子邪性?难道说就那样活活的饿死不成?”
听得店家罗里罗嗦说了这么一大堆的话,众人心里早已明白个七七八八,肯定和杨雪玉等人脱不了关系。那就是说杨雪玉等人的确是来过此处,可是现在又上哪儿了,听店老板的话中意思,他们肯定是还在山中,就是那些和尚,也不可能凭空消失。想到此处,众人再也坐不着了,结过帐,就向山中走去,自是无心观赏山水和花草,径直向万佛寺赶去,可是令他们失望的是,并没有发现什么,整个寺宇内是冷冷清清,零乱不堪,好象是短时间内发生了什么大事,以至于没来得及收拾。再到群匪集处,也是毫无收获,只是说是杨雪玉和闻人碧在此逼死吴义隼后,再也没有回转,众人还在等他们来发落。只好给他们留下一些生活费,这才离开。又在山中多处搜寻后,不得不下山来到牛蹄街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