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阳光明媚的乾隆初年(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已沽名炫气豪,死犹虚伪惑儿曹。既无好语遗吴国,却有浮辞诙叶涛。四野逃亡空白屋,千年嗔根说青苗。想因过此未亲睹,一夜愁添雪鬓毛。
————————————————————————————————————————————————————————-
二人结拜完了,依旧坐在桌边喝茶聊天,原来那纪昀乃是河间献县人士,家中颇有田产,算个小康之家,纪昀的父亲,因自幼喜好读书,故而也结识了几个读书人,虽然自己一生没什么成就,但对子弟的培养格外尽心,加上纪昀从小聪明,年纪不大就有了河间第一才子的称号,老父也是颇为高兴。因古代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有钱是有钱,却在四民之末,还不如农人和那些匠人。纪老爷子有两个儿子,二儿子虽然识字,也不是做文章的命,便把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纪昀身上,一心想让他去考个进士做官,好摆脱自家的商人身份。在纪昀十五岁时,李凉变托人将他送去了金陵书院。奈何那纪昀虽然自小聪明,却不是个读死书的人,在书院听讲,遇到不明白的,也不避讳,开口就问,且问题五花八门,过了些日子,又给自己做了个大幌子,上书:“盖压江南才子。”口气大到了天上,再加上小时侯在家里看护院师傅们练习武艺,他闲来无事便在书院内耍上几下粗浅拳脚,因此几年下来,一众老学究们对他都是颇有微词。
那纪昀也知道自己在金陵书院属于不受欢迎的异类,自己也确实受不了那里的环境,随即对死读书也产生了抵触情绪。正好记得今年朝廷要开科,省里已经把自己的名字报上去了,便让家中寄了盘缠,一路来到北京。不期在此遇上弘昼,弘昼虽然现在外表上看着是个彻头彻尾的王爷了,但骨子里的思想却还是那个玩世不恭的北京大孩子,正巧这纪昀也是个异类,两人才一拍即合,当场结拜。
今年要开科,弘昼想道,没听说乾隆皇上登基的那年还开过科啊,不过又一想,封建时代,这科举还是有不定时开考的,换句话说,只要国家这段时间需要一定的人才,就可以随便编个名目开科,也说不定是上一科没有选到什么太著名的人才,乾隆又想着赶紧建立自己的一套行政班子,这才决定开科取士。这多好玩啊,自己懂点古文,但你要叫我考科举那是万万不能的,要知道自己二十有二了,虽然有个王爷爵位,可科举制度上连个秀才都不是,要是隐瞒身份自己从头来,这几年一次的,自己要等到什么时候。既然正好赶上这次科举,我当然要托关系试试,况且这开科肯定也会考武状元,我这文章稍微弱点,我去考武艺啊,两边都报名不就是了。回头跟皇上打个招呼,让他找下边人安排一下,王爷考进士,太有意思了。
想到这里,弘昼问道:“兄弟,朝廷今年真的要开科举?”“确实,大约是在四月末吧,兄长莫非也要应考?”纪昀见弘昼听见开科眼睛转了几转,大概也知道了他动了心思,便问了一句。弘昼道:“为兄今年二十有二,到有一个举人功名,如今既有机会,当然要试上一试,只是奈何操心酒楼生意,这科没有找京城的学官报名,无从下手啊。”

“哦?兄长久在京师,竟没有听说今年开科取士吗?”纪昀有些诧异的问道,照他的想法,弘昼名满京师,还是个举人身份,又有个开酒楼的叔叔,在这北京城也应该算得一号人物,纵是当朝宰辅攀不上,一般常来酒楼吃饭的朝廷官员也应该认识几个啊,随口聊聊也不可能不知道这等大事。
“唉,兄弟有所不知啊,大哥比你来北京也早不了几年。”随即把自己当初来到北京向老马忽悠的那通经历又向纪昀诉说一番。
“那大哥原籍何处?”纪昀见他孤身一人来到北京,没多久便闯下偌大名头,不由对他更是感兴趣。
“为兄自小便被师傅收养,带到盛京口外,直到去年师傅去世时候才告诉我,他当年是从一个被罗刹血洗过的村子中将我捡到,并嘱咐我一定要回中原来,原籍何处,为兄自己也不知道。”弘昼自己这套和罗刹鬼子不共戴天的身世到是新编的,他开始佩服自己了,说谎时候的表情越来越纯洁。“后来为兄回到中原,在盛京那边安家落户,考上了举人,这才来了京城。
那纪昀明显有点喝高了,也没琢磨琢磨,这孙子现在二十二岁,就说丫是天才吧,考上举人怎么也要二十岁吧,他来到京城多少年头虽然不清楚,但明显和他着年龄合不上,好在他人虽精明,却不是个多管闲事的人,又比较热心,既然和弘昼结拜了,也就真的把他当大哥了,听了他这番经历,努力的眨了眨眼睛,居然还真把眼睛弄的通红,感慨道:“想不到兄长的经历如此凄惨,到是小弟多嘴了,兄长勿要怪罪。来京之前,家父已经托朋友帮小弟联系好了两位在朝官员,明日小弟就去拜会,兄长不妨与小弟同去,也好想个办法。”
弘昼一听,我这第一才子的兄弟人还真不错啊,行啊,我算是抄上了,也不客气,道:“既如此,愚兄就沾贤弟的光了。”
纪昀道:“兄长说的哪里话,既然是兄弟就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明日一早,兄长与小弟同去便是。”
是夜,二人便抱了两坛子酒,在弘昼屋内抵足论文,纪昀不喜欢读死书,弘昼也属于那种杂学分子,哥儿俩互相吸收了不少营养,而弘昼这厮胆大惯了,偶尔来上一段流氓言论,其大胆程度又让纪昀这个装孙子的清朝准愤青大呼过瘾,对着大哥的态度也慢慢的从好感变成了知己。俩人开始谈人生,谈理想,谈乾隆年,慢慢的,呼噜声就起来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