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过人的机智冷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国民党反动当局疯狂反扑,全国陷入白色恐怖中,大批员被杀害。
地下党组织为积蓄发展革命力量,保护爱国学生,采取措施将大批爱国学生疏散到边远地区的根据地。
虽然国民党当局同租界当局互相勾结,巡捕房和上海的国民党警备司令部。公安局狼狈为奸,互通消息,共同缉捕和革命群众。但是,租界“国中之国”的特殊性,使它同国民党当局之间成了“国与国”的关系。
国民党的警察,宪兵和特务不能进入租界执行“公务”,更不能在租界开枪和捕人。
巡捕房捉到的人,国民党当局只能通过法律程序进行“引渡”,不能随便提走。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活动在这里的人的“安全系数”也为党组织营救被捕同志提供了种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
由于上海租界的特殊状况,加之这里是中国产业工人和进步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所以中国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上海作为自己根据地。
一个正当盛年的老板长期鳏居,会引起旁人的怀疑。
何况,作为中央政治局机关,自然少不了机密文件,以及各种办公用品,包括洗抄机密文件的密写药水等等。这些东西都需要专人保管和整理。
谢文瑾要管理机关,还要兼任他的中央会计工作,一个人忙不过来。
于是,中央就给谢“老板”择了一门“亲事”。
为他配备了一位“老板娘”。
这位“老板娘”就是许芳萍,她是从千里之外的汉口“远嫁”而来的。
一位蓄着胡须,身着长袍,腋下夹着一个公文包的中年男子迈着沉稳的步伐,朝着闹市方向走去。
站在路口值勤的是一个印度巡捕,当时的上海市民把这些肤色黝黑,头缠红色包巾,专在街上路口巡逻的印度巡捕称为“红头阿三”。
看见这位颇具学者风度的男子走过来,这个身材高大的“红头阿三”下意识地向他微微点了点头,以示礼貌。

二.
那个懂得尊敬斯文的印度巡捕并不知道,每次“教授”走到震旦大学的门口,都没有进入校园,而是径直向前走去。
因为,这位受到他敬意的男子并不是教授,他就是受到国民党当局重金通缉,租界巡捕房的侦探们千方百计想捉拿到手的王春立。
王春立以擅长化装多次骗过敌人,数年来一直为在他手下工作过的地下党员们津津乐道。他也是一名是众所周知的地下党负责人。
是蒋介石悬重赏捉拿的“匪首”,在大革命时期又长期担任过国民党党政方面的重要职务,不仅黄埔军校的学生,国民党内的许多人也都熟识他。
因此,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他的处境就格外的危险。
在险恶的环境中,王春立以他过人的机智和冷静,积累了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他不停地变换姓名和住址。
一般居住的地方大多只住个把月,有时只住半个月就搬家,最长的一处也只住了半年,而且每换一个住处就要改一次姓名,知道他住处的只有两三个人。
由于社会上认识他的人太多,除了特殊情况,严格地把自己外出的时间限制在早晨七点以前和晚上六点以后。
他对街道里弄进行过仔细的研究,尽量少走大街。
多穿小弄堂,也不搭乘电车或到公共场所去。
通常,他化装成上海滩随处可见的商人,后来又蓄起了长须,因此在党内留下了“胡公”的雅号。
素来爱慕虚荣,贪图享受。
从国外回来后,仍然迷恋布尔乔亚的生活方式,经常出入茶楼酒馆,舞厅剧场,并且不遵守秘密工作纪律,有时外出很晚才回家。
多次对他们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他们非但不改,反而心怀不满。
当时,工作人员每人每月的生活费只有二十元,以当时上海的物价水平,这个数字足以维持普通市民的生活用度,但要想常常出入酒馆舞厅,就远远不够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