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思陵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唉,是啊,国破家亡,是让人无奈。”C女也感叹了一句:“可我总觉得,他这么做太残忍了一点。女人毕竟是无辜的。”
“问题不在这里。”我说出了我的看法:“我不认为崇祯帝是个很残忍的人,只是那时的环境逼迫他不得不这样。战争无法让女人走开,李自成的流寇们,走到哪里不都是个烧杀淫掠。如果他们进了北京城,抓到了崇祯的妻妾女儿,你以为他们能放过她们吗?远的,北宋靖康之耻后,那些曾经的金枝玉叶,皇妃帝姬,被金人弄到黑龙江去当牧马人的妓女,冰天雪地里上半身披着羊裘,下半身却要随时裸露,折磨几年后,还是屈辱地死去;近的,李自成进北京后,襄城伯李国桢的妻子,就被流贼们扒光衣服,全裸着绑在马上招摇过市轮番凌辱,崇祯的妻子儿女会好过她的下场吗?我觉得,崇祯的残忍,也是出于一种爱,可是这种爱太无奈了,太扭曲了,没有办法。”
“唉,也是。女人在战争中总是最大的受害者,受到的是双重折磨,男人大不了是一死,女人往往还要遭受非人的凌辱。”说到这里,C女又问道:“你刚才说,你有过‘汝何故生我家?’的体会?”
“是啊。”C女这一问,又勾起了我对往事痛苦的回忆,神色黯然地答道:“年初,我跟前妻离婚的时候,女儿就曾死死抱住我的腿不让我走。她从小被我一手带大,跟我感情很深。为了尽量减少这种伤害,我本来把她送到我父母家里,然后跟前妻办了离婚手续。但是,她早就意识到自己的家已经在风雨飘摇中了。根据离婚协议,女儿是跟我前妻的,后来事情搞妥帖以后,我把她送到我前妻家里。临走,她知道从此这个家就散了,死死抱住我的腿,哭着央求,爸爸不要走。当时我看着她泪流满面的样子,也禁不住泪如雨下,摸着她的头,跟她说,婷婷,你干嘛要生在咱们这个家啊……”
说到这里,我似乎再次回到当初那个场面,回顾起那种钻心的痛,禁不住流了眼泪。C女见状,忙抽了一张餐巾纸递给我,让我擦泪。
“守杰,那种痛我能理解。”她说。
“是。如果因为我自己,我受再大的伤害,心里也不会产生那种钻心的痛。因为,我做事从来都追求完美,不留下给自己忏悔的空间。唯独对女儿,我有罪……”
说到这里,刚刚被擦干的脸颊再次湿润了,而且比前一次还要厉害。视线完全模糊了,以至于我不得不把车停到路边,想稍微平静一下再说。
C女又抽出一张餐巾纸,没有递给我,而是轻轻地把我的脸捧起来,一点一点地为我擦干眼泪。这时,我看到她的眼睛里,似乎也闪烁着泪光。
“算了,不说了。”我意识到在她面前表现出了软弱的一面,赶紧关上了感情的闸门,止住了奔涌的泪水:“怎么说着说着说到这儿了?”
C女仍在细心地为我擦拭眼泪,然后又抽了一张纸,让我擤擤鼻涕。
“真对不起,我不该问的,让你伤心了。”她有些自责地向我道歉。
“唉,没事。”我平静了一下,发动了汽车:“这些东西,也回避不了,只是平时不敢去回味,小心翼翼地捂住伤口,不去碰。”
“守杰,那你干吗在离婚时不把女儿要过来啊?”C女又问道:“看得出来,你很爱你的女儿,也许女儿在你身边,你会更好受一些。”
“唉,一言难尽啊……”我顿了顿,回答道:“起初,我也是要女儿的,可是前妻本身并不真的想离婚,但她的个性倔强,又横惯了,见我提了离婚,面子上挂不住,也就硬着头皮跟我死磕到底,表面上也同意离,可实际上却想拴住我。但她没有别的砝码,因为对我而言,和她结婚十年,没有花过她一分钱,没有靠过她一次帮助,没有被她伺候过,她没有砝码要挟我,除了女儿。所以她坚决要女儿,还跟女儿灌输了一些谎话,说我外边有人不要她们了。虽然女儿跟我更亲一些,但她毕竟也是她的妈妈啊。女儿不是跟谁不跟谁的问题,女儿只想维持一个完整的家。我也曾经想去法院起诉,可那意味着,要逼迫女儿在法庭上做出抉择,那对她是多痛苦的一件事?我想了想,不忍心,只得同意了前妻的要求。”
“是,离婚伤害最大的,就是孩子。”C女神色黯然地说道:“你前妻不对的地方,是不该把这些事告诉孩子,何况还是谎言,让她那么小却承受那么沉重的东西。不过,守杰,你为什么不为女儿继续维持呢?”
“我维持了啊。从2003年感情破裂开始,到2005年最后离婚,我维持了两年时间。但是我维持不下去,因为我发现自己开始变得颓废,玩世不恭。我不像以前那样忍耐了,我的家里充满了冷暴力,孩子一样受到伤害,她开始变得脆弱,敏感,多疑。甚至我对工作也三心二意了,因为我一想到自己辛苦奔波挣钱,却被前妻算计,就感觉泄气。这时我才意识到,我不能接受一个勉强维持的婚姻,一个完全没有爱、没有信任的虚假婚姻,如果再维持下去,我会毁掉,成为一个loser,孩子也会在这种恶劣的家庭氛围里毁掉。而我和孩子毁了,即使维持下去又有什么用?现实给予人的选择,往往不是‘好’和‘坏’之间的选择,那太容易选了;问题是,现实有时给我们的选择是‘坏’和‘更坏’,这就不好选择了,但终究还是要选择,这种情况下宁可选择‘坏’,而不是‘更坏’。离婚确实是坏,但凑合着更坏,起码,离婚了,孩子跟着任何一方,都避免了冷暴力的伤害。而我,也避免了堕落成loser,还可以努力工作,挣钱,给她提供一个物质的保障。”

“唉……性格决定命运。”C女感叹道。
“对,性格决定命运。”我深深赞同她的这句话:“我无法欺骗自己的心,面对一个自己不再信任的人,我没办法再和她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彼此防范,离心离德,同床异梦。没办法,我就是这么一种性格。”
“没想到你受过这么大的伤害。以前听你讲过你和你前妻的事情,当时我想,如果你说的都是真的,那么这样的婚姻确实很伤害人。但是,我当时还是低估了对你的伤害,没有想到你做过这么痛苦的挣扎。”
“是……所以,我真的非常理解崇祯当时那种无奈和痛苦。我的个性跟崇祯很相似,勤勉,自律,慈孝,俭朴这些优点就不说了,特别是那些性格缺陷:有时宽厚无边,有时却心胸狭隘;有时刚愎自用,有时优柔寡断;对于任何一件事都本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态度去做,但发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就会产生强烈的憎恨。而一旦发现自己回天乏术,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嗯,我看出来了。这些缺陷也不能叫缺陷,这是人之常情。”C女又感叹了一句:“其实,我也是这样一种个性。”
“是吗?”我忽然想起,C女跟我相处这么久了,一直没怎么说自己离婚的详细经过,只是简单说了句前夫出轨这个经久不衰的理由。现在,我见她这么说,就有兴趣问个究竟:“你离婚也是因为这种原因吗?我听说你前夫家有权有势,当时还挺纳闷,男人出轨,这种事情也不少,很多女人选择了容忍,但你居然离婚了,舍弃了那么好的生活条件。”
“我跟你一样,不想欺骗自己的心。”说到这里,C女的神色也显得愈发黯然了。然后,她咬了咬嘴唇,好像下了决心一样说:“算了守杰,咱们不聊这些了,还是聊明史吧,我很想听你讲。”
“哦,好。”看样子,C女并不想再回顾那些痛苦,我也就不想勉为其难了,只好清理了一下思路,接着讲我眼中的崇祯:“刚才咱们说到哪了?”
“你说到崇祯的个性。”
“哦,对,崇祯的个性。我觉得,崇祯之所以选择在煤山殉国,而不是跑到江南偏安,与他的这些个性特点有着直接关系。我以前总是梦想,自己能穿越时空救出崇祯,其实就是有这种惺惺相惜的想法,他的悲剧就是我的悲剧。只要崇祯活着,就不会拥立贪暴庸碌的福王朱由崧,也不会有到底是‘立亲’朱由崧还是‘立贤’朱常淓而导致的党争,也就不会有马士英阮大铖对东林复社的排挤,也不会有左良玉几十万大军打着“清君侧”名义的内讧,也不会有弄得朝野乌烟瘴气的南渡三案。也许崇祯帝到了南京,还会继续发挥他的号召力,毕竟南方还有百万军队,还有充足的财赋,还有长江天险,加上他的号召力和进取心,痛定思痛,没准还能保存下汉族的半壁江山,也没准江南的资本主义萌芽得以保存和发展,中国会走向自身的觉醒,而不是沦落到东亚病夫,再靠鸦片战争来唤醒我们。那么长的异族统治,还是个奴隶制刚刚向封建制转型的社会,给我们这个国家的百姓加深了多少奴性啊,呵呵。”
“崇祯对外太硬,对内太软。都说明朝残暴,可是我觉得崇祯还是很仁厚的,发了那么多罪己诏,临死还哀求李自成别伤害老百姓。古代的帝王,现代的政客,有几个能做到这一点的?”C女这么评价这位亡国之君。
“对,我也这么看。”我见C女肯定了崇祯,感觉她似乎也在肯定我,就接着说道:“他直到灭亡,也始终把外患作为第一优先解决的问题。当时内忧外患,其实内忧比外患更可怕。外患痛于臂膀,内忧痛于腹心。崇祯一直都感觉流寇是子民,因为天灾绝收太苦了才揭竿而起,心有歉意,所以一直都在试图招安他们。但是他想不到的是,曾经淳朴的农民经过无数次打家劫舍的锻炼,千百次杀人放火洗礼,已经适应了这种不劳而获而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再也无法安心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广种薄收了。而他对鞑子一直都蔑视着,始终不肯议和。即使是最后走投无路了,他也只是偷偷试探,即使是李自成快兵临城下了,他也舍不得立即调集关宁铁骑入卫,而是犹犹豫豫的,还拖着关外几十万老百姓,丧失了用最后一只劲旅抵抗李自成的机会。可李自成张献忠之类,招安了转眼就反叛,每次走投无路了就招安,休养生息后就反叛。始终被两线夹击,最后两线都失败,挺可惜的。而就连他死的时候,也不忘在遗诏里写上一句:‘任尔分裂朕尸,勿伤我百姓一人’。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有不少,秦二世,刘阿斗,陈后主……唯一在死时还想到天下百姓的,就只崇祯一个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