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入狱 何洛会杀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回
过河拆桥钱谦益入狱剿抚并用何洛会杀降
却说冯效禹与亢英向西北而行,主要在于冯家是太原的名门望族,有许多姻亲世交,文人武人遍及西北各省.婚姻讲的是门当户对,冯家是书香门第,所以往来的也大多是士林中人物.山西阳曲的傅家就是冯家的姻亲,冯效禹的舅舅傅鼎臣就是个宁折不弯的傲骨文人.傅鼎臣精于医术绘画,名满天下,是西北士林之冠.自从冯家出了个败类冯铨,为魏忠贤张目,无耻之尤,两家就断绝了往来.在前往傅家的路上,冯效禹向亢英讲述了两家绝交的过程;
冯铨为了讨好九千岁魏忠贤,张罗着在太原为魏忠贤修建生祠[昭德祠],想要借重傅鼎臣的墨宝制作匾额.冯铨为人乖巧,知道傅鼎臣从不轻易为人书画,就是出多少钱也是没用.尤其是魏忠贤这样的人物,傅鼎臣是宁可断头也不会那么奴颜媚骨的.傅鼎臣喜欢喝酒,冯铨就出重金买来了陈年老酒,将傅鼎臣请到了家里,在书房里二人推杯换盏,傅鼎臣就有些喝得半醉了.冯铨预先作了一首五言诗,将昭德祠三个字塞了进去.冯铨假做诗兴大发,挥墨书写了三四次,看着都不满意,就把自己写就的弃之于地,傅鼎臣看着也挺好笑的.冯铨道;‘家有屏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塗,且致贻君笑.‘
傅鼎臣本已半醉,不由得技痒,对冯铨道;‘我为汝代笔如何?‘
冯铨故作大喜道;‘本不敢相烦,果尔幸甚.‘
纸笔砚墨诸般皆在手头,傅鼎臣纵笔一挥,比平常的笔墨更胜一筹,冯铨连连叫好,称赞不已.冯铨乞求道;‘既蒙赐书,即求署款以为蓬舍光,尤深欣感.‘
傅鼎臣却情不过,就署上了自己的名号,冯铨感激不已.[昭德祠]一建成,有名满天下的傅鼎臣为九千岁题匾,这可是件大事,魏忠贤得意了好长一段时间,天下的文人墨客吹捧魏忠贤的诗词如同排山倒海.此事冯铨果然干的漂亮,马屁拍了个正,三四个月之内就连连升迁,成为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与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等天下名流齐肩并列,成为九千岁的心腹之人.傅鼎臣本来极重名节,没曾想被冯铨所卖,名声大损,就再也不与冯家人往来了,连名字都改称为傅山了.因为其精于医术,人们又称他为傅青主.
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也是海内极有名望的文坛魁首,绘画大师,诗词书画超绝于世.因为成了魏忠贤的鹰犬,为士林所不齿.傅鼎臣宁可白衣一生,不肯趋附权势,年逾四旬还没有成家立业.雉发令颁布之后,傅山不肯雉发易服,索性做了道士,常服朱色道袍,人称朱衣道士或是红袍道士.在崇祯年间,傅山就曾三次领衔鼓动士子上书援救被权臣温体仁等陷害入狱的黄道周,直声誉满天下.傅山是吴三桂府上的贵客,又是陈圆圆的道友,所以冯效禹先行拜访这位舅舅.
冯铨归顺了清廷,他哥哥一家却与清廷势不两立,多半殉国,傅山心里也很敬重.冯效禹挑明了来意,就是想通过傅山策反清平西王吴三桂反清复明.吴军是野战部队,镇守关中,有精兵三万.清陕西三边总督是孟乔芳,策反孟乔芳并不容易,他降清独早,还是在清兵二次入关打下永平时归顺的清廷,对大清朝忠心不二.贝勒阿敏不听皇太极之命,屠了永平,连降官们以及家眷都未能放过.孟乔芳等四位武将随军征战,侥幸躲过了此劫.皇太极龙颜大怒,将叔叔软禁了起来,夺了兵权,归降的汉人们无不感激非常.
听外甥说明了来意,傅山一口答应道;‘都是朱明赤子,谁无汉思?吴三桂行事谨慎,军中耳目众多.吴三桂不管大事小情都得找陈圆圆拿主意,我与陈圆圆可以无话不谈.‘
第二天一早,傅山头戴铁道冠,身穿红色道袍就奔清凉山而行.一进入山中就看见装扮成樵夫农户,猎户酒家的侍卫散落各处,外松内紧,暗中护卫着清凉山[琼林庵]的陈仙姑.远远见到红衣道人也都认得,傅山曾几次进山为陈圆圆治病,陈圆圆拜傅青主为师,在山中学习水墨丹青,恍如神仙中人.[琼林庵]里有三十六位道姑,个个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少女,自愿跟随陈圆圆出家做道姑.吴三桂进山也与陈圆圆以道友相称,对陈圆圆非常敬重.陈圆圆仙风道骨,谈吐清雅,吴三桂遇到了难处就进山向陈圆圆进行讨教.
进了庵中,陈圆圆处正巧来了一位旧日姐妹,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柳如是.柳如是乃是江淮八艳之首,诗词誉满江南,是位天下出了名的女才子.原来是钱谦益因为诗文惹下了大祸,被清廷下狱问罪,柳如是来到此处是想求陈圆圆帮着寻些救人的门路,陈圆圆在北京交往了许多的名流权贵,如今都是新朝的权贵.柳如是久闻傅青主的大名,也视傅青主为先生,虚心进行讨教,傅青主为柳如是号了号脉.柳如是身体并无大碍,只是虚火上升,服一剂汤药即可痊愈.傅山并非外人,庵中备下几样清新果品,三位且酌且谈,无边无际.
柳如是笑着说道;‘南京眼看着不保,我指着庭院中清潭示意钱谦益在此潭投水殉国,我愿与其同死.你们猜咋样?钱谦益脱下了鞋子,把脚探进潭水中,说是水太凉,他就不死了.你说他这个人,怪不得魏忠贤那伙人给他取了个浑号为天巧星,真是巧了大半辈子.‘
陈圆圆忍不住笑了出来,对二人道;‘别看那些个大男人,外表上气势汹汹的.到了关键时刻尚不及我们女子.你看那吴伟业,写赋把我俩个人糟蹋够呛,结果他咋样,还不是归顺了新朝?他有老母不忍弃养,史可法的老母八十多岁了,明知道扬州必不可免,还是殉国而死,都是嘴上的功夫.‘
柳如是叹口气道;‘我们这些个好姐妹没几个顺心的,顾横波随龚芝麓进了京,连门都不敢出.我与钱谦益在湖中荡舟被人们扔的砖瓦石块能有半船了,还不如早些死了的好.钱谦益又来了那股子巧劲了,不知道啥时候跟永历的陈邦傅私下往来上了,还弄了几首歪诗等着将来好证明自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也不能真看着不管哪?‘
傅山道;‘也别说,你柳如是出面真的比须眉男子起的作用大的多.世上的男人有几个不好色的?美人一顾,何止万金?满人也是一样.‘
当年在南京柳如是头插野鸡毛翎在城门出出入入,打扮的如同昭君出塞一般,与权臣阮大铖进行周旋,此事尽人皆知.傅山的话中也含有讥讽之意,柳如是聪明过人,一下子就听了出来.
柳如是道;‘哪个女子不想效仿柳影怜?只是没遇到好男子就是了.李香君那样刚烈的女子,侯朝宗不死她又能怎么样?董小宛被洪承畴拘了去,冒辟疆干着急没法子,早干啥来着?别看平日里忠呀烈呀的,到了时候就都不肯死了.‘
柳影怜是殉国的烈女子,也是遇到了一个好男人,所以成就了千古英名,众姐妹们无不敬服.柳芳娘号影怜,也是秦淮八艳之一.姐妹们传颂侯朝宗与李香君,冒辟疆与董小宛,龚芝麓与顾横波,钱谦益与柳如是,陈圆圆与吴三桂等等风流韵事,,都很羡慕,只有柳影怜不以为然.柳影怜认为;文采风流,奢糜词华之辈鲜有气节之士,其中做贰臣者多,因为势利心太重.自己要找就找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那些翩翩美公子只是些绣花枕头.柳影怜也是个大腕,富家子弟一掷千金她都不屑一顾.她心里明镜似的,江南肯定不保,江山社稷必然落入满人之手.气节之士在须眉中罕见,这些风月场所的女子却都满怀忧国忧民之心,也是明季的一景.柳影怜决心以死殉国,死个明白,流芳于后世,也休让后人小看了青楼中人.她是位大名鼎鼎的明星,她可不想被后人说成是因为桃色事件而死的.

新来一位老者唤做杨文骢,给演艺圈填词谱曲.这位又老又穷,连住处都没有.没曾想柳影怜却注意上了这位,因为其画梅柔媚中有刚劲气,知道此非平常人.杨文骢确实是南逃的官员,见南京城里乌烟瘴气的奸贼当道,就栖身于风月场所,不去跟着搅粪缸了.这也是明哲保身之意,清兵南下也不用出降,随大流就混日子罢了.
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柳影怜下嫁给了这位穷老汉,姓杨的一文没花,连美人带数万两财宝一块儿娶过来了.这可是天下的新闻,传遍了秦淮一带,人们都认为柳影怜是头脑有毛病.没过多少日子扬州陷落,史阁部殉国.几十号清兵一过江,百万明军不战而降,柳影怜对丈夫说道;‘这是咱们二人殉国的时候了.‘柳影怜身在乐籍就是殉国也是不算数的,嫁给了朝廷命官就不同了,她就是夫人身份,与丈夫一起殉国是忠烈节义之举.
杨文骢其实并没想死,没想到妻子竟然如此忠烈?令他大为赞叹.柳影怜对丈夫说道;‘君知妾相从之意乎?妾幼读书,尚气节,默观世变,知明祚已尽,他族行将代兴.而举世皆昏,生醉梦死,求一气节之士,杳不可得.我那些姐妹所物色者,词华之士尔,行将做贰臣为万世羞.妾恐后世谓我辈无一人能物色英雄者.故欲附托于君以传尔.‘
杨文骢得此美人,死何足惜?何况美人与之同死.柳影怜以自己的选择,自己的一死,来证明风月女子强似于儒林,才女胜似男子汉,她美丽而短暂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提起了柳影怜,陈圆圆与柳如是半晌没有作声.她们既惭愧又自叹不如,女人的命运是随着男人的.
见时机已到,傅山对陈圆圆说道;’钱公虽说乖巧了些,所做的也不无道理.西北有定武与明秦王世子,两广有永历,浙东有鲁监国,八闽有延平王,各处以朱明宗室为号召的不下千百,哪一股子没有几万兵马?雉发令一下,天下齐反.李成栋,金声桓拥兵七八十万,奉永历为正朔.李自成余部五六十万,张献忠余部四五十万,天下抗清武装乃是清兵的十倍.连姜瓖都举起了反旗,可见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平西王若是乘时而动,将川陕甘宁与山西,湖广连成一片,清廷必然退出关外,届时就可逐鹿中原了.’
陈圆圆道;’这些平西王不是没想到过,只是时机尚未成熟罢了.满人铁骑密切监视着平西王,稍有风吹草动平西王便成了众矢之的.令平西王南下的旨意已经送来二次了,平西王都以粮饷缺乏为借口往后拖延.大部分将士都是新招抚的,人心尚未稳定,平西王也是不敢轻举妄动.’
傅山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抗清力量过于分散,清廷各个击破,大局已定就该兔死狗烹了.明韩王定武就在平凉一带活动,已聚合了四五十万之众.平西王若能与定武合兵,趁虚直捣北京,可成就千古伟业.’
陈圆圆道;’听说明韩王当初只有几千人马,是李自成帐下的郝摇旗扶持起来的,就把局面扯大了.前明文武不肯与闯逆余党合作,定武为了拉拢地方镇守明军,收回了对郝摇旗的册封,原大顺军余部才走投了永历.平西王并没有为难定武,也是难忘故国之意.定武若是真的能扯起个大场面来,就是平西王不想反正,下面的将士们也是不肯答应的.’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彼此之间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三人又谈论了一阵诗画,见天色已晚,傅山告辞而去,冯效禹也就清楚了吴三桂的打算.为今之计,只有说服定武不拘一格,招降纳叛,只要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各方面力量都应该进行联合.在汉中一带活动的有原大顺军的贺锦之弟贺珍,聚集了十余万人马,贺锦曾是十三家首领其中之一,与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左金王,老回回等一同起事,后来归顺了李自成.李自成派养子李锦到甘肃打粮损兵折将大败而归,险些被李自成砍掉了脑袋.贺锦则满载而归,而且在甘肃一带盘踞了下来,不肯回军,李自成拿他也是没有办法.贺锦带走的是十万大军,罗汝才之子罗岱,左金王的侄子党孟安,革里眼的养子郭登先等数十位首领都跟随了贺锦,在甘肃一带做了流贼.李自成大怒,发兵进行追剿,贺锦战死,其弟贺珍率余部败走汉中,与李自成如同水火.清兵在潼关打败了六十万大顺军,伏尸八十余里.在溃败之时,贺珍等首领也截杀大顺军李过,高一功,李友,田虎等残部,兼并兵马十七八万之众.
孟乔芳出任三边总督之后,招抚前明以及流贼队伍,妥为安置,恢复农业生产.贺珍,武大定,罗岱,党孟安,郭登先等都成为了新朝总兵,封赏优厚,按清廷额兵编制裁减老幼,汉中,固安等处只准许留下三千兵马.祸乱垂二十余年,川陕一带人烟稀少,首先恢复农耕是必要的.陕甘地区人口不足二百万,招抚的流贼就是二十二万四千零五十余人,还有前来归降的,动辄几万兵马.李自成所封的过侯四位,伯二位,总兵十几位.义侯张鼐,磁侯刘芳亮,下泽侯田见秀,下锦侯袁宗第,太平伯吴汝义,光山伯刘体纯等皆率部归顺了大清,郝摇旗等总兵官也送来了降表.
因为担心张鼐等贼首降而复叛,清廷密令内大臣何洛会帅师镇守西安,拜定西大将军.何洛会心狠手辣,别说对这些降贼,就连肃亲王豪格都同样陷害,也就明白了摄政王的用意.这些接受招抚的降贼还在犹豫观望,不肯解散属下.清廷是按额兵的数量发放粮饷的,张鼐等作为清地方总兵,按标准属下的七八万人马只允许留下三千余人,其余的全都遣散务农,这些降贼有些不放心.粮饷不足只能效流贼故技四处乱抢,各处纷纷告急,认为这些人是降而复叛.何洛会下定决心一劳永逸,设下斩草除根之计.声称清廷批下来的官凭印信在定西大将军府内发放,必须由本人亲自前来叩领.绝大部分降清的首领都中了计,被何洛会坑杀了张鼐,刘芳亮,田见秀等三百余贼首.数十万降贼屠的屠,遣散的遣散.郝摇旗等侥幸脱险,南下归顺了永历.孟乔芳虽然不赞成此举,但又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何洛会是满人统帅,孟乔芳是明白自己的份量的.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当何洛会开始向汉中的贺珍,固安的武大定等降贼下手时,这些贼人可是警觉的很,索性真的率领旧部反了起来.一时间关中群盗并起,叛将贺珍躏汉中、兴安诸府。是年冬天,武大定叛固原,徒党甚众。清廷派遣固山额真巴颜与李国翰带着八旗禁旅前往支援,很快的将叛贼镇压了下去.陕西留下了十万余大军进行镇守,粮饷不敷供应只能从别的省份紧急调运,贺珍等余孽活动很是猖獗.
在冯效禹的协调之下,贺珍等部都打出了定武的年号.与奉明秦王世子为监国的孙守法,胡向化等部合兵七万会攻西安,攻占城池三十余座.西安城内的白莲教首胡守龙聚合了信徒三千余人,准备里应外合共取西安,改元清光.冯效禹受定武之托,联络永历,鲁监国,延平王,夔东李来亨,郝摇旗等处,让清廷首尾不能兼顾.亢英与郝摇旗积有旧怨,不肯随同冯效禹前往郝摇旗处.冯效禹与亢英都已雉了发,也不敢直接进入郑军活动的地区,只能通过南少林寺传递消息.得知定武等处合兵进攻西安,延平王决定采取一次大的军事行动.若知后事如何?且容下回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