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大血战 同室操戈自相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八回
东南沿海大血战同室操戈自相残
却说攻打海澄的战斗并不顺利,清军备有城守大炮,鸟枪五百余支,而郑军只是大刀长矛,接近不了城墙。海澄清军能有三千余人,各路援军正向海澄聚集,郑成功顿兵于坚城之下,形势非常不利。强攻能攻下海澄,但将士们的伤亡必然重大,这是得不偿失的。海澄攻下来不见得能守得住,孤军作战,没有后援,郑成功的地位并不巩固。郑芝龙降清之后,他的侄子郑彩,郑联也是主要统帅。郑彩有智略,军中威望高,弘光皇帝封他为总兵官,镇守采石矶。弘光覆灭后,隆武帝封他为永胜伯,声名显赫。清兵入浙东,他又奉鲁王监国,晋封建国公,兵部尚书,收复福建失地三十余城,并不承认永历皇帝为正统。对于郑成功他是瞧不起的,一个白面书生能带什么兵打什么仗?鲁监国要想成为天下之主就不能存在别的武装集团。郑成功的崛起让他有些嫉妒,从金门出兵袭击南澳,想要兼并郑成功的部队。
郑联占据着厦门城,也想攻占南澳,两军谁也不肯退兵,就在海上争斗起来。郑成功闻讯大惊,后方一旦有失,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了.郑成功一面指挥撤兵,一面向叔叔郑鸿逵紧急求救。郑鸿逵对于这种同室操戈的行为也很不赞同,亲自带着水军赶走了郑彩,郑联,保住了南澳。郑鸿逵劝成功道;‘羽翼尚未丰满不可过早腾飞,郑家军向来是靠着海战发展壮大的。你部虽有万人,海船却没有多少艘,是无法与强敌对阵的。还是休养生息,逐步扩充实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郑成功长叹一声道;‘母仇未报,刻骨铭心,夜里难于安眠。侄儿枕戈待旦,就想杀敌,舍此别无他求。’看着成功消瘦的样子,两眼充血,郑鸿逵知道他心里是烧着一团火。不用剑与血,这团火会把成功活活烧死,他决定助成功一臂之力,让他出一口恶气。郑鸿逵对成功道;‘我军可兵分两路,攻打泉州桃花山清军大营,拿下了桃花山,泉州就失去了屏障,可以一举攻下。’
郑成功年纪轻,郑芝龙已是降清,郑成功的兵马并不多,军心也不稳。军内都是兵随将转,家乡子弟兵占多数,只听从首领的命令。郑成功必须借重于郑鸿逵方可服众,郑鸿逵也给了全力的支援。沿海一带不管是清军还是明军,大多是海寇出身。这些部队战斗力较强,大多数将领不认识字,也不知道忠义为何物?郑芝龙就是江湖人物的代表,有机会升官发财是大多数将领的理想。到满人那里做官还是在朱明皇帝这儿做官对他们来说没什么不一样,只看对方能给出什么样的条件?
泉州提督赵国佐也是海寇出身,刘香死后归降了朝廷,清兵一到又归降了满清,是个有奶便是娘的人。郑鸿逵使用远程大炮向桃花山轰击,郑成功身先士卒率部猛攻。赵国佐集中枪炮拼命抵抗。郑成功组织了敢死队向敌方侧翼扑了过去。事出突然,明军突破了清军防线,杀入了腹心。郑成功挥舞大刀,连劈了七八个彪形大汉.清军见势头不对,连忙向后败退。郑成功是个武士,受过最严苛的训练,他的壮举激励了部下,百余名豪杰无不以一当十,奋不顾身的向敌冲杀。赵国佐万万没有想到百名勇士竟然横穿全营,向中军大帐杀了过来。赵国佐指挥亲兵进行阻拦,亲兵们上前阻拦,郑成功又连劈了三四个,豪杰们如同虎入羊群,清军已经是溃不成军了。大军从正面冲了过来,赵国佐丢下士兵撒腿就跑。郑军一鼓作气,一直追杀到泉州城下,泉州守军开炮进行抵敌,明军装备不行,只好停止进攻,将泉州团团围住。
泉州是个军事重镇,守军一万,大炮百门,鸟枪约有三千多支,是清军最重要的前沿重镇。泉州辖七八个县城,郑鸿逵将各县城攻破,饱掠了一番,泉州固守不下。清军多次援救都被郑军打败,泉州只能固守,没有能力突围。郑成功缴获了三十多艘敌船,都是巨型海艇,每艇可载千人,并备有重炮四门,轻炮六门,郑成功的水师初具规模了。
泉州坚守了四个多月,郑成功怕攻城伤亡太大,围而不攻,等着城里粮尽援绝开城出降。摄政王见郑成功是个硬骨头,调拨沈阳生力军前来救援。沈阳军是火器营,车载铜炮三百余尊,由猛将王进率部打头阵。陈辉,张进对郑成功道;‘满人的战术就是让汉八旗先行搏杀,等与我军两败俱伤,双方都筋疲力尽时,满八旗才发起进攻,没有不胜的。我军首战缴获已多,军粮也接济不上了,还是撤兵方为上策。’
郑成功知道老将们说的对,于是下令退兵。城里见郑军后退,援军就要赶到,赵国佐想要将功折罪,率领三千兵马追杀过来。刚刚进入郑军水师的射程,水师大炮一齐发作,轰得清军死伤无数,连忙败退。郑军顺利登船,胜利回师,郑成功名震东南,归者如潮。已有将士三万余人,海船几百艘了。
郑成功不许部下扰民害民,以战养战,全部的武器装备与食物都从敌方争夺。大小百余战,攻下城镇数十,击毙清军三四千人。清军只好收缩兵力,全部龟缩在泉州,保住军事要塞。没有郑成功的奔呼吁郑氏旧部是很难说的。郑鸿逵等起初是怕清军杀降,后来激于田川氏及将士们家眷的遭害,才下定了抗清的决心。满清方面始终没有放弃进行招抚,利用郑芝龙做了大量的工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郑成功打出了‘杀父报国’的旗号,震动了东南,使人们知道了何为忠孝?何为忠义?江湖那一套理论行不通了。郑成功忠于的不是朱明王朝,而是汉家江山,这个中日混血儿有着华夏风骨,他继承着华夏传统文化,他所受到的教育开花结果了,董先生的心血收到了成效。学问上讲究的是隔年下种,只要播下籽种准会有所收获,种什么收什么。在日本学习期间,郑成功不但没忘记所学,反而加深了感悟,人的精神比形体更为重要。
天地之间是有着浩然正气的,如同人体内存在精气神一样,神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天心即是人心,人心即是天心,人在神之内,神在心之内,九天之神与人心中之神是息息相通的。无论在日本还是在战火中,郑成功都能感觉到神的存在。他并不怕死,也不贪图荣华富贵,没想过名垂千古,他只是凭着良心在做自己该做的一切。他有着强烈的使命感,想要光复汉家江山。对于人形兽心的降人们充满了蔑视,那一类人不配披一张人皮。
郑成功率部三万二打泉州,这一次与上一次不同,不用郑鸿逵配合,郑成功可以独立作战了。大军的给养都在船上,海陆相互策应,攻破了同安,安溪,抓住了降官邹维琏,将他五马分尸,原先归顺满人的文武一个不留,全部都被砍头。
郑成功的军法是严明的,对于降而复叛,叛而复降的绝不手软,一律处死。一人降敌,全家乃至于全族都要处斩,有效的遏制了降敌的狂潮。中原各路大军不下三五百万,被二三十万满蒙将士基本降伏,并不是兵力不足,而是降人太多,而且都是不战而降。满人入关后打的硬仗屈指可数,而且都是局部小战,忠烈之人实在是太少了。郑军的主要成份是水师,大多是海寇出身,战斗力较强。
经过三个多月的激战,扫清了泉州外围,泉州第二次被郑军包围了。泉州清军二万余人,城里居民七八十万,郑成功截断粮道,围城打援,泉州再一次陷入了绝境。清军调集了三万兵马,由靖南王尚可喜为领兵大将,佟国器作为先锋前来救援。佟国器身高九尺,有千均之力,手使一双铁锤,各重四十余斤。刚刚走到桃花山,只听得一声炮响,郑将曹仁父率军从左面杀出,路民瞻从右面杀出,曹仁父手中的蛾眉枪出神入化,佟国器已是难以招架.路民瞻手舞双鞭,撞入清军阵中,将这些来自于东江的彪形大汉一鞭一个,打死打伤无数,真正是英雄得路,如同鹰捕鸡兔.佟国器被二将杀了个落花流水,打马便逃。二将追杀一阵,见后面有接应,连忙退兵,扼守桃花山营寨。清军绕不过去,在此日夜攻打,攻守百日,也分不出个胜败来。
清豫王急令平南王尚可喜,定南王孔有德带领部下解救泉州。三王共有精兵十二三万,都是当年毛文龙的东江兵,就是昔日的海寇.加上泉州守军,不下十五万兵马向郑军压了过来。清兵以火器开路,缴纳明军的战车不下三四百辆,外包铁皮,内载大小火炮,连环压进,郑军无力抵御.郑军的火炮都装载在海船上,军中战车很少.三王都是沙场老将,郑军无隙可乘,郑军的军粮也有些供应不上了.延平王帐下已聚集三四十位谋士,都劝延平王及早退军。进军容易退军难,清军三面合围,郑军只要一动,三王就会像三只猛虎扑了过来,将郑军撕得粉碎。延平王密令全军作好退军准备.半夜大军突然向泉州城发起猛烈进攻,枪炮声,喊杀声震耳欲聋,无数郑军向泉州城下涌了过去。
靖南王下令冲过桃花山,进入郑军大营之后,却不见一个人。佟国器大喜,打马向中军杀了过去。只听得天崩地裂,无数炸药在营中爆炸,佟国器与三千兵马折损大半。尚可喜仗着人多势众,挥军冲过了桃花山。听得泉州城下正在激战,挥动大军杀了过去。三王都以为对方是郑军,相互拼杀。城里认为是郑军在外攻城,也发炮猛轰。激战了半宿,尚可喜猛然醒悟,大叫道;‘不可乱杀,先通报姓名。’相互一喊话,才知道中了郑成功的诡计,攻城的不是郑军,而是牛羊驮着铁桶,里面都是鞭炮,哪里有一个郑军?尚可喜道;‘我说怪了,怎么打也不退军,贼寇哪里有这个胆量?闹了半天是我们自己打自己呢。’查点将士折损了三四千人,郑军早已安然入海扬帆远去了。

郑军三月初围困的泉州,直到九月才解围,城里的粮食已经断绝,畜禽全都吃光了。解围之后,饥民们争抢食物又撑死不少,泉州军民死伤也不下万人,好在郑军爱惜兵力,没有全力攻打。三王商量着增加二万守军,加强泉州防守力量。大军退走之后,泉州守军已是没有能力三守泉州了。
延平王感觉到;不进行有效的军事训练,将士再多也是没有战斗力的。他加强部队的整训,把每一支部队都训练成铁军。经过半年的冬训,部队的作战能力大大的增强了。延平王听取谋士们的建议,避实就虚,命令施琅,杨才进军漳州,浦州。施琅是郑芝龙的旧部,作战英勇,最擅长于海战,就是有些拔扈,谁也不放在眼里。施琅字尊侯,号琢公,乃是福建晋江人,出生于渔民家庭。年少时便有识度,膂力绝人,是个天生的武人,性情刚狠,十七岁就在海上做贼.自从跟随郑芝龙归顺朱明王朝之后,遍历各处,曾拜张长公为师,习距阵击刺诸技,于兵法无不兼精,遂智勇为万人敌。学成归来之后,大显身手,屡建奇功,在崇祯年间已升为游击将军.
隆武皇帝受制于郑氏兄弟,排挤辅臣黄道周,逼迫黄道周这一位文臣出外督师.郑氏兄弟以及郑彩等部是不肯随其出征的.黄道周名满天下,主动请求前往江西以图恢复大计.黄道周一出,远近响应,聚起了九千余人.
施琅充当偏裨,随同黄道周出征.他看出依靠这样一支乌合之众的队伍同清朝正规军作战必败无疑。他向黄道周建议遣散队伍,只带少数经过挑选的人由小路直接进入赣州.以首席大学士督师的名义节制和调遣南赣、湖广、广东、广西等地明总督、巡抚、总兵等正规军会师进取。黄道周并不那么认为,以为自己有这么一支松松垮垮的军队总比没有好,又把自己的声望估计过高,认为所到之处必将群起响应;何况在他心目中施琅不过一介卑微末将,哪能有什么奇谋良策?施琅见黄道周不采纳自己的意见,不愿陪着他送死,径自返回了福建。
果然不出所料,黄道周被自己的弟子所诱,落入清军设下的陷阱全军覆没.黄道周被清兵所擒.清廷极力想要招降黄道周,这样的老臣比十个钱谦益起的作用还要大,黄道周宁死不做二臣,绝食十四日之后被清廷所害.施琅是个武人,是不懂得忠孝节烈为何物的.施琅本是郑芝龙的旧部,不过是郑芝龙安排在黄道周身边的一个眼线,施琅便回到郑芝龙部下出任左冲锋。清军进了福州,施琅跟随郑芝龙投降了清军.清廷是不可能让郑芝龙留在八闽地区的,责其入京进行封赏,就在京城里软禁了起来,随其归顺的将士们都被分散开来,施琅所部被拨归佟养甲、李成栋的麾下.
李成栋轻取了广东,由三万人马猛增到三四十万,清廷为之侧目.李成栋率军反正归顺了永历皇帝之后,施琅等将士们也跟着李成栋反清复明,就又成为永历属下的明军.施琅这个人跟吴三桂和李成栋大不一样,他是个典型而纯粹的军人,是个勇敢的将领,兵随将转,对他而言谁当政都无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信奉的唯一行为准则.他不操心谁将来是天下之主,只想着扬名于世,他只是一个领兵打仗的武人.因为李成栋不肯重用闽人,施琅就投奔了延平王,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施琅谋略过人,好大喜功,主动请战愿随军攻打云宵县城。云宵城守军一千余人,隶属于漳州。杨,施二将只带三千兵马,一夜急驰二百余里,天还没亮,云宵城已被郑军团团包围了。云宵守军燃起了狼烟,各处援军约有万人从四面八方杀了过来。施琅对将士们道;‘狭路相逢勇者胜,攻下此城,十万大军也莫奈我何。攻不下此城,腹背受敌,一个人也别想逃了出去。全军随我前进,后退者斩。’
施琅在前,杨才阵后督战,选女墙薄弱处,三千大军一齐进攻。眼看着远处尘土飞扬援军已到,郑军全然不顾,拼命向城内进攻。施琅飞身上城,连砍了十几个敌兵,大军随后涌上城头,清军已是守不住了。守军打开城门逃了出去,云宵城已掌握在郑军手里。清援军刚到,城上大炮掉过头来向清军一顿乱轰,清军大乱。施琅大喝一声,率先杀出城去。五六百将士紧跟其后,大刀阔斧的向清军乱砍,清军阵脚已乱,回头便走。兵败如山倒,前军裹着后军一路败逃,施琅带着五六百人随后追杀,砍得头颅三千有余,一直杀到了昭安城下。城里放下吊桥,没等逃兵都进去,郑军已是杀到。施琅一刀砍断了绳索杀进了昭安城,守军与败军混在一处,打开西城门拼命奔逃。施琅并不守城,而是穿城而过,一直杀到分水关夺了关隘,盘陀岭守军闻风而逃。这一战连续追杀了三天三夜,以三千兵马大败清军四五万,提起郑军清兵梦里都怕。延平王大军占领了二县一关一岭,三十六处乡镇,大军粮饷有了保证。郑军已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可以雄视一方了。
永历皇帝见了战报,心中大喜,令延平王负责闽浙收复大计。郑联被清军所败,弃了潮州,退兵于厦门,有战船千艘,将士四万,准备随时入海逃命。部将黄海如,陈斌是潮州人,他们属下的将士们也都是潮州人,不愿意跟随郑联下海逃命,派人与延平王联络,迎延平王接管潮州。延平王大喜,带精兵一万进入潮州,出榜安民,潮州还在明军的掌握之中。探得清军聚兵于潮阳,延平王先发制人,向潮阳发起了进攻。现在的郑军可不是两年前了,水师载着重炮,都是重达两千斤的红夷大炮,共有百门,随军征战。延平王爱惜兵将,尽可能减少将士们的伤亡,攻城以炮火为主。这一顿狂轰滥炸,把个潮阳城炸得遍地瓦砾,城墙倒塌三丈有余。守军不战而降,延平王接受了投降,没有乱杀一人。郑军已经占领了潮州,统辖了十几个城池,人心归附,没有人再把延平王看作一个白面书生了。
潮州将士自动请缨,兵发厦门切断郑联入海之路。黄海如,陈斌领着水师一到厦门,厦门的将士们就归附了延平王的部队,郑联成了孤家寡人了。延平王随后赶到,对郑联以礼相待,授其水军提督之职,劝他与众将士同仇敌忾,共同抗清,光复故土。郑联表面上是答应了,心里面却有些酸溜溜的。
过去郑联与郑彩相互争雄,谁也不服谁。郑彩拥立鲁监国,郑联就拥立绍武皇帝,相互挖墙角,争地盘,斗得不可开交。部下不愿意跟着他出海,抛家舍业,都归附了延平王,他已经有职无权了。郑联想夺回失去的兵权,就派人秘密的与郑彩取得了联系,里应外合,杀了倭女之子,平分其军,平分潮州等处。
延平王得到了密报,不动声色,暗暗做了安排。郑彩水军一到,郑联带着人在水营中四处放火,各军遵守号令,丝毫不乱。延平王全副武装带着众将走出来对郑联道;‘你虽说是我的兄长,军法无情,你还是自我了断吧。’郑联见众叛亲离,大势已去,长叹一声,自刎而死。
延平王派人把头颅给郑彩送去给他捎信道;‘国恨家仇乃是满虏,何必同室操戈?永历皇帝,绍武帝,鲁监国都是朱明之后,无非是光复华夏衣冠之意,并非寇仇。汝乃郑氏长兄,神武名满天下,效袁绍后人之所为,岂不愚蠢?’郑彩看信后尚在犹豫,只见二三百条小船如飞一般的驶了过来,船上满载着柴草焦油,将士们齐声喊道;‘再不识趣我们就放火烧船了。’郑彩大惊,连忙下令回师。一直逃到南中才定下心来,连叫‘好悬好悬。’大学士熊汝霖劝道;‘虽然各为其主,都是中华衣冠,最好不要骨肉相残。’郑彩发怒道;‘你懂个屁,没有那个倭女之子那些将士都得跟我走,你也用不着随着监国逃往海岛了。有船有兵就是本钱,别的都是空话。’熊汝霖白白挂着个兵部尚书的虚衔,连一支部队也调不动,鲁监国全靠着郑彩支撑着呢,连鲁监国也不敢惹郑彩,别说是一个没兵没将的兵部尚书了。
熊汝霖声望高,鲁监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授以重任,对郑彩的所作所为多有指责.如今是武人说了算,郑彩索性派兵将熊汝霖砍死,连他的幼子也被扔入大海,斩草除根.曾在杭州拥立过潞王的郑遵谦也被郑彩所害,郑彩才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挡道,有一个杀一个.郑彩足智多谋,善于领兵,是个乱世枭雄。不学无术是普遍的,他们的人生就是强者为王,没什么是非曲直。大道理他们不屑听也听不明白,有钱有势才是真的。他们与郑成功是两种类型的人,身上多的是江湖习气,少的是忠义之心,讲究的是实际,灵魂如何是不在意的。亿万降人大多如此,郑彩并不比哪个人差。他曾是抗清名将,比郑成功更有号召力。对于郑成功的崛起他充满了嫉妒,国家民族不在他考虑之内的,他想争夺的就是权力。他曾兼并了许多队伍,坑杀了许多抗清首领,扩充势力是不择手段的。越是手黑越有人怕,郑彩是相信武力的。无文化导致无见识,行为浅薄狂妄,这是将领们的通病,延平王也不得不以杀伐立威。若知后事如何?且容下回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