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大铖屡建奇功 五通岭一命归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回
阮大铖屡建奇功五通岭一命归阴
却说清兵大举进攻金华,朱大典并不慌张,指挥着守城部队打退了清兵的多次进攻.金华城头上备有二千斤的红夷大炮,各种火器不下三五千支,火药很是充足.先头部队都是汉人部队,这是不成文的规定,满人的命是很金贵的.通常是在两军交战都疲惫不堪之时,满八旗才会汹涌而出,每战必胜,汉军十万不抵满人一旅.攻打金华连连受挫,贝勒很是恼火,又无计可施.出兵十万,日费千金.这十万人的吃喝就是个大数目,可是浙东一带已是抢无可抢了,到处都是饿死的灾民.
阮大铖每日闲庭信步,如同没事人一般,还是找人纵横议论,自视为王佐之才.数日之后清兵锐气已挫,阮大铖才亮出了底牌;他有破城之术.阮大铖喜欢谈兵,而且见解不凡,在金华期间朱大典对他也是很倚重的.有一次巡城,朱大典指着西关城门告诉阮大铖道;‘此门乃是新筑,土尚未坚,有事宜多加戒备.‘就这一句话已为金华埋下了祸根,这是朱大典也没有料到的.阮大铖被金华人驱逐之后,发誓要进行血腥的报复,这一句话就断送了金华城内数十万军民百姓的性命.由于战乱,百姓大多躲进了城里,野外是看不到人影的.金华城内有精兵三万,丁壮不下七八万,战斗力不比清兵弱.清兵主要靠的是平原野战,马上的功夫汉人比不过满人.汉军归顺了满人之后,也重点发展骑兵,所以金华只能以城守为上策.
听说阮大铖有破城之策,贝勒大喜.将全军指挥权交给了阮大铖统一调动,阮大铖将全城围得铁桶一般,休想逃出一个活人去.将精兵猛将都调往西门,集中全部火炮专门轰击西门,西门的城墙一块块塌陷.城头上根本就站不住人,随着炮火的轰鸣,西门越来越低,最后完全垮塌了下来.朱大典大骂阮大铖,这个秘密只有阮大铖知道,没曾想却出卖了自己,当初真不该礼送其出境,如今悔之已晚.朱大典为人刚狠,他是宁死不降的.清兵进了城之后,烧杀淫暴,无所不为,就是想死都没那么容易了.满人有借妻令,就是归顺的文武官员家眷也不许拒绝将士们的**,这就是战争的法则.降官们首先得准备好了将妻女献出去,以换取活命与新朝的任用,绝大多数官员们都认可了这个屈辱性的借妻令.
朱大典虽然生性贪婪,为了名利谄媚于当道可以,可若是过了这个底线他就不认可了.家财数以百万计,城破之后分文也无,只能做个满奴,还不一定能否留条活命?朱大典从未想到过忠君报国,如今却到了穷途末路,他唯有一死才能够免除一切痛苦.西门被轰垮了,大队清兵蜂拥而入,城中乱作一团.清兵向城中一路杀了过来,见人就是一刀,不问是军还是民.屠城是必然的,没有几人能活.朱大典将全家三百余人集中在二楼,一楼堆满了火药,准备全家一起死.朱大典见人心已散,人们都在自顾逃命,将令已经没用了.朱大典见城守无望,回到家中点燃了火药,全家三百口一起炸死.
主将一死,群龙无首,清兵大举屠城.军民百姓死者无可计数,自杀上吊的也不计其数,连水井都满满的,全是死人.金华同知耿献忠并没想死,被活擒押到了大帐前,阮大铖笑着打招呼道;‘这不是耿父母么,怎么到这里来了?‘耿献忠曾做过县令,跟阮大铖有过往来,当时很佩服阮大铖的才干.本以为必死无疑,没曾想阮大铖还没忘了他,耿献忠大喜过望,连忙哀求阮大铖设法救自己一命,愿追随于阮大铖左右.阮大铖身边正好缺人,见耿献忠很是恭顺,又有些才气,就答应想一想办法.阮大铖巧舌如簧,说动贝勒应该不拘一格,重用人才的道理,贝勒很是敬服.阮大铖得到了贝勒的首肯之后,亲自前去为耿献忠解开了绳索,耿献忠感动的直掉眼泪.阮大铖向内院举荐耿献忠素有吏才,可堪大用.耿献忠就成了阮大铖的心腹,仍旧以知府同知品级随军效力.
金华一下,杭州,钱塘,临安,绍兴等处随之而下,明朝官员们或死或降,清兵占了优势.兵患加上匪患,城外根本无人,清军也是抢都没地方抢去,半饥半饱的往前楞冲.白泰官暗地里追随阮大铖左右,每日里想方设法送来鲜肥食物,军中缺少的就是这些.大军一过连青草都见不到,清军也很艰苦,只有阮大铖很是富足,谁也猜不出来倒底是怎么一回事?官员们都跟着大饱口腹,也觉得不可思议.每当有人问起此事,阮大铖都故做高深的回答道;‘这不过是雕虫小技,小小运筹而已.吾之用兵不可测度,虽诸葛复生,也非吾之对手.‘
清廷内阁大臣称做内院,是最高权力核心.其实那是对汉人的一种精神安慰,真正说了算的是满人亲贵,这些人被称为黑内院.军中就有这么一位黑内院,阮大铖也是倾心结交.阮大铖所作的[春灯谜],[燕子笺]等曲目在江南很有名气,阮大铖为了取媚于黑内院,打起响板顿足高唱,六十岁的人了,名利之心还是那么的重.黑内院是北方人,听不懂呢喃吴音,阮大铖就变换成北方语,黑内院连连称赞阮公真是有才.在军营中阮大铖身边也聚起了一帮狐朋狗友,准备在新朝大显身手.论心计他赶不上冯铨,但论起才干他可不让任何人,他的雄才大略尚未施展开呢.
阮大铖精力过人,从来也不觉得疲倦.行军一天了,别人吃过了饭都想歇一歇,阮大铖可是不一样.每晚都在各帐内找人剧谈,对方都酣酣入睡了,他犹谈兴未尽,遍历各帐寻找新的听众,每日都是如此.就是没人听他的,也自已倚在枕上吟诗诵词,人们不堪其扰.官员们奉劝道;‘阮公真是个神人,总有精神头,你咋就不去休息休息?‘
阮大铖回答道;‘吾平生不知疲倦,六十年如一日.我之才学未显于当世,真是不甘心哪.‘别看他每晚熬到后半夜,早晨人们起来阮大铖已经备下了早饭,似乎他一夜未曾睡觉.时间一长,人们也就不再打听了,跟着吃喝就是了.阮大铖的‘无儿一身轻,有官万事足‘的心态人们都很清楚,他是被压的实在太久了.阮大铖就想当官,别的并不注重,钱财就是他最好的武器.南京不过短短一年,阮大铖掌握实权的日子更是屈指可数,就发生了左军百万前来清君侧的大变动,大局一发不可收拾了.阮大铖认为事情坏就坏在那些东林党跟复社,几社的邪人身上,他们不去挑唆,左良玉能那么做么?
后人认为;阮大铖确实是个人才,而且是个奇才,可惜生不逢时.刚刚踏入仕途正赶上魏忠贤乱政,名利心使得阮大铖数次上错了船,一压就是十七年.在草间被士林们所不耻,连祭孔大典都被赶出门外,成为了公敌.阮大铖的积愤已成为积毒,攻之愈急,则其机愈深.淤之愈久,则其发愈毒.如同囚猛虎在笼中,四面环而攻之,不遗余力,猛虎全身上下鲜血淋漓,一旦跃出,能不乱咬狠搏么?畸形的社会环境产生出畸形的心态,一旦得势,流毒天下并不奇怪.这种人物历朝历代都不少,关键看如何使用?用人如用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清军大举过江,马士英与方国安率部不战而走,数万将士们可是需要粮饷的.没有办法,只能四下流窜,走到哪里抢到哪里.抢到了就吃,抢不到就饿着,两军也是狼狈不堪.兵匪如毛,人们早就不敢种地了.就是种了也收不到手,人们都在逃难,几百里见不到活人.清兵是见了人就雉发,不肯雉发的就割下头来.明军是见了雉发的就砍头,不问青红皂白,百姓想做奴才而不可得了.乱世无法,武力就是王法.兵乱一起,十室九空,丁壮们不是当兵就是做贼,否则就没有活路.最可怜的就是那些老弱妇孺,死于沟涧之中的不计其数,有些被战马踩成了烂泥.年青女子被掠入军中,剥得一丝不挂,随便淫暴,最后还不免一死.华夏九州两亿人口最后只剩下两千万人口,这是一场空前的大劫难,也是华夏的劫数.

虽然没有粮饷,流窜的明军却越来越多,都是些散兵游勇,聚到一起就为的寻条活路.不打下一个城池全军就要饿死了,方国安率军攻打杭州,守城的官员紧急求救,清军副将张杰,王定国领兵八千前来进剿.方国安的帐下全是乌合之众,一战被杀四千余人,连方国安的儿子方士衍也被擒住,阵前斩首示众.马士英也在钱塘遭到清军的追杀,损失了五百余人.马士英与方国安合兵攻打余杭,余杭城里军民百姓都死守城池,他们不是为的清廷,而是为的自己的身家性命.余杭是个小城,守军不过一千余人,马士英与方国安约两万之众硬是没攻下来.万般无奈,只好退而求其次,转攻只有五百守军的富阳,以解燃眉之急.救援清兵及时赶到,明军慌忙逃命.清军纵马追杀,阵斩副将两员,参将五员,马士英与方国安早已威风不再了.
两军已成了流寇,清兵追杀不舍.在杭州境内两军相遇,明军大乱,不战而逃,被清军追得坠河无数,几乎不能成军了.马士英与方国安流窜到了朱桥,范村一带,有水军三万余人愿意听从二将的指挥,二将大喜,摆下了阵势欲与追杀清兵决一死战.明军早已成为惊弓之鸟,清兵一顿冲杀,数万水陆大军全都惨败,明军是早已腐烂不堪了.方国安,马士英知道大势已去,准备离开浙东,另寻出路.
对于这两个人阮大铖是非常了解的,马士是个将才,有了机会将成为满清的劲敌,不可令其离开浙东.清军兵员有限,四处堵截根本就办不到.阮大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密派出几队人马,分头前去安排,马士英跟方国安已是插翅难飞了.
二将率军到了天台,这儿有两条山路,一条可通往福建,云南,一条可通往广东,两湖。二人犹豫不决,在这儿小歇。怕清兵追过来,命部下拆了石桥,却拆出个刻着字的石板来,上书‘方马之兵,至此而止’。二人认为这是天意,就不再逃走,率全军在此降了大清,愿意擒获鲁王,为晋见之礼。军中无不赞叹阮大铖的神机妙算,真有鬼神不测之功,谁也猜不出来.为此阮大铖得意了多日,为将之道,攻心为上.
贝勒听说二人能抓住鲁监国,心中大喜,连连答应,命二人速速派兵前往捉拿,二将是不许离开部队的.将士们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昨天还是鲁监国的将士,今天就去抓他,这脸也变的太快了点.马士英不比别的官员,曾经是首辅大臣,连史可法都被他挤了下去.人心都是肉长的,对于满人将士们并无好感.到了地方,抓住了鲁监国,也是心有不忍.暗中随行的另有其人,就是侠盗白泰官,他对阮大铖的谋略是一清二楚的.白泰官暗做手脚,在酒中下了**药,派去的将士喝下去之后都昏睡不起.白泰官释放了鲁监国,让鲁王逃了出去,乘舟入海逃往了舟山。将士们一觉醒来,鲁王已经不见了踪影.无法复命,只好一哄而散,马士英与方国安这一大功就没有立成.
马士英是带着百万家财逃出南京的,他手下的主力是带来的黔军,都是家乡的子弟兵.这些将士们也没少抢掠,人人腰里都有个小富贵,打算南行回家做个富家翁.贝勒看着眼馋,这数百万巨财无论如何不能让他飞了,这种发财的机会并不是总有.贝勒对方国安,马士英亲热无比,劝诱他们把家眷财物搬到杭州,妥为安置。二将已经归顺了新朝,等着新的任命下来,贝勒许诺他们可以长期镇守杭州,这可是个风水宝地.两个人屡次攻打杭州都未能得手,闻听此言心中大喜.军中全是粗人,总算有了个落脚的地方,将士们都挺高兴的.随军的家眷不下万人,都在杭州城里找到了房子安顿了下来.
马士英,方国安等将领按着明朝的习惯,纷纷给贝勒送厚礼,贝勒很是高兴,就大摆宴席请二位主将与下面的四十八位将领.三千多黔军都赏了酒菜,杭州城内一派喜庆的气象.这不是喜宴,而是鸿门宴,二人连同四十八员将领都被砍死,降兵全都被屠,没能走掉一个。马士英跟方国安以及将士们所贪的财宝以及妻妾子女都归了满人,杭州城内变成了人间地狱,空留下了千古骂名,死的猪狗不如.
清军夺下了衢州,阮大铖面上忽然肿胀了起来.官员们都认为六十岁老汉脸上肿胀不是个好事,纷纷劝他暂时住在衢州,等大军入关取了建宁之后再派人来接他.阮大铖却不领情,一口回绝道;’我有什么病?我虽说年岁六十,能骑得生马,挽得强弓,是个铁铮铮的汉子.尔等可告诉众人,吾仇人甚多,此必东林跟复社诸奸徒在此挑拨,望诸位休要听信谣言.伪朝福建巡抚已在我掌握之中,我兵一到即可出降,里应外合共下福建全省.汝等均为前朝降人,难道尚存有异志么?’他这么一说,官员们都不好再说什么,只好由他去了.
耿献忠将这件事报给了内院,内院回答道;’这老汉也真是太多心了,我等都知道东林跟复社与之有仇,怎么会听信什么谗言呢?因看其面肿,所以好心留他在此休息尔.既如此多心,就随同大军一同入关罢了.’阮大铖不改往日,抖擞精神随大军来到了岭下,众人骑马缓行,这个坡很长,得走上一阵子.只有阮大铖跳下马来,徒步而行,走的很快.众人呼唤他道;’这个坡有几里路远近呢,等骑到陡坡再下马不迟.’
阮大铖有意显示精神,左手牵着马,一面走一面用右指回头向众人夸口道;’汝等何怯也?汝等看我筋力,百倍于汝后生.’阮大铖越走越快,把众人都拉在了后面,就独自上了五通岭.众人赞叹不已,骑着马缓缓而上,过了好一阵子才到了岭上,见阮大铖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呢.众人喘息未定,谁跟阮大铖打招呼他也不回答,人们有些奇怪.他骑的马匹在路口吃草,阮大铖一动不动,人们还以为他是睡着了呢.等走到跟前,有人骑在马上用鞭子挑动他的辫子,才发现人已经死了.众人下马啼哭,将他携带的财物分了个精光,留下了十二两银子让奴仆买一口棺木想法葬了,众人随军而去.
山上全是石头,几十里都没个人家,到哪里买棺材去?过了好些日子才找了几个人,抬了个门扇把死人抬下山来,尸体已经腐烂,爬满了蛆虫,就草草的安葬了.白泰官在坟前大哭了一场,也就净了这一份心.白泰官无路可去,思量着跟随七侠一同前往厦门投奔郑成功,就奔南少林而来.在元朝时,晋国公少林主持福裕曾在和林,燕蓟,长安,太原,洛阳,闽中等处修建了少林寺,香火鼎盛.明成祖怀疑建文皇帝藏匿于少林寺,毁掉了五处少林,只有闽中新宁里少林院幸免于难,俗称南少林.白泰官知道这里是郑成功帐下陈永华所设的据点,专门招收天下好汉,吕元,甘凤池等人必定落脚于此处.若知白泰官此去能否找到那七位英杰?且容下回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