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遗臣同起兵抗争 杀姜镶杨振威出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回
明遗臣同起兵抗争杀姜镶杨振威出降
却说梁化凤围住了九仙台,分兵守住各个要道。梁化凤并不急于破贼,天道六十年一轮回,气候阴晴风雨一丝不差,到时候自有破敌良策。贼寇兵多,梁化凤兵少,能牵制住万余名贼寇在九仙台就可以了。各路大军正在与反贼激战,梁化凤可不想为大清尽忠。前番损失很大,梁化凤围住九仙台,一面休养生息,一面补充人马.他招抚的都是彪形大汉,一可顶百。
山上的万余残贼不敢下山,清兵只有一二千人,而山上的抗清武装不下二三十伙,互不统属。大股一二千人,中股三五百人,小股一二百人,官品也是各不相同。官位最高的是大学士李建泰,惠世扬,官居一品.在前明是内阁大臣,在大顺朝是六部大臣,在满清是内院大臣.如今都举旗抗清,雉发令激起了他们的羞耻之心,他们不再接受清廷的恩养了。
这些人以往是有些虚誉的,如今已是声名俱损,想做个忠烈之臣也不可能了。他们都不同程度的受过清廷的侮辱,这股怨气趁姜镶之乱全都爆发了。洪承畴是被孝庄皇太后俘虏了,吴三桂引狼入室,受到天下人的辱骂,领兵在外寻找翻身的机会。东江三王在江南都是自领一军,形同军阀割据。姜镶一反,整个大西北都震荡不已。降顺是为了私利,降清也是为了私利,明廷上下都腐烂透了.人无忠义之心,士无廉耻之心,每个人都在盘算着自己。
清军进入北京时,多尔衮戴着黄金头盔,坐着玉辇,随军进了京城。留在北京的臣子们都以为玉辇上坐着的是明太子,无不跪伏于地高呼万岁,泪流不已。崇祯之死他们并非心中毫无愧疚,不去前往哭临,只不过怕引起新朝皇帝的猜疑罢了。当多尔衮摘下头盔后,臣民们无不大惊失色,不知道满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内臣有些胆怯,李建泰等重臣就与姜镶通了信息,让姜镶出面探一探满人之意?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大臣们认为满人肯定拥立朱明之后.满人声称明太子已遭到李自成的毒手,姜镶不知深浅,就干了一件糊涂事。奏请暂立枣强王朱鼎珊以续先帝之祀,被多尔衮斥为大不合理。得知满人把满清幼主迎进北京之后,姜镶才明白了满人之意.于是自称;‘不学无术望解臣兵柄,另选贤能,令臣休息田间,从此有生之日皆歌咏太平之年矣’。
多尔衮自比曹孟德,在人心动荡之时,稳定大局靠的就是这些前明的文武重臣。姜镶的请求没被批准,李建泰,惠士扬等几十位文武大臣的请求也没被准许,满清王朝初具规模。在此之前,满人所重用的范文程等文官,都是秀才.这回大多是进士出身,天下闻名的前明重臣,满人就顺理成章的承继了汉家江山。
真正起作用的是六部行政官吏,他们不乱朝廷就乱不了。百废待兴,日常往来公文就是个学问,赵开心,杨义,林起龙等四五品官员,就成了清廷的支柱,行政可以正常运转了。这些人都是些能臣,崇祯不会用,总叹息天下无人才。摄政王利用这些旧臣,很快的就巩固了北京政权,比前明效率要高出许多倍。崇祯半年八个月的不给官吏们发放俸禄官粮,反而总动员官员们捐献。清廷可是足额发放的,前明遗留下来的珍珠就装满了两大屋子,其它的财物更是不计其数。
稳定之后,多尔衮就开使与存有贰心的文武们秋后算帐,李建泰等大臣这回想侧立朝堂都不可能了.冯铨,孙之獬一类人物窥测摄政王之意,拿出从前趋奉魏忠贤铲除正人的故技,上疏弹劾那些大臣们有贪赃受贿的行为。这类事不必真有什么凭证,当年靠着捏造的熊廷弼行贿案,就打败了东林党,李建泰等降顺又降清的脏污之人,还用得上泼太多的脏水么?
李建泰回了太平,姜镶也收到了摄政王的警告;责其洗心易虑,痛改前非。倘仍前不悛,越分干预,国有定法,毋自取戾。满人已掌握了政权,姜镶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接受清廷的诰命。姜镶与降臣们为的就是自己,只要清廷承认他们的既得利益,就可以与清廷保持一致。华夏五千年始终是等级社会,贵族世家分三六九等,行政官员分十八等,军民百姓亦分二三十个等级,城镇居民与农民都不一样,分而治之,相互制约,这么一来才能保持大一统的稳定局面。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愚民是为了更好的驭民,驭臣术与驭民术是君王的必修课。关外的汉人社会地位高于关内的汉人,江北又高于江南,汉人平民也分十几个等级。姜氏世守大同,盘根错节,满人一时动不了他.相互妥协,姜镶也承认了满人的正统地位,表示愿意成为大清的忠良。
姜镶随英亲王阿济格西征,征剿高一功等部时颇为卖力,也是想给满人留下个好印象。心存疑虑是必然的,姜镶总是对满人敬而远之,不让满人插手大同军队的指挥权。剿除流贼为先帝报仇,李建泰等明遗臣也是支持的。没有二心是不可能的,华夏一直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元人入主中原百年,被异族所统治的滋味并不好受。
西征胜利之后,对前明遗臣的敲打又开始了。大学士刚林秉承摄政王多尔衮的意旨进行质讯,指责姜镶对大清存有二心。斥责他到;‘去年冬,英王西征路出大同,你心生疑虑。今大清恩宽,王上令旨许功罪相准,往事并不追究。着你仍镇大同,洗心涤虑,竭力尽心,以报国家大恩。’这样的敲打是必须的,这就是驭臣术,让降臣明白自己的半斤八两。
摄政王下旨;汉人官员三品以上在外的,必须送嫡长子进京赐婚,朝廷厚加恩养。姜镶的长子姜之升也入京成为了人质。汉人是极其重视嫡长子的,虽是一奶同胞,嫡长子一出生就享有许多特权,这也是等级社会的一部分。这些尊贵的世家子弟娶了满人的姑奶奶,度日如年,不敢越雷池一步。权力的高度集中来自于方方面面,只有剥夺了下面的权力方能加重上面的权力。
姜镶想要夹着尾巴做人,清廷还是不放心.大同离北京太近了,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息?而且是个白眼狼,说不上啥时候就反咬主子一口。金声桓,李成栋一死,清廷就向姜镶下手了。借着蒙古喀尔喀部二楚虎尔几百骑兵犯边,摄政王借题发挥,小题大做.命英亲王阿济格、端重亲王博洛、承泽郡王硕塞、多罗郡王瓦克达等领兵戍守大同,扬言攻打蒙古。傻子都能看得出来是怎么一回事;满人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了,这就是先甜后苦。
打天下靠的是武力而不是信义,况且姜镶等降人也不配。满人大举西出,不单是冲着姜镶一处,而是将西北全面控制在清廷手里,不能留下隐患。大同额兵应当是二万,而姜镶顶着不予裁减,截留地方税赋,有不臣之心。大同地区未经战乱,相比之下,还算是宽裕。李自成封爵于姜镶,答应其世守大同。满人并没有答应姜镶,没了兵权,姜氏一族也就成了满人案板上的肉.欲加其罪,何患无辞?李建泰,惠士扬等人就是个例子。
派往大同的几位亲王都是位高权重,清廷是希望能够不战而胜的。姜镶没曾想;自己率十万强兵主动归顺了大清,却落得这么个下场,心里自然极为恼怒。雉发令一下,汉人皆有反意.李建泰等明遗臣也鼓动姜镶复衣冠,自己同时在太平起兵。李建泰从前家财百万,曾准备招兵十万阻击李自成.没曾想出京之后,未走到保定,曲沃已失,百万家财都落入了流贼之手,随行的五百人一哄而散。
已经雉发的姜镶就以复衣冠作为号召,发布了抗清动员令。安官,朔州、浑源一带附近十一城皆叛。李建泰也在太平起兵,名声已坏.原以为可聚众十万,结果不到千人,李建泰大失所望。李建泰与北京的降官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西北前明将领也有些往来。本打算拥立个朱明藩王以为号召,结果藩王们都不肯接受,瞧他不起,李建泰有些灰心丧气。
崇祯曾视李建泰为裴度,用最为隆重的皇帝推轱之礼,为李建泰的出征送行,朝臣们都礼送到城门之外,没曾想李建泰苟且偷生,降了李自成。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李自成一败,又随众归顺了大清,成为了弘文院大学士。如今又起兵反清,人们都视其为投机家,伪君子,他是没有什么号召力的。清兵未到,他就率部逃入了九仙台.一场仗也没打,部下散去了大半。品位虽高却没人服气他,反倒不如那些下级将领。
晋西北万练率部袭踞了偏关,姜镶即以万练为偏关道。万练等明军将领其实并未接受清廷的委任,他们不过是在姜镶的管辖之下。清军一到,万练也被打得丢盔卸甲,逃入了九仙台。明军的战斗力明显的不如清兵.一哄而起,兵马万千却是乌合之众,没有一个统一的号令,姜镶的军令就是命令各部援救大同。

宁武、岢岚、保德相继叛乱,副将刘迁被姜镶任命为左大将军,率部万人攻打雁门关及代州、与满将爱松古展开激战。爱松古曾率六百蒙古骑兵大破泾阳叛将李阳部万余人,李阳被爱松古一刀劈死。再败交城王豪明叛军二万余人,残贼逃入九仙台,负隅顽抗。
见万余反贼扑了过来,爱松古下令放炮。刘迁部曾为明军,战斗力较强,与清兵展开了炮战。见清兵不过千人,刘迁传令打造百架云梯,准备一举拿下代州。代州四通八达,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清兵也宁死不肯放弃代州。
云梯打造成之后,刘迁命百道云梯同时而上,三四千将士向城下猛扑了过来。城中七百蒙古勇士伏于云梯两侧,上来一个砍死一个,明军死伤无数。刘迁大怒,命第二梯队接着猛攻,城下箭矢乱射。满蒙将士个个骁勇,将贼寇的云梯钩上九架,烧毁十六架,刘迁的进攻受阻。万人攻不破这么个小城,刘迁气得发疯,传令挖地道攻城。满蒙将士与之对挖,放烟火熏敌,抛巨石射强弩击敌,刘迁部伤亡惨重。二三十日之后,义军粮尽,转攻繁峙,等缓了过来再杀向代州。
爱松古见城中将士不足四百,贼寇必然再度杀来,不可不防。将城中男丁都驱赶上城,协助清兵拒贼,这样一来代州就可坚持一阵子了。果然不出所料,吃饱了的刘迁部又扑了过来,比前番人马还要多。原来刘迁同时接受了韩王的册封,虞胤、韩昭宣、李企晟,封汝宦等明遗臣在韩城拥立了朱明韩王.六省军门虞胤、总督韩昭宣、总兵封汝宦等克陷蒲州,临晋等,拥兵二十八万,派大将郭芳统领一万兵会同刘迁共取代州。永历朝廷也派太监马鸣图赍敕前来,联络山西明军,光复大明。马鸣图漆身吞炭,如同乞丐一般向北而行。携带以黄绢五寸方用御宝为敕书,外用黄蜡封固为药丸。韩王等就奉永历年号以为号召,抗清义士归者如潮。
见贼寇势大,爱松古派出快骑向摄政王求救。代州若失,十几万大军的粮道被贼人所断,非同小可。摄政王急命端重亲王博洛统领大军驰援代州,满蒙将士已是血战坚守十日了。城下的积尸与城墙一样高,城中的守军也是伤亡惨重,若迟一日代州必落入贼人之手。
刘迁见清军汹涌而来,势如波滔。五千清军都是骑兵,刘迁密令郭芳率领所部,夜半从敌营左路杀进,自己率部从右路杀入。天交二更,明军杀声震天,火光遍地,两路大军直贯清营。博洛传下军令;‘乱动者者斩。’命猛将鳌拜率三百骑前往迎战。郭芳在火光中猛然见到一个凶猛黑汉打马迎了上来,相交只一个回合,郭芳被满将鳌拜劈于马下。刘迁大惊,率部连忙奔逃,代州总算是保住了。
五台、忻州、盂县,宁武等地驻军都竖起抗清大旗,不下十万之众。十万义军合兵攻打太原,清山西巡抚祝世昌,与爱松古卡住清源徐沟,不令贼寇兵临城下。对峙了三十余日,博洛大军从晋阳杀了过来,义军大败。胡国鼎,陈杜、张斗光等领兵攻克泽州,平顺牛光天破城劫库。清廷所设的官吏被杀无数,明军与土寇遍及整个山西。
多尔衮明白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在攻克浑源、招降应州,山阴之后,亲自来到大同城下向姜镶晓喻道:“向使他人至此,尔或顾畏不从;予兹躬临,可欢然来顺。如来归顺,庶阖城获苏。予方欲天下之人戴吾恩德,尔姜镶诸罪悉与赦免。谕到可即出降,自恩养如故。勿更怀疑虑,以贻害阖城官民也。予来尔不归顺,则再无生路矣。予言一出,脱有反覆,天下之人谁复信之?”
对于这些鬼话,姜镶再也不信了.姜镶只想割据一方,并无与满清争夺天下之意,也没想反清复明。已经骑在了虎背之上,下是下不去了,只能硬挺。大同守军破敌不足,城守有余,满人与姜镶已经难于共事,姜镶只能死里求生。姜镶答复摄政王道;‘自归顺以来,卑职未有毫发罪过,随大军西征,屡破强敌。未蒙升赏,亦阽危已极。且选出各官又肆行陵虐,民盖难堪。顷者,英王师至,催办粮草,绅士军民苦不可当。动辄欲行杀戮,臣与大同一方百姓委属无辜,谁肯坐而守死?况阖城之人,矢志誓死,王纵开诚肆赦,谁敢遽信?是惟更降一谕,明指以全活之方。若不开恩,臣惟率众以俟,无他想望矣’。
姜镶若是破釜沉舟,与满人舍命相争,就是败了也能亡命草原。姜镶是患得患失之人,舍弃不下势与利,留有退路,部下对他也就存有二心。永历的使臣他是没敢见的,也不肯接受永历的册封。就连韩王的也不肯接受,临晋一带的二三十万大军自然不会援救大同。姜镶以大将军名义四处散发委任状,同时命各部率军驰援大同。姜镶旧部十余万人,各处起义的明军也不下数万,石楼、永和、交城,汾州、平阳一带,遍地皆贼。
省城郑名标率军民割辫,刘永忠等拥众十余万,晋东南的长治地区也全部易帜。刘迁、张五桂等攻围崞县,摄政王命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领军围困大同。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多罗亲王满达海、多罗郡王瓦克达各负责一面平定叛乱。宣大总督耿焞未能事先防范,被革职查办,由佟养量接任。
安顿好京城之事后,多尔衮二次亲临战场,大同城还是难于攻破。摄政王不放心京城之事,在山西留了一月左右,就又回京城去了,此时清兵已基本上控制住了山西的局面。动乱已近一年,反叛者兴起的快,被镇压下去的也快。姜镶的指挥棒越来越不灵了,后来外面都不把他的军令当回事,都自称为总督,总统,大将军等名号,发展自己的力量。清兵是有领导核心的,摄政王一言九鼎,没人敢于不听。清兵可以集中兵力将义军各个击破,不到一年时间,清兵就占据了主动。
佟养量带领山东兵进攻代州一带的刘迁部,刘迁连连大败.兵走平型关,又被清兵所伏击,死伤无数,带着残部退入五台山区扼险据守。义军一败,许多人就起了异念,出卖同僚以便保住自己。这样的人很多,在降将的帮助之下,清军凭借优势兵力,翻山越岭逐寨进攻,把刘迁部压缩到一个狭小的山区。刘迁是没有任何退路的,只有死拼到底。刘迁率残部三百余人死守黄香寨,清兵三千余人轮番进攻.经过激战,刘迁父子与三百将士全部阵亡。这样一来,宁武、偏关、河曲、兴、岚等州县不攻自破,代州地区复明武装兵民饥饿,死亡殆尽,余兵所剩无几了。
大同城里也断粮了,姜镶不思突围之策,只是把住剩余的粮食,自家人饿不着就行,几万将士的死活顾不得了。城中先杀战马,接下来就是吃老弱妇孺,人都饿疯了。强悍的百姓也联合起来捕捉士兵吃,大同城里变成了人间地狱。见外援无望,将士们也都各生异念,与当初起事时大不一样了。他们对姜镶冷透了心,姜镶只顾着自己,与妻妾们还是花天酒地,过一日算一日。
总兵杨振威带领六百余名官兵举行兵变,杀死姜镶与其兄姜琳、弟姜有光,持首级出城投降。次日,清军进入大同城。城中全是饥兵与饥民,个个如同鬼怪一般,急需大量的粮食。战乱一年,整个山西都断了粮,清军也是勉强维持,从外省调运,哪里有大批的粮食供应那些个饿鬼?
多尔衮得到报告后,下令除杨振威的官兵家属外,大同城内的官吏兵民尽行诛之。在锦州开城出降之后,满人也是尽杀饥民,杀穷鬼,杀饿鬼是满人的传统。大同被围攻八个月之久,有多少存粮也早吃光了。数万强悍的边兵,没与满人拼杀而死,却死于饥饿与自相残杀,满人最后打扫了战场。姜镶之死让满人松了一口气,汉人反清武装更是群龙无首了。多尔衮传谕把大同城墙高度拆除五尺,借以泄愤。姜镶之乱险些断送大清的江山。
见贼寇已成强弦之末,时日已到,梁化凤下令放火,漫山大火将九仙台烧成一片火海。李建泰等贼首下山投降,摄政王传旨就地斩首。梁化凤趁胜收复了泽州,大胜二十二次,山西境内基本平定.牛光天,高影等都钻进了太行山,只有袁忠率军二万固守牛鼻寨。英亲王对梁化凤道;‘山西仅此一处残贼,将军可取之。’梁化凤领命率部来到了牛鼻寨下。若知梁化凤如何破敌?且容下回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