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尔德全军覆没 吕二娘冤死潞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回
张尔德全军覆没吕二娘冤死潞安
却说张尔德率三千兵马援救汾州,义军人多势众,若是两军前后夹击,清军必败无疑.梁化凤出身江湖,清楚这些贼寇的心思.江湖上行走的讲的是个义字,可是真正讲义气的凤毛麟角,都是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做起事来比谁都自私.胜不相让,败不相顾.张尔德是个土寇,手下原有三四百人,与沈海互不相下.雉发令一下,张尔德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归者如潮.不到两三个月,就扯起了六千余人,整村整族的人们都来到军营躲避雉发.人一多粮饷就供应不上了,张尔德仗着人多势众,连续攻破了几个城镇,威震一方。通常小城守军不过三五百人,姜瓖一反,官兵们也是反的反,走的走,张尔德就趁势占据了孝义,成了大总舵。
张尔德手下都是乌合之众,原来的老兄弟也是见便宜就上,见危险就逃.这些人主要顾及的是身家性命,反不反清,复不复明的,并不大看重,不愿意雉发易服才是真的.汉人变成了胡人,怎么去见地下的先人?汉人是信神的,自家的祖宗都已成了神,脑后拖个猪尾巴不得被先人所辱骂?
汉人敬鬼敬神由来已久。祭祀先人,行为做事都得对得起祖宗,不给先人脸上抹黑是汉人的传统。从古至今无不亡之国,无不败之家,改朝换代人们能看得开。可是要改变五千年来的华夏衣冠,汉人都变成满人的样子,可是太让人为难了,这不是背祖离宗么?雉发令是针对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肌肤毛发受之于父母,剃掉了就是不孝,汉人是很看重忠孝礼义的。最反对雉发令的就是那些读书人,在地方极具影响力与号召力。雉发令一下,地方乡绅们都试图进行抗争,雉发令是激起动乱的主要原因。
梁化凤虚张声势,派人攻打孝义.知道张尔德必定回救,于路上就设下了埋伏.汾州城外虚插旗帜,留守的清兵在营中往来穿梭,其实就有三百余人,不断的换衣甲旗帜,让城里不知道虚实.梁化凤打败了十八罗汉,张天禄,许大成又在阵中毙命.城里早就吓破了胆,梁化凤算定沈海等人绝对不敢杀出城外.梁化凤亲率大军携带火炮,伏兵于孝义与汾州之间的山道上,就等着贼寇进入伏击圈.
张尔德过去只是个山大王,兵法战术一无所知.听说大股清兵向孝义杀了过去,全军人人惊慌,都急着返回孝义,营救一家老小.张尔德的家眷及多年的财物都在孝义城里,来不及多想,带着人马一窝蜂的往回跑.汾州那一头是顾不上了,先顾自家要紧.盟约与军令有所不同,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
见大股贼寇进了伏击圈,梁化凤下令放炮.随着阵阵炮声,清军伏兵顿起,枪箭如雨.二千清军将三千贼寇团团围住,死伤无数.张尔德大军乱成了一锅粥,每个人都想逃走,撞到的不是枪炮就是强弓硬箭.人们拥在一处,外面的拼命往人群中间挤,似乎抱成一团就有了安全感.
张尔德想要指挥部下冲杀出去,怎么喊也没人理睬,都是自己顾自己.三千乱兵赶不上张尔德过去的三百号人,那时候他是大当家的,说话没人敢于不听.人越多越乱,旧日弟兄也乱成一团,收拢不住属下.未经训练的部队赶不上一群羊,张尔德气得破口大骂,挥刀乱砍.
张尔德的大声吆喝引起了梁化凤的注意,打蛇打三寸,擒贼先擒王,梁化凤命将士们将炮口对准贼寇中骑着高头大马,身穿黄袍的那一个.众炮齐发,张尔德死于阵中.二千多人挤在一起,都在拼命的往里钻.梁化凤一声令下,三百名刀斧手围成一圈,从外面向里面排头儿砍将过去,人头滚落,没有一个敢于抵抗的.不移时,三千颗头颅已是全部砍下。清军割下了贼首的人头,其他的割下贼人的耳朵,回去请功.得知张尔德已死,孝义守军一哄而散,孝义不攻自破.
城外竖起了张尔德等贼首的脑袋,城中无不惊疑,沈海也是心惊肉跳,与从前大不相同.汾州城中兵粮两缺,四门各分了二三百守军,眼看着汾州必不可保.烟尘冲天,左梦庚大军也杀向了汾州,想要分功.梁化凤一想不妙,连忙集中队伍闪出通道,给城中提供逃命的机会.城中有些惊疑,怕再中梁化凤什么诡计,不敢轻易突围.
冯效禹认为;与其在城中坐以待毙,不如冒一次险.亢英有些蛮力,先行探路,骑马跑出三十里也没见到清军的人影.回到汾州一说,众人都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梁化凤是在打他的小算盘,这回让开大道是真的放行,为的就是先夺了汾州.
明蔚州守备高影从五台山杀出,攻下了潞安,距离汾州不算远.冯效禹主张前往潞安投靠高影,谷王与沈海都不太赞成.全军想要进入五台山,潞安是必经之路.沈海部不足千人,随军家眷不下二三千人,不投奔潞安连一半路途也走不上就得断了粮草.众人决定全军突围前往潞安,由冯效禹,亢英打前站,与高影进行协商.高影是官军,沈海等部过去是土寇,一向是冤家对头.
梁化凤知道穷寇勿追,自己手下没多少兵马.立大功主要看你收复了多少座城池,攻破了多少处山寨,至于斩杀了多少贼寇没人在意.山西遍地是贼,清兵见人就杀,新雉发的从前肯定是贼.山西反贼不下六七十万,壮丁不是贼就是兵.山西三四百万人口,清廷派来了十五六万大军,还在陆续的增加,两广云贵一带的战事全都停了下来.
得知梁化凤收复了孝义,汾州,英亲王大喜.责其平定一方,追杀残贼,梁化凤却没有及时进兵.高影的妻子是吕二娘,梁化凤有些惹不起.于是就近攻打曹家堡,记古寨等小股贼寇,各山寨都弃寨而走,梁化凤所向无敌.
如此一来,善信堡,平遥,介休,祁城,徐沟等处都不战而下,梁化凤威震四方.乡绅们见势头不妙,连忙率先雉发,并逼迫军民百姓全都雉了发,清军在这一带占了上风.梁化凤上书英亲王,主张还是任用这些个乡绅主持地方,使功不如使过.摄政王也清楚不可树敌过多,可各个击破,等平定了死硬反雉发分子再说.姜瓖是乱贼之首,龟缩在大同城里,一步也不敢出城,只是檄调各部前来解救大同.清兵围困大同的兵马不过四五千人,四个城门每处一千余人,就把城内的数万守军给吓住了.
高影也是姜瓖的部下,率军冲突过数次,清军的营盘火力凶猛,二千斤大炮居高临下,四五百斤的火炮连成一片,高影的小炮不是清军的对手.这些过去的官军很少与土寇们往来,冯效禹身份不同.论起来吕一娘是他嫂子,与吕二娘,高影沾亲带故.有这么一层亲戚关系,有些话好说.冯效禹先以亲戚的名义见到了二人,提及兄嫂殉难一事,众人又哭了一场.
冯效禹说道;‘兄嫂奔走四方,联络各路抗清志士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为国捐驱.小弟是奉兄长之命,奔走西北,将各山寨联系在一起,共御外辱.如今张尔德已死,沈海大败,梁化凤耀武扬威,汾州不保。小弟主张全军前来投奔高兄之处,不知可否容纳?’
高影为难的说道;‘潞安本是小城,我连兵都不敢多招,怕养活不起.如今一来就是三四千人,让我处如何安置?贼寇之中鱼龙混杂,其心难测。里面还有个什么谷王,谁知是真是假?姜瓖这么一个婆婆我都答对不过来了,再加上几个婆婆,我这兵也就不用带了,躲进山里当和尚去得了.’
吕二娘劝说道;‘大敌当前,只要抗清的就是我们的同盟军,不可见死不救.我处只有千余人,清军若是杀来,有个帮手总比没有帮手强一些.唇亡齿寒,哪个抗清武装能独自抗敌?石门位置险要,我军兵少,无人驻防,不如允许汾州兵马前往石门安营扎寨,粮草自行筹集就是了.至于谷王,不如暂且收起王号,也少些麻烦.谷王就藩长沙,在此处也是不伦不类,徒有虚名,枉惹韩王,延长王等处嫉恨.’
冯效禹很赞成吕二娘的建议,高影也就勉强答应下来.冯效禹,亢英回到军中如此这般一说,朱一冯一口答应,以后不再提什么谷王,从前也是为了号召才在山中称的王.沈海就带着汾州大军就在石门住了下来,石门距离潞安四十余里,互为犄角.高影供应他们一些粮草,并不充足.潞安是个小城,本来就不富裕。百姓万余人,城内当兵的就一千多号人,粮草供应很是紧张.
石门是个镇子,百姓不过三百余户,不到一个月就被新来的三四千人吃得干干净净.各地都筑起了土围子,交纳过一次粮草之后,再要可就不肯交了.汾州兵马四处攻打,闹得潞安一带人心惶惶,乡绅百姓们都去潞安找高影告状.高影从前镇守潞安一带深得民心,收留沈海等贼寇很是后悔.冯效禹带着亢英已离开了石门,前往甘肃,陕西,宁夏等处鼓吹抗清,西北地区反雉发大战方兴未艾.

朱一冯出身豪门,心术不正.见潞安守军不过千人,主张反客为主,将高营吃掉,占据这一带,割据称雄.由于沈海部烧杀抢掠,高营将士与沈海部经常发生冲突,高影也下了逐客令,用辞严厉.高营是以炮战闻名的,沈海等千余人连三十辆战车也顶不住,两下就顶上了火.沈海处不抢没饭吃,几千人若是钻进五台山,太行山,更是死路一条.清兵还没杀到潞安,走一步看一步,怎么样也得先活下去。沈海把牙一咬;你不仁,我不义,沈海决定吃掉高营.
朱一冯正事不足,歪点子可不少.对沈海道;‘我可利用姜瓖的军令,命高影率军攻打太谷。高影一走,我军就可趁虚而入,潞安地区就在我等掌握之中。’朱一冯原系朱明宗室,与姜瓖素有往来。清军兵力不足,只堵住大同城四面城门,城外游骑时来时往,巡逻的并不严密,可以内外交通。大同属于边陲重镇,城高壕深,清军的红夷大炮也射不上城头,无法硬攻,就是围困。朱一冯派人穿过清军封锁线,被城上吊入城中。姜瓖阅过来信之后,很是高兴。
参将牛光天的神铳与高影的神炮,向来是姜瓖最为倚重的精锐部队。如今两处一个也不见踪影,姜瓖本来就有些恼火,见了朱一冯的来信更是火上浇油。大同高影不敢来,攻打太谷总还可以吧?太谷是清军的粮饷集散地,高影一打太谷,清兵不得不救,大同兴许有些机会。姜瓖在心里早就把自己当做帝王了,臣民们本应该赴汤蹈火率部勤王。他不知道清军已控制了多处关隘要道,抗清武装想要援救大同很难。外面没有一个主将,都是各自为战。接到了姜瓖的军令,高影不得不率部攻打太谷。太谷清军三千余人,高影带八百将士,五十辆战车向太谷而去,城中只剩下三四百守军与老营家眷们。
见时机已到,沈海与朱一冯率部倾巢而出,扑向了潞安。吕二娘见汾州贼寇贼性不改,又恼又怒,斥责沈海与朱一冯道;‘汝等来到此地乃是饥兵,我夫妻看在同是抗清队伍的份上,好心容留,汝等肆意祸害百姓,是何道理?如今大军前往太谷与清兵血战,八百壮士对阵敌军三千,不知胜负?汝等不去助战也就罢了,怎么能丧着良心抄我后路呢?’
朱一冯道;‘一山难容二虎,汝夫妻已下了逐客令,我三四千人无路可去,死路一条,是汝等逼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现在也顾不得那许多,救我数千人性命要紧。如若及早打开城门,放尔等一条活路,大道朝天,各走一边,井水不犯河水。如其不然,定当血洗潞安,届时后悔晚矣。’
吕二娘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指着朱一冯骂道;‘好个白眼狼,今日二娘就要你的狗命。’甩袖箭随之飞出,朱一冯急闪躲过,后面的随从被甩袖箭射中咽喉倒地而死。朱一冯大怒,指挥全军向城上杀了过去。云梯一竖几十道,两军激战不已。吕二娘率领全城拼死抵抗,沈海命部下驱赶着百姓在前面当盾牌,拎着大斧劈开了城门。吕二娘跳下城楼,甩袖箭向沈海射了过去。沈海体壮如牛,身上中了数箭,却没有倒下,轮起大棒就向吕二娘打将过来。吕二娘急忙闪过,摸出绳鞭,以柔克刚,将沈海手中铁棒缠住顺势一拉。沈海用力过猛,向前面扑了过去。吕二娘将绳鞭一转,就出来了个活套。吕二娘一抛用绳套,将沈海脖子套住,沈海憋得脸上红紫,两脚乱蹬喘不上气来。
朱一冯见事不妙,将五把飞刀抛向吕二娘。朱一冯曾为丰沛六杰之一,程宵宇帐下的猛将。吕二娘躲闪不及,身上中了两刀。吕二娘一咬银牙,死命一拉,沈海死于非命。朱一冯冲了上去,将钢刀穿进吕二娘的腹部,吕二娘含恨而死。朱一冯指挥汾州兵马,将潞安高营将士杀得一个不剩,劫了老营,缴获了全部的粮草财物。朱一冯重新竖起了谷王的大旗,招兵买马。抗清义士们对朱一冯同室操戈之举很是反感,朱一冯并没有招收到什么人马。
却说高影率部兵发太谷,正撞见清军运粮大军约有千人。两军狭路相逢,高营战车载着百门铜炮,机动灵活,随时可以作战。押车的清兵被一顿神炮炸得跑个精光,缴获了三百余车军粮。高影命五百将士们假扮成运粮的清军,快速的向太谷奔了过去。后面的战车拉着树头来回的乱跑,尘土飞扬。前面的士兵向太谷守城清兵喊道;‘贼寇欲劫粮车,马上就要追了过来,快些打开城门放我等进去。’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城里并没疑心。看见后面烟尘四起,仿佛来了千军万马。清将下令放下吊桥,五百将士进城就大杀大砍,太谷清军大乱。此时高影带着战车飞驰而来,与清兵展开了街巷战。短兵相接,神炮大显神威,毙敌无数,清军狼狈逃窜。
高影刚刚攻下了太谷,喘息未定,就传来了潞安遭袭的恶耗。听得妻子吕二娘力战身亡,高影大叫一声昏死过去,全军哭声震天。高营将士眼中冒火,将太谷军粮全部焚烧,全军向潞安杀了过去。这是一场血战,是抗清武装内部的自相残杀。两下都死伤数百,相互死死咬住不放。血战了七日,高营剩下不到三百将士,谷王帐下也不过三四百人,两下都想吃了对方,谁也不肯让步,渐渐的都有些筋疲力尽了。
探得吕二娘已死,反贼正在自相残杀,梁化凤心中大喜。传令大军挺进潞安,三千铁骑汹涌而来。高影万般无奈,只好传令撤兵,残部退入了五台山。向牛光天处求救,同时向吕三娘报告吕二娘惨死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吕三娘哭得死去活来。一年不到,父母战死,大姐死于北京,如今二姐又不幸遇难。吕三娘不顾丈夫阻拦,带着三十女兵前往潞安找朱一冯算帐。
此时潞安已被清兵团团包围,吕三娘报仇心切,与女兵们一顿神铳从清营中间杀了过去。梁化凤万万没有料到,从身后闯进来三十个母夜叉,清兵死伤一百三十余人,全营大乱。吕三娘来到了潞安城下,对城上守军喊道;‘朱贼狼子野心,恩将仇报,坑杀我二姐,屠了潞安。冤有头,债有主,我只找朱贼一人算帐,其余人等给我闪到一边去。’说罢抬手就是一弹弓,将守将苏升头盔上的红缨射掉,苏升大惊,连忙逃下了城楼。
苏升气急败坏的对朱一冯说道;‘大事不妙,吕二娘之妹吕三娘,闯过清营来到了城下,指名道姓要寻谷王报仇呢。’梁化凤的大营如同铁打的一般,能闯过清军的大营来到城下叫阵,可见吕三娘的功夫不在其二姐之下。朱一冯眼珠一转来了主意,对苏升说道;‘你可前去告诉吕三娘,本王知道错了,马上就到城上当面谢罪。’苏升刚一离开,朱一冯把亲随喊了进来,主奴二人匆匆忙忙携带了细软,从水窦中钻出城外,换上了清兵的旧衣服混了出去。
吕三娘并不认得朱一冯,清营正乱,梁化凤也顾不上盘查。朱一冯逢凶化吉,坏事变成了好事。苏升打开城门将吕三娘与女兵们放入城里,朱一冯如同蒸发了一般没了踪影。吕三娘哭祭了二姐,将其尸体装敛入棺,命苏升派人抬出城外,苏升不敢不依。此时牛光天带着大军已杀到潞安,前来接应。三千将士端着神铳横扫清营,梁化凤全军败逃,折损近半。夫妻二人抬着灵柩与高影在五台山中会合,将二娘妥为安葬,高营残部就跟随牛光天前往太行山中。
得知牛光天与吕三娘已退出潞安,梁化凤率部杀了回去。苏升打马出城迎战梁化凤,二人相交只三个回合,梁化凤枪尖一抖,将苏升挑于马下,苏升被清兵活擒。见主将已败,城中的残军一哄而散,梁化凤收复了潞安。至此梁化凤已大胜二十阵,小胜数以百计,是全军之冠。各路残贼都逃往九仙台,作困兽之斗。山势陡峭,骑兵无法上山。梁化凤查看地势之后,心中已有了破敌之策。于是分兵将九仙台团团围住,不到二千清兵困住山上万余名反贼。若知梁化凤用何妙策破敌?且容下回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