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太子案乱了天下 顾炎武不拜钱谦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回
假太子案乱了天下顾炎武不拜钱谦益
却说真假明太子案,耸动了京城,耸动了江南,耸动了天下.刑部审理之日,京城前往未观的不下十余万人,险些激起大乱.若知明太子是真是假?还须从头说起;
崇祯有四男二女,几代皇帝只有崇祯朝的正宫娘娘生有皇子,天下不再为皇储而担忧.太子是崇祯元年而生,到京城处于危急之时,已经十六岁了.崇祯脾气暴戾,举动乖张,太子特别害怕见到父皇.十岁那年,太子不小心把宫里供奉的十字架摔折了,崇祯大怒,拿起砚台就打了过去,把太子的额头打得鲜血直流,周皇后搂着太子直掉眼泪,也不敢埋怨一句.周皇后原是苏州人,苏杭出美女,周皇后就是个绝色美人.
未出阁时,望气者都称周氏乃是大贵之相,就是福薄,父亲周奎道;‘大贵则有大富,焉能福薄?’苏州偏远,还是前往京畿机会多一些,于是举家迁到了大兴.周氏本是小家碧玉,生就的杨柳细腰,貌若天仙,文静娴雅,如同大家闺秀一般.周奎筹借了不少的银两,装扮成有身份的人家,张大门庭,想要攀一门豪贵.怎奈高不成,低不就,父亲看中的女儿抵死不干,女儿看中的父亲嫌贫嫌贱的,亲事一直没有着落.也是命中注定,皇帝为信王选妃,周氏连过三关,初选,复选,内选都名列前茅,十二名秀女就进入了后宫.
后宫万历皇帝刘昭妃掌管太后之宝,天启皇后张娘娘主持此事.张娘娘年方二十四五,长的如同观音菩萨一般,体态丰满,觉得周氏过于纤弱,恐怕生育不行.刘昭妃说道;‘别看这女子现在纤弱,后必长大.大户人家的女子往往生育不行,小家碧玉反倒宜子宜孙.’张娘娘听其说的有理,就将青纱帕罩在了周氏的头上,取金玉跳脱套在其臂,周氏就成为了信王妃.另选了两位贵人做陪,择吉日为信王成婚,信王十七岁,周妃十六岁.
周奎万万没有料到;此女会给自己带来鸿运当头,从一个市井无赖一步登天,成了皇亲国戚.在苏州时,周奎在窑子里拎过大茶壶,当过龟孙.也在酒楼做过伙计,给富户当过打手.无意之间收养了此女,竟然是自己的福星.女儿的父亲是谁?连周奎也闹不清楚.只记得常来的客人托他转交五十两银子给一个年青女子,还有一个纸条,那女子读过纸条就昏死了过去.屋里传来了婴儿的哭声,周奎慌忙逃走了.那位客人皱着眉头听周奎说了情况,一言不发,从此没了踪影.
邻居们找到了[怡春院],揪住周奎就要报官,说他走后那女子就自缢而死.老鸨子与姑娘们再三解说,凑了许多银两,总算把此事压下了,婴儿由周奎抱了回去.周奎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如何能照顾一个女婴?无奈何,送到了姐姐家里.姐夫是个秀才,教私塾为生,比周奎还强一些.周奎手里宽裕,也送一些个钱物.女儿渐渐的长大了,随其生母,是个美人坯子.周奎才开始上心,想在此女身上捞一注大银子.
女儿十二岁那年,周奎在苏州找好了人家,可得卖身银八十两,给大户人家做婢女,姐姐与姐夫死活没放.闹了多年,姐夫患病而死,周奎趁机会将女儿领走,来到了大兴.没曾想真的来对了,周奎一下子抖了起来,做了皇亲国戚.周奎就在外面招摇撞骗起来,弄了不少的银两.信王与周王妃两情相悦,如胶似漆,没过三个月就怀有了身孕.
魏忠贤想要谋夺朱明天下,首先想除掉的就是信王.信王虽是庶出,但按伦序,天启皇帝有个不测,就应当由信王承继大统.自古以来,谋权篡位的权臣都是先立个幼主,以皇帝的名义逐步除掉王室宗亲,然后再逼弱主禅位,就顺理成章了.信王只比皇帝小五岁,已是成年,魏忠贤很不放心.
魏忠贤与客氏一面将宫女私弄出去,让魏氏,客氏子弟为皇帝代劳下种,一面加紧了对信王的陷害.奸邪们编造出信王与国舅张国纪合谋,想要谋逆篡位的神话.并屡次在皇宫内埋伏刺客,想要一石三鸟.张娘娘以静制动,信王也吓得不敢出大门一步.皇帝病危,宫中宣信王进宫,信王夫妻以为大限已到,含泪而别.周王妃塞给信王一张大饼,揣在怀中,信王也知其意,宫中的食物一口也不敢动.
天启皇帝驾崩,信王承继大统,年号崇祯,周王妃成了周皇后.周奎也官封左都督,赐爵嘉定伯.周奎在外面大肆捞钱,贪得无厌,惊动了皇上,多次加以告诫全不当用.周皇后知书达理,与天启张娘娘关系甚好,从来也不干政,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后宫有四代嫔妃,按祖制;都应该享有相应的待遇.崇祯在位期间,太监补充了一万余人,宫女补充了八千余人,年增禄米七万二千石.后宫一年下来,没有一百三四十万两银子,维持不了皇家体面.国初天下赋税三百八十万两税银,如今需要供应皇室宗亲的就得五百六十余万,加上皇宫大内所需,少了七百万两就安排不开.天下大乱,兵饷所需巨大,一年没有两三千万也是不行的.这么一来,赋税比国初增加了七倍,还是捉襟见肘,户部空空如洗.实在周转不开,皇帝将内帑镇库银暂借给户部救一救急,只要户部有银,马上就得补回去,户部只好拆东墙补西墙,经常不入库,从下面就把税银挪用了.
皇宫大内藏银是祖宗留下来的,任何人也不可随便动一两一钱,这是祖制。朱元璋没想到的是;不是后代子孙奢侈腐化,而是宗室繁衍过盛,天下人口繁衍过盛,土地日趋紧张,明钞形同废纸,金银已成了主要流通货币.皇家所藏银两,已对天下的物资流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害。
周奎出身贫贱,对金银的贪婪几近疯狂,连皇帝都有些吃不住劲了.经常把三位国丈请进宫中,告诫他们注意一些,不要太过份。不但是皇亲国戚大捞特捞,朝廷官员们也是如此.想当官就得拿银子来,上好的黄金曾有一阶段被称为‘周金’,都被用于贿赂周延儒。明珠美玉就更不用提了,都聚于豪门,京城遍地是黄金,顿餐万金是寻常之事,而百姓饿死街头的也每日都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出现在太平盛世,贫富两极分化已经达到了火山爆发的边缘了。
流贼蜂起,高喊着‘王法难犯,饥饿难当’的口号,攻城掠镇,所过之处粒粮也无,当地人只好随大队人马继续滚动,形成了吃大户的风潮。李自成进了北京,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被关了起来,勒索金银,周奎吐出了五十六万两.当初皇帝再三央告,让其带个头,才勉强拿出一万两.将城守将士都饿散了,京城不攻自破,皇亲国戚,豪门大户都未能幸免.被折腾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宋献策以天象示警,劝告李自成,周奎才被放了回来。李自成表示;前明官员还要择优录用,砍断了一条胳膊的公主也让周奎看护着.周奎觉得李自成有用他的意思,起码也当个三品四品的,所以尽可能对李自成大表忠心。谁知太子竟然找上门来,与公主抱头大哭.周奎留他吃了顿饭,以君臣之礼相见。周奎并不想找麻烦,太子第二回登门时,他就往外撵,不再接待他.惊动了巡逻人员,把太子押进了刑部衙门。
凡是说此人是真太子的内廷之人,都被砍了头,假太子被关了起来。义勇们见满人居心不良,杀进京城欲劫大狱,拥明太子登基,惹怒了满人。一声令下,京畿一带都划为旗庄,跑马占荒,分与入关满人。一时间房产田园都被强占,数百万失去家产田园的人们,被强迫迁往贫瘠的区域.京东,京西一片大乱。
延庆参赵崇阳,大名参韩国璧,真定参钱子亮,涿州参赵建英,平谷参于小安,晋州参马数全,冀州参郭世先,保定参李库,内黄参李君相,顺德参袁三才,南皮参李联芳,滦州参张成轩等部首领,分头起事,与清兵打了起来。吕长庚见事不妙,连忙通知石门吕氏以及黄宗羲等人,淮扬也闹了起来,欲攻入南京。瓜州参高进忠,杨州参魏用通,江宁参高陛,苏州参丰报国,杭州参司邦基,上海参于锡藩,崇明参刘一雄,邳州参杨秉孝,广宁参王君实,胶州参海时行,庐州参朱周麒等部,在大悲皇叔新昌王的指挥之下,举起了义旗。由于起事仓促,只有胶州参是反正汉军,有五百人马。其他的都是小股,三二百人不等,均是乌合之众。对于建文之后,许多抗清武装并不接受.清兵得以集中力量,分头剿灭。不到一年时间,大悲皇帝的复辟之举已经失败,吕长庚也隐姓埋名躲进了五台山中。
太原府有满八旗驻兵,又是省城所在,没有闹起来。亢英在冯家身份特殊,既不算客人又不算下人,只是看家护院,每日里练练拳脚,与冯氏兄弟讲一讲江湖上的事,日子过的很是安静。三月十九,冯家老少都前往孔庙哭临,亢英在大门前晒太阳。只见一辆马车赶了过来,停在了大门前,车夫扶下了里面的贵人,原来是一位如花似玉的千金小姐,向府里走了过来。
亢英并不认得冯小妹,冯小妹也就当亢英是冯家看大门的,正眼都不瞧一眼,就向里面走。亢英伸手阻拦道;‘你是何人,擅自闯入?老爷与公子,太太们都不在家,你在外面等一等。’

冯小姐是从涿州而来,行走多日,早已心烦气燥,没想到遇见了这么个不懂规矩的下人.气得大骂道;‘瞎了你这奴才的狗眼,连本小姐都敢阻拦?看一会儿不打折了你的狗腿。’
要是冯小姐道明原委,亢英也就放她进去了。这一顿臭骂,骂得亢英心头火起,说什么也不让冯小姐进入大门,非让她在大门外等着不行。一个时辰之后,冯家老少哭临回来,冯小姐才满肚子委屈进了冯家,哭诉了一通,非让伯父把那个不懂规矩的奴才责打一顿不可。冯效禹一面笑一面说道;‘这个人可打不得,李自成就是他一镐头打死的,谁打他谁得倒霉,小妹还是不要招惹他才是。’亢英也觉得刚才做的有些过份,不想跟一个小丫头一般见识.走上前来赔个不是,大大呼呼的说道;‘不认识冯小姐,多有得罪了。以后再出入我就不拦着了,谁让你不先报一下身份。’
冯小姐听说李自成死于此人手里,也不禁大吃一惊,对亢英另眼相看。见其虎背熊腰,气度不凡,与平常所见到的白面儒生大不相同。越是对自己轻视,冯小姐越是对其注意。心里还是窝着一肚子气,想要找机会好好教训这个虎小子一顿。
吕一娘把冯小姐接进了内院,不多日子,吕四娘也来到了太原,与姐姐小住。四娘十四岁,冯小姐十六岁,二人相见恨晚,总也离不开,如同亲姐妹一般。冯铨在京城做官,家眷都留在了涿州老家.冯小姐是庶出,看不惯长兄冯源淮的所作所为,所以来到太原在伯父家长住。她对伯父一家的为人特别敬服,觉得与父亲大不一样。
冯铨与周延儒乃是天下闻名的两位神童,少年早慧,儒雅俊秀,乖巧过人。二人一见如故,都顺利的过了县试,乡试,冯铨比周延儒提前两届金榜题名,中榜眼那年才十八岁,让天下瞩目。冯铨出身于名门世家,官场之事不学自通,与各方面混的都很不错,连连升迁,留在了政府。在魏忠贤当政时,累迁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乃是修撰[三朝要典]的总裁。
少年得志,中年荣登卿相,人生至此也不枉一生了。周延儒考取了状元,在朝中也是一帆风顺,冯铨对其多有照应.周延儒也是心怀感激,二人做了儿女姻家,成为通家世亲。谁知风云突变,天启皇帝驾崩,新皇即位,魏忠贤及其党羽全部获罪。在周延儒的安排下,冯铨有意的忤逆了魏忠贤,然后辞了官,为的是避祸。崇祯明察暗访,还是找出了冯铨为魏忠贤贺寿的百韵歌功颂德诗词,名列逆案,论杖徒,赎为民。
冯铨为人乖巧,与许多太监与朝官们都有密切往来,别人办不到的事他总能想方设法给办成了,不露声色,连崇祯的所思所想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周延儒也想投桃报李,怎奈对于钦定逆案,崇祯绝无商量的余地,而且疑心甚重。周延儒只能私下里帮冯铨一些忙,冯铨一直是政府的影子,许多重大事故都有他的份。温体仁将周延儒整下去之后,冯铨也有些施展不开。借着救钱谦益的那一局棋,一石三鸟,整下去了温体仁,捧上了周延儒,冯铨在官场中的地位也不同寻常了。
摄政王进了北京,冯铨总算有了展示的机会.摄政王一请即到,献上许多奇谋妙策,使得原本只想收回金国故土的摄政王雄心大发,决意统一中原,为天下之主。南京的阮大铖早已落入冯铨的掌握之中,不但不安排北伐与江防之策,而且将南京闹得乌七八糟,不成个样子。阮大铖归降时,清廷就有诏令;‘阮大铖归降独早,以军前内院使用。’并持有冯铨之手书.阮大铖早就是满清的奸细,却掌管着南明的军事调动。冯铨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善于筹划,什么事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姜瓖遭到了满清的猜忌,也有些心里打鼓,就想到了冯铨。冯铨成了弘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修明史,权势比魏忠贤时期还要大得多。按摄政王的话说;满人都是混蛋,没有头脑。冯铨就是清廷的顶梁柱,主心骨,什么事缺了冯铨也办不成。冯铨索要三万两银子方肯帮姜瓖讨封,姜瓖嫌太多,没有成交,此事也就放到了一边。
自古以来才大遭妒。冯铨深得摄政王信任,其他汉人官员看着眼热,对冯铨总是火火的。御史吴达率先向冯铨展开了进攻,把冯铨向姜瓖索贿一事揭了出来。鉴于明朝官场**亡国的教训,大清制订严律,官吏贪赃十两银子便要重重治罪,这索贿三万两可是滔天大罪了。
大臣许作梅,庄宪祖,杜立德,王守履,罗国士,邓蕴槐,桑芸等,群起而攻之,弹劾冯铨曾受招抚侍郎江禹绪金,其子源淮曾行贿于招抚侍郎孙之獬,礼部侍郎李若琳乃是冯铨党羽,利用招抚封拜大肆索贿。冯铨心里明白;按大清律;行贿受贿同罪,所以行贿之人绝不可能承认曾给自己行过贿的。他的赃款都转移到了长子源淮的名下,在涿州用假名购买了大量的庄园田产,一时间也无从可查。金之俊制订了基本国策,满人不许经商,王公贝勒不许随便出京,太监出京者斩,汉人官员子弟包揽了整个京畿的商贸,都在大发横财。眼下百废待兴,江南还没有平定,摄政王是不可能对他下手的。
果然不出所料,摄政王认为;冯铨,孙之獬,李若琳不但率先雉发易服,而且全家男女老少都换了满装,恪遵本朝法度,是真正的大清忠良,其它汉臣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冯铨上奏已经采用满汉两种文字,说话也用的满文,这都是忠心的表现。冯铨早就料到了这一切,在不知不觉之中,就防患于未然,冯铨做事总是高人一筹。
御史李森先勃然大怒,上疏猛烈弹劾道;‘明二百余年国祚,坏于忠贤。而忠贤当日杀戮贤良,通贿谋逆,皆成于铨,此通国共知者。请立彰**,戮之于市。’满人可不是来给汉人主持正义来的,只要冯铨忠于大清,过去的事不提也罢。
大臣龚鼎孳也攻击冯铨攀附魏忠贤,冯铨反唇相讥道;‘都是投降过李自成的无耻小人,有什么颜面在这儿说三道四?’
摄政王问大臣们;‘冯铨说的是真的么?’
大臣们遮掩道;‘魏征还降了唐太宗呢。’
摄政王大怒道;‘怎么拿李自成比做唐太宗?只有自己身子正,方可责人。汝等皆是一帮伪君子,还是效前朝故技,汉人的陋习,专在庙堂之上勾心斗角,不关心军国大事。冯铨乃是大大的忠臣,汝等想要砍掉孤王的臂膀不成?都给我摘掉顶戴花翎,下刑部大狱问罪。’冯铨获得了全胜。
冯铨请求摄政王赐婚,三公子将周延儒之女休了,娶了满洲格格做了额驸。周延儒早已被崇祯赐死,家破人亡,家产籍没,让周小姐到哪里安身?周小姐一根绳子在后院冷屋子吊死,前厅正在吹吹打打迎娶新人进门。
攀上了满洲亲贵,冯铨的腰杆更硬了.上奏要求当附满洲编氓之末,特恳列范文程,刚林之后,在祁充格,宁完我之前。范文程乃是满清开国元勋,刚林乃是满瓜尔佳氏,满人第一位通晓汉文的大学士.冯铨与这二位相比,其他的汉人官员都不在他的眼里了。
冯铨越是位高权重,冯锢越是瞧不起他,不许儿女们与其走动,两家往来的就是冯小姐。几番与亢英斗气,亢英都不理睬她,冯小姐把亢英恨得要死,恨不得亲手将他撕成碎片。冯效尧三兄弟都是儒生,与吕留良等少年才俊都有些往来,对于大清的禁绝诗书很是不满。在他们的谈论中,亢英知道顾炎武曾在太湖起事,遭到了镇压,化名四处避难。昆山乡绅叶方恒买通了顾家仆人,出头举报了顾炎武,说其勾结海贼郑成功,图谋不轨.官府将顾炎武抓了起来,逼其自杀,以吞没顾氏八百亩祖业。吕氏托门路托到了钱谦益那儿,钱谦益正在当红,眼瞅着就要入阁了,是大清的重臣。钱谦益提出;只要顾炎武承认是他的学生,马上就可放人。吕氏为了救人,替顾炎武递上了弟子贴,顾炎武竟然说啥也不肯出狱。
顾家折腾没了田产家产,总算是把顾炎武弄出了牢狱。此时钱谦益已经全天下张扬;是他救学生顾炎武出的狱,顾炎武这个学生若来拜师,准备好好教训教训他,让他识时务,效力于新朝。万万没想到的是;顾炎武出狱之后,满世界张贴告示,否认自己是钱谦益的学生,自己也不可能拜认那种没气节的人当老师,弄得钱谦益十分尴尬。朝廷采用流氓手段,雇凶砸破了顾炎武的头,也未能让他屈服.无数次拒绝出来做官,修明史也不肯入京,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亢英最为服气的就是吕留良,明华夷之辨说得有理有据,让人热血沸腾。正在冯铨春风得意之时,冯锢却被牵连到了文字狱,险些祸及满门。若知是何文字狱?且容下回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