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视察军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随后召开的圆桌会议上,换上军常服的高顺总结了这几个月来训练重装骑兵的心得体会。
高顺道:“重装骑兵战术有四项基本因素,即机动、突击、猛烈、勇敢。机动是指要使大批重装骑兵从远处迅速逼近敌人。突击是指要集中力量,向敌人的防御阵地急速攻击,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击破敌人防线。猛烈是指冲锋时要气势猛,力量大,所到之处,无可阻挡。勇敢是指重装骑兵面对敌人的枪林箭雨,要表现出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概,奋勇冲杀。只要具备了这四项因素,重装骑兵就会百战百胜!”
接着,高顺又提出了重装骑兵军制改革方案。通过多次演习,高顺认为每个重装骑兵方阵不应多于1000人,否则不是战线过长,就是纵深过大。如果战情需要,可以组织多个方阵并行出击或者进行多轮次冲锋。有鉴于此,高顺建议把6000人的重装骑兵划分为6个师,每师1000人,在战场上以师为单位组织冲锋。必要时,还可以单独调动一个或几个师参加不同战区的作战。高顺还提出申请,要求为重装骑兵授勋。
经过研究,军制改革方案顺利通过,师长的人选由高顺提交给军令部。
王琦还指示,在光和六年年底之前,要再增加4000名重装骑兵;要完成第6军的整编工作;组建整编第7军。而且,这些队伍要形成战斗力。
至于为什么要限定时间在光和六年年底之前,王琦告诉众将是因为他夜观天象,在光和六年以后,一定会天下大乱,他还神秘兮兮地说了一条谶语“长弓黄角,千里毒草,大火狂烧,谁得国宝?”众将当然茫然不解,王琦又扔出一句“天机不可泄露。”
关于授勋的建议,王琦予以否决,理由是现在不是战时,不能仅仅因为阅兵式的突出表现就给予表彰,授勋等到立了军功不迟。高顺虽然有些失望,也无异议。
接着,兵团司令赵云签署命令,给大开发中劳苦功高的陈群、蒲元、马均,训练重装骑兵卓有成效的高顺、令狐翀、展昭,认真训练全军军官和童子军的真定军官学校常务校长杨修各记一等功一次。
光和三年五月,王琦招收了他到达三国时代后的第一批士兵,这1200人都已经成为了副营长以上的军官或者有上尉以上军衔的重装骑兵,令狐翀、展昭、萧锋、叶开、郭静、胡飞、杨永、段钰等师级军官都来自其中。
根据高顺的保荐,令狐翀晋升为第1军少将副军长,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将军佩剑。在王琦招收的第一批最早跟随王琦的士兵中,令狐翀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第一个从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位将军。同时,展昭被任命为第1军军长助理。
次日,王琦只留下陈群、马均、蒲元搞开发,率领其他众将赴真定,视察真定军官学校。随行的除了司令部警卫师外,还有100名奉命到军官学校表演的重装骑兵。
王琦虽然公务繁忙,但只要有时间,就会叫上赵云一起,到军校给校官和童子军讲课。大多数时间,由常务校长杨修负起全校的工作。
在杨修的苦心经营下,军官学校已经初具规模。最早受训的军官里,很多优秀学员被杨修强行扣下,改任教官。虽然这些学员所在部队不愿意放人,军官本人也更愿意回到作战部队,好谋得升官的机会,但是杨修仗着自己军令部长、军校校长的双重身份,巧取豪夺,一般来说,只要被他盯上,肯定跑不出他的手心。
随着军校的发展,优秀学员越来越多,那些被强留下来的教官如果实在想回部队,杨修也就不坚决留下了。现在,军校的教官们都心甘情愿地从事训练工作。当然,杨修也没有亏待他们。在王琦的支持下,教官们的级别晋升和一线作战部队相比,绝对同步。
真定军官学校两年来对军官进行轮训,成果卓著。所有的尉官和校官都先后在军校受训,系统地学习相关军事知识。由于军校按照统一的教材进行授课,所有军官可以根据需要,调动到兵团内部任一作战岗位,到位后,立刻可以进入角色。
军校的两期各3000人的童子军,更是王琦的重要战略旗子。这些孩子在教官的“哼哼”教诲下,更是只知道有校长王琦主公,有军官学校,有第1军团,至于皇帝老子是什么东东,朝廷官员该有多大权力,根本不屑一顾。童子军按照王琦亲自审定的教材席文练武,茁壮成长。自从分开文理科后,军校对童子军进行定向培养,课程更具有针对性了。为了保证军校的安全,让童子军平时耳濡目染军人的风采,军官学校干脆和第4军的营区连在一起。

这一阵子,王琦对重装骑兵的重铠非常喜欢,这次来视察,也是全身重铠。在王琦的影响下,赵云、杨修也全身重铠。赵云也就罢了,杨修一介书生,累得汗流浃背。高顺本来也是如此打扮,但见了其他军长眼睛通红,只好换上军常服。令狐翀因为要亲自带领100名重装骑兵,借此机会武装了起来。更可气的是鬼才郭嘉,凭着兵团高参的身份,也穿上重铠,和杨修同累共苦。
在凤凰旗的前导下,王琦一行人来到军校,身后是赵云、杨修、郭嘉和各军军长。除了杨修、典韦之外,每位中将身后都跟随着高擎军旗的旗手。其他高级军官跟随在后面,最后是100重装骑兵和警卫师。
在军校轮训的军官和6000童子军有幸看到主公和如此阵容齐整的高级军官,夹道欢迎的童子军更是羡慕非常,欢呼雀跃。
在军校专用校场上,王琦观看了受训军官和童子军的汇报表演,重装骑兵也给他们做了表演。
表演结束后,根据王琦事先的安排,由赵云和令狐翀给大家做报告。赵云报告的内容主要是讲述自己跟随主公创业的艰难历程,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令狐翀则主要讲述自己从士兵到将军的成长历程,令狐翀本人就是军校的毕业生,他的经历更加贴近受训军官,也更容易被童子军模仿。经过这次报告,赵云和令狐翀被童子军当成偶像来崇拜和学习。至于王琦,在第1兵团全体官兵心目中,早已超出偶像的范畴,只能用“神”来形容了。
在随后举行的圆桌会议上,杨修让军官学校教导处主任杨永代表军校汇报工作。杨永字威利,是早年追随王琦的1200名常山新兵之一,也是和令狐翀一起第一批参加军校轮训的军官。杨永儒生出身,因家境贫寒,不得已投笔从戎。被杨修看中以后,居然如鱼得水,在军事理论研究和教学训练方面,均有不俗建树。杨修也很器重他,把很多重要工作交给他,杨永不负所托,样样工作都完成得很好。不久前,经过王琦同意,军官学校成立了教导处,任命杨永为主任,大校军衔。
杨永仍然保持着文质彬彬的书生本色,一身的戎装使他增添了英武之气。杨永给众人行礼后,侃侃而谈,先把军校建立以来的大事小结一遍,再汇报了本年度训练工作的成就,最后提出了对未来工作的计划。杨永的汇报行文流畅,条理清晰,既突出了军官学校的成绩和一众教官的功劳,也没有掩饰存在的问题,受到了与会众将的一致好评。
会后,王琦和众将分别亲自给受训军官和童子军上了3天课,然后,众将陆续返回各自驻地,沮授等参谋长和郭嘉却让王琦留在了军校,先让他们自学五天,提高自己,然后在军校任教15天,再返回各自岗位。
王琦给童子军带来了一个大礼包,这是他在和孩子们共进早餐时想到的。童子军的早餐是稀饭和咸菜,这是第1军团的标准伙食。王琦喝着粥,突然想到了22世纪的孩子们,他放下碗,要过纸笔,写了一道命令,让后勤部把缴获自鲜卑人的母牛调拨400头到军官学校,再采购8000只母鸡,用来改善童子军、受训军官、教官的早餐,每人每天保证一个鸡蛋和半公斤牛奶。
由于杨修身为中将,却没有军旗,觉得在学生们面前失了面子,他私下向王琦要求给他弄一面军旗风光风光。王琦考虑了一下,觉得也没有什么不妥,就答应了,让杨修画出图样,回到曲梁后交给后勤部制作。
随后,王琦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向杨修提出来,要把杨威利弄走当副官。一贯只要看上学员,就要留下当教官的杨修,这下子终于尝到了他让其他一线部队长官尝到的滋味。
王琦看到杨修脸上一副无可奈何但心有不甘的表情,急得眼看就要哭出来似的,不禁哑然失笑,摇摇头,又摇摇手,放过了杨修。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