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双雄初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和陈留王在崔毅家中歇息了一阵子,就离开崔毅的庄院。走了不远,太尉杨彪、司徒王允率领的后续部队也寻到了他们。除了两位大员以外,还有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等将领。众人迎到了皇帝兄弟二人,一起返回洛阳。
走着走着,大家远远地看到旌旗蔽日,尘土遮天,马蹄声震天动地,一支人马飞快地过来,看起来足有数万之众。
太尉杨彪强作镇定,命令部下列阵,准备迎敌。其实,杨彪心里也有数,看来人的声势,自己这几千人实在不堪一击。
等到双方接近了,杨彪才逐渐看清楚,对方清一色的骑兵,盔甲鲜明,队形整齐,显然训练有素。
皇帝和众文武面面相觑,都胆战心惊,谁也不敢出头。
对方接近了皇帝一行人后,也止住了步伐,但仍然保持着进攻的态势。见到对方如此威势,14岁的少帝再也忍耐不住,浑身战抖,终于“哇”地一声哭了出来。要不是双手紧紧拉住缰绳,少帝就得从马上掉下来。
司徒王允和杨彪见皇帝如此水平,竟然不顾身份,当着臣子号哭,成何体统?两人对视了一眼,心中暗暗叹息,淳于琼等将领和士兵们更是不满之情溢于言表。
王允和杨彪官阶最高,是众人之首,别人不出头,他俩也只能出头。王允刚要出面问话,没想到,陈留王越众而出,大声喝问道:“你们是哪里的队伍?到京城来干什么?”
这支骑兵队伍,正是凉州牧董卓的先头部队,那5万名精锐西凉骑兵。他们接到何进的假冒圣旨,兼程赶路,恰好在这天赶到京城,和皇帝一行巧遇。这时,董卓已经亲自来到了军前,观察情况。
董卓在京城派遣了很多细作,对于京城驻军的服色、武装等知道得清清楚楚,再结合何进送来的圣旨,董卓虽然无法确定是什么问题,但敏感地认识到,京城是出了大问题了。
看到对方为首的是两个少年,董卓也猜测到,这或许是少帝和陈留王。虽然董卓如此猜测,但这个皇帝可不是随便认的,要是认错了,上前参拜,岂不是贻笑天下?
董卓示意李傕,让他上前答话。李傕立刻催马上前,道:“我们是凉州董使君麾下军马。你们是什么人?”
刘协喝道:“你们带领大军,来到京城,难道是要造反不成?”虽然声音稚嫩,居然声色俱厉,正气凛然。
李傕虽然是个领兵将领,也算是见过大世面了,却被一个少年人的气势所镇住,道:“当然是……当然不是造反!我们是来保驾的!”
刘协喝道:“汝等既来保驾,当今天子在此,为什么不速速下马,大礼参拜?分明是心怀不轨!”
董卓闻言,立刻下马,带领手下将佐,在少帝马前参拜。
可是,少帝被吓得要死,只知道抹眼泪,就差叫妈了,根本不理会跪在马前的董卓等人。
董卓身量高大,肥胖无比,跪在地上实在难受得很,皇帝不说话,又不能起来,只能在心里咒骂不止。
刘协见少帝如此失态,只好再次出面收拾残局。刘协下了马,扶起了董卓,着实褒奖了董卓一番,言语甚是得体。
接着,众人继续启程,返回洛阳。路上,少帝虽然不再大哭,但依然在啜泣,泪流满面。
大臣们得知董卓是保驾的,不但不害怕了,而且都换上了一副朝廷大员那种高高在上的面孔,对董卓这个地方官员不够热情。
董卓心道:“你们这些混蛋,国家治理不好,连皇帝都保护不了,有什么可牛气的!总有一天,让你们这些家伙好看!”
看着言谈举止都很得体的陈留王和还在流眼泪的少帝,董卓心中涌出一个危险的念头:“换了吧!”
其实,董卓的原意是尽量收服京中的名人士大夫,努力树立个人威信,控制中央政权。但是,从跟随少帝的这些落魄官员的眼神里,董卓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名人士大夫根本瞧不起董卓,瞧不起任何地方官员。董卓认识到,要想倚重这些人,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想成功,只能大耍野蛮!
大家瞧不起董卓,董卓更加认为这些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也是后来他成为了各路诸侯公敌的主要原因。
董卓初见少帝,就觉得不顺眼,下定决心要行废立之事。董卓的如意算盘是,刘协是个聪明人,一定会感激自己让他当上了皇帝,从而对自己有所报答,自己就会登上权力的顶峰。

道理乍看起来虽然没错,但仔细推敲,可大大不妥。
在古时候,人们认为皇帝是一国之本,把皇帝当成神灵来敬重,怎么能说换就随便换呢?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全国共讨之,天下共灭之。
曾经担任冀州刺史的王芬在汉灵帝当政时,就曾经立汉室宗亲合肥侯为皇帝,妄想改朝换代,但很快就完蛋了。前车之鉴不远,但董卓却没有吸取教训,还是打算走上这条危险的道路。
就这样,董卓开始做梦,做起了不当皇帝的皇帝梦。
董卓虽然带了5万骑兵,但也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实力。董卓灵机一动,让他的部下白天大摇大摆地入城炫耀军威,到了晚上悄悄出城,第二天白天再入城。董卓军如此反复了几天,整个洛阳的军民人等全都被董卓忽悠得晕头转向,闹不清凉州董使君到底有多少家底。
董卓的伎俩起到了作用,整个京城都被董卓欺骗了。那些欺软怕硬的官僚们更是以最快的速度见风使舵,争着去找董卓溜须。董卓奸计得逞,趁此机会也收拢了一大批官员为己所用。
当然,也有一些官员,看不惯董卓的作为,不肯归顺他。
后军校尉鲍信来见王允,道:“司徒,董卓必有异心,应该小心防备,最好先下手除掉,方为上策。”王允却认为朝廷新定,不可轻动刀兵。鲍信没有办法,讨要了个空缺,带领本部人马,出京上任去了。
也有一些士大夫,自重身份,不屑于为董卓效力,太尉杨彪就是其中之一。董卓请了杨彪几次,杨彪都不肯来,只是称病不出。
不过,董卓对付这样的士大夫也有办法。董卓见杨彪不服,干脆亲自带领骑兵,把杨府团团围住,自己则带着亲兵,去“说服”杨彪。
董卓也不寒暄,直接威胁道:“我这个人,比较喜欢灭人九族,杨太尉可能还不知道吧?”说完,不再做声,坐在杨府的客厅等待杨彪回话。
杨彪已经知道了自己家被包围了,又听到董卓如此**裸的威胁,不禁后悔没有听儿子的话。不过,现在后悔已经不赶趟了,只能先屈服于董卓,然后再说吧。
侍中蔡邕素来以文学修养闻名,董卓虽然霸道,却深深喜爱蔡邕的文采,屡次派人携带重礼,敦促蔡邕为他效力。蔡邕拒绝了几次,觉得实在不好意思再拒绝了,就接受了董卓的礼聘。董卓大喜,非常器重蔡邕。
朝中的其他官员们见到杨彪、蔡邕、鲍信的举动,也纷纷加以仿效,或者离开京城,或者改为追随董卓。京城里剩下的官员,不是投靠了董卓,就是闭门不出,明哲保身。
陆军远征军在王琦亲自带领下,虽然比董卓来得稍微晚了几天,也很快来到了洛阳。之后,曹操、王匡、桥瑁、丁原也相继到达。
虽然大家比董卓晚到不了几天,但董卓的效率之高,让大家望尘莫及,不得不佩服。即使王琦这位“洞晓天机”的人物,也没有料到这种结局。
丁原的探子打听到京城的情况后,回报丁原。丁原思虑良久,觉得目前不宜和群雄翻脸,遂下令回兵并州。
等到王琦、曹操等人到达了京城,董卓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朝廷,上下人等无不唯董使君马首是瞻。
王琦倒是没什么,他本来就没有下定决心在这个时候和董卓决战,一切顺其自然,等到董卓闹大发了,再收拾残局不迟。
曹操到了京城,立刻敏锐地认识到自己来晚了,虽然后悔,也无计可施了,只能暂时屯兵城外,静观变化。
董卓虽然也知道了王琦、曹操各自率领重兵来到,可他已经占了先机,对自己的西凉精兵也很有信心。虽然见过王琦的部队,但以现在的局势来看,也不能再退缩了。至于曹操、桥瑁、王匡,则根本不放在心上。
董卓首先试图拉拢王琦,想把王琦变成自己的臂助。当然,他不可能像对付杨彪那样带兵威胁王琦,对付蔡邕那一套也收买不了王琦。董卓只好亲自去找王琦,许诺王琦,只要和他董卓联合,日后荣华富贵,不可限量云云。
王琦当然不吃他这一套,婉转但异常坚决地予以拒绝。董卓虽然失望,也没有什么办法,至少,在李儒率领的援军到来之前,董卓还不敢怎么样。
桥瑁、王匡到了京城,见何进已经死了,也没人答理两个人。两人没有办法,只能在何进灵前拜祭了一番后,尽尽朋友的义气,然后黯然离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