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东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照王琦的设想,要把未来的中华帝国的东北方国境线划在库页岛—乌第河—外兴安岭—北海一线,要让弱水、额尔古纳河成为中华帝国的内河,北海成为中华帝国的内湖。
根据对未来中华帝国的远景规划,王琦按照在未来版图上的方位,以大兴安领为界,把现在挹娄和夫馀的地盘命名为东州,。
关于东州的设想,以及王琦根据记忆画出的中华帝国东北部的地图,都送到了公孙瓒处,公孙瓒看着地图,哭笑不得,不知道自己现在到底是个什么角色。
公孙瓒得到了大批佣兵后,先想的问题是怎么把这些兵占为己有,让他们彻底变成自己的部队。
但是,公孙瓒和幕僚们仔细研究了这35000人的构成,发现根本不可能。韩国佣兵和沃沮佣兵共3万人,都是需要支付佣金和薪金的,公孙瓒根本给不起。韩国第2军中的5000名后勤兵更是陆军战士,虽然任务只是后勤保障,但他们个个具有公民身份,更不是公孙瓒能收买的。
事到如今,公孙瓒实际上已经被捆在了王琦的战车上,虽然名义上是独立的,但吃着王琦的粮食,用着王琦花钱养的军队,这“独立”两个字实在是过于牵强,还不如说是王琦的另类部队比较恰当。
公孙瓒和部属们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先北伐挹娄再说。
挹娄在置沟娄以北,剧寒,未知其北所及。挹娄西接夫馀,东滨大海,南与置沟娄接,其土地多山险,有五谷、牛、马、麻布。挹娄人多勇力,无大君长,邑落各有大人,缺少纲纪。百姓处山林之间,常**居,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挹娄人冬以猪膏涂身,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隐其前后,以蔽形体。挹娄人善射,其弓强力如弩,以青石为箭镞,其上施毒,人中皆死。挹娄出产的貂皮由于天寒地冻,皮毛特别华美,远近驰名。
挹娄自汉以来,臣属夫馀。因为夫馀租赋过重,后叛之。夫馀数次讨伐,但因为挹娄人众虽少,所在山险,又有毒箭,夫馀人畏其弓矢,无法征服挹娄。
三月中旬,天气渐暖,公孙瓒率领大军,开始北伐挹娄。
挹娄虽然占地辽阔,但地广人稀,充其量只有几万人口,其中能战斗的族人也就在1万左右。况且,挹娄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缺乏统一的指挥,很容易被公孙瓒逐个予以击破。
虽然如此,挹娄人生于穷山恶水之间,需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恶斗,体格健硕,勇力过人。再加上挹娄人连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还处在夏天只穿兜裆布,冬天穿兽皮的原始状态,战士更是凶悍无比。
挹娄武士虽然勇猛,公孙瓒的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但是,最让公孙瓒受不了的是挹娄人的毒箭。虽然华佗和成灵素给公孙瓒派去了一批军医,带着华佗亲自配制的各种解毒药,但挹娄武士的毒箭配方各自不同,被毒箭射中的战士能够解毒的很少。
大多数中箭者如果侥幸四肢中箭,还能由华佗的弟子配合麻沸散,施以截肢术,虽然残废,毕竟能保住性命。要是要害部位不幸中箭,解毒药物又药不对症,只剩下死路一条了。
随着战斗的深入进行,公孙瓒俘虏了一些挹娄武士,逼迫他们交出解毒药的配方。但是,挹娄武士大多数不畏死亡的威胁,少数投降者仍然无法解除别人配制的毒箭的威胁,收效不大。
公孙瓒把自己从幽州带来的亲信部队放在后面,让韩国第2军的雇佣兵打头阵。至于沃沮族佣兵,公孙瓒考虑到沃沮人就在自己的后方,也尽量不让他们送死。
受损伤最大的,是韩国籍雇佣兵,他们冲在最前面,往往被挹娄战士的毒箭射中。在军医的救护下,死亡的虽然不是很多,但受伤后不得不截肢的却数倍于战死者。
时间长了,韩国佣兵也觉得不公平,渐渐有些厌战,打起仗来不似开始时那么勇猛,而是尽量避免被毒箭射中。
公孙瓒见状,只好命令沃沮族雇佣兵和自己的部队也往上冲,这才遏止了韩国雇佣兵军心离散的状况。
大将难免阵前亡,公孙瓒的得力手下,他任命的“幽州校尉”邹丹不幸被毒箭命中头部,虽经军医努力解毒,终于毒发身亡。
邹丹的死,对韩国佣兵和沃沮佣兵来说,提供了一种客观上的公平环境,改变了原来只有佣兵冲锋的状况,使雇佣军的战斗热情进一步回升。
公孙瓒对邹丹的阵亡更加激愤,命令大军加强攻势,绝不留情。对于挹娄俘虏来说,如果愿意为公孙瓒的部队解毒,可以活命,否则一律诛杀。

随着公孙瓒大军的猛烈攻势,挹娄武士渐渐难以支撑,只好向曾经统治挹娄的夫馀求救。
夫馀国王尉仇台接到求援信件后,开始是幸灾乐祸,觉得反正你挹娄也叛变了,不服我夫馀管了,现在没办法了,想起来求救,管你才怪。但是,转念一想,敌人拿下挹娄后,绝对不会就此止步,估计着下一个要对付的就是自己。再说,高句丽被剿灭为时不远,这更是前车之鉴。因此,尉仇台决定答应挹娄的请求,出兵援助。
根据夫馀的习俗,在军事活动之前要祭天,杀牛观蹄以占吉凶,蹄解者为凶,合者为吉。祭祀完毕,占卜的结果却是大凶之兆,夫馀王尉仇台不禁踌躇起来,犹疑不决。
尉仇台的儿子简位居献计乃父,不如让张纯和丘力居之乱被平定后,逃到夫馀的幽州辽东郡境内的乌丸大人苏仆延率领乌丸骑兵援助挹娄。这样做既可以避免以夫馀的名义直接和汉人冲突,又能铲除这些包藏祸心的乌丸人。
尉仇台收留苏仆延,其目的是把这支骑兵据为己有,但是,由于民族的差异,这个目的根本无法实现。尉仇台还渐渐觉察,自称峭王的苏仆延也有心寻找机会,取代夫馀人的统治地位。借着这个机会,尉仇台请苏仆延援助夫馀挹娄,实际上是想赶走乌丸人。当然,挹娄正在遭受攻击的真相,尉仇台并没有告诉苏仆延,苏仆延还以为只需要对付了挹娄人,就能在那里定居下来。
苏仆延在夫馀呆得也不痛快,反正无法谋夺夫馀人的地盘,既然人家驱赶,索性再次东迁,去占领挹娄人的地盘也不坏。
因此,苏仆延率领乌丸骑兵5000余人,全族老小近3万人,向尉仇台索要了最后一笔粮草后,离开了夫馀,开始了东伐挹娄的征途。
挹娄眼看就要挺不下去时,苏仆延抵达了。乌丸骑兵的介入,给挹娄人一个苟延残喘的机会,暂时遏止了公孙瓒的攻势。
韩国雇佣军虽然在曲梁训练营受过训,见乌丸骑兵杀来,也摆出方阵对敌。但是,韩国第2军的战士没有特制的步兵长矛和连环铠,摆出的步兵方阵缺了一个“重”字,只是形似,不得神髓。
韩国佣兵的方阵达不到陆军重步兵方阵的效果,无法在己方损失不大的情况下大量杀伤乌丸骑兵。在乌丸骑兵的有力冲击下,更是难以保持整齐的队形。再加上韩国佣兵在挹娄毒箭下损失惨重,无法在人数上形成压倒优势,双方一时难分胜负。
苏仆延直到这时候,才醒悟到自己让尉仇台骗了,根本不是自己原来想像的那样,只要打败挹娄人,就能占领他们的地盘。苏仆延当机立断,立刻撤退,准备返回夫馀。
可是,尉仇台好不容易把瘟神送走,哪里还能让他回来?尉仇台干脆拉出军队,摆明了不欢迎苏仆延。
苏仆延的处境实在不妙,正是前有虎,后有狼。苏仆延离开夫馀时,虽然得到了一些粮食,但是实在支持不了多久。
苏仆延虽然见机得快,但是他的骑兵也损失过半,以他现有的实力,实在难有什么作为了。走投无路之下,苏仆延只好向南进发,赶往丸都,希望在粮食耗尽之前,向陆军投降。
驻守丸都的萧锋对于苏仆延反复无常的行为很反感,打心眼里不愿意接受苏仆延的投降。但是,临出发时王琦让他一定要以大局为重的教诲言犹在耳,萧锋又怎能凭着自己的好恶行事。
萧锋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对苏仆延提出条件,让他率领战士去帮助公孙瓒,取胜后可以在挹娄划出一片区域来,让苏仆延居住。当然,先提条件是苏仆延要归化于新成立的东州治下,做王琦的顺民,如果苏仆延不答应,一切免谈。萧锋还答应苏仆延,只要他愿意出兵挹娄,他的族人可以得到粮食。
事已至此,苏仆延哪还有选择的余地。在辗转了一大圈后,到底又成为了王琦的臣民。
苏仆延后悔得要命,心道:“早知道这样,当初何必从幽州跑出来……”
作者按:北海即后世的贝加尔湖,弱水即后世的黑龙江。
乌第河发源于外兴安岭,咸丰八年(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俄国乘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之机,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割去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大片领土,乌第河地区遂成为俄国属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