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解救卢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了刘备的帮助,卢植立刻展开反扑,在大野泽畔打败了张角主力部队,逼迫张角率部退却。
卢植分析张角一定是向东退往他的老巢泰山郡一带,于是向东追杀,可是怎么也追不上。
原来,张角先向东撤,借着夜色的掩护,转而向南,绕着大野泽行军,避开了卢植的追杀。
卢植追来追去追不着,觉得不对头,终于想起问计于刘备。
刘备一副“早问我早就追上张角了”的神色,道:“启禀恩师,以弟子认为,黄巾贼寇必定没有向东退却,更不可能向北进入冀州,一定是向南撤退了。弟子以为师尊另有妙计,故没有及时提醒,延误了战机,请恩师恕罪。”
卢植忍着气,继续问刘备:“以玄德看来,张角下一步会如何呢?”
刘备洋洋自得地道:“以学生看来,黄巾贼有两种选择……”停住不说,等着卢植来问。
卢植没有办法,只好问刘备:“玄德……请道高见。”
刘备有了台阶,继续道:“其一,黄巾军会绕过大野泽,转而向南方,进逼豫州。其二,张角会暂时整休,然后从被我们追杀变成追赶我们。”
卢植觉得刘备所言甚为有理,忘记了刘备的无礼,道:“以玄德看来,我军该当如何?”
见卢植言语真诚,刘备也不好意思再拿糖了,道:“如果黄巾贼寇攻向豫州,我军已经追赶不上了,追也是白追,不如交给皇甫将军和朱儁将军处理。如果张角追赶我们,我们不如以逸待劳,找个地方等着他吧。”
卢植深以为然,在济北国肥成县南休整,等待张角自投罗网。
果然,张角杀了个回马枪,从后面掩杀过来,妄图出其不意,先占卢植个大便宜再说。
卢植如果继续向东,漫无目的地搜索黄巾军,早晚被从后面追来的张角偷袭成功。现在,情况改变了,变成卢植张着口袋,消消停停地等着黄巾军。
终于,张角率领着黄巾军闯入了埋伏圈,遭到了卢植和刘备的打击。
刘备自从献计于卢植以后,在军中的地位大为提高,他的心情好得多了,状态更是大幅度跃升,劲头十足。
张角本来自以为是猎人,不料却成了猎物,大惊之下,惶乱不堪。
追赶者经过长距离的跟踪,好不容易追上敌人,却不幸遇到了伏兵,在几个方面都处于劣势。第一,追踪者在体力上消耗比较大,埋伏者则几乎不用消耗体力;第二,追击者突遇埋伏,心理上缺乏准备,难免发生恐慌;第三,埋伏者一旦妙计得逞,斗志昂扬,对付失去斗志的敌人更加得心应手。
黄巾军的战斗力本来就不如官军,再加上这些不利因素,立刻兵败如山倒,溃兵四散奔逃。
遇到了埋伏后,张角三兄弟尽量约束部下,尽量全身而退。三兄弟亲自殿后,拼命厮杀,争取让手下多跑一个是一个。
黄巾军只顾逃命,官兵却毫不手软,紧紧追赶,刘备更是一心一意追杀张角三兄弟,认准三人的大旗猛攻。
虽然大势已去,但殿后的张角三兄弟的亲兵还没有失去战斗力,拼着自己老命不要,也要力保张氏兄弟。因此,刘备虽然勇猛,始终杀不到张氏兄弟跟前,眼睁睁地看着三人远去,却无计可施。这时,刘备最想要的就是一个陆军轻骑兵师。由此时起,刘备才逐渐认识到,自己也许没有自己想的那么优秀,离开了陆军这个强大后盾,搞不好会一事无成。
张角三兄弟逃出包围圈,一路收拢残部,逃往南边的蛇丘县。
卢植拨给刘备1万士卒,让他随后追赶,自己留下打扫战场。
刘备抖擞精神,打上赶制的“刘”字大旗,率领手下猛追。这是刘备第一次率领整万的部队,更是决心建立功勋,在卢植面前巩固自己的地位,当然要竭尽全力,好好表现。
刘备衔尾猛追,整整追了一天,杀敌近万,才意犹未尽地率兵返回。众军随身携带着大量脑袋,准备回去后邀功请赏。
刘备也真是倒霉透顶,他追敌用了一天,返回又用了一天,两天时间,情况大变。
原来,常侍左丰在为王琦办了一件大事后,得到了不少好处。他尝到了甜头,又要求前往战场巡视。张让等最高级的太监除非确知好处大大的,反正呆在京城也是财源滚滚,都不愿意以身犯险。级别太低的宦官还不够资格,左丰这样的中级宦官愿意前往,当然无人反对。左丰本来准备了钱,万一不获批准好行贿,看没人反对,当然省下了。
左丰来到兖州战场,到了卢植营中,公然索要贿赂。
卢植连张让都不买账,怎会瞧得起左丰,不但没有行贿,反倒把左丰羞辱了一顿。卢植为一代儒生楷模,骂起人来当然非同凡响,引经据典,转弯抹角,尖酸刻薄。

左丰明明知道在挨骂,可偏偏有些话听不明白,这时才明白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真理,觉得书到挨骂时方恨少。
左丰羞愧难当,灰溜溜地返回京城,在所有见到的人面前说了一遍卢植的坏话,尤其是卢植辱骂太监的那些嗑,更是添油加醋地转达给蹇硕、赵忠等人。
卢植骂左丰时,实际上连张让等也一起骂上了,左丰在这些大太监面前进谗言也没有冤枉他。这下子可坏了,张让和卢植本来就有过节,其他大太监对卢植也没有好印象,卢植的下场就这么定了。
张让亲自出马,找准时机,到灵帝面前参了卢植一本。灵帝正在扯宫女的开裆裤,立时准奏,免得受到打扰。
朝廷随即任命董卓为工中郎将,令他持节前往兖州,代替卢植的职务。
继任者董卓带着诏书来到卢植营里时,刘备正好去追张角了。刘备返回后,大营已经换上了董卓的旗号。
刘备回到大营,看到旗号变了,心知有异,想起王琦的锦囊,急忙拿出拆看。锦囊内只有一张纸条,上写:“卢植难保,董卓必至。董卓凶残,万不可从。何去何从,贤弟三思。”
王琦写这个纸条,想通过“泄露天机”吓吓刘备,也最后给刘备一个机会。纸条上的内容也数易其稿。开始,后两句是“前路艰险,请弟保重”。写完了,觉得一点机会没给刘备留下,又改成“无法决断,可回冀州”。这么写,王琦又觉得有点请刘备回来的意思,这怎么行?最后,还是改成让刘备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的词句,其中既然用上了“贤弟”的称呼,实际上还是认了这个怀有异心的义弟。
刘备看罢纸条,再看着军旗上斗大的“董”字,心惊胆战。刘备久闻自己这位义兄有通天之能,知未来之事,但毕竟从未亲历,哪会放在心里。现在,证据就拿在刘备手里,却不由得他不信。
董卓在帐中听哨兵报告,一队人马来到了营前,看服色好似是官军。董卓心里怀疑,亲自前往辕门察看。
董卓来到辕门,见大约有1万士卒,旗号上只有一个“刘”字,看服色确实是官兵,但不知所属何人,就派了一个跟随自己来到兖州的亲兵前去询问。
汉军营中,其实大都知道刘备的来历,但大家跟随卢植日久,遽然更换大将,都摸不准新东家的脾气秉性,谁也不肯多嘴。
那个小兵到了刘备马前,没等发问,刘备劈头先问:“现大营里何人为将?”
小兵答道:“乃工中郎将董卓董大人为将。”
刘备大骇,倒不是为怕董卓,而是怕王琦。
小兵见刘备脸都青了,壮着胆子问道:“请问将军何人?到此何干?”
刘备努力平定心神,道:“我乃……冀州牧王使君属下,奉命驰援兖州,现在已经完成任务,准备返回冀州。”虽然犹豫了一下,刘备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是王琦的部属。
小兵躬身行礼,就要返回,刘备又问道:“卢中郎将现在哪里?”
小兵道:“卢中郎将被削职查办,已经押解回京。”
不等董卓回话,刘备下令全军,保持戒备队形后退。
董卓听到回报,又见对方后退,显然无意与己相见,虽然不满,也不愿多事。
刘备退出两公里后,下令全军转向西方,沿着官道追击卢植。
囚车本来就跑不快,刘备军粮不足,不敢多耽搁,催促士卒赶路,途中不时有掉队者,刘备一概弃之不顾。
追到第三天,前边远远地看到了一队人马。刘备拿出望远镜一看,大约有300多人,其中果然有囚车,立刻下令加速追赶。
赶上以后,果然是押送卢植的囚车。刘备立刻下令,包围这伙押送人员,命令他们全体弃械。
这些押送军卒,当然是董卓的人,无人认识刘备,但被数十倍于己方的大军围住,谁也不敢多话。
刘备正眼也不看负责押解的军官,径自来到囚车前,询问卢植。
卢植道:“我围张角,将次可胜。上差常侍左丰前来体探,问我要贿赂,被我拒绝。左丰挟恨,谗言回奏。上因此怪怒,谴工中郎将董卓替我,取我回京师问罪。”
刘备大怒,命令部下砸碎囚车,杀尽解差。卢植拦阻不住,只能听之任之。
救出卢植后,刘备命人弄过来一具尸体,和卢植交换衣服,然后砍下尸体的头带走。然后,刘备带领大家,兼程返回冀州。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