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突出重围(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后,韦俊便当即召集手下众将和谋士前来商议。不多时,众人皆至。
见大家都来了,韦俊便开口道:“今天召集大家来,是向大家通报一下军情,同时想听听大家对于我军目前的处境有什么看法。”
说完,便将康禄送来的情报交给一个参谋,让他就着地图向大家介绍介绍目前的敌情。那参谋接过情报后,便将一幅皖南地形图挂在墙壁上,一手拿情报,一手拿木棍介绍了起来。
不多时,敌情通报完毕了,韦俊便问大家有什么看法。
大家先七嘴八舌的议论了一会后,民族自强军的副总参谋长侯文若最先开口道:“根据目前的敌情,据我和黄政委分析,我们认为我军目前最大的敌人便是当面的杨辅清和黄文金部,其他的各路皆不足虑。”
韦俊闻言,道:“哦,那你就给大家详细的分析分析。”
侯文若接着道:“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先说陈玉成部,众所周知,陈玉成是整个安徽太平军的总指挥,手下何止十几万人马,但他此次却仅仅带了两万自己的人马,而且还不是主力,主力仍然是放在安庆一线防备湘军,更不用说胡以晃和龚得树本就和元首有旧了,他们一日才行军三十里,很明显,他的内心里并不太想和我军作战,在他看来湘军才是最大的敌人。我们认为他之所以会领兵追赶,完全是做做样子,好给洪秀全一个交代,他是不会和我军大战的。”
说到这里,他便先停了下来看着众将。听了他的分析,大家都点头称是,韦俊也道:“很有道理,接着说。”
侯文若继续道:“再说吴如孝部,他的军队全是骑兵,很显然,天王并不知兵,只是只观的认为骑兵比步兵速度快,战斗力强,所以才会派吴如孝部前来与我军作战。但是因为皖南多为山地,崎岖不平,便是徒步就很难走,更不用说骑马了,所以,在这样的地形下,骑兵的速度和战斗力都是会大打折扣的,而且他也只有五千骑兵,远少于我军,所以也不足虑。只有杨辅清和黄文金所部,由于大家众所周知的东王和北王的恩怨,而元首又是北王的胞弟,杨辅清则是东王的胞弟,他是一定要置我军于死地的,所以此次才会倾巢来战,并且战斗意志一定十分高昂,是我军的劲敌。因此,虽然其部战斗力远不如我军,但也应小心提防,不可等闲视之。”
说完这番话,他又再次停了下来。韦俊又开口道:“说的不错,虽然太平军的战斗力普遍不高,但杨辅清部皆为东王旧部,都受过杨秀清的恩惠,所以一定是全军上下一心,会和我军死战,而且其部人马超过五万,远多于我军,所以各位将军千万不可起轻视之心,一定要慎重对待。”众将皆点头称是。
侯文若又接着说道:“下面再说湘军,湘军摆在我军附近防备我军的仅仅只有李元度、张运兰、萧启江等三部一万人马,相信湘军内部也知道,我军的战斗力比起他们来只强不差,但是他们却仅仅只在我军正面布置了一万人马,因此有理由相信他们也不愿意与我军硬战,而是想要坐山观虎斗,以待我们两败俱伤再坐收渔人之利罢了。之所以摆上一万人马,不过是防备我们进入江西,并相机进取罢了,所以只要我们能保证在打败了杨辅清、黄文金之后军力损失不大的情况下,湘军也是不会和我们硬战的。我的分析就到这里了,看看大家还有什么看法。”
见众将都没什么反应,韦俊又开口道:“侯先生已经分析的很到位了,相信实际情况也和先生说的差不多,我在这里还需要补充一点,就是吴如孝的骑兵。虽然皖南是山地不假,但骑兵还是骑兵,速度还是要比步兵快些,因为他们完全可以找好走一点的路走嘛。虽然他们单独的五千人可能起不到大作用,但是如果和杨辅清等部联合的话就有威胁了,所以也得慎重对待。”
说完,众将也都是点头不止,韦俊又接着说道:“好了,敌情就分析到这里了,首先我定个调子,就是要先打掉杨辅清和黄文金部,下面大家讨论一下,尤其是两位参谋长,你们给大家拿出个作战方案来。”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这次是黄藩站了起来,他开口道:“经过我和候参谋长的讨论,我们初步确定了以下两套方案:一是围城打援,由于杨、黄二部战斗意志较强,所以可以肯定,他们至少是会要和我们打一场野战的。因此,我们就考虑,先打黄文金部,他的人少,争取一战把他打疼,让他不敢出战,再围城猛攻,迫使他向杨辅清求援;我们再以一部监视城中的黄文金部,而以主力埋伏于路上,争取在野战中一战将杨辅清部击溃,援军一旦败退,黄文金部自然也就不免败战了;二是各个击破战略,由于第一个战略是建立在一连串的假设前提之上的,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我们又设计了第二套方案,即以主力先攻黄文金部,而一一部监视杨辅清部,争取在杨辅清的援军到达之前彻底击溃黄文金部,黄文金必率残部向杨辅清靠拢,而我们则尾随追击,全军压向杨辅清,争取一战把他们压垮。经过我和参谋长的分析,第一种方案只有六成胜算,而第二种方案则有八成以上胜算。具体采用哪一种,还要大家分析。”
接着,就热闹了,有说第一套的,有说第二套的,甚至还有提出自己见解的,但也逃不出这两套方案的巢骒。
所以,韦俊便开口道:“依我之见,两位参谋长的这两套方案虽各有千秋,但也有共同之处。都是要柿子捡软的捏,先打人少的黄文金嘛,我看就先打了再说,到时候再根据实际情况再确定究竟是打援还是各个击破。”
韦俊的话就基本上算是板上钉钉了,所以也就当即决定了作战方案开始分配作战任务了。
最后决定,由刘铭传的独立旅担任正面主攻,没办法,谁让就他的部队太平军的老兵少呢?谁又愿意和以前的战友动手呢?所以就没人和他抢主攻的位置。然后就是由李崇义、白宗盛各率本部作为刘铭传的两翼配合,而黄元济的那个师则担负阻敌的任务,韦以德的第一师则作为此次战役的总预备队。

经过一日的行军,到了第三天天刚亮的时候,韦俊所率领的民族自强军终于来到了黄山县。
此时正于城内安排防务的黄文金一听韦俊的部队已经来了,便一下高兴的跳了起来。当即便传令,亲自点齐一万人马出城迎战,其余部队小心防守,并一连派出了五个斥候前去向杨辅清通告军情,让他火速点齐大军前来支援。
大概是到了有早上十点钟的样子,两军终于于黄山城下扎成了阵势,黄文金本来还想向古代的战争那样来个阵前骂阵,不想,他刚准备纵马出阵便见着对面的韦俊军中传来一阵鼓声,对面的敌军已经俨然挥军杀过来了。
顿时吓了黄文金一个措手不及,他赶忙纵马跑进了阵中,一边跑还一边骂:“他奶奶的韦俊打仗真不地道,不按章法出牌。”其实他不知道,是他太幼稚了。其实太平军中的很多将领都有这个毛病,一切按书上讲的来。
实际上因为太平军的将领很多以前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所以根本就不认识几个字,他们领兵打战的本事除了现学,其余的都是从评书上听来的,由于说评书的人为了讲的精彩,都有所夸张,所以导致太平军的将领们指挥起战斗来都有些儿戏的味道。
黄文金的这个举动,他自己没有觉察到,实际上已经大大的打击了部队的士气。虽然他们有一万人,而对面冲过来的韦俊的部队才仅仅只有两三千人,但他们在气势上已经完全被韦俊的部队压倒了。
冲过来的部队正是刘铭传指挥的独立旅,虽然刘铭传平时到也显得比较儒雅,但是一打起仗来那简直就是个疯子,作为一旅之长,他竟然拿起一把顺子(一种短刀,太平军的叫法)就冲在了最前头。这让他的亲兵很是无奈,只有紧紧的跟上他慢慢的把他往阵后挤。独立旅的士兵见他们的旅长竟然也如此奋不顾身,也都士气大震,举起手里的武器”“嗷嗷”大叫着和刘铭传一起冲向了对面的太平军。
不多时,两支队伍便像迎面会合的两股激流一样狠狠的撞在了一起,不同的是,水流激起的是水花,但是两军阵前激起的确实鲜艳的血花。
很明显,两军的作战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虽然两军的勇猛程度上没什么差别,但是在阵势上太平军就远不如韦俊的独立旅了。太平军士兵冲的也很猛,猛到只顾往前冲完全没有配合的地步了,独立旅的士兵虽然也冲的很猛,但他们是一个班十个人一起往前冲,前面两个人手持盾牌防守,后面紧跟两个长筅(长筅,戚继光发明的一种武器,多为竹制,上面分叉,可以架住对方的兵器)手,再后面则是四个长枪手不停的向前乱捅,最后是两个短刀手掩护,消灭漏网之鱼。
所以,两种战法,不同结果。如果此时有飞机的话,你就可以从高空看见,独立旅所组成的一条战线的粗细并无明显变化,而太平军所组成的另一条线则缩水了好多。战线慢慢的向着黄文金的本阵移动,站在高处的他悲哀的发现,战线是离自己越来越近了,地上的尸体大部分都是太平军的,放眼望去,你几乎就看不见几具独立旅战士的尸体。
黄文金不由默默的在心里暗念,“自己可是有一万人马呀,而对面的敌人却仅仅只有两三千人,可结果怎么这么出人意料呢?明明是自己兵力占优的,可为什么我的部队反而会逐渐后退而不是向前压去呢?难道对面的韦俊的部队的战斗力都有这么强吗?这仗还怎么打?”
就在他愣神的这一会,他抬头看见,战线又向自己靠近了有二十步了。这使他感到十分的恐惧,就这么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损失的恐怕就有一半人马了吧。对面的敌人简直就不是人,而是魔鬼,人怎么能打的赢鬼呢?想到这里,他便匆忙的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并且当先向后跑去。
这道命令和黄文金当先逃跑的举动成了压倒正在战斗中的太平军的最后两跟稻草。本来靠着心中为东王报仇的坚定信念,虽然损失远远大过对面的独立旅,但他们还能顽强坚持,可是没想到正在这关键的时候作为主帅的黄文金不但不增派援军或是擂鼓助威反而在下达了撤退命令之后就当先逃跑了,这让正在作战的太平军将士们心中感到极度的委屈。
他们觉得自己被出卖了,自己这么拼命是为了啥?还不是因为你们这些当将领的命令吗?打赢了功劳都是你们的,最多给我们两口你们喝剩下的冷汤,打不赢你们就当先跑了?凭什么呀?你跑我也跑!
所以,战斗中的太平军就很快溃散了,他们也紧跟着黄文金的步伐丢开正在战斗中的敌人向后跑去。能跑的过敌人吗?这没关系,只要能跑的过自己的战友就行了。
所以此时的战场上就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人数远多于对面的敌人的太平军被人数远少于他们的独立旅赶的到处跑,跑不动了就一把丢掉兵器,抱着头蹲在地下不动了。从他们娴熟的动作中看的出来,他们这样的动作,已经不是第一次做了。
今天是清明,要出去走走,所以就在早上把今天的这章给上传饿。再说一句,大家可别忘了收藏和推荐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除了是一年中祭祖、扫墓的日子,同时也大抵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了。既然看到这了,就请您不妨暂时先远离电脑,多出去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感受感受春天的美好。这样也有利于身心健康,工作、学习起来也会更有效率的。好了,言尽于此,就不多说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