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建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京上游太平军重镇九江的沦陷,并没有对韦俊被发配到池州后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虽然九江的沦陷导致太平军本来已经逐渐好转的战略形势又开始恶化,但是,局面显然还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洪秀全并不打算重新起用他好不容易才找到机会发配到池州去“赋闲”的韦俊。
虽然韦俊战功显赫,熟知韬略,但是,他毕竟不是自己的心腹,跟自己不是一条心,我怎么能再把他放出去再立新功呢?一旦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难保他不会成为下一个杨秀清,或者是石达开,所以还是让他老老实实的在池州卧着吧。
听到了九江沦陷的消息,洪秀全脑袋里立刻就闪现出了应当马上派韦俊前去统一指挥前线的想法,他对自己的这种一有危机就想到韦俊的想法十分恐惧,我什么时候这么依赖韦俊了?难道离了他我就没有其他的大将可用了吗?用力的甩了甩头,洪秀全才好不容易用上面的理由说服自己不再依靠韦俊。
还是用陈玉成吧,虽然他在军事上比起韦俊来是要差些,但他忠心呀,而且还年轻,多给点机会锻炼锻炼想必也不会比韦俊差多少吧。哎,想到这里,洪秀全又不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想当年,我手下有多少豪杰呀,可现在,天国中还能像陈玉成这样既听话又能干的将领已经不多了。韦俊是个人才,可他为什么就不能为我所用呢?想到这里,洪秀全不由的又摇了摇头。
其实事实上,人们都普遍习惯于从他人身上找原因。每当错误、失误发生时,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不会是自己那里做错了,而是首先想到他人哪里做的不如己意,才导致了事情的恶化,为自己的无能或者失误寻找替罪羊。此时的洪秀全就是这样,他不会去反思是否是自己做错了,而是固执的认为别人对不起他,但他在思考别人为什么会对不起他时也绝对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是天王,是万岁,是天父之子,怎么会错呢?当然了,他身边的人即使是知道也不会明白的给他指出来,他的身份地位在那摆着,谁会去触那个霉头呢?敢直言劝说他的如东王、翼王等不都没有好下场吗?所以,他就只能深深的陷入自己圣明而手下不忠的苦恼中不能自拔了。
幸好,此时的天国形势虽然是很严峻,但确实是还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苏南战场,忠王李秀成指挥下的太平军,对上江南大营的清军也是各有胜负,而且还略占优势,不足为虑;安徽战场,虽然韦俊刚攻下庐江没几天就又放弃了,但是,洪秀全又派了陈玉成前去稳定安徽战场局势,还有江淮一带捻军的配合,本来双方也是互有胜负,但是由于清军寿州团练使苗沛林突然叛变,投降太平军,导致庐江清军军心大乱,全线动摇,陈玉成也趁机挥军猛攻,再次攻克了庐江,所以安徽局势也还是比较有利于太平军的;只有江西战场,由于太平军的两支主力,陈玉成部和石达开部相继撤走,导致江西全境太平军势力空虚,在湘军的猛攻下,太平军在江西的控制区域,几乎全部都丢失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洪秀全又发布了新一轮的战略调整命令。陈玉成部由安徽战场调到彭泽、石门一带驻防,由陈玉成统一指挥江西战场残余的太平军各部,严防湘军趁势进入安徽,并相机收复九江;而原安徽战场的指挥权,则被洪秀全交给了胡以晃,虽然他也不算是洪秀全的心腹,但比起韦俊来,也更让洪秀全放心些,而且他老早就有了豫王爵位,安徽诸将,除了韦俊,也就只有他有这个资望能统帅全局了;江苏战场,则有忠王李秀成统一指挥本部和侍王李世贤部,与和春指挥下的江南大营对峙,由于咸丰皇帝已将江南和江北两个大营都交给了和春,所以,相应的,李秀成也是除天京之外的整个江苏战场的太平军的总指挥;而新近重新归附洪秀全的杨辅清、黄文金等人,也被洪秀全赋予了重任,由其二人带领本部驻防皖南、赣东北一带,防止湘军东进。太平军现在的几个高级将领,只有战功最为显赫的韦俊被冷藏起来,束之高阁,仅仅做了一个池州城的守将。
好在韦俊已经对洪秀全不抱什么希望了,所以还能坦然接受,而且还正和其意。只是在听说九江城太平军连同全城百姓自林启荣以下全军覆没时,韦俊还是悲痛了好久,毕竟在九江待了那么久,无论是忠勇的林启荣,还是普通的九江太平军将士,还是淳朴的九江百姓,都给韦俊留下了深刻影响,突然听闻他们竟然全都遇难了,即使是个泥人也会有三分悲伤的。
但是,他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悲伤,虽然被赋闲在池州,但他并非整日里无事可做,还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一个被“赋闲”的将领,又不能上战场,还能忙些什么呢?
答:在忙建党。
对,建党,他试图尝试自己组建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现代化政党。由于他已经打定主意要脱离太平天国,建立自己独立的政治军事势力,他意识到,必须要重新建立一整套有别于太平天国的独立的、完整的政治理论和政治理想理论体系。只有这样,自己所建立的势力才有吸引力、才有凝聚力。显然,洪秀全所选用的这种靠宗教迷信来蛊惑人心的方式在脑袋里有来自于未来的超前的政治经验的韦俊看来是很不可取的,很不稳定的,他的影响力有限,并不能吸引太多的人材。比如太平天国,无论是高级将领还是军中骨干,几乎全是最初跟随洪秀全的广西老兄弟,很少有其他地方的人才。
那么,就剩下建立政党了。它是被历史所证明了的,最好的凝聚人心的方式。在和黄藩、康禄等人经过几天的商议之后,这个党就算正式建立起来了。
他给自己所建立的政党起名叫中华民族复兴党,简称“民兴党”。他所建立的这个党,首批的党员大概有三百余人,多是他手下的将领和助手,此外还吸收了一小部分池州本地的对他崇拜不已,敬佩有加的本地士绅。
首先,是他本人自称“元首”,为民兴党的最高领导人和精神领袖。而黄藩,这个他手下唯一能拿的出手的文人,则被他任命为党主席,具体负责党内的事务;另外,早期的政委仅仅是初步的对部队进行一些简单的思想动员工作,而现在,这些部队中的政委则全部加入民兴党,经过他和黄藩短时间的突击培训,继续回部队任政委,不过此时他们的任务已经有所不同了,除思想动员外,还需要象战士们宣传民兴党的思想,从军队中吸收先进份子加入民兴党。

另外,象李崇义、白宗盛、黄元济、韦睿、韦平、李忠汉、陆建功、刘铭传等主要将领,韦俊的侄子韦以德以及他的亲兵队长韦有强和所有亲兵,在经过他的洗脑后也被全部吸收进了民兴党。至此,他已经算是初步实现了他以党制军的政治企图。
另外,他还筹备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报纸(以前的朝廷邸报不算,不公开发行),取名叫《启蒙》,作为民兴党的机关报公开发行,当然了,这里的公开也仅仅指的是池州一府了。
这份报纸由他从军队中挑出来的原来的一个军参谋长卢子泰负责,卢子泰参谋打仗不行,但他和康禄一样,有所专长,天生就是一个搞宣传的料。他原来本是黄元济的前军的参谋长,但是由于他喜欢和士兵打成一片,和他们聊天,所以黄元济部下的士兵都喜欢听他演讲,完全取代了政委的职能。这让黄元济军中的政委赵胜文很是不满,几次都反映到韦俊这来了,希望能调动工作,哪怕降职也行,待在那个位置实在是太无聊了。
因此,这个卢子泰就给韦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创办报纸,就由他来担任主编。第一期的《启蒙》,一共印刷了三百份,全部免费发行,只有四版,上面全是发表的韦俊、黄藩和卢子泰等人写的关于介绍民兴党的文章。
例如,在报纸上有韦俊写的关于民兴党性质的内容。他希望这个政党将会是一个超阶级的政党。因此,他写党的性质时就写的是代表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全民性政党。无论是地主,还是农民,都可以入党,只要你有一颗爱国心。在他看来,农民并非都是先进的,地主也并非都是反动的,关键看个人的修养和心性。
党的宗旨是实现整个国家的长期、稳定、和谐发展。初级目标是推翻清政府,建立新中国;终极目标是调和国内阶级矛盾,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发展工商业,重新使中华民族(不仅是汉族,还包括中国境内的所有少数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高峰,在新中国的领导下建立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另外,还有一些讲述为什么要反动清政府的文章和怎样建立新中国的文章。比如,讲述清朝以前中国的辉煌历史;讲述鸦片战争和正在进行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为什么要各个阶级团结起来;为什么要实行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等等。
至于为什么不象后世实行的那样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因为当时在中国还没有或者说几乎没有无产阶级。至于,为什么不偏向于农民,还要照顾地主阶级的利益。这是因为当时社会的主流精英群体几乎都集中于地主阶级,韦俊不可能也不敢冒着得罪天下士绅的危险去为农民谋利。
再说了,也并非所有的地主都是为富不仁,也并非所以的农民都是淳朴的,趁机捣乱的刁民也是存在的。地主阶级的财富也并非都是靠剥削农民而来,因为在中国古代实行的本来就是私有制,而且也是为广大人民所接受的。
比如有甲、乙两家人,他们最初都各有一百亩的土地,可是后来由于能力和勤劳程度不同,后来甲家日子越过越红火,并最终购买了乙家的土地,而乙家则由于经营不善,最终不得不将土地卖给了甲家并成为甲家的佃户。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要实行均田地,等贵贱合适吗?如此,社会怎么还会有发展的动力?不能否认古代社会里有很多地主为富不仁,但也不能因此便一棍子打死了。事实上,后世所实行的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国家不就也只是保留了一个名义上的所有权吗?各家的土地还是由各自经营的。
所以,此时的韦俊所想的就是怎样尽可能的团结所有可能被团结到的利益集团,共同去实现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团结、富强的新中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效还是显著的。事实上,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淳朴,最容易满足的了。农民因为减少了沉重的租税而对韦俊感恩戴德;而地主也因为韦俊的努力而使得与佃户的关系大大改善而对韦俊感激不已。短短两个月时间,韦俊就在池州发展了党员数百人,而且还有数千人想加入民兴党。
至于军队里,就更多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道理韦俊是记得牢牢的,而且他本身也是个将领,所以,对于军队,自然就抓的更紧了。也是两个月的时间,韦俊的两万余军队,就有千余人加入了民兴党,还有近五千的入党积极份子。当然了,党员要起带头作用,和军民鱼水情之类的道理韦俊也没少讲,所以,此时的池州军民关系,那绝对的是真正的鱼和水的关系。尽管太平军中没有饷银,很多人还是将子弟送到了韦俊军中当了兵。当然了,韦俊不可能直接将他们编入战斗部队,耳屎将他们编成独立的预备队,不长的时间,预备队的数量就扩大到了三千余人。
总之,一句话,简直是形势一片大好呀。
题外话:现在马上都到四月份了,外面树也绿了,花也开了,天气也好了,各种小动物也出来了,确实是结伴外出踏青的好时机。所以,在这里笑三浪劝劝各位,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少点时间一个人闷在家里、网吧里上网,多点时间陪陪父母、妻子、女友出去走走吧,既可以感受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自然之美,也对身体有好处,还可以使心情变得舒畅,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何乐而不为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