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庐江城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了很久也没有头绪,想来想去无非就是一些挖掘地道、积土为山、声东击西的老办法。可这些攻城的方法早都被用烂了,也不是就不管用了,可关键是自己对于庐江和麟瑞一点都不熟,不能因地因人设计,这就比较难办了。
对了,我怎么把黄军师给忘了,虽然已经好久没有靠他献计来打仗了,但是以前不是一直靠他的吗,再说自己也认识到了自己独断的失误,这不,面对着坚城庐江和乌龟麟瑞,不就没有办法了吗?看来还是得大家一起商量。
想到就做,韦俊便叫亲兵去把黄藩和几个主要将领都请了来,让大家一块想办法。
可是结果仍然没有任何改观,自己对庐江和麟瑞不熟,他们也一样。唯一一个对庐江熟点的康禄吧,在领兵打仗方面却实在是缺乏天赋,也只能做鸣狗盗的勾当,虽然那也很重要。
大家想来想去,好不容易憋出来了几条干巴巴的计谋,无非也就是韦俊能想出来的那几条,完全经不起推敲。
看来还是要加强情报工作呀,要不这仗根本没法打,韦俊在心里默默的嘀咕道。
什么?情报?对呀,我们对庐江不熟,但有人熟呀。
“黄先生,咱们军中上次在安庆补充的降兵有多少?现在都在哪?”韦俊急切地向黄藩问道。自从韦俊融合以后事事就几乎是自己拿主意了,以前作为军师的黄藩一下子没了事干,就由韦俊的军师沦落到行军主薄管理庶务了。
黄藩不慌不忙的答道:“上次安庆一战,我军俘获近千,其中大约有六成加入了我军。现在都在营中。”
韦俊闻言道:“在营中便好,咱们对庐江不熟,在这里干坐着想不出办法,可那些降兵熟呀。我们完全可以发动他们献计攻城嘛。”
“不妥,不妥,那些降兵不过是些小卒,不通文墨,不知兵法,怎可让他们献策?再说了,让他们献策,我们这些将官还有什么颜面?”这是韦俊手下较为保守的白宗盛的声音。其他的将领闻言纷纷大点其头。
韦俊环视众将,见其中只有黄藩沉默不言,便开口道:“不知黄先生意下如何呀?”
黄藩略一沉吟道:“我看倒也不是不行,有谁生下来就会打仗呢?而且不试试怎么知道那些降卒中没有人才?孔夫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看值得一试。”
韦俊大声道:“黄先生说的对,不试试怎么知道。再说了,你们和我,那个不是由小兵一步步升上来的,而且又有几个是识字的,现在不也照样当将军吗?”
一番话说的帐中的将领们纷纷低下了头来。
当即,韦俊就传令给降卒,接着又扩散到全军,要大家各抒己见,如有主意,便可上报。如果有些道理和作用,一定重赏。不但赏钱,而且升官。
初始,士兵们早就习惯了听命令和混日子,只是长官怎么说我就怎么做罢了,从来也没动过脑筋。突然咋闻主帅让全军献计,都茫然不知所措,即使有些心里有些想法,也不好意思大胆的说出来。尤其是降卒,刚刚投效过来,还是老实点吧。
韦俊见此,便暗地里耍了一个小把戏。他让手下一个机灵的亲兵,带上二十两银子,找到这个亲兵的一个老乡某甲,随便教给某甲了一个计策,又给了他二十两银子,让他象韦俊献计。经不住二十两银子的诱惑,又有那个亲兵的威胁和怂恿,某甲还是战战兢兢的向韦俊献上了亲兵教他的那个计策。
不知道计策管不管用,某甲在献完计后一直担心不已。没想到韦俊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亲切的慰问了他,还又给他奖励了三十两银子。这让某甲惊喜不已,回营便向和他同营的士卒夸耀,当然他还不至于傻到将计策是韦俊的亲兵教他的这件事说出来。
计策当然没有被采纳,但是某甲不但没有受到处分,竟然还得了三十两的好处(其他士兵自然不知道另外的二十两了),士卒们的情绪一下子高涨了起来,纷纷前去向韦俊献策。
这一下子献计的人多的就让韦俊手忙脚乱了,即使是加上让黄藩和几位主要将领也忙不过来。于是他又下命令,让各部士兵先到各自的师帅那献计,有用的再向自己汇报。自然,其中大多数计策都是没用的甚至还是可笑的,韦俊也并没有责备他们,而是也给他们一人发了一两银子的奖金。这又刺激的更多的士兵跑来献计了。

这种海捕的方式当然还是有收获的,虽然没有找出行之有效的克城良方,但是却对庐江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不但了解到了庐江城的大小,人口的多少,守军的数量,城防的优劣,甚至就连麟瑞有几个小老婆都知道了。这些也让韦俊和黄藩等增加了不少信心,虽然花费了不少银子,但是还是有些作用的吗。而且韦俊也让黄藩把这次献策涌现出的一些机灵的、活络的士兵计了下来,准备破城后兑现承诺。
且说韦俊正在和几位主要将领于帅帐里商谈,忽然亲兵来报,右军一师师帅夏磊求见。韦俊笑笑道:“不会也是来献计的吧,让他进来。”
片刻,便见夏磊领着一个看服色是两司马的小军官走了进来。右军军帅白宗盛向着夏磊说道:“你小子不会也是来献计的吧。”夏磊闻言,连忙道:“那里,那里。”
说完,一把把身后的那个两司马推上前来,道:“是这小子要献计。我对他说了,要他先把计策给我说说,可他死活不同意,非要和国宗爷当面说。他本是上次在安庆俘获的降卒,在降卒中倒有些威望,我便让他做了个两司马。而且这小子向来机灵,鬼主意多,而且他当兵前就整日在庐江城荡游,我想他可能真有主意,就带他来了。”
韦俊闻言,来了兴致,不由向那两司马看去,但见他一迷七左右的身材,身体匀称,大概三十来岁的年纪,而且见了自己到也不卑不亢,看来到叫人有些喜欢。便开言道:“是你要献计?”
那两司马道:“正是小人要献计。我二十岁时便来到庐江,在这里混了七八年,所以城中形势了然于胸。”
韦俊道:“哦,那就说说你的计策吧。”
那两司马又道:“不怕国宗爷笑话,小人当年在庐江城也是一个地头蛇,平日里走街窜巷的,后来因为杀了人,逃跑在外。所以李大人招团练时,说不论出身,我便报了名当了团练兵,只到上次被俘。当年我在庐江城时,知道城中有一条密道,也不知何时修建,可以通到城外。听到国宗爷向全军征集计策时,我便想献计的。但不知道那里现在的情况,便先一个人去观察了一下,发现那条密道还在,而且城中也无防备,有机可趁。所以才敢前来向国宗爷献计。”
韦俊闻言不由点头,看来此人是个人才,既有想法,也有心计,便开口道:“你的想法不错,你叫什么名字?”
那两司马道:“回国宗爷的话,小人姓刘名铭传,字省三。”
“什么,你就是刘铭传?”韦俊不由大声道。
“国宗爷以前听说过小人的名讳。”刘铭传奇怪的问道。
“哦,此事以后再说,我想就先派你带领本部入城为内应,接应大军入城,而我则挥军在城外佯攻掩护你,你看如何?”
刘铭传一听,大喜道:“为国宗爷做事,小人万死不辞。”他一边说着,一边再想,看来我的好运就要来了。
刘铭传走后,黄藩开口道:“国宗爷初次见他,怎么就如此信任他,就不怕他是清军的奸细吗?”
韦俊笑道:“请先生信心我的眼光,此人绝对是个聪明人,他一定会懂得如何取舍。如今城内清军的主将是满人,他就算立了再大的功劳也不会有什么奖赏。而我军现在正处于兴旺时期,需要人才,所以他才有机会爬的更高。而且,一旦我以后不行了,他想向清军投降才会得到更大的好处。而现在就窜通清军来算计我军,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当日,韦俊便命令自己的亲兵统领韦有强带领几十个亲兵一起和刘铭传所属的一两从那个密道混进了庐江城中。
而韦俊,为了配合他们的行动,也亲自指挥大军对庐江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当日夜,便有韦俊的一个亲兵和一个刘铭传的部下前来回报,他们已经在城中暗暗控制了几个院子。于是韦俊不再迟疑,当即就派白宗盛率领本部从密道进城。派白宗盛确实有很多好处,一是刘铭传现在属于他的麾下,而且他为人谨慎稳重,就算有什么不对也能尽快察觉。
当夜二更左右,庐江城南门附近突然火光冲天,杀声四起。片刻,南城门就被打开了。韦俊见了,并不迟疑,一把拔出佩剑,大手一挥,便带着早已经准备好的大军向着庐江城冲了过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