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讹传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文钦
以讹传讹是指以错误传错误,以流言传流言,以谬论传谬论,传的结果只能是误导方向,制造混乱。
没有真正的考察以讹传讹的出处,但有两个故事,足以说明。“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这个讹传怕也与丁氏没有说清楚有关系,“得一人”可以有两种解释。曾子杀人的故事,传之者却是说的明明白白,听之者最终也不得不信。“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见《战国策‧秦策二》)。”这里的曾子杀人不差,只是同名同姓的另有他人,而非孔子门徒的曾子,就连最了解儿子的母亲也不得不误信谣言,“逾墙而走”。

现今信息的传播速度快,途径多,因此也有了一些好事者专以传播谣言为美事,唯恐没有混乱而心不安;这种谣言一旦传到了那些不进行应证、又不善加思索者那里,再经添油加醋一番,以讹传讹便也会兴风作浪了。
由此可见,以讹传讹的蛊惑性是很大的。据说有一个秀才被人误告到了官府,幸亏这个太守还不糊涂,经审理清楚了是误告,于是向秀才出了一联:“投水屈原真是屈”,秀才想到自己经历的委屈,脱口而出:“杀人曾子又何曾”,一问一答,绝妙联对。
2008.02.05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