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也是大声朗读出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文也是大声朗读出来的
文/文钦
我渐渐的明白了,古人读书时为什么老是爱摇头晃脑,一边放声的读,一边摇晃着自己的头,好像是有滋有味的样儿。在小学时,老师说念书去,那才能听到一片朗朗的读书声,到了中学就不是这样的了,老师说要默读,不能那么的大声,不能象山里的放羊娃,吆来喝去的;后来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师又刻意的批了摇头晃脑的读书方法,因为在这里鲁迅刻画的是丑恶的形象,是压制者的代表。老师的话总归是对的,那个方法显然是不能学了。
至此后,我们读书时,往往倒像个大姑娘似的,虽然明明不是的,却硬要做作出个淑女的形象来,仿照笑不露齿的样儿,半遮半掩,羞羞答答的半合着嘴,闭着嗓子不能出声,据说这样才能用心,而且也会看的快,考试时都没有问题,但那时兴读报,很多的人拿起报却是读不来了,就这样活活的把一个很好的读书学习的方法给糟蹋了。现在想起来还真的是大错了,就如马钰评价郭靖前面的那那七个师傅时说的:学不得道,教不得法。

有关这一点,倒是李阳疯狂英语真正的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疯狂英语的第一点就是要大声的读,放开的读,不要顾及脸皮的读,以“三最”来锻炼脸部肌肉。万法归一,其实学习文化,尤其是古文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对古诗词典籍,试着用了这个方法,真的是读出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读出了跌宕起伏的韵律美,也真正的有了沁人心脾的美好体验。那时我们倒还经常说,在学习上不能象蜻蜓点水一样的,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只说是应当努力、刻苦,但是从那里入手努力?以什么样的方法刻苦,却没有明晰的概念。就是李阳肯定也经历了这一个过程,不然他在上中学时就会疯狂了,何必到了大学时才疯狂呢?所以希望学习国学的人,希望学习古诗词的人,倒是应当放开了做一做摇头晃脑的动作,既能朗读,也能锻炼,还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呢!
2007.08.15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