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武圣”传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同天开始了内门弟子的习武生活,在学武之时,初七也一如既往提着铜壶站在那里听,有时也自己乱练一番,众弟子已知道他在神刀门身份特殊,也不再嘲笑于他。陈永泰对神刀门的武功也不背着初七,他的注意力大多放在了李同天身上。
陈永泰一直以来都认为,习武如习棋,二十岁不成国手终生无望,学武要重少年甚至幼年开始,进境才最快,象李同天的年龄,再学上乘武功已明显晚了,恐难成大器。但实际情况是李同天的武功进境一日千里,可用神奇一词来形容,进步之快已远超出他的想象。
李同天切磋武艺的对手仍是初七,甚至他也可以算是初七的半个师傅。初七十一年来独自练功未曾间断,不仅对刀法倒用如流,并且每天提两百余斤重壶,内力根基更是扎实,此时一经人点拨,他的潜力发挥出来,武功其实已比除李同天外的其他弟子好得多了。
内门弟子的时间限制要轻得多,两人除每日练武之外,还经常和路全福三人到外面的酒馆喝酒谈天、议论江湖,听李同天讲些江湖佚事,当然每次都是路全福掏钱。
路全福本是商家子弟,在此无聊的很。而大多用钱的神刀门弟子非富即贵,有些看不起路全福这种商人暴发户。路全福年龄虽小,却是心宽体胖,对他人的白眼不太在乎。根据父亲的指示,要和神刀门的师兄弟搞好关系,现在结交了两位同门,且相谈投机,心中也是高兴。
路全福和初七最喜欢听李同天讲道听途说的武林传奇,王隐及神刀门的几位真传弟子也是惯走江湖,经历和所识比李同天要多的多。但王隐是厌倦江湖仇杀,被迫避难到黄柳镇,虽然中途意气风发,创建神刀门,但在言谈语吐中仍对江湖带有一定的忧心,更多的是强调江湖险恶、尔虞我诈。
李同天是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他眼中和口中的江湖是丰富多彩、任我翱游。并且他所知道的故事大多已经过了多次流传,有了人为的加工,更显神奇,每次都听的初七神往,而他最喜欢听的莫过于“武圣”的传奇故事。
“武圣”当然不姓武,只是武林人对他的尊称,他的本来姓名反而没有知晓了。他出自高山派,此派已流传数百年,虽然能人辈出,却很少涉足江湖,所以很少有人知道,直到”武圣”的出现。
“武圣”不足二十岁出师闯荡江湖,四处找人挑战以提高武学,当然他当时还不叫“武圣”,姑且叫他年青人吧。年青人竟然以弱冠之年,江湖中未逢敌手,甚至除一些武学大家外,没人在他手下走上十合。由于他四处挑战,终遭武林人士所忌,几次围杀,但都不成功,并且年青人的武功愈战愈强,最后就算是合围竟然也不是其对手了。
在二……
十二岁那年,他终于向天下第一高手,崆峒派祖师“飞龙子”挑战,“飞龙子”也是少年成名,自认为武功大成后创建崆峒派。年青人到崆峒派,门人见其年少,竟然敢来挑战祖师,自然不屑一顾,年青人从山门直闯到“飞龙子”闭关修炼的南阳殿,一路之上,崆峒派众弟子不能挡其一步,甚至掌门人“逍遥手”虚木道人也在数招内败在他的剑下。
在南阳殿内“武圣”与“飞龙子”一战,并无人在场观战,崆峒派众人只听到大殿内偶尔的兵器交鸣或衣袂之风,大家在外紧张等候,觉得时间仿佛都凝固了。

直到大门洞开,年青人手持断剑走出南阳殿,出殿后向里抱拳屈身,说道:“多谢前辈指点”然后离去。众弟子入殿后见“飞龙子”端坐在蒲团之上安然无恙,竟不知谁胜谁负。
后来崆峒派门人在江湖中放言,两人一战,在第五百余招时,师祖力折年青人之剑,年青人自认不敌退去。再后来有“飞龙子”的朋友讲明真相,两人惊天一战,竟然是年青人获胜。在三百余招上,飞龙子折其剑,但年青人一脚踢在飞龙子胸前。年青人与“飞龙子”一战后,两人并未如常人般结为仇家,后来竟成了忘年之交,年青人经常到崆峒派找“飞龙子”探讨武学。
“飞龙子”身为绝顶高手,心胸也极为宽阔,他对年青人的评价很高,当然不仅是因为年青人那一脚未发力保存了他的颜面,更重要的时他对年青人武功的佩服。“此子仅以弱冠之年,武功已出神入化、天下居首,他日定能成为武中之圣。”
就此“武圣”之名响遍江湖,甚至有许多人不知其本来姓名。而以前因被年青人击败而耿耿于怀的武林人士,也以曾和“武圣”交手为荣。
“飞龙子”逝后,“武圣”再不入江湖,而是独自研讨武学,武学就是其生命所在。江湖中或有欲成名的、或有难寻敌手的、或有想见识高人的,到“武圣”处挑战,“武圣”广开大门,并不拒绝,在他看来,即使是武功低微者,也未必没有可学之长。
只是后来众武林人士把武圣看做一道竖在面前的高山,只能仰望而不敢接近,几乎没有人再敢来挑战“武圣”,他的武功已远远超出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人,甚至有人认为他已经达到神佛级别的武学,就算是“飞龙子”再生,也不可能抵过三招。
“武圣”一生探究武学,直到百余岁才逝,有人称“武圣”在临逝前已将武学研究穷尽,他本人内力强到发掌如金鸣,招式也达到无招而胜敌,也有人称其已修炼成仙而去,成仙而去恐不可信,但他自出江湖八十余年来,历经比武无数次,无论单打独斗,还是力战群敌,竟然未曾一败,已是武林中千百年来无人曾企及的……
神话。
初七听了“武圣”的传奇故事,觉神往不已,武圣能在武学上一览众山小、受人仰慕,真天人也。李同天却不赞同初七的看法:“我辈习武,岂能只为加深武功而学,‘武圣’生逢乱世,不以所学武功护国强兵、救人苦难,而只是单纯为武而生,武功再高又有什么用。眼下金兵南侵,民不聊生,大丈夫习武,能则保家卫国,至少如神刀门护一方平安。怎能偏安一隅、得过且过,不顾我大宋之安危。‘武圣’之武超凡入圣,令人仰望,但他的责任心不敢苟同。我李同天现在用功习武,就是为了能够有一天,以掌中刀为国为民效力。”
当晚,初七迟迟难以入睡,李同天的话深深刺动了他少年的心,开始审视自己十年来,只是浑浑噩噩无所追求的生活。夜里做梦,自己奋发图强,也成了武功高强的英雄,带领千军万马,在疆场英雄杀敌,保家卫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