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慧眼识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同天忽觉刚才门外纷杂之声音渐渐静下来,更有人兴奋的小声说:“看,来的就是神刀门王隐门主,看这气魄,真是盖世英雄……”
李同天抬头看去,见一人由院内正向大门处走来,不由不怔。此人年约六旬,须发略见花白,脸上仍棱角分明,双目比一般人较大,而且炯炯有神,颇具威势,行动中又显出一派宗主的风范,正是李同天当日在茶亭所见的老者。
陈天威站起来恭称了一句师傅,王隐长得威严,态度倒甚是和蔼:“无需紧张,我只是要外出,路过此处而已。”话虽是向陈天威说的,眼睛却一直看着李同天。
其实在当日的茶亭内,王隐就已注意到李同天,只是当时李同天思虑万千、神情萎靡,现在观他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虽处众人之中,却犹如鹤立鸡群、卓而不凡。王隐自认对识人有过人之处,近来神刀门每年来投弟子逾千,又阅人无数,觉此人骨格清奇、五行圆满、三停匀称,态度沉着、行动明静分明又留有余力,体内似乎隐藏着巨大的能量,只是需要正确的疏导才能爆发出来,极有可能是习武的奇材。但王老门主未动声色,只是向李同天点点头:“不用审试了,登记去吧。”语毕出门而去。
陈天威脸微显惊愕之意,但他素来对师傅言听计从,又怕李同天不明白,于是又对其道:“去吧,你过关了”。
登时门外众人议论纷纷,路大友更是高声喊道:“李兄弟,我说得没错吧,恭喜你入神刀门了,可要记得照顾我家全福啊。”
有人看着王门主远去的身影,道:“不知有什么事,还要王老门主亲自出马办理。”
另一人接口道:“近来也没听说发生什么事,或许没什么大事吧?”
又有人以不屑的口气回答:“没什么大事,王老门主能亲自出马?上次外来盗匪‘黑燕子’在本县连抢十六家,县衙向神刀门请人,也只是出动了唐风三爷,两天就将好几州府衙门也捉不住的‘黑燕子’缉拿归案。能让王老门主亲自出马的事,肯定是惊天大事,等着吧,过几天你们就知道消息了。”
李同天没在意其他人在谈什么,只是向路大友拱了拱手,走进神刀门。
外门弟子虽说同时是王隐的徒弟,但并不亲自传授武功,而是由神刀门二弟子陈永泰作为传功师兄。按陈永泰定的顺序,先是基本功的训练,陈永泰因材施教,根据每人的武功底子确定训练的重点。陈永泰的教习水平让李同天大为钦佩,在他身上,基本步法不再是机械的锻炼力量与姿势,而是配合身体的攻防行为随时而变,李同天本以为用刀之人,首先讲得是下盘扎实,刀舞八方而根本不动,但陈永泰,有时打出一拳,下盘马、弓、虚、垫步不一而足,极尽……
变化,且每一变都有其攻防道理。
李同天自小爱武,也曾拜过许多师傅,习过许多拳法,但现在看来,以前所拜师傅和陈永泰相比只是未窥武学之道,神刀门的武功令李同天感觉从沉睡中突然醒来一般,对武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陈永泰也逐渐注意到了这名弟子,李同天的领悟力远超过他的想象,有很多时候只是略一指点,李同天就虽然不说话只是用心听,但他的动作已表现出有了很深的了解和领悟,但是李同天对拳和刀法的套路学习却又不如其他师兄弟快。
有时王隐亲自到场边观看,陈永泰颇感惊诧。即使对内门弟子,王老门主也极少亲自指点,对外门弟子更是基本从未光顾,但今年竟数次到此查看。众多弟子见师傅来了,更是练得起劲,而李同天只是熟视无睹,完全痴迷入武学修习中。
李同天每日都见提壶小厮向大缸中倒满白开水后,便放下铜壶,也开始打拳舞刀。也有人好奇,闲着没事去提大铜壶,觉十分沉重,都议论小厮提壶日久,竟也练出一把力气。
小厮想来在神刀门时日已久,每天都来练习,刀、拳不知舞了多少遍,已是十分熟练,有时兴之所至甚至将拳法、刀法倒着练出来,也毫不停滞,他所用的倒练拳、刀法,并不是简单的从最后一式然后倒第二式的练习,而是将每一个动作都反了过来。一式力劈华山,本是双手持刀、刀刃朝下,向下猛劈,而提壶小厮的倒练刀法是刀刃向下,向上撩,整套反刀法犹如对正常舞动地倒放。

李同天看了心中称奇,他没见过甚至也想象不到一个人会对刀法有如此的熟练程度,甚至令人感觉刀法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大家看到却都哈哈大笑,认为这小厮实在是太愚,刀法反过来使能有什么用,即浪费了精力,临敌也无用,也只有提壶小厮这样的痴人才这样做。
小厮见大家笑他,一副无谓的样子,仍是嬉笑着提壶倒水。许多人都认为这小厮有点傻,每当他来时都调笑几句,给单调的习武生活添几份笑料。
李同天却是对提壶小厮总是感到很神秘,他在神刀门虽是一名仆人,却又在内、外庭行走自如,倒水本是下等家人干的事,却未见有人管他,明明是习过内门弟子才能修行的内家功法,但又不是神刀门的弟子,天天只是单调的提壶倒水,却又嬉笑知足。一次歇息时分,提壶小厮倒完水要走,李同天走过去,想和他聊几句,却又不知说什么好,只是问了他的姓名,提壶小厮只是笑着说:我叫初七。说完又嬉笑着走了。
一日晚饭后,王隐将陈永泰留下来,几句闲话后,道:“诸弟子中,你虽非武功最佳,但最有耐心,对新入门师弟们能因材施教,你传弟子,我最放心。只是……
这几年来,你传外门弟子时间最长,因你忙于传功,恐怕对你的武功进境有所延误,为师的安排有对你不当之处,你可有怨言?”
陈永泰忙道:“弟子有幸得恩师信任,代师向新入门的师弟们传艺,光大我神刀门的武学,实是我的福分,怎会反而有怨言。再说弟子虽用心传功,但在自己武功修炼上一直没敢松懈,只是永泰资质有限,比不上三师弟进境快而矣。”
王隐满意的点点头,他最欣赏陈永泰的就是为人谦和,能顾大局,又问:“依你看这批弟子如何?”
陈永泰胸有成竹地道:“我神刀门声名日盛,现在弟子从各地前来,大多都有一定的武功根基,比上一批弟子在基础上要强一些,其中最突出的一名弟子叫李仝,是本地人,原有家传武学,见我门弟子技艺高超,现投入我门,现在此批外门弟子中,武功进步最快,极有发展前途。”
王隐顿了一会突然问道:“你看李同天怎么样?”,
陈永泰垂手站在师傅旁边,忽然听了此话,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才反应过来师傅为什么数次到训练场地观看的原因,沉吟一下道:“李同天此人领悟力强,又能举一反三,实是学武的优材,只是记忆力稍差,对我入门拳法和刀法套路学习总有差错,弟子也进行了多次教导,以后定会严加管理,使众弟子精熟刀法,不辱师门。”
王隐嗯了一声,停顿了一下才说:“我也多次到场边观看,他未必是记忆力差,只是习武的方式不同而已,以后对他不要太过局限于已有的刀法限制。”
陈永泰出门后仍想不明白,神刀门的拳法和刀法是长久流传下来的,其间又不知有多少能人高手经过反复推敲加以改良才形成的,可以说已是尽善尽美、达到刀法的极制,怎么能不要局限于刀法限制呢?
神刀门弟子学艺,并不只是单纯的学习拳法、刀法的套路,而是每天傍晚都要进行相互之间的捉对实战练习。在陈永泰看来,在众弟子入门之初,李同天带艺投师,武功最高,在一开始的实战练习中,没有敌手。李仝也属上游,但后来李仝武功进境最快,逐渐超越他人。陈永泰尤其欣赏他不服输的精神,专和比他武功高的对练,不胜不罢休,在一次和李同天的较量中,从傍晚比到亥时,直到胜了李同天一次才罢。也是从那次比武,作为外门弟子武功最高的两位,李同天开始不敌李仝,所以陈永泰一直以李仝将成为本届外门弟子中成就最高的。
但听师傅的说法,对李同天更为看好,陈永泰一直佩服师傅识人之术,三师弟唐风就是从民间小童直接成为真传弟子,也是神刀门开派以来惟一不是从外门弟子中挑选出来的,只几年的时间,唐风的武功突飞猛进,武功已不下大师兄。
陈永泰转念又一想,师傅并不直接将李同天吸收成为真传弟子,又来征求自己的意见,可能是对其资质仍有疑问,不敢贸然收徒。又或者李同天是人中之龙、资质超人,而自己没有慧眼识珠的能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