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雷阵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俗话说:秋后打雷,遍地是贼。2004年11月9日清晨北京天空炸响惊雷,这一天已是立冬后的第3天了,雷声刷新了160年以来北京最晚的雷声记录,北京人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听到冬雷阵阵了,而且比前一年的更响。已经回到青岛的[思维教练]也没有躲过,11月9日晚,伴随着雷电,一场冬天罕见的大雨突袭了青岛城,截至晚上10时,市区降雨量达到15.4毫米。
与此同时,日本京都某别墅区的一栋三层小洋楼的客厅内,一位身着和服、面色威严的老者正坐在榻榻米上的矮桌前,将酒杯放入桌子中间一只装满清水的碗里轻轻涮了一下,又拿了出来,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在他身后的墙上是绘有一条张牙舞爪黑龙的图腾旗,那正是昔日日本关东军的第一秘牒组织黑龙会的会标;下面的刀架上是一柄质地古朴精美的武士刀,黑色的刀鞘上一条凶猛的黑龙似乎跃跃欲出,这就是黑龙会的权杖——金菊刀。不错,这人正是黑龙会现任会长青木冈。在他的对面坐着的是自民党议员佐冈。
青木冈手拿起白纹青瓷的小酒瓶,将酒杯斟满。佐冈见状,马上接过酒瓶也给主人斟满了一杯。两人相互敬酒:“干杯!”然后一饮而尽。“明天的事情就拜托你了。”青木冈说。
“嗨咦,就请你放心吧。”佐冈应着。
青木冈点点头继续说:“这是我们打日本帝国走向‘普通国家’的重要一步。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时,中国政府宣布:放弃日本的战争赔偿。现在很多人认为日本的对华援助实际上是蕴含有战争赔偿的意思,甚至是一种变相的赔偿方式。如果不停止,过去的阴影就永远不会抹去。更何况25年来,中国也该‘毕业’了。日本和韩国在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的时候,都已经不再接受外国援助。中国将在2008年主办北京奥运会,2010年主办上海世博会,这是停下来的最好时机。”
“我所顾虑的是,我们现在正谋求常任理事国席位,这个时候提停止政府开发援助,是不是会有不好的影响?”佐冈小心翼翼地提出不同意见。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扩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关系到国际社会诸多方面的利益,各国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我们总是要早作准备才好。”青木冈说:“1978年邓小平访日和1979年大平正芳首相访华时,双方会谈决定,日本政府将向中国提供长期低息日元贷款。如今已经25年了。两国都换了几届领导人,一些人已经把这当成理所当然的了,中国的新领导人未必领情。我们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这不是无条件的。我们只有收回来,才能掌握新的筹码。”
青木冈顿了一下接着说:“这些年中国总在抗议我们参拜靖国神社,在尖阁群岛(日本对钓鱼岛的称呼)不断制造事端。中国也正在增强军事力量。这个时候还把日本国民的税金用于对竞争对手中国提供ODA,国民感情是通不过的。”
“嗨咦,我明白了。”佐冈点头说。
“不,你还没有完全明白。”青木冈说:“经济问题是次要问题,关键是我们要表明我们的强硬态度。我们现在就要习惯按照一个普通国家、一个强国的方式做事。”
“你认为中国会屈服吗?”佐冈还有些疑惑。
“这是一个战略问题。在减少对华援助的同时,我们还要增加对印度的贷款。通过加强印度的力量,来抵消中国在东亚地区不断增强的实力。事实上我们已经这样做了,印度已经首次成为日本的最大受援国。我们至少要在东亚谋求我们的势力范围,这一切只不过才是一个开始。”青木冈再次用他那威严的语气强调说:“战争已经过去60年了,你我这一代人眼看就要退下去了,我们不能再让下一代来背这个历史包袱了。所以,明天你所做的,将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我们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嗨咦,就请你放心吧。”佐冈也深深地点着头。
佐冈已经感到一股浓烈的杀气。再抬头时,目光正触到青木冈身后的那柄金菊刀。精通剑术的佐冈注意到那是一把拔刀术专用的居合刀,刀身比一般的长刀稍直也稍短。居合斩接近于一种舍身刀法,刀一旦出鞘,就已经把敌人和自己都逼上了绝路。如果不能斩杀敌人,自己必须见血。而这见血,多半就是死——出必见血。空回不祥。正因为如此,除了华贵的刀装之外,很少有人真正见过里面那柄传统的古刀。金菊刀也许已经多年没有真正出过鞘了,但它绝不是一件象征权力的装饰品……
11月10日,日本参议院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对华日元贷款“应把废止纳入视野而缩减”,看来日本政府就此已取得一定的共识。按小泉执政以来日本对华日元贷款每年递减20%计算,5年内日本便将全面停止日元贷款。
这一下子在网络论坛上一起了轩然大波。日本所谓“政府开发援助”一词是译自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使用的英文概念: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简称ODA,中文通常译为官方发展援助。日本对华ODA包括两部分:一是日元贷款;二是无偿资金援助和技术援助。其中,日元贷款占70%以上,中方称之为中日两国政府间资金合作,日方称之为“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协力(合作)”。但由于日元贷款和无偿援助均被列入日本政府的ODA财政支出项下,所以日方有时也笼统地称日元贷款为“对华ODA”。
日本对华援助,包括有偿援助、无偿援助和技术援助3个部分。有偿援助部分就是通常所说的日元贷款,无偿援助部分是日本对中国的赠款,技术援助则是日方为中方免费提供人员培训等技术合作。1980年的对华ODA中,低息贷款是660亿日元,无偿援助是6.82亿日元,技术援助是5.64亿日元。2001年这三个部分分别是1613.66亿日元,63.33亿日元,77.77亿日元。总体来讲,需要偿还的低息贷款都占了ODA总额的90%以上。这些贷款的利息率在0.75%到2.2%之间,期限为30年,近年来来日本实行“零利率”,而对华贷款则可没有风险地享受0.75%至2.2%的年利率,日本政府的“跨国存款”并不亏。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日本也刚刚经历了石油危机,也迫切需要从中国进口石油和煤炭,并向中国扩大出口。更何况原则上不允许附加条件的ODA,而在实际操作中是限定性的。在日元贷款中,近30%的资金带有“捆绑”条件。2001年度日元贷款概要表上,15个贷款项目,有10个项目附加条件为“限定两国间采购”。
这样要求中国向日本企业购买机械设备或技术,在中国发展项目的同时,也带动了日本企业的发展。 日本给中国的日元贷款起到了为日本企业进军中国市场铺路的作用,又使日本的企业赚了一大笔钱。实际上,对华日元贷款也给日方带来了不可低估的经济利益。在日本经济泡沫崩溃之后的十多年中,日中资金合作使许多濒于破产的日本企业起死回生。正是中国市场,才使日本经济获得了生机,乃至出现了当前令人欣慰的恢复局面。对这一点,就连日本领导人也不得不承认。于是,网上有人提出:《日元贷款是政治毒药》、《日本休要拿日元贷款说事》。说中国已有四千多亿美元外汇储备,为何还要让日本灌政治毒药?
另一些人则认为还是应该承认日元贷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的。1978年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急需外汇资金配套。当时,钢铁、煤炭、石油、电站、铁路、港口等120个大项目等待上马,引进先进技术和大型成套设备需要66亿美元资金,而当时中国外汇储备有限,一些合同难以落实。这就需要引进外资。在这时日本提供了数额不菲的政府贷款,这笔钱对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现在,中国经济已进入腾飞阶段,在此情况下,日本停止对华ODA项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们应该用平常心对待。
甚至有人担心中日两国政府间的资金合作,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这几年中日关系已经呈现出“政治冷,经济热”的现象,如今“对华ODA”一停,那就真的连经济也“凉”了。中日关系将何去何从?
[思维教练]已经注意到:从1999年开始,日本政府开始大幅削减对华援助。现在看来,日本停止对华援助已经不可避免。实际上,在此之前日本的ODA政策也是有过波折的。2003年度对华日元贷款更是比上年减少20%,比2000年减少一半,为966.9亿日元。网上的争论归争论,对现实国际政治的影响并不大,最终只能是归于平静。
之后便是中国政府希望对华日元贷款能够善始善终;日本安排对华日元贷款“软着陆”。不久,日本政府计划在2008年度后停止向中国提供新的日元贷款。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回应日本政府有意终止对华援助的说法时表示:“没有日本援助,中国也行。”
这几天,国东强的日子也不好过。他在新加坡持有的中国航油股票正一路下跌。实际上他的股份很少,主要是当初为了捧场,支持陈久霖一把。经济上的损失可以不在乎,但是他已经预感到陈久霖有麻烦了。11月9日这一天,三井(Mitsui)能源风险管理公司加入了对中航油的追债行列。而此前一天的11月8日,恰是中航油第二次有合约被逼平仓;国东强在商场上与陈久霖有一些交往,但不是很熟,也没有业务往来。他只是知道陈久霖参与了原油期货买卖,但是他不知道10月底,中航油就因未能补仓,多张合约被逼平仓,损失惨重。
11月16日,另一批合约被平仓;
11月17日,Standard Bank London Ltd追讨1443万美元;
11月25日,最后一批合约被平仓,亏损已达3.81亿美元,债权银行陆续追债,……
11月29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久霖向新加坡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中国航油的股票被停牌。从10月4日以来,中国航油的股价已经下跌了40%左右。
2004年11月30日,中航油终止所有原油期货交易。当日夜,中国航油正式披露,从10月26日至今,公司的累计亏损大约是3.9亿美元。公司也正在结束其余交易盘口,估计这方面的亏损约为1.6亿美元。亏损合计约为40多亿元人民币。一切恍如一场噩梦,一个突然爆出的中国版“巴林事件”,把前几天还在云端飞翔的中国航油打入了地狱。
12月1日,中国航油的控股母公司——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多位高层齐赴新加坡“救火”。
12月8日,陈久霖返回新加坡后,被商业事务调查局逮捕,并在证券与期货法令下,协助当局的调查工作。傍晚获保释。
“陈久霖有今天,油圈里的人并不觉得特别意外。如果外界知道陈是怎么发迹的,就不会觉得意外了。”“圈里很多认识陈久霖的人都把他当成一个政治明星。”“非常通晓政治,也很有政治企图心,跑关系的能耐非常了得”。听到这话,国东强难免有些物伤其类。因为他与陈久霖有着类似的“发迹”经历。执掌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8年来,陈久霖缔造了一个神话。2002年,在新加坡挂牌的中资企业当中,陈久霖以49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1600万元)的薪酬高居榜首,被誉为“打工皇帝”。2003年,他被评为“亚洲经济新领袖”,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对他充满溢美之词,中航油的运作还入选了新加坡国立大学MBA课程的教学案例。然而今天……
1997年,陈久霖被委任为中航油集团新加坡子公司的总裁,带着集团公司给他的16.8万美元和一名助理前往新加坡重振一个处于休眠状态的公司。在那之前,他连一个副处长都没有当过。一般来说,一家贸易企业是不可能做成上市公司的,因为贸易公司既没有固定资产,也没有稳定的收益,投资者不会买他的股票。但陈久霖打破了这种“不可能”。陈“发家”的第一把“金钥匙”是进口航油权。1997年,中航油在中国进口航油领域的市场份额不到3%,陈久霖掌印的第二年,这一份额激增到84%。此后中航油的市场份额一路飙升,1999年达到90%,2000年达到92%,2001年达到了100%。实质上的进口航油垄断权,使当时并无多少油品贸易和企业管理经验的陈久霖,迅速给中航油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利润,并成为后来中航油在新加坡上市的最大筹码之一。
国东强也是对期货、期权十分熟悉的,但是他仍然对中国航油的崩盘十分纳闷。大家现在都已知道,中国航油是由于预测原油价格将走低而卖空(并非买空)导致崩盘的。中国航油主营业务是在国际市场上采购飞机燃油,从合理的对冲交易策略上看,应该是卖出看跌期权而不是看涨期权才能冲减市场价格上涨带来的业务风险。陈却相反看准油价将会在下半年开始下跌,决定冒双重风险将大量现金押宝。对原油价格走势判断错误并不致命。如果中航油真的看空油价,完全可以选择更安全的期权产品——“买入看跌期权”。但不知为什么,陈竟会选择“卖出看涨期权”。在期权市场上,“卖出看涨期权”的收益是固定的,即期权合约卖出时的期权价格,但风险却无限大,因为从理论上讲,价格可以无限拉升;而同样看空的“买入看跌期权”,其风险却是固定的,为期权价格。如果说中航油为了博取高额利润而冒巨亏5.5亿美元的风险尚可理解的话,那么这次只是为了这么一个并不高的收益——固定的期权价格,确实令人感到蹊跷。

国东强知道:卖出期权、充当期权做市商(option writer)的一般多为国外经纪商所为,一般的投资和保值客户都愿意购买期权,风险相对小一些。而且还也会相应在期货市场上再做一个反向操作,用来对冲风险——而中航油此次“卖出看涨期权”未作任何对冲操作规避风险。像中航油这种不做对冲的‘赤膊’投资在国际市场上真的很少见。
中航油的国际操盘老手为何这次会违反常理?似乎唯一的解释就是一个比较大的诱惑——无成本。卖出期权根本就无需任何成本,并且在卖出时,买方还会再给你一笔期权费,这是最大的诱惑。这一无成本投机还可以绕过国内对国有企业境外期货投资严格的监管体系。自从1998年株洲冶炼厂在国际期货市场上投资巨亏后,证监会对国有企业期货交易监管非常严格。但是这次还是没能防止陈久霖的投机。
好像是与陈久霖故意作对,受伊拉克危机、俄罗斯尤科斯震荡、阿拉伯恐怖袭击等国际事件的影响,直到2004年10月,国际油价仍然涨势如潮。而陈久霖的对手们——国际对冲基金也利用每个事件的放大效应哄抬油价,国际油价暴涨约40%。中航油所持有的作空期货合约如果不想出现亏损,就必须将交易时间一再后拖(转仓),同时还需要付出相当于交易额5%的保证金;如果无法补足保证金,将被交易所强行平仓。10月份,国际石油价格达到55.67美元时,为了转仓及应付保证金追缴,中航油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金、原本计划用于并购的1.6亿美元联贷及6800万美元应收款项几乎全部用完。
10月20日,母公司决定通过德意志银行以比市价低了14%的价格出售子公司15%股权,这笔交易是在4个小时内完成,并将这笔钱迅速转为救命贷款。但是,卖股所得的1.08亿美元仍不足以支付保证金,债权人开始迫使中航油结清交易,……中航油的损失共计5.5亿美元。
市场硝烟散尽,原油期货价格出现回落,在12月3日创下3个月来的新低,而此时,中国航油已经暴仓出局。这正是市场人士认为此次中航油事件的另一大疑团。为什么国际投机力量推动的原油期货最高价,与中航油爆仓的价位这么接近?且最高价出现的时间点,与中航油爆仓的时间点几乎同步?从这些迹象看,很可能此次中航油中了国际炒家的圈套,故意逼空中航油。
最让国东强物伤其类的,还是他与陈久霖同属“走出去”大战略的一部分。所谓“走出去”,通俗地讲就像当年加入WTO后,军中元老俞飞赌气时说的:“你‘噢’进来,我们也‘噢’出去,谁怕谁呀!”
中航油的轰然倒下使中国苦心打造的海外石油旗舰遭遇重创,中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受到延误。8月18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收购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SPC)可称得上中国油企近年在新加坡乃至海外最大的杰作之一。众所周知,新加坡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贸易中心也是全球第三大炼油中心。SPC是目前新加坡惟一的国家控股上市公司,经营油气开采、提炼和原油、成品油销售,业务遍及新加坡、越南、印尼、韩国以及中国内地、香港和台北地区。所控制的从印尼过来的两条分别长达365公里石气管线,将所有东盟国家连接在了一起。老虎被人夺食会吼叫,山羊被人夺食也会出声。何况,新加坡不是山羊。更何况,这不是夺食而是割肉啊。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未等中航油欣喜度过第103天,灾难就从天而降。“收购新加坡石油二成股权中航油剑指石油巨头”、“收购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20.6%股权中航油曲线挑战三大石油集团”的豪言壮语尤在耳边,陈久霖却壮志未酬身先去,怎不叫人叹息。
中航油的问题暴露出来之后,网上谴责的目标直指公司管理、用人、监控机制。指责深植于国有垄断企业的制度错位无从约束乃至鼓励了企业与市场对赌的“豪气”。 中航油是一家典型的海外国企,此类国企的特点是:国内控股,却很难控制,存在着严重的“人治”现象,很多人认为这恰恰就是最大风险的所在。如果不是这次投机失败,人们也就不会发现中国的海外国企还有着如此不为人知的一面。但是国东强认为身在海外,没有权威、没有自由处置权力,没有一些特殊政策是不行的。“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曾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要不然怎么能与国际资本相抗衡?国东强惋惜的是,在抗击亚洲金融风暴时建立起来的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看来,要真正“走出去”与国际炒家面对面地周旋,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钱政宇的日子也同样不那么好过,一场矿难正等着钱政宇来处理呢。11月28日7时10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的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目前,入院接受抢救的矿工为41人,其中5人为重伤。救援人员已发现20具矿工遗体,其余146名矿工被困井下生死不明。……
网上当然是一片谴责之声。以前是私人小煤窑事故频发,现在连国有大型煤矿也出事儿,而且一出就是大事儿。怎么能如此忽视安全生产?老板是不是也太“黑心”了。甚至有人喊出了:“我们不要带血的煤!”
但是钱政宇知道其中的苦衷。经济增长太需要能源了。现在是煤紧缺,电也紧缺。煤炭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增长势头,在增产的压力下煤矿难免在危险的情况下让矿工下井。虽然矿难频发不断警示要终结粗放型增长模式,但谈何容易。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带动下,国内的煤价也开始上涨。一旦市场价格有可能显著上涨时,政府还要进行必要的干预。产煤企业还没有得到什么实惠,一些用煤企业就已经开始亏损了。例如,2004年居民用电已经小幅上调了一次,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火电企业至今还是以远远低于市场价的政府指导价格买煤。相对于早已市场化的煤炭行业,中国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则迟缓得多。如果真的实现电价与煤炭价格挂钩,必定带来新一轮的物价全面上涨。老百姓能否承受得了?这个冬天就因为煤炭涨价,为了保障城市供暖钱政宇就操了多少心。
最让钱政宇难过的是高企的石油价格已经使中国错过了调整汇率的最佳时机。这次石油价格创新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元的主动贬值。其他西方国家因相对升值的欧元、日元,所受的影响幅度,要远远小于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上涨幅度。过去两年中,美元对欧元的汇率下跌了约30%。而美国国内在这一轮石油价格上涨之前,美元已经做好了贬值、加息的准备,所以石油价格创新高对美国国内的影响,同样也要低于石油价格的涨幅。可以说,这次受石油价格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就是汇率盯住美元却又没有随美元加息的中国,缺乏石油战略储备的中国。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仅仅在美国后面,每天需要五百万桶。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三分之一,2004年大陆石油进口超过一亿吨,其中八成的石油进口经由马六甲海峡运入,这使得马六甲海峡和台湾海峡成了攸关中国经济生命的咽喉。马六甲海峡是全球第二繁忙海道,这个海峡由印尼,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三国分片管,而国际海事局(IMB)的历年报告反复指出,印尼海域是全世界最危险的海域。全球三分之一的海盗劫船事件发生在东南亚,而马六甲海峡附近水域就是其中一个重灾区。但是在2004年4月,当美国提出要让美军参与马六甲巡逻时,印尼与马来西亚同时反对,印尼海军是叫得最凶的一方。钱政宇就不明白,为什么“强硬派”还在本能地为此叫好。有些评论还猛烈抨击新加坡引入美军,是在帮助美军扼住**的咽喉。看来这个世界真是充满了矛盾。
为了减少对中东油田和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另外,一些中国专家也建议当局支持泰国开凿克拉运河。该计划是,在泰国南部沿克拉地峡开凿一条长102公里、宽400米、深25米的“东方巴拿马运河”。运河开通之后,航程至少缩短700英里,可节省2—5天航行时间。虽然有不少官员对此有浓厚兴趣,但是成本实在过高,暂时还不在考虑之列。更何况美国在泰国的梭桃邑、乌塔保、曼谷也有驻军。还是要担心美国卡脖子。
中国实施能源“走出去”的战略实在是步履维艰。2002年年底,中国石油企业在收购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时主动退标,2003年5月,一度被认为胜算在握的认购里海北部油田股权在最后关头失败,2004年7月以来,中俄输油管线之争结果已渐明朗,由于日本插手,安加斯克到中国大庆的安大线建设已希望渺茫。除了日本承诺援俄75亿美元,说服俄罗斯优先修建直通日本海附近港口城市纳霍德卡的“安纳线”外。也受到普京“能源外交”战略和俄罗斯内部各个利益集团、金融寡头间复杂的利益之争影响。
能源!能源!中国的经济太需要能源了!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为2.26亿吨,其中进口量高达9741万吨,占全年石油消费量的约2/5,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目前西方各大国对全球石油资源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状态。如果中国的石油企业再不加快步伐,那么过些年可能出再高的价钱都找不到可供开采的油田了
实际上在此之前的11月05日中国商务部表示,已将2005年原油出口配额由今年的水平削减2/3,以更多地供应国内市场。 这是对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提的“石油换外汇”战略的调整。一方面国内原油供应紧张,另一方面国家却让一些石油进出口公司赚取原油出口的差价,还享受原油出口退税,这是个政策上的失误。但对日每年300—400万吨原油出口,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日本,实际影响极其有限。重要的这是一个政策信号。
前不久的10月28日—30日,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对中国进行了为期3天的短暂访问。签署了亚达瓦兰油田开发项目谅解备忘录:中石化将获准参与伊朗亚达瓦兰(Yadavaran)油田的勘探开发,作为回报,中国将在未来的25年里,每年从伊朗购买1000万吨液化天然气。目前该油田的储量约为170亿桶,建成后,可形成日产30万桶的能力,中石化有望获得其中15万桶的权益。一旦顺利接手,不仅将成为中石化在海外获得的第一个大型油气项目,也将是中国石油企业在中东地区迄今最大的收获。
位于亚达瓦兰西北部的阿扎德干(Azadegan)油田争夺更加激烈。该油田现已探明石油储藏量约为260亿桶,估计可开采量50亿—60亿桶。这是自俄罗斯1982年发现普里奥博耶油田以来,世界上发现的尚未开采的最大油田。2004年初,日本以提供高达数十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为条件,正式获得了油田的开发权。然而,由于日本过于追随美国要求伊朗取消核计划,导致伊朗在去年9月正式宣布取消了日本的优先开采权,至今双方仍处于对峙状态。为了不给日本留下幻想,伊朗其后迅速启动了新计划,阿扎德干油田将由英国皇家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法国埃尔夫石油公司和中国石化总公司中的一家通过竞标获得。竞标将在今后数月内开始。
中国现已成为继日本之后伊朗的第二大贸易伙伴。钱政宇也参加了接见赞加内,并亲自关注了谈判的细节。但是其中的变数也很多,钱政宇丝毫不敢盲目乐观。最主要的就是可能来自美国的干扰,伊朗很可能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下一个打击目标。早些时候,美国就曾劝阻日本不要与伊朗展开石油合作,但日本别无选择,不会放弃获取阿扎德干油田开发采权的努力。 伊朗国内则是希望通过欧盟、日本、中国来牵制美国对其动武的决心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