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战签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03年3月20日,一枚“战斧”导弹从美军导弹巡洋舰“邦克·希尔”号上发射。突袭的目标锁定萨达姆政权的“极高层首脑”。几乎与美军发射首枚巡航导弹同步,巴格达时间20日6时15分,美国东部时间19日晚上10时15分,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解除萨达姆政权武装的伊拉克战争已经开始。布什话音刚落,媒体报道接续:五角大楼称,美军F-117型隐形轰炸机和巡航导弹已经发起的第一轮攻击目标,是萨达姆本人和伊方军界高层官员……。
事实上,在布什出现在电视画面上的41分钟之前,伊拉克当地时间凌晨5时34分(北京时间20日上午10时34分),雷鸣般的爆炸声震醒了仍在熟睡中的巴格达市民,巴格达渐趋明亮的蓝色天际间,先是出现防空炮火的曳光弹,再就是炮弹爆炸造成的亮点。
这一天,[思维教练]象很多关注时事中国人一样,一大早就打开了电视,计算机也挂到了网上。因为巴格达时间20日凌晨4时(北京时间20日上午9时)整,也就是美国总统布什限令萨达姆父子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否则美国将随时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的“最后通牒”的期限已到。战争的车轮,在单行线上碾过了一道门槛。人们关注的已不再是战争是否会爆发的问题,剩下的只是第一颗炸弹落下的时间了。没想到难耐的战争脚步仅仅是经过了95分钟。
在更早之前,一项代号为“1003V”的行动已经在伊拉克秘密展开。在战争爆发前先开展“48小时秘密行动”这一主意,是弗兰克斯将军于2003年2月晚些时候提出来的。按照这一计划,美军31个特别行动小组约300人,将在夜幕的掩护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了伊拉克的西部和南部。并与早已在那里展开活动的美特种部队及中央情报局(CIA)的“特遣小分队”汇合。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切断敌人的通讯设施;摧毁敌人的前沿观察站;占据有利位置,阻止敌人动用生化武器、向以色列发射“飞毛腿”导弹、或者放火焚烧油田。布什总统听到这个建议后,最初的反应是“不舒服”。原因是他曾经公开讲过,一旦他决定了对伊开战的时间,他一定要公开宣布。但弗兰克斯将军反复劝说,称先开始秘密行动有“很多军事上的好处”。布什总统终于接受了。于是,当布什总统3月17日给萨达姆下达48小时最后通牒时,他故意使用了“模糊语言”,说如果萨达姆“不理睬他的要求”,他将在“我们选择的时间”对伊开战。因为如果将美特种部队进入伊拉克开始秘密行动作为“伊拉克战争爆发”时间的话,它比布什总统给萨达姆规定的最后期限提前了7个小时。所以,布什说的“我们选择的时间”这一经过反复讨论的措辞,显然是要回避日后人们对战争爆发时间的争论。
随后不久,就在美国东部时间19日下午4时,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内特手持一份“刚刚出炉的新鲜情报”向布什报告。当时,布什总统正在白宫与他的“战时内阁”成员,副总统切尼、国务卿鲍威尔、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等举行一个国家安全会议。这份情报显示,萨达姆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其他一些高级官员,将于伊拉克当地时间凌晨5时左右在巴格达南部地区一栋名为“多拉农庄”的大楼里召开会议。中央情报局不仅了解到萨达姆届时“很可能”会在那个地方,并且还会在那里呆上几个小时。如果此时发动突然袭击,萨达姆及其主要党羽将被一网打尽。掌握萨达姆的行踪是十分不容易的。萨达姆在全国各地拥有多处行宫,但在危险时刻,萨达姆是不会在他的这些行宫居住的。美情报分析人员说,虽然萨达姆贵为国家统治者,但他日常生活却像一个难民,东躲西藏,居无定所。特尼特说,错过这次机会,以后恐怕很难再锁定目标。经过仔细分析,“多拉农庄”是萨达姆的指挥场所之一,本来就已被列入了军事打击的目标,既然战争已打响,袭击它完全合法;该建筑四周空旷,周围设施、人员不会遭到重大损坏和伤亡;袭击还可能会“增加行动的安全系数”,迷惑伊拉克人,让他们摸不清美军行动的时间和规模。当时在场的高级官员很快达成了一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目标”。既然如此,“行动吧!”布什于美国东部时间晚上6时30分签署了空袭萨达姆临时住所的命令。
在接到空袭指令后,位于红海和波斯湾水域的8艘美国海军军舰上的作战人员立即根据从中央情报局总部传来的数码目标资料编制了“战斧”式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的飞行数据。与此同时,在位于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两名美空军飞行员接命后分别登上了两架F-117A型“夜鹰”式隐形战斗机,每架飞机上携带着两枚重达2000磅、具有穿透钢精混凝土能力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启程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上空飞去……
巴格达时间20日上午8时35分,即在美国对巴格达发动空袭行动约三个半小时后,身着军装、戴着眼镜的萨达姆在伊拉克国家电视台上发表讲话说,“拔出你们的剑,不要害怕……伊拉克万岁!”——美国这次代号为“斩首”的空袭行动没有达成主要目标。
第一波打击过后,是短暂的平静。心理战的谣言却不可能停止传播的脚步。有分析人士认为:在伊拉克电视台上露面的萨达姆显得比萨达姆真人要胖,萨达姆戴着一副很厚的黑边眼镜,而他过去在公开场合亮相时几乎从未戴过这种眼镜。可能是萨达姆的替身。萨达姆本人也许在首轮轰炸中已经被炸死……
在网络论坛上,尽管战争的精确制导炸弹和巡航导弹早已炸碎了和平的幻想,但是“反战”派还是在“挺战”派的嘲笑中顽强地“抵抗”着。早在2月初,[思维教练]就接到一个邀请参加反战签名的Mail。上面也暗示“培训班”应该加入反战联盟。不过面对这份由韩德强、童小溪、张广天等人发起“中国学者反战签名”,[思维教练]并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学者”。至于培训班,[思维教练]更是坚持与立场无关的思维与辩论技巧训练原则,根本不可能强求学员们站在“反战”的立场上。有意思的是,就这么一期8名学员中,也出现了“反战”与“挺战”两大对立阵营。这一期“论坛枪手培训班”有一名特殊的学员,那就是国歌——是他父亲国东强特意安排让他一直留在[思维教练]身边学习的。当时还很年轻气盛的国歌,当然是反战的急先锋。国歌的对立面,也是一名来参加培训班的,叫[读书狼]的“挺战”网友。以两个人为首的两拨儿学员,网上网下天天争得面红耳赤。[思维教练]当然不会放过这一个绝好的训练机会,干脆把他们分成两组,放手让他们每天上各大论坛去参加论战,然后再作技术点评——当然是与立场无关的纯技术点评。
不久的事实就证明了[思维教练]没有参加反战签名活动的正确了。2月10日起在“世纪沙龙”论坛上发出,并公布信箱,接受签名后不久,活动就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2月14日晚,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美国史教授王玮的声明率先出现在“世纪沙龙”论坛上。声明中称,他不赞同“反战声明”的立场和观点,更不赞成搞声明的做法,指出自己对自己的姓名出现在名单中并不知情。其实最初王玮的第一反应是,可能是重名。但随即又发现自己的两位同事陈海宏、刘文涛的名字与自己的名字排在一起,他们几位都是山东师大历史系教授,也都从事美国史研究。王玮与陈海宏、刘文涛联系,得知他们也对签名毫不知情。他意识到,这可能不是重名这么简单。他认为在没有取得他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签上了他的名字,“签名运动在程序上有问题”。当晚11时许,作为回应,活动发起者关于签名的重要声明在网上发出。声明中称,“反战声明”面对全社会,并不只面对中国学人,有同名同姓现象出现,不足为怪。若遇同名同姓现象,尤其涉及重要社会名人,他们会反复核实后再登出。目前与社会名人同名同姓的签名,未被证实的已经删除。
之后,不断有被冒签的学者名字在网上被曝出。签名活动发起者之一韩德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初没有考虑设立审核程序,因为组织这样的活动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多位学者的姓名是由同一信箱发过来的,当时没有进行过核查,因为想不到会有人做这种事。他还说:核实后已把被冒签的人名撤了下来。现在已经增加了新的程序,比如需提供身份证号码等,但即使这样,也很难完全杜绝冒签现象,毕竟是电子签名,“很难确认”。
同时,有律师说:冒签已侵犯他人姓名权。活动发起者在这次事件中,因在审核上存在疏忽应当与冒签者承担共同侵权的责任。
2月17日,韩德强原准备向美国大使馆递交《中国各界反对美国政府对伊拉克战争计划的声明》,结果因不知道这一天是美国总统节,美国所有政府部门包括驻外使馆都关门休息。他们的计划没有成功。
第二天(18日),他们继续行动。上午9点半,签名发起人韩德强、祝东力、童小溪、李小雨一行4人来到美国驻华大使馆,代表参加签名的人士,向美国政府直接递交该声明文件,包括声明中英文及签名名单(截止到2月17日,共506人)。经过和大使馆新闻处反复电话联系,11点整,助理地区保安员罗伯托·梅得拉诺(Roberto Medrano)从美国大使官邸走出,从韩德强和祝东力手中接过反战声明。紧接着,祝东力就此事接受了在现场的半岛电视台和法新社记者的采访。稍后,韩德强又接受了香港无线电视台的采访。外交部发言人2月18日在回答记者关于反战签名提问的时候表示:“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当然,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有着多种表达方式。如果你看一下中国的报纸和网上的一些评论,就能很清楚地了解到中国人民希望中东地区和全世界保持和平的强烈愿望和要求。”显然,这次签名活动得到了政府的认可。美国大使馆则未对收到的反战声明给予正式表态。
由于《声明》的发起人和签名学者中持左派或“新左派”观点的人占多数,中文论坛上围绕着“反战”、“挺战”的辩论,更带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甚至,同样持反战立场的一些人也在骂“中国新左派是一个怪胎”。在他们看来,西方左派是首先在本国争取民主人权的,西方左派的反战,是在本国民主制度健全的前提下的自由表达。在国内、国际事务上,他们的立场是一致的,他们是真诚的理想主义者。而中国的左派,对内是主张集权的,《声明》中“生命、自由和尊严”的“反美”口号是虚伪、做作和滑稽的,那只是选择性地表达——只对国际社会尤其是对美国表达。这些主张集权的反战人士是否意识到伊拉克人的不同声音?虽然世界上到处都是嘴、所有喇叭都抢着谈论伊拉克问题,而真正的伊拉克人则完全禁声。他们的喉咙被强权卡住,无法出声。哪怕世界吵翻天,他们也只能沉默。整个伊拉克只有萨达姆一个人的声音。
看到反战签名组织的这么不力,就连国歌这个坚定反战的都大呼失望。点评时,[思维教练]还得反过来开导他:“别把问题看得那么严重。其实在中国,不论‘反战’还是‘挺战’的阵营中,成分都很复杂。很多人只是把萨达姆当成一个独裁、**的符号。把反独裁和拥护集权的问题搅合进来,问题当然就变复杂啦。”
“最主要的是,美国打伊拉克是为了控制中东的石油,也是为了遏制中国。”国歌解释到。
[读书狼]立刻反驳说:“这一点我在《用事实说话——请中国的反战人士不要瞎起哄了》一贴中早就说得很清楚了。美国进口石油主要是从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伊拉克只占约14.7%,排第4位。而伊拉克现在就是66.4%的石油出口给了美国,占第1位。这可是,伊拉克可是上赶着出口的呀!美国要是因为石油,与其打伊拉克,还不如打家门口的委内瑞拉。委内瑞拉的查维斯政权也是反美的。”

国歌不服气地说:“去年委内瑞拉的政变背后不就有美国的影子吗?”
“但是,查维斯毕竟比萨达姆民主多了,颠覆并不容易。”[读书狼]寸步不让。
国歌也毫不示弱:“现在中国已经是石油进口大国,美国要是控制了世界石油市场,最终还是中国吃亏。”
“俄罗斯的石油产量现在已经超过沙特,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石油生产国,此外还有欧洲的北海油田。美国怎么能控制整个世界石油市场?这次法、德反战,是因为他们没有石油,俄罗斯与法、德一致,是为了借机向他们卖石油。”
国歌步步紧逼:“所以中国更应该和法、德一样反战呀!”
[读书狼]也步步为营:“中国南海底下的石油,自己控制好了吗?中国钓鱼岛底下也有石油,自己控制好了吗?还是看好自己的石油吧!连自己家里的石油都控制不好,关心什么中东的事?”
[思维教练]看争论越来越激动,连忙劝解说:“美国打伊拉克是有石油的因素,但那只是长期的战略因素。美国主要还是从自己的石油安全战略考虑,遏制中国还在其次,也是一步缓棋。自身强大了就是对其他人最好的遏制。”
“你知道美国在全球的十六条战略水道吗?”[思维教练]转头问国歌。
“大西洋有7条:加勒比海和北美的航道、佛罗里达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好望角航线、巴拿马运河、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地中海有2条: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印度洋有2条: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国歌一条条地数着。
“亚洲——西太平洋占了5条。”[读书狼]插嘴补充到:“其中3条在东南亚,1条在东北亚,1条在太平洋东北海域。它们分别是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朝鲜海峡和太平洋上通过阿拉斯加湾的北航线。”
“对啊!”[思维教练]继续说:“[读书狼]的意思是说:如果中、美真的发生对抗,不论中东的国家是不是亲美,只需要在中国南海或马六甲切断海上石油运输线,对中国禁运,就足够了。萨达姆独裁政权是否倒台,根本与中国的战略石油安全关系不大。”
“我就是这个意思。”[读书狼]还在穷追猛打:“美国在的横须贺、佐世保和冲绳基地;还有在关岛基地;1991年10月在马来西亚就租用的卢木海军基地;1992年2月菲律宾苏比克海军基地租期满了后,第七舰队后勤供应司令部又迁到了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六个美军基地早已经虎视眈眈地控制了西太平洋。还用今天从伊拉克那么远遏制中国?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说:‘谁统治了东北亚,谁就掌握了西太平洋,谁就掌握了亚洲的命运。’……”
“就算是萨达姆独裁,也用不着美国人来教训呀!这不是‘人权高于主权’吗?”国歌还有些不服气。
[思维教练]笑了:“咱们不争论道德问题。你认为靠伊拉克国内的人民能解决问题吗?”
[读书狼]抢着说:“根本不可能!第一次海湾战争刚结束后,萨达姆实力被严重削弱,伊拉克国内爆发了大规模内乱。萨达姆动用重兵,使用了包括化学武器在内的所有武器,在一个月内迅速镇压了全国的武装起义。这就彻底断绝了从内部解决问题的可能。难道伊拉克要等到萨达姆老死,再去试图解开这个死结吗?即便是等到萨达姆老死,他还有儿子、孙子,子子孙孙绵绵不绝,难道就让萨达姆家族的独裁统治就这样在伊拉克维持下去?”
国歌一时无话可说了。
[读书狼]继续侃侃而谈:“我正准备写一个《倒萨战争的‘高地亚之结’》的帖子。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打到小亚细亚高地亚城时,也就是位于今天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以西约100公里的地方。城中的神殿珍藏着一著名的‘神结’,谁也看不出绳子的头和尾到底在哪里。传说神谕昭示,凡是能把绳结打开的人,就能成为亚洲的霸主。这个‘高地亚之结’吸引了无数雄心勃勃的人,然而他们总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没有一个人能打开绳结。亚历山大苦思冥想时,脑中忽然想起传说中只是要求解开这个结,而没有提到必须要怎么解。他恍然大悟,拔出剑斩断了绳结。神秘的高地亚之结就这样被他解开了。今天同样在这片土地上,如何解决萨达姆独裁政权的问题也是一样的——谁说不能用剑?萨达姆独裁政权本身就是靠武力维护的,谁说不能用武力推翻?”
国歌至少嘴上还是不服气地争辩着:“你知道‘恶树结恶果’吗?知道美国提倡的‘毒树之果’法则吗?那个用剑解开‘高地亚之结’成为亚洲霸主的亚历山大。7年之后便死去,死时只有33岁,在位12年零8个月。他死之后他所建立的庞大帝国就四分五裂了。我相信,美**队最终会被赶出伊拉克的。”
[读书狼]依然嘴硬:“但肯定不会是在萨达姆的领导下的,萨达姆恐怕也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思维教练]劝解两人说:“你们两个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以后不要再用历史来瞎比喻现实。”
在关注伊拉克战事的同时,[思维教练]与很多人一样并没有忘记关注国内的另一个传言。最初知晓的消息是一个同学电话告知的,春节过后,一回到北京就接到朋友的电话,说是广东出现“瘟疫”,朋友那里因为恐惧已经在疯抢板蓝根了,问[思维教练]能不能给他寄一些回去。这一期培训班中没有广东学员,得不到直接证实;传统媒体上也得不到证实。此前[思维教练]曾看到网上论坛有人不断上贴提到这回事儿,但无一例外地都被版主迅速“咔嚓”了。后来有关广州的不祥之言越来越多,坏消息通过手机、短信和口耳相授等传播方式在悄悄蔓延:“广州发生致使命流感”,“几家医院有数位患者死亡。”其后在网络上各种谣言不胫而走:有人说鼠疫流行;有的说是不明病毒爆发;还有人说广州市正遭受生物武器袭击。
版主们再也拦不住了——此时的传统媒体已经失去公信力了。这期间只有广东省卫生厅在2月11日证实该省6个城市爆发一种流行性肺炎,当时,这种肺炎患者共有数百人,其中有多人死亡。这病最早在2002年11月在广东中山市出现。传播途径是近距离飞沫分泌物接触传播,医务人员因与病人有密切接触,受感染的机会极高。医务部门一开始称这严重肺炎为“**型肺炎”,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医学名词。——其实那只是个涵盖多种疾病的笼统说法,并非特指某种疾病。
传统媒体含糊其辞的报道很快就跟不上疫情和谣言的传播速度了。春节过后,网上最热门的词汇是“广东”、“肺炎”、“板蓝根”、“白醋”,广东,特别是广州,因一场传言和恐慌已经成为全国注意的中心。很多外省城市也出现了高价抢购药品甚至一度脱销的局面。人们从吃惊到猜测,进而忧心,迅速发展为恐慌。整个过程中,情绪比病情传得更快。政府、媒体和老百姓都陷入一次突如其来的危机中。之后不久,广东部分地区又出现食用盐和大米的价格飞涨,好在风潮不久得到了有效制止。
此时的培训班中,大家还挺同情地调侃着广东:怎么一下就处在水深火热中了呢?还说这段时间无论如何都不能到广东去,“**”似乎离北京还很遥远。三月下旬,传统媒体是属于伊战风云和随后的“两会报道”的。
伊拉克战争的进度特别是地面战的展开也大大超乎了人们的预期,这次美军却采取了与以往大不相同的策略——空袭与地面战几乎同时进行。在近几场高技术战争中,美军一般都在较长时间的空袭后,才动用地面部队的。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也是在空袭38天后才开动地面战的。但根据阿富汗战争的经验,拉姆斯菲尔德在对伊作战计划制定初期,便努力促使缩短空袭之后打地面战的时间。最初,弗兰克斯提出空袭14天,拉姆斯菲尔德争取再缩短;到2003年1月,作战计划中的空袭时间已缩到4天。但实际战况却是,空袭与地面战间的间隔仅为一天。2003年3月20日,也就是在美军大规模军事打击伊拉克的第二天,美国海军陆战队军车穿过科威特北部沙漠地区,向伊拉克边界推进。开始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22日,美英地面部队已进入伊拉克上百公里纵深地带,猛攻伊拉克军事重镇巴士拉……这甚至比美国自己的原计划提前了整整24小时。而实际的战争进程是:
A,19日下午1点,美特种部队潜入伊拉克境内开展48小时秘密军事行动;(按原计划进行);
B,19日晚9:30,美军实施“斩首行动”(新增计划);
C,20日晚10点,地面战开始(比原计划提前24小时);
D,21日下午1点,开始大规模空袭,即“震慑行动”开始(按原计划进行)。
对于地面战为何过早打响的问题?军事专家胡文龙谈了他的见解。他认为,只采取空袭的办法,难以达到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略目的,一是打不着。美军虽然有绝对的空中优势,有精确制导导弹、炸弹,但伊拉克军队有海湾战争的经验,用分散隐藏的办法对付美军,使美军空袭打不着;二是打不真。据悉,伊拉克军队战前曾经制作了大量的假坦克、假火炮、假导弹发射架,使美军空袭很难打到真兵器,美军在科索沃已经吃过这个亏了;三是打不狠。美军在明处,伊军在暗处,美军集中,伊军分散,美军的空袭很难消灭伊拉克军队的大兵团;四是打不好。伊拉克军队寓兵于民,军人与老百姓融为一体,美军加大空袭很可能造成大量平民的伤亡;打不好,国际舆论谴责也受不了;五是打不起。美国尽管是世界强国、世界富国,但持续使用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也不堪重负。
对于这个纯技术问题,“论坛枪手培训班”中学员们的意见倒是非常一致。[思维教练]事后总结了一下大家的看法是:美军这次从已开始就已经掌握了战场的制空权、地面部队的优势权和信息战的主动权。伊拉克的空军经过海湾战争军力已经明显下降,武器装备维护困难,地面部队的防空、火力和侦察受到明显限制,战前,伊军一些主力部队分散转移。美军此次较早出动一定规模的地面部队,很可能隐藏一定的战略企图——吸引伊拉克地面部队做一定的运动,或派部队对其袭击,有效地消灭伊拉克军队,特别是保卫总统萨达姆的主力部队。对于掌握了制空权,信息战的主动权的美国陆军的数字化部队来讲,发现目标就意味着摧毁。伊军为保存实力,防止美军空袭,部队基本化整为零,形不成大兵团抵抗,对美军地面部队根本形不成致命的威胁。
地面战的展开一下子把全世界人的注意力全都拴到了每天的电视新闻报道上来。如果说1991年海湾战争还给世界带来些震惊的话,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已经让人笑不出来了。两场战争的结果和过程,都像极了一场缺少刺激的、不公正的拳击赛:伊拉克战争军事上的胜负结果一点都不意外,奇怪的是整个战争的过程中竟然没有“战争”。回过头去,人们看到:自始至终,伊军雷达不敢开机,防空导弹不能发射。飞机不能或不敢起飞。战后,澳大利亚特种部队在伊拉克西部的一个地方,一次发现了保存完好的52架苏式战机,有而无用,等于没有。伊军防空体系完全失效,听凭美英狂轰滥炸。传统的空战彻底绝迹。传统的地面战役模式消失。战争成了单方面的摧残、蹂躏和屠杀。于是有了接踵而至的一系列军事上的土崩瓦解。12年前,伊拉克还有坦克师、还有空战、有百万大军和萨达姆防线;但现在却只有步枪和人体炸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