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微服私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斗转星移,光阴萌苒,岁月如梭,一晃二十年过去了
这二十年,中原的北地很不平静,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原本横跨东北关外、西北塞外这广大地域的由大辽族所建立的风光无限、强盛一时的庞大的大辽国灭亡了,作为大辽国的统治层主体、多次深入神州中原内部、野蛮地烧杀抢掳的大辽族也随之消亡了。
在大辽国的尸骸上,东北关外、西北塞外分别出现了两个强盛的野蛮帝国――大金国与大元国。东北关外的大金国,西北塞外的大元国,继承了大辽国的狼子野心,除了相互盯着对方的地盘之外,都对富庶繁华、物产丰盈的神州中原地区虎视眈眈,垂涎三尺。
尤其是大金国,二十年前大金族遭受大辽国大辽族的残酷剥削压榨,忍无可忍,被迫起事,消灭了大辽国大辽族的主力军,颠覆了大辽国,让一个庞然大物――大辽国的大厦轰然倒塌,在东北关外建立了大金国后,一时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不再满足于苦寒的北地,经常侵入大宋国,烧杀抢掠,凶戾残暴之处较大辽国大辽族人不遑多让,裸地把对神州中原的虎狼野心暴露无遗。
相比大金国的对中原的侵略行径、强烈的野心,大元国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明显意图,给神州中原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为大元国是一个好邻居,不过有时也不安分,会骚扰边关。其实,相比冲动的大金族人而言,大元族人更狡猾,他们明白谋定而后动的道理。二十年前,西北塞外的大元族,他们趁着大辽国大辽族人全力镇压在东北造反的大金族、对西北塞外的控制力减弱之时,趁虚而起,驱逐了大辽族的势力,建立大元国。由于大金族军队在正面战场面对的是大辽国的主力军,承担了大部分的压力,经过战火的锤炼,生与死的考验,战力比趁虚而起的大元族军队高出一大截,更加强大与凶悍。实力上的差距,让大元国比大金国弱小许多,大元族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专注于防范大金国的侵犯,少有对中原动手,不过边境骚扰是有的。
相比北地的风起云涌,风云巨变,神州中原地区则显得波澜不惊,相对很平静,还是那个曾经的年年岁岁向大辽国纳贡的孱弱的大宋国,只是现在纳贡的对象改为大金国。
这二十年来,大宋国内没有出现什么大乱,朝政平稳,歌舞升平,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大有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可惜,美中不足的是,大宋国的北部边疆时常会受到东北关外的大金国的侵犯。在这二十年里,大金国大规模的入侵,深入神州中原腹地达三次之多,给中原带来无数的灾难,其他小规模的边关袭扰事件多不胜数。在北地强盛的蛮族强国的眼里,富庶的大宋国同一只养得肥肥的牛羊没分别,等着他去享用。
面对北方的威胁,大宋国朝廷,上至九五之尊的皇帝,下至文武百官,不思进取,因循守旧,重文轻武,武备松弛,墨守陈规,安于现状,依旧抱着花钱买平安的思想,年年向大金国交纳数额巨大的岁贡,满足大金国贪得无厌的胃口,以为这样就能换来和平。
每当大金国的蛮族骑兵进犯中原的时候,蛮族骑兵行军神速、飘忽不定,让训练不足的大宋国官军疲于奔命,吃足了苦头,武将受朝廷派来的不懂军事的文官节制,在作战指挥上畏首畏尾,不敢放开手脚,无甚作为。所以大宋国官军抵挡不住大金国的蛮族骑兵,常常被蛮族骑兵杀得丢盔卸甲,望风而逃。
与丢城弃土、无力戍边守土的无能官军相比,北部地区的老百姓遭受蛮族侵略者残暴凶戾的烧杀抢掠,激发出强烈的求生意愿,自发组织起民团、保安团,在保境安民,保家卫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坚决抗击蛮族侵略者,在一次又一次的小规模的战斗中常常取得胜利,一次又一次地让野蛮成性的外族侵略者看到他们的坚强的抵抗意志与决心,心生惧意。尤其是江湖豪杰、武林侠客的加入,让老百姓的抗击更有力量,给蛮族侵略军造成重大损失,让他们感到兵力不足。在广大百姓的强有力抵抗之下,大金国的侵略军一次又一次地侵入中原,一次又一次地狼狈退出中原。正是由于广大黎民百姓的坚决抵抗,大金国侵略军的图谋从未成功过。
因此,经过战火的洗礼、磨练,大宋国的北部地区民风剽悍,人人都有一技之长,会一手防身之技。
一年前,大宋国老皇帝病危,指定的登上皇位的新皇帝让诸位大臣跌破眼镜,大吃一惊,为啥?老皇帝膝下有多位皇子,有实力皇子为了问鼎皇位而明争暗斗,争权夺利,相互攻击、倾轧,兄弟阎墙的事没少干,而继承大统的这位皇子并不被满朝文武百官看好,原因无他:实是这位皇子生性软弱,无甚突出才干,在诸皇子中显得很平庸,他很有自知之明,平时很低调,不显山露水,对朝廷的事务置身事外,不争权夺利,也不参予、不搅和诸位皇子的权利斗争。

新君继位后,满朝文武百官拭目以待,想看看新君的表现如何。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皇帝也不例外,总想标榜自已的文治武功,彰显自已的天子威严。前朝老皇帝继承大宝的时候,可是生猛的很,一连下了十三道旨意,罢黜了多位大臣,有的被送上了断头台,诛九族、三族,有的被抄家、贬罚边关,运气好的有的被迫无奈地解职、告老还乡,一时间满城风雨,弄得满朝文武百官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这个新君继位登基之后的表现出人意料,风平浪静,没有大动干戈,不像前朝老皇帝那样雷厉风行地整顿朝政,大张旗鼓地改革朝纲,把三把火烧得旺旺的,以便凸现自已的天子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这一年来,新君的施政方针沿用前朝旧制,没有造成改朝换代常常出现的前后不接的乱子,满朝文武百官放心了。新君对待诸位皇子也宽厚仁和,分封诸位皇子为亲王,让争位失利的诸位皇子放心:他没有害他们的心思。
政权实现了新老交接,新旧交替,平稳过渡到新君的朝代,政通人和,没有出现动荡不安的乱子。本朝新君被称为宋仁帝。
大宋国京都,皇宫。
一身龙袍的宋仁帝,年轻的刚继位一年的皇帝,嫌皇宫太闷,静极思动,想去民间体察民情。他的想法得到了年轻的皇后的赞同。
第二天早朝,金銮殿上。满朝的文武百官看着那个至高无上的宝座空空如也,不禁面面相觑,眼中的满含的心思让人不寒而栗:是不是朝廷要发生什么变故?要变天了吗?
御前太监宣读布宋仁帝的亲笔谕旨,说:“朕久居深宫,远离黎民百姓,恐不知民情,所以微服私访,在民间微服私访,体察民情,了解民计民生,民疾民苦;朕不在期间,国政由皇弟裕亲王吴天理监国。”裕亲王吴天理是宋仁帝的一母同胞兄弟。这下,文武百官的悬在半空的心方才落地:不是政变,没有变天。
皇宫的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后门,平常是低阶太监出入的出口。
五辆装饰豪华的马车陆续从深宫大院里出来,经过出口时,守门的太监、御林军官兵都伏倒在地。
五辆马车没有停留,从后门远出深宫,飞驰而去,扬起的尘土洒了太监、官兵满脸一身。
此后,数月,一位衣着光鲜、浑身贵气、打扮像富商的年轻公子,带着家眷、丫鬟侍女、仆人家丁,驾着马车,在大宋国的南方的许多地方留下了足迹。
大宋国南北方的分野,是以神州境内最大、最长的长黄江为界。
在南方各地,沿途所见,繁华热闹的都市,大街小巷商铺林立,酒楼、茶馆、当铺、钱庄、宾馆客栈、青楼、粮仓、赌场、绫罗绸缎庄、古玩字画的古董店等,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样样俱全,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的精美货品摆满了商铺货摊,多不胜数,宾客盈门,生意十分兴隆;街头巷尾,各种小摊摆满了街道,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宾客似云来,买卖十分红火;白天,都市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络绎不绝;黑夜,灯红酒绿,繁华夜景,依旧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派欣欣向荣、繁花似锦的盛世景象。
南方之行,让年轻公子一行体会到南方的精致、华丽。特别是那个自幼生长在深宫大院里、从未见过世面的年轻公子深有感触,他哪里见过民间的风俗,现在零距离接触到民风民情,感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好玩,连吃喝玩乐都能玩出新奇花样,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立即沉迷其中,流连忘返,不舍得离去。
那个年轻公子看着热热闹闹的繁华盛景,百姓安居乐业,心中好不洋洋得意,沾沾自喜:这都是自已的政绩、功劳,要不是自已举政有力,措施正确,现在哪来的这热闹繁荣、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想一年前,自已刚登基时,满朝文武百官谁都不看好自已,现在有这个政绩撑腰,他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