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捉拿凶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近一段时间应该让剧大侠好好跟着你,不要离开半步。”李瑾想起前日露面的剧信,想来这位当世大侠应该有能力保护袁盎。
不料袁盎淡然一笑:“老夫已经着剧信回去了,此番敌人绝非常人,老夫不愿剧家因此得祸。他本不肯走,老夫便假意着他跑一趟腿,恐怕得三月后才能回。”
李瑾心潮起伏:这是怎样的一个侠士?难不成还真到达了置生死于度外的境界?或许在某些人的心中,还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东西,这才值得为之抛弃生命。
李瑾知道多说无益,只得默默离去。心里盘算着是否采取一些措施?
但李瑾的措施还没想出来,就传出了袁盎被刺的消息。或许这就是他的宿命。
消息传来,满朝皆惊,李瑾也异常后悔,自己既已察觉到梁王的阴谋,劝袁盎多加防范,但为何不提前告知景帝,将危难化解于无形?
但仔细想想,世上哪有破案在行凶之前的道理?恐怕告不倒梁王,反倒搭进自己一条小命。人家再怎么说也是兄弟,而自己这升斗小民是随时可以牺牲掉的。
见识了皇室成员高超的演技,李瑾现在的处世哲学是:宁肯相信世界上有鬼,也别信皇室那张嘴。
景帝对袁盎的死非常震怒,立即将正赋闲在家的前汉中郡太守田叔召回彻查此事,并暗地里让王娡通知李瑾暂且做田叔的跟班,这让李瑾莫名其妙。虽然他与袁盎关系不错,也很敬重袁盎为人,但破案辑凶这类事情怎么也不该跟一个十四岁的小子扯上关系。
景帝的葫芦里肯定是有药的,但对李瑾而言,圣意如何只有天知道。
李瑾虽然心中忐忑,却不得不硬着头皮迎难而上。同时在心中,也确实有那么一丝为袁盎正名的意念,即便报不了仇,起码将袁盎遇刺的前因后果公之于众,让他了却心中对侠义之名的执着,为后世所称颂。
见到田叔,李瑾更加摸不着头脑,站在他眼前的是一位白须鹤颜的老者,精神矍铄,眼神浑浊,脊背微驼。看这架势,早就过了花甲之年,即便没有七十,六十九岁半是跑不了的。
李瑾很纳闷,皇帝不是想查案吗,找一个精干点的多好,派个快入土的老头子,难道是想放弃?
李瑾在纳闷,田叔看李瑾的眼神也充满惊奇,心说:陛下派个什么样的助手都行,怎么偏偏找来这么一个小孩子?
这一对老小不合时宜的出现在案发现场,让众人都为之一惊,成为比案件本身还具有轰动性的谈资。
李瑾甚至在心里产生了一个这样的构想:景帝派出一老一小,都不像是查案的人,莫非是在暗示着什么?刺杀袁盎的凶手其实根本不用查,用**都能想出来,但堂堂梁王,又岂可随随便便就关押治罪。现在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景帝用这一对老小,意在走走过场,对案件冷处理,对梁王敲山震虎即可,不必赶尽杀绝。
李瑾想了半天,自认为天衣无缝,正替袁盎感到悲哀,忽见田叔接过侍从先前在尸体身边发现的一柄断剑,经过一阵推敲,确定是梁王府的兵器无疑,田叔更是凭借丰富的阅历和对梁王府人事的认知,推断出幕后指使是梁王刘武,而策划之人必是梁国门客公孙诡,羊胜。田叔的形象突然间似乎变得干练起来。
李瑾听得这两个名字,心中直想大笑:原来对人物刻画脸谱化的毛病不是仅存在于后世的电影中,便听这两位的尊姓大名,就知道不是什么好鸟。这两位的父母也太不负责了,一点专业精神都没有。

虽然好笑,李瑾也明白此时此地不适合有笑声,只得勉强做出一副哭腔,对袁盎的家人进行了询问。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原来刘武先后派了三批刺客,第一个到长安后便四处打听袁盎居所,并由此在百姓口中得知袁盎的为人,心中敬佩,实在下不了手,在长安逗留几日便离去;接着刘武派出了第二个,这位也没什么职业道德,在探听袁盎的侠义之风后,不仅下不了手,更是亲自到袁盎身前对他发出预警;事不过三,后来刘武才终于找了一个有职业道德的杀手
李瑾心中一阵感慨:这就是侠士。在这个重然诺的时代,居然有视名誉为生命的侠士为了一个老头子背弃主子所托,原因只有一个:这老头子才是真正的大侠。
后世动辄用一些溢美之词渲染一些有地位的长者:用品格感染人,用真情打动人。其实这样的语句用在袁盎身上倒挺合适。
案情一直是明朗的,凶手一直是暴露的,但由于凶手的特殊身份,使得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前,所有人都只能装傻充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田叔带着李瑾向景帝汇报案情。景帝闪动着他冰冷的眸子,关切的问:“事情查出来了吗?真与梁王有关吗?”
李瑾正想插嘴,肯定景帝的判断,不料田叔却轻声说了句:“陛下不要再过问此事。”
“这是为何?”虽然是提问的语气,但李瑾却看见景帝微微点了点头,看来早已是胸有成竹。
“此事与梁王有关,梁王若不为伏法被斩,则坏律法;但梁王深得太后喜爱,若陛下将梁王治罪,太后必定寝食难安,陛下便是不孝之举。”会为皇帝着想的臣子才是好臣子,李瑾现在是体会到了这一点,臣子若为皇帝着想,皇帝也定会为臣子着想。
景帝点点头,表示默许,淡淡的问道:“那依你之见,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虽不能将梁王治罪,但一定要将此事大肆宣扬,让太后知晓。如不出我所料,谋划刺杀之举的必是公孙诡,羊胜两人。臣愿使往梁国,将两人逮捕归案,也算还袁公一个公道,同时对梁王也能有所警示。”田叔不断翻动干焉的双唇,下巴上的白须一抖一抖,背依旧驼着,但他的形象开始在李瑾眼前高大起来。
景帝批准了田叔的计划,并对李瑾嘱咐道:“你且跟着田大人多多历练。”
这时李瑾才明白了景帝的苦心:用年迈的田叔并不是想放弃,而是想利用田叔的智慧稳妥的处理此事,倘若换上一个年轻气盛的,说不好便剑拔弩张;否则就是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都对此案不利。
从这点来看,景帝的眼光很贼,看人很准。
而之所以搭上他这个添头,完全是为了让他多接触事情,有所历练,这样看来,景帝极有可能将他作为未来刘彘的心腹在培养。
李瑾忽然觉得做皇帝其实很累,需要考虑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像刘荣,刘武这般冲动易怒之人,或许还真不是做皇帝的料。
李瑾跟着田叔出发了。在出发之前,他向王美人及刘彘作了汇报,并专程到平阳府向公主辞行。现在他已经不自觉的将平阳府视为“娘家”,而平阳公主每次见到他也会兴高采烈。但据卫青私下对他讲,平时公主大多时间都很寂寞,时常在叹息。
梁国是军事要冲,当年七国之乱的主战场,但绝对不是一个好客的国度,特别是对于田叔和李瑾这样“不受欢迎”的人而言,梁王采取了断然的措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