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选择(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完了戴雨农送来的调查报告,委员长沉吟了半晌才问道“雨农,你觉得这一系列的事情当中谁才是最为关键的人物?”
戴雨农早就想好了这个问题,所以立即回答“校长,学生觉得应该是那个叫王剑华的年轻人最为关键,首先他在来到小王庄之前的经历,我们一点也没有查到,他就好像是凭空从地里蹦出来的一样。其次敬斋先生虽属社会名流,但一直只是本分经商,从无与异党分子有过接触,政治倾向也更偏向于我们一方。黄飞凡长期留学欧洲各国,潜心攻读医学,回国时间也不长,之所以参与进这一系列事情中来,应该是由于需要他的医学知识,所以此人也应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王剑华出现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先是那家贫困的农户突然变得富裕了起来,接着黄飞凡辞去了高薪的工作,搬到小王庄参与研究药物,不久后黄开始给人治病,但选择医治的对象又全是无钱看病的穷人,这点就非常可疑了,以黄的资历完全可以选择在协和医院进行对病人的医治,可他却没有这么做,那估计只有两个可能,一是他们对这种新研制出来的药物没有把握,所以先找些穷人来医治,就是医出了什么问题,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二就是他们不想让人知道他们拥有这种药物,具体是属于哪一种情况,现在还很难确定,二者兼而有之的可能性最大,但从他们医治的效果来看,他们研制的新药物应该是有效的。
而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就是,他们竟然在七七事变前就开始举家迁移,而且据调查,为了能在短期内卖掉敬斋先生在北平的全部店铺和房产,敬斋先生还不惜压低了卖出的价格,这可是损失了不小的一个数目啊!他们凭什么断定北平一定会沦陷?这点非常的耐人寻味啊!
敬斋先生卖掉北平的资产后,又非常准确的选择了在重庆购置大量的房产和土地,现在的价格和他买进时的价格进行对比,已经完全弥补回了前期低价卖出时造成的损失,按现在的行情走势看,他如果能够等待一段时间再出售,反而可以净赚不少的钱,这种商业眼光也不能不让人佩服。
可敬斋先生居然丢下这么大批的资产和黄飞凡一起去了美国,并把家眷也一起带去了美国,虽然还不知道具体的原因,但肯定不只是躲避战乱那么简单。而且这两人一到美国,就很快出现在了司徒先生的家里,从司徒先生给予他们的照顾和相互之间的来往密切程度上看,他们应该以前关系就很好才对,可我们又怎么也查不到这两人以前与司徒先生有过任何的交往,甚至几乎可以肯定他们之前连面都没有见过,可司徒先生又为什么那么照顾和信任他们?这又是一个很大的疑点。
说到王剑华这个人,疑点就更多了,此人据见过他的多个小王庄村民确认,此人年龄绝对不超过二十岁,并且除其家人外,基本不与人交往,不知是不喜欢与人交往,还是不想让人了解他太多。从一系列事情的发生时间和前后关连上看,研制新药物和举家迁移应该都是出于此人的谋划,敬斋先生和黄飞凡对此人也非常的信任,王、黄二人去美国也很有可能是此人的安排,这样就可以解释此前为什么查不到此人在国内的踪迹了,因为此人是从美国回来的,在国内当然就查不到此人的踪迹,我们还可以猜测此人在美国时,就与司徒先生有着非常良好的关系,也正是由于此人的原因,所以才导致司徒先生非常照顾和信任王、黄二人。可一个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人,怎么会选择去了延安就实在有点令人费解了。
再看看此人到延安以后的所做所为,此人既擅长制药,还擅长养殖,同时还具有超常的个人作战能力,从八路军给其的职务上看,此人应该还具有一定的作战指挥能力,具体水平如何就无法调查了。
擅长养殖,美国的农业很发达,所以此人会此技能也不出奇。擅长制药,说明他的文化程度不低,应该受过良好的教育。能够指挥作战并且个人作战能力十分突出,按此人的年龄来说,只可能是出身于军人世家或者上过军校,虽然见过此人的所有人都说他长的是一副标准中国人的模样,但并不能依此确定他就一定不是混血儿,所以不能排除其出身于军人世家的可能性,至于上过军校那也肯定是上的国外军校,国内军校没有任何与此人相符的记录。此人如此多才多艺,实在不可多得。而且如果这一系列的事情均为此人策划,那就更是罕见的奇才,可惜却去了那边。但学生可以确定如果想要了解这一系列事情的真相,此人绝对是最关键的人物。”说完偷偷的看了一眼校长的脸色,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他暗暗的松了口气。
校长听完戴雨农的分析后陷入了沉思,过了五分钟左右才问道“此人能否确定为异党分子?”
戴雨农稍微犹豫了一会儿答道“不能,但此人肯定是亲共分子无疑。不然学生实在想不出他去延安的理由,而且还把家眷也一起带了过去,虽然只是几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干亲,但从学生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此人对他的这些干亲十分的看重,相互间的关系和感情也非常的好。”
“雨农啊,有没有可能是他的那些干亲想要去延安,他只是跟随前往的呢?”
戴雨农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绝不可能,此人出现以后,那农户家中的一切事务都是由他做主,那家农户也完全没有可能是异党分子或与异党分子有过接触。”
“那把他拉到我们这边来的可能性你考虑过没有?”
“学生考虑过,但此人现在一直待在八路军军中,接触起来非常的困难,而且他的干亲一家还在延安,他也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同时此等人才对方也不会不重视的。”
“难道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就任由对方得到此等人才?”校长的口气开始严厉了起来。
戴雨农急忙道“不能为我所用,就应该立刻除掉,还请校长决断。”
校长一听这话反而更生气了,用手指着戴雨农道:“蠢,此人与司徒先生的关系都还没有搞清楚,此人的家世更是一无所知,你怎么能贸然决定这么干呢?如果此人真和司徒先生关系密切,万一还有亲缘关系,而且万一此人再有良好的家世。那我们这么做不是陷自己于被动之中?而且就算此人与司徒先生没有什么关系,家世也无出奇之处,就凭王、黄二人对其的态度,要是此人出了什么事,那两人难保不会为其奔走呼号,这对我们的形象也很不利啊!而且此人都还不能确定为异党分子,就这么贸然将其除去,也有点太浪费人才了啊!”

戴雨农拿出手帕擦了擦头上的汗,又仔细想了想说:“学生考虑能否升他的官,八路军不是刚刚连打了两次胜仗吗,而这两次胜仗又都是他所在的那支八路军部队打的,干脆就把这支八路军部队予以扩编,给上一个正式的番号,再把这支部队调到西安进行整补,这样我们第一可以方便接触王剑华,第二还可以削弱八路军的力量,而且这支部队要真是那么能打,把它掌握在我们的手上也是很有必要的,只要这支部队和王剑华都到了西安,想怎么办还不是校长您说了算。第三还可以大力宣传,让民众看到校长不计党派有功就奖的宽阔胸怀。”
委员长稍作考虑,也认为这是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而且他认为这个王剑华要真是在美国长大的,无论有没有参加对方的组织,只要许与高官厚禄,诱与金钱美人,一个二十岁都不到的年轻人,难道就具备了抵挡住所有诱惑的坚强意志?同时他也想了解一下八路军的真实战斗力,以便在今后怎么对待八路军的问题上有个参考,唯一可虑的只是对方不肯接受相应的调动了,但就是这样,也正好可以让民众们看看对方不顾抗战大局、只顾自己私利的真面目。
正在委员长还没最后决定给这支八路军扩编到什么程度的时候,3月14日上午,委员长又再次接到了八路军的报捷电报,看到还是这支八路军又几乎全歼了一个日军大队,他觉得不能再犹豫了,所以立即下达了那份委任状,并命令军政部立刻把这支部队调往西安进行整补、扩编。
八路军总部收到国防军事委员会和军政部发来的电报,各位首长一下子都有点反应不过来,这委员长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大方了,当初红军和南方游击队改编的时候,委员长可是小气得很呐,这次竟然一下子就给了一个旅的番号,还要部队开到西安去补充扩编。
可仔细一研究电报内容就发现问题了,虽然给了一个旅的番号,还明确要给予补充,但电报里并没有提到这个旅以后的归属问题,而且王剑华只是个副营长,为什么突然把他任命为了副旅长?而委员长又是怎么知道有王剑华这个人的?为什么对王剑华那么重视,竟然给予了破格提拔?
这一堆的问题不解决,这部队拉出去好办,再想拉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而且这王剑华虽然并不知道本党的任何秘密,但他脑子里的东西可是不少,抖出来就有用,天知道这小子还有多少东西没有露出来,去到国统区后,万一他改变了立场怎么办?最大的问题还是委员长如何知道有这么个人的,而且从对他的重视程度上看,对王剑华的了解肯定不是一点半点,这就说明八路军内部肯定出了问题,不然就是王剑华本人与国民政府方面有了联络,可他一直呆在延安和部队,他是怎么把消息送出去的?对方又是怎么联络上他的?这些问题不搞清楚怎么能让大家安心?
可这军政部的调令又催得那么急,时间紧迫啊!八路军总部立刻把情况上报了中央,同时命令晋察冀军区立刻把王剑华秘密的控制起来,尽快调查清楚他有没有与外界联络过,如果有又是通过什么人、什么方法联络的。
所以就有了王政委接到的那个有些蹊跷的命令,也就有了随后发生的事情。
大队长看完这两份电报,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毕竟他只是个军人,虽然打仗的水平不低,可这政治斗争的水平却还有待提高。同时王剑华的很多情况和在延安所做的很多事,出于保密的原因,他也并不清楚。
大队长虽然对王剑华的高升觉得有点突然,但也没有感到有太过分的地方,这小子要不是自己不想当官,而且又不肯参加组织,凭这小子的贡献怎么也不会还是个副营长,虽然年纪小了一些,但红军时期连十五岁的师长也有过,十七、八岁的团长更是常见,这没什么了不起的。
看首长们的表情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可自己实在是不能从这么两份电报里看出什么大的问题来,可首长们不说,自己也就只能坐着不吭气。
还是政委首先打破了沉默,“我看我们大家也别这么干坐着了,这样也解决不了问题,我的意见是明天先把王剑华的两个警卫员叫来问一问,他们都是党员,又一直跟在王剑华的身边,要是真有什么情况,他们应该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再等一大队王政委那里的调查有了结果,事情也就清楚了。在这之前我们还是要想办法稳住王剑华,这小子脾气比较倔,又不是我们组织的人,对我们的审查程序也不了解,而且他对我们的贡献也不算小,如果贸贸然的对他进行审查,估计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万一再搞出点什么事来,那就更是乱上添乱了。在得知真正的原因之前,无论是冤枉了他,还是激怒了他,对我们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我们还是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然后汇报给上级,对王剑华怎么处理我们绝不能贸然行事,就当给他放几天假吧。”
大队长听政委这么一说,有点摸不着头脑了,罗主任一看他的样子,就给大队长讲了整个过程,并把八路军总部的电报内容也告诉了大队长,毕竟调查结果出来以后,如果王剑华没什么事的话,以后还要和大队长长期相处,对这小子多点了解也是好事,不过罗主任讲完以后还是一再叮嘱大队长一定要保密。
听完罗主任的介绍,大队长脑子有点反应不过来,这小子原来还有那么多其它本事啊,在自己手下做个副营长还真是有点屈才了,也亏得这小子还乐此不疲,没有任何不满的意思。越是这样自己也就越喜欢这小子了,按这小子的性格,如果这审查的事处理不好,还真有可能无法收拾,而且根据自己对这小子性格的了解来说,直接告诉他事情的原委还更好一些,免得这小子一个倔劲上来,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那可就糟了。想到这里大队长急忙把自己的想法向四位首长做了汇报。
听了大队长的意见,罗主任第一个表示同意,毕竟从罗主任和王剑华的那次长谈来看,这小子的性格还真是大队长说的这种情况。司令员、政委和参谋长交换了一下意见,觉得这样做也好,如果有问题也可以看看这小子的反应,如果没问题也能尽量避免误会,于是决定由罗主任和大队长负责与王剑华谈话,政委则负责向王剑华的两个警卫员了解情况。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