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用多久,冀宁就看到了我的摘抄本。那时候,我的摘抄本已经发展到了三大本。有现代的名人名言,有古代的诗词歌赋,还有一个专门积累的和新闻报道有关的东西。冀宁借去了那个我从书里摘出来的名人名言的本子,把它全部的抄了一遍。从此以后,她就象有了一个借书的计划一样,凡是本子里有什么书的名言摘抄,她就点着名借那一本。后来,她又把那古代诗词摘抄本借去了,又都原原本本地抄了回去。
这中间陆陆续续的,我和她接触得多了,谈的话唠的磕也多了,这时候我才发现,她还真是挺有文学细胞的,不但对一些书很有一些个人的看法,有时候还会冷不丁的弄出来一两句古诗什么的。不过这也挺好的,我毕竟多了一个有共同语言的人,虽然这个人是一个女兵。
本来男兵和女兵之间,基本不会在一起谈论婚丧嫁娶这一类事情的。时代很纯洁,人也很纯洁,就是男兵女兵在一起瞎聊的时候,一般也不会随意的触及到这些事情。但是有一个场合好像是个例外,我们能够说一些生活上的话题,因为这就是一个生活的场合,就是我们机关干部灶包饺子的时候。
我到现在也不是很明白,部队食堂为什么也要包饺子。要说包饺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的精粹,是我们民族的传统食品,是举世闻名的拳头产品,这我都理解。包括我家在内的绝大多数的华人家庭,春节年夜饭,饺子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不仅如此,“上车饺子下车面,”诸如此类的规矩,也足见饺子的社会地位。
然而在部队里包饺子,往往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欢迎。虽然包饺子的次数绝对地是不多,甚至可以说是极少,也就是春节、国庆这样最重大的节日,才可能会有机会包一次。我在部队许多年,包饺子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就稀少到这种程度。但是很多人就是不欢迎不赞同,也就根本不给你参加,反正包饺子也不是什么正规的操课和工作,愿意去不去。

因为部队里包饺子有个规矩:自己动手,谁包谁吃。原则上说,你没参加包,也就没权利吃,团领导也一样。要不然,只有几个人包,谁都来吃,那几个勤快人累死也供不上啊。所以,包的时候的人不多,吃的时候当然也多不了几个。除了几个脸皮厚的,别人包好了煮好了的时候钻进来,还假装不知道今天包饺子。
不愿意参加包饺子的人,有各种原因,但是不外乎三种人:不愿意吃饺子的、不愿意包饺子的、睡懒觉不起床的。不愿意吃饺子的好理解,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加入了这个队伍,我们家族的几个半大小子,全都坚决反对吃饺子,所以每当包饺子的时候,还要预备几个炒菜给他们。至于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喜欢吃饺子,而且人数还呈急剧上升的势头,我不明白,这也不是我研究的内容,但是我是实实在在地为饺子的命运担心哪。
不愿意包的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会包也不好意思去白吃,要面子不要肚子。另一种是不愿意费那个劲,不愿意干家务活的,也根本不去吃。至于睡懒觉的,就好理解了,而且我也特别理解。那是因为包饺子都选在星期天、节假日的早饭。九点开饭,七点就得到食堂干活。你想,好不容易有个星期天、节假日,可以不用出早操,可以睡懒觉了,所以坚决不去参加包饺子。
每次包饺子,我都参加,虽然算不上积极分子,但是至少也属于劳动模范一伙的。我并不是不想睡懒觉,我也不喜欢那些家务活,其实我就是觉得我要吃东西才行,不吃饺子吃别的也行,不过没人给你预备别的东西,要想不饿肚子,就得老老实实地去包饺子。再说,包饺子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倒是闹哄哄的挺热闹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