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一年国庆节包饺子,我和大喇、老李几个人起床就去了。一看先来的三个桌,人都凑满了。正愁人手不够,正好冀宁和海宁进来,她们都是刚提了干,穿着“四个兜”,第一回参加干部灶包饺子。我们就自动凑成一伙,到炊事班领面领饺子馅,又到随军家属那借擀面杖,然后就开始包。
你别看人手不少,可是能顶硬的没几个。会擀饺子皮的更挑不出几个来。我们这一伙八个人,就我一个会擀皮的,那么三两个能包的,其他的就都是所谓的“饺子腿”了,就是前后跑腿当小工的意思。大喇和冀宁会包,还有刘收发半会不会的。我一个人擀饺子皮,伺候他们三个富富有余,还有些轻轻松松的。
冀宁看我呼噜呼噜地擀饺子皮,一个一个又快又匀称,那高挑的眉毛挑的更高了。“想不到你还有这两下子!”我不经夸呀,马上就吹起来。“何止这两下子!煎炒烹炸,你说咱啥不会?”别人都笑,可冀宁却一本正经地问:“你练过呀?”“这是什么话?这点破事还用练哪?”
吹归吹,我还是告诉她,我家的孩子,虽然都是城市长大,家境也还不错,但是从小都锻炼着干家务活。我是个男孩子,当然也少干不了。倒腾煤劈拌子,点炉子刷碗倒炉灰,就连洗全家的衣服,也是轮班干。我爸我妈忙,有的时候真顾不过来,我们就得自己照顾自己。我给大家讲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事,反正是包饺子,就是瞎聊天,才有机会说一些生活上的事。

我说我小时候,是十岁还是多大记不清了,我爸出差,我妈有病住院,我们几个孩子要自己给自己做饭,还要给我妈往医院送饭。我们也不会做啥,再说也没钱买好吃的,每天就是一样主食一样菜。送到医院病房,同病房的人就逗我们:“又是大米粥炒土豆丝?”我们也不知道说的好话赖话,就知道傻呵呵地回答“啊!”
冀宁一边包,一边静静地听,一个饺子反反复复地捏了好几个来回。嘴里还念叨着:“看不出来呀。”
辛阳进来,一看我们这一伙,不管多少人就加入了进来。没几分钟,他就对冀宁包的饺子提起了意见。他说:“冀宁,你看你包的,就这么一点馅,瘪瘪瞎瞎的。谁愿意吃呀!”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冀宁包的饺子,馅放的少,边又捏的细,一个一个慢慢的捏,有的还捏出花边来。好看确实是好看,可我不太喜欢。但我没机会说呢,辛阳先挑毛病了。他还在那说着:“你捏的边太大,装不进去馅!”
冀宁也挺不住了,就辩解:“我包的多好看那,再说也容易煮熟呀。”辛阳还在那里继续“饺子是给人吃的,不是给人看的。好看又啥用!你看人家大喇的,这一个一个多实惠!”
是呀,大喇的那些,包的也太实在了,都快赶上新兵连的大包子了。不说还好,一说大喇的饺子,冀宁马上有了新的理由,“他包的下锅一煮,肯定全变成片汤。”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