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3章 北海传说之人与兽(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纪元1701
0093章北海传说之人与兽(中)
北海的骑兵极少游牧人家庭出身,不同于明朝某些骑兵主力主要为蒙古归化明朝的游牧人,大多是出于理想、爱好和责任感,志愿参加骑兵的青少年,确有少数骑兵士卒仅有十六周岁,不过此时的习惯以虚岁计算,加上头尾,招募骑兵的时候,少数自报十八岁的大孩子也通过了技能测试和文化考试,混进了光荣的骑兵队伍。因为北海招募骑兵的数额很少,而且给骑兵制定的军饷和奖励极其丰厚,加上骑兵一向是这个时代最拉风的兵种,因此考试内容在这个时代来说具有相当难度。除了基本身体素质外,庄不鸣把后世招飞的一些体检内容都搬了出来,不然报名的人太多,怎么才能决定收哪个。而且破天荒的第一次在招兵中采用了文化课的笔试,以往任何招兵接待处都是一帮粗人,只有北海骑兵的招募吸引了来自北海工读学校和军校的学员,最后在二百出头的骑兵中,来自这两个学校的学员有近五十人,占近四分之一。可以说,庄不鸣的最铁杆追随者中,北海骑兵营的比例最高,因此北海骑兵营的装备和坐骑都是不惜工本的做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些骑兵们对爱马的照料,也花费了他们极大的心血。
马是很敏感而有感情的动物,对伙伴的认识,不仅有敏感的听觉,灵活的耳朵可以在不转动头部的情况下转动耳廓,把方向对准可疑声源。同时嗅觉也十分敏锐,可以很准确的用嗅觉分辨伙伴和威胁。不过与高水平的听觉和嗅觉相比,马的视觉比较逊色,两只眼睛分隔在头部两侧,两眼之间的距离较大,视野重叠仅有百分之三十,因此马的距离判断能力比较差。同时马眼的焦距调节能力比较弱,根据北海军马场测算的资料,马眼对五百米外距离的影像相当模糊,只有对较近距离的物体才能很好分辨形状和颜色。不过马眼的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特殊的照膜,感光力强,在光线昏暗的夜晚也能看见近处的物体。加之马的脖颈灵活,躯干不动,转动头颈,两眼视野加起来,就能看到周边近处全方位环境。马的这些生理特点,也是人和马之间互相取长补短的互补性增强,也是马愿意和人成为伙伴的重要原因。马通过和人共同生活,由人提供食物来源和安全保护,把野生马觅食和逃脱天敌的时间改为人服役。
马的视觉缺陷由骑手的观察和操纵弥补,人眼在马眼的较弱功能方面明显超强,正常的人眼裸视距离很远,如果排除地形遮挡和恶劣气候的障碍,裸眼可以在夜间看见二十七公里外的烛光,白天在气象好的时候可以在海上看见六公里外的船只,如果在飞机或高山上,眼力可以看到三百公里外,如果在有人造地球卫星的年代,人眼可以看到星空中一千公里外的小小体积的人造地球卫星。事实上,大多数灵长类动物最优秀的天然长处,就感官而言,以视力最强。北海夏军的掷弹兵营数千步枪兵,就有几个特出的天生射手,可以用经过特别挑选,精准的有效射程千米的6.5毫米半自动步枪,在不使用光学瞄准具辅助,仅用步枪自身的准星瞄准,在气候环境稳定的时候,裸眼瞄准,爆头射杀旷野中的哥萨克骑兵,战绩最远距离在八百米外。这里面除了偶然因素,确实有极少的人具有超强的远视能力,加上高明的射击技巧,对环境气候的精确估算和经验弥补,配合高精度的远射程步枪,挑选品质最好的子弹,经过无数次实弹练习巩固枪感,的确可以裸眼瞄准,远距离精确杀敌,不过这种人属于特殊精锐,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种,北海出身猎户的步枪兵相比其他兵源的射击平均水准确实更高。
北海军马的培养经历,验证了进化论的物种演化原则。为了提高骑兵战斗力和军马的优选特性,越是人工培养的高品质军马,其野外自行觅食能力越差。无论平时驻扎,还是野战宿营,北海自产军马需要人工大力干预饲喂,军马饲料的后勤供应越来越专门化,绝不可能指望军马在野外宿营地独自觅食。马在自然环境下很难遇见过于丰富的食物来源,换句话说,马的天性不止饥饱,遇见好吃的合胃口饲料很容易过分吃撑,造成肠胃胀气生病,甚至造成死亡,而且马没有记性,这次吃撑了,下次遇见好吃的,会再次吃多不化,给自己找来病痛。因此骑兵们照顾自己的爱马十分辛苦,常言说马无夜草不肥,为了给坐骑补充白天训练或作战的体力消耗,骑兵们每天晚上都要分多次给爱马补充饲料,每次不给过多,等马略微消化一段时间再喂下一次,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晚上一次次的起床喂马,如果一次给多,爱马不知饥饱,吃多了会胃胀生病,喂得不够,爱马体力无法及时恢复,时间略久就造成宝贵的战马体力衰竭,缩短战马的服役寿命,如果上了战场,战马就是骑兵的另一条性命,不爱护战马,离不要命也没多大区别了。这种辛苦对马来说其实没什么,马睡觉并不是天黑睡,天亮醒,而是不管白天黑夜,随时站着,卧着,躺着,都能睡,每天成年马会睡七八次,加起来六个小时左右,只要不是走路,吃食,在感觉安全的时候随时能睡。马对睡觉没什么讲究,人可不一样,骑兵们白天训练或战斗,晚上还要伺候爱马,那个辛苦非常人所见,晚上骑兵起床若干次喂马的时候,大多数人正在熟睡呢。骑兵是人马配合的产物,除了人和马各自的优选,更重要的是人马之间的协调配合。这里面需要人的方面付出更多的主动和辛苦。马通过和骑手的默契沟通,可以用声音,接触等多种马能感知的形式,来接收骑手的各种信息,然后配合骑手做出响应。步兵们总看着骑兵们骑着高头大马,平时威风凛凛,作战时风驰电掣,杀气腾腾,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北海骑兵背后的辛苦和血汗。
做到人马合一的骑兵,在作战过程中,如果其中的一部分受损,往往意味着这个人马协调的合体单位功能下降,甚至失效。骑兵不仅组建和训练中成本极高,在作战中一旦人马其中之一受损,就意味着这个骑兵的战斗效能消失。骑兵高大矫健的身影,在威风八面的同时,也是所有远射武器的最佳目标。俗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话很有来历。北海骑兵营目前经历的最激烈战斗,是与哥萨克部落骑兵的正面交锋,正面战斗次数很少,多半是在北海远征军步兵击溃哥萨克部落主力后,北海骑兵营随后追逐哥萨克败逃者。在这些不多的实战中,北海骑兵营总结了一些敌我双方的战场经验。骑兵面对敌人正面的时候,矮身低头,尽量压低人的正面投影,可以略微减少被敌人正面远程射击命中的几率。如果敌方没有速射武器或面杀伤武器,此时骑兵正面向敌为最佳,而且这种姿态可以由骑手观察正面敌手的反应,然后骑手操纵坐骑响应,采取合适的应变制敌方案。此时的侧面如果暴露在敌人远射武器面前,那就相当危险,不过目前除了北海夏军的特殊兵种,其他各国都没有足以威胁骑兵的单兵速射武器或面杀伤武器。
哥萨克部落骑兵在与北海远征军的屡次交战中,迁徙队伍和宿营地外围的哥萨克斥候骑兵被北海掷弹兵的6.5毫米半自动步枪远距离压制,不仅伤亡惨重,更重要的是难以向本队和营地中的首领回报遭遇危机的详情。尤其北海掷弹兵营通过战斗经验总结,特选部分精锐射手作为狙击手,观察手和狙击手两人一组,观察手携带大倍率望远镜、自卫用的战斗霰弹枪和转轮手枪,和狙击手一起伪装潜伏,观察手负责发现并选择目标和变换最优狙击阵地,狙击手养精蓄锐一枪制敌,观察手和狙击手如同一个整体,观察手是头脑和耳目,狙击手是观察手延长的打击手段。因为目前大多数北海狙击手没有配备光学瞄准镜,这种专业化的高精度光学器械仅有来自穿越物资的储备,北海玻璃厂的最高端成功产品中,最好的也就是配给观察手的这种又沉又大的铜制双筒六倍望远镜,这已经让狙击手们欢喜不已。在这种条件下,北海狙击手的通常作战射击距离在一百米到五百米之间,往往两到三个狙击手同时对付一个目标,分别瞄准人马射击,某些北海狙击手出于对骑兵坐骑的恶趣,时常喜欢在侧面射击哥萨克骑手的坐马,而哥萨克骑手即便自身没有中枪,一旦在野外失去坐骑,长期骑马形成的罗圈腿让他们在平地上都跑不快。这意味着在北海远征军本身就有武器性能优势的时候,四到六个人在哥萨克骑兵武器威胁距离外埋伏,放心大胆的狙杀一个哥萨克骑手,这个可怜骑手的悲惨前景可想而知。

起初遭遇狙杀的哥萨克部落往往大举出动部落骑兵追击报复,这种反应正是以步兵和骑马步兵为主的北海远征队指挥官最期望的结果,下一步就是选择合适而安全性较好的伏击地点,尽快布置拉线触发地雷、定向地雷、绊马索和陷马坑。尤其陷马坑的成本付出最小,最阴险,仅仅在骑兵可能通行的道路上密密麻麻的挖只比马蹄略大的浅坑,深度刚好陷入马匹的脚关节,后来北海机械厂专门为此开发了专用的工兵铲,有了这种特制铲子,挖坑更方便快捷。在情绪激动的哥萨克骑手催促坐骑奔跑的时候,如果不幸中招,在人马合起来的巨大惯性作用下,一个小小的陷马坑就可以轻松折断那匹不幸落难的马儿小腿,这样的伤马只有死路一条,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幸运的骑手可能只是摔个灰头土脸,不幸的可能会摔断脖子。这仅仅是一系列阴谋的开始,被对手阴险手段激怒的哥萨克骑兵满腔愤怒的绕过已发现的绊马索和陷马坑,为此不得不降低行进速度,当他们看到似乎在亡命逃窜的敌人之时,往往奋不顾身的骑马追杀,然后再次在敌人故意引导下落入绊马索和陷马坑,重复以往的循环。这种追赶,停顿,再追赶,可能持续多次,只有最坚韧,最无畏,最能打,而且骑术最好的哥萨克骑手才不至于灰心返回,不过人马的体力和精神都下降了很多,对周围远处的危险,警觉性会下降很多。此时往往被北海狙击手趁机在远处杀个回马枪,使得被骚扰的哥萨克们再次情绪愤怒在体力不足的情况下投入追杀,进入下一次循环。如果北海指挥官的削弱目的已经达到,手里的战斗力具有全歼追兵的实力,哥萨克们就有幸进入早已预备的地雷阵。随着绊发雷和定向雷的轰鸣,哥萨克骑兵陷入混乱,然后埋伏的掷弹兵们用半自动步枪为还活动的哥萨克人马点名,手持战斗霰弹枪的猎兵用扫帚般的霰弹轮番轰击,清理突破步枪弹雨仍旧接近的哥萨克骑兵。在哥萨克骑兵阵型彻底崩溃,四散逃跑之后,就轮到北海骑兵营的随后追杀,北海骑兵通常不投入战场正面冲击,仅在外围追歼逃敌,尽可能做到不放走一个。至于仍在顽抗的战场核心,由猎兵手持上了刺刀的战斗霰弹枪清扫,如果遇见凭险固守的硬骨头,就由半自动步枪精确点射,如果还不能奏效,就轮到14.5毫米的重步枪进行突破,如果还不行,最后就是掷弹兵的手榴弹、燃烧弹、白磷弹的近战强攻,最后实在没办法的,就用坑道作业接近,用大号炸药包爆破彻底粉碎一切顽抗。
这种狙杀压制和诱敌设伏,结合围点打援,让所有遭遇这种战斗方式的哥萨克部落彻底绝望,没有任何有效的反制手段,没有任何外援,不得不在迁徙行进中建立防守营地,已经建成的营地只能重重加固,全面设防,阻止敌方进入的同时,也彻底放弃外出的可能性。成为孤立的一点,指望敌人没有攻坚的手段,在包围厌倦之后自行解围撤走。这种防御方式,曾经有效的对付了大多数蒙古部落的沿途围攻,哥萨克部落的火枪可以抵抗几乎所有的蒙古游牧骑兵。不过这次他们遇见了北海军队,这支正在形成战斗力的新型军队以纯火器为主,而且远射近战装备齐全,还有用于攻坚的多种爆破技术。因此所有试图坚守的哥萨克部落的遭遇如同库页岛上的罗刹监狱,在封锁、围攻、突破的战斗三部曲后,纷纷彻底覆灭,幸存者成为北海新一批奴工,他们创造和掠夺的财富成为北海远征队的又一次战利品。遭遇类似结局的还有一些外东北对北海远征队表现敌意的土著部族,北海远征队在外东北的威慑力在此后的传言中渐渐流传,不过这里距离北京实在太远,又极其地广人稀,在这个信息闭塞的时代,北京的伪帝康熙无从觉察遥远的危机。
北海军方经庄不鸣的决策,对战争中的伤亡统计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归纳,最严重的等级是阵亡,就是在战斗行动开始后,与敌人交锋而造成的本方人员死亡,包括当场死亡和稍后的因战伤致死,不过如果是那种多年后因旧创复发的不算,这是抚恤和立功等级最高的军功级别。如果生前战果达到了贤者和英雄的级别,可以在此后的军功颁发时,授予有法定继承权的遗属以爵位,阵亡者本人记名入圣贤祠英烈堂接受香火供养。如果在战争期间,军人由于“战争中非战斗因素意外身亡”,例如在战争进行中,不幸因车祸、溺水等非人力抵抗的意外,但是没有在战场上死于敌对交锋,这被简称“战亡”,这种类型抚恤的级别低一些,一般也不算入战功,属于比较倒霉的遭遇,比较令人同情。其他伤病之类都有相应的规定和标准。特别明确的是规定了被俘和投降的待遇,明确提出允许本方官兵在已经失去战斗能力的极端环境投降,但是投降后不得以任何理由泄密或行为,参与危害本方军民的活动,即使受到敌方的威胁利诱,甚至可能被杀的威胁,否则就被视为叛国。仅因被俘,而无叛国行为的军人,不会因这种遭遇受到处分和歧视,回归后的升迁和立功均不受影响。但是如果有叛国行为,那就是另外一说了。
在与哥萨克和土著的战斗中,北海骑兵营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得到了锻炼,不过这是相对的说法。阵亡、战亡加因伤病致残,必须退出战斗序列的骑兵,先后加起来接近百人,即使算上后来补充的新晋骑兵,伤亡损失也有近四分之一,其中致残导致的永久损失占据大多数,战斗中骑兵落马的受伤几率很高,而且往往是致残的重伤。另外,由于骑兵营的骑乘马的特殊性,在伤亡统计中与人员伤亡同时并列,就能看出,价值高昂的骑乘马也在多次战斗中损失不少。这些都成为北海后来职业骑兵扩编不大的原因之一,培养职业骑兵的代价太高,一旦损失很难迅速补充,平时作为威慑手段和形象象征,真正作战中,运用骑兵营需要精打细算。北海骑兵营在低烈度战斗中的较大损失,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多数骑手本身的骑术不够高明,而且北海最初批量装备的骑乘马,其战场表现也有较大缺陷,说明北海军马的养育和训练还不能达到骑兵强国的水准。
与骑兵成军的艰难过程对比,北海行营决定把三个挑选出的掷弹兵营尝试改编为龙骑兵,所谓的龙骑兵,其实就是列入正规编制的骑马步兵,其实以往已有部分猎兵和掷弹兵自发在战斗中自备坐骑,如今是这种战术编制的正式成型。龙骑兵行军以马匹代步,作战时下马编组步战,这样对坐骑的要求就下降很多,不需要考虑坐骑的冲锋速度,坐骑的体力需求和战场训练科目也减少很多,自然能用的马匹相对容易挑选,总体来说装备的战马比骑兵营差不止一个档次。不过这种龙骑兵的综合战斗效能很好,既有类似骑兵的快速投放能力,在战略、战役、战场三个主要层次接近职业骑兵的机动能力,而且装备和接敌战术具有步兵的灵活和高度适应性,配合各种远近火器,与骑兵传统的正面冲锋加近身格斗相比,具有特殊的自身优势,整体来说,龙骑兵的费效比高于纯粹的职业骑兵。从某种角度来说,北海龙骑兵的出现,除了自发的创新因素,可能在通过明军与清军交战的战斗总结,借鉴了伪清八旗的骑射战术。伪清八旗的骑射,实际也是骑和射两个阶段分开,骑马是战场机动手段,射的时候还是下马。只不过北海龙骑兵装备了相当于伪清八旗远射弓箭性质的各类火器,而且射程更远,精度更高,杀伤威力更大。在北海动力技术突破之前,实际在北海陆战诸多兵种里面,整体实力最均衡的兵种,就是不断扩编的龙骑兵,还有就是与之配合作战的挽马制快速炮兵。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