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郡王谒行宫 元戎宿驿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大量外国人的流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音乐,舞蹈,服饰,饮食,日常习俗等等。宫廷演奏中出现了管弦乐队,来自异域的俚曲在市井里坊间传唱。在当时的宴会上经常会摆一个戴宽边帽子,蓝眼睛高鼻梁的小木偶,用以代表喝醉了的胡人。当小木偶倒下时,头朝的方向所指的那位客人就得把杯中的酒喝干。年轻的诗人们在妓院里把这种小木偶作为嘲讽的对象,同时他们又热烈地追求着楚楚动人的波斯女侍者、来自中亚的琴师和舞女。
————《东西方的文明史》
晟郡王勒住了马,心情愉快地注视着群山掩映中的玉华行宫,宫外是一排排气象森严的营垒。他的亲随戴宁催促道:“殿下,咱们赶紧过去罢,这日头实在是太晒了,难受。”
晟郡王点点头,驾地一声,纵马向前奔去。
他们离营垒越来越近了,突然从林中传出一个严厉的声音:“来人止步!”晟郡王停住坐骑,用一种微微不耐的神色等待着。
一队黑甲骑兵从道旁的树林中赶了过来,为头的军官看见晟郡王,拱手笑道:“是殿下来了。就由末将领着殿下入宫觐见。”晟郡王瞟他一眼,矜持地点点头:“好。”
他们从金畴门进了行宫,迎面是玉华殿、排云殿和庆云殿。这三殿是行宫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文瓷重基,高敞宏壮。晟郡王停下脚步,眯起眼睛打量着四周。这座行宫他很熟悉,自小就经常跟着父皇和太子兄来这里小住。西面的庆福殿是他的住处,北面的珊瑚殿则是公主妹妹的寝殿,东面是太子兄居住的晖和殿。。。他一直记得很清楚。
而以臣下的身份来此地商议军国政事,这还是头一遭。
一个小内侍谄笑着迎了上来,打断了他的感慨:“陛下在庆云殿,就由小的引殿下过去。”
在庆云殿里审阅奏折的正明帝见到弟弟身着肩绣虎纹的黑色锦袍,大步走进殿来,一副神采奕奕的模样,不禁开怀笑道:“数月不见,又壮实了些。看来军中的日子你过得不错。”
晟郡王笑着向皇帝行礼道:“皇兄说的一点不差。臣弟在金城府,每日里带着大伙儿泥土里滚打,大碗酒肉,这日子过得倒是快活。”
说话间几个内侍撤下书案摆上餐桌,皇帝笑道:“想必你还没得及用午膳,一块吃罢。”内侍们听见吩咐,忙又端来一张食案,琳琅满目摆上了二十余道菜点。晟郡王喜道:“多谢皇兄,臣弟还真是饿得紧了。”说罢不再客气,甜雪、乳酥、虾炙、龙曜里脊、奶汁炖鸡、羊皮花丝,一顿胡吃海塞。
皇帝见他吃得畅快,不禁失笑:“你也慢些,这里不是军营,没人和你抢的。”说着摆摆手,候在一旁的内侍署副都管邢裕忙捧上蛤蜊羹。皇帝轻啜几口,问道:“见过余用诚了么?”
晟郡王忙咽下口中食物:“见过了,臣弟在金城府与他见了面,吩咐他赶往武威去了。阿拉尼臣弟也见过了,眼下他也该到了张掖。如今雍州军编制已经扩至六个师,全部齐装满员。”他有些得意,“放眼天下诸军,除了羽林军就该算是臣弟这一军人马最壮了。”
皇帝放下手中的碗,沉吟道:“阿斯兰留驻并州,阿拉尼又被你和停云要了去,这龙武师总兵一职,也不知由谁来接任才好。兵马扩充,诸军眼下都是军官短缺,此非一时可解决之事。”他望着弟弟,“前日接到停云密奏,言称图鞑可伐,塞北雪灾,王子阋墙,可出兵图之。你怎么看?”
晟郡王一愣神:“这么快就打么?臣弟还以为总得等到明后年呢,”他想了想,“既然停云说可,那就定然可,臣弟没有二话,唯待皇兄圣裁。不过,雍州军防御西虏,不可全发,臣弟最多只能调出三万兵来。”
皇帝点点头,却似笑不笑地道:“停云的意思,是中原诸军进击图鞑,营州军则北征东胡,两处同时发兵。”
晟郡王停住了手中筷子,惊得一口羊肉切丝差点从嘴里掉出来:“同时发兵,图鞑东胡一块打?这是为何?营州军不过三万,守有余而攻不足,若攻打东胡,须得从中原调兵增之。夫用兵当以碫击卵,一举破之。两处分兵,何由成功?”
他放下牙箸沉吟道:“停云这家伙,平时少言寡语谨慎自持,打起仗来却是个疯子,行事每每出人意表。然回头细想,又教人心悦诚服五体投地。他出此提议,必定有他的道理。”
皇帝正要说话,秘书郎屈锐捧着文书进了殿,见到晟郡王,忙点头哈腰地行礼。
皇帝接过文书翻阅,登时面色不善:“这个卫英荃,又驳了朕的敕令,他是不是驳上瘾了,当真以为朕就那么好脾气么?”
晟郡王不解道:“是怎么回事?”
皇帝道:“你自己瞧。”邢裕忙接过奏书送过去。皇帝皱着眉:“上回姚相进言,说国家用兵在即,宜广征健壮扩实诸军。男丁未满十八者,若体躯壮大亦可点征。朕觉得可行,发了敕书却被这个卫英荃驳回,说人主以诚信御天下,如今即位未几即失信于民,岂所谓以诚信为治。这也还罢了,毕竟他说得在理。可是这回,去岁胡虏盘据东都,洛阳宫多有损毁,朕不过是欲将之营缮一番,他也要来驳。若这也依了他,那往后咱们兄弟君臣到了东都都去住茅庐草棚好了。”
他越说越怒,站起身来道:“卫英荃如此狂妄,他以为自己是谁,不过是仗着跟随了朕有段日子,就这样放肆起来了!”
晟郡王极少见兄长如此恼怒,一时不知如何接话。站在阶下的屈锐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道:“陛下息怒,微臣以为,卫御史驳回敕书,其实并非无礼。”见皇帝没有截断自己的话,便又壮着胆子道:“战乱方息,百姓凋敝,藏库空虚,事有缓急。营造宫室,实非眼下急迫之事也。”
皇帝有些诧异:“原来以为你只会顺着朕的颜色说话,料不到也会说出逆耳忠言的话来。屈剑寒,朕倒小瞧了你。”屈锐臊得面红耳赤,再说不出一句话来。皇帝摆了摆手:“卿且退去,叫卫英荃来此见朕。”屈锐忙欠身俯首倒趋而出。
见晟郡王在一旁忍笑,皇帝也不禁笑了:“朕将海贤松右迁大司寇,为的就是不想御史台里有人掣肘,卫英荃行事如此,这不公然又一个海青峰么?”晟郡王忙笑道:“尚请皇兄明鉴,有忠谏之臣,国之幸事也。”
皇帝复又坐下,点头道:“你所言甚是,人君必须忠良辅弼,才得身安国宁。朕回头细想,若范公在此,定然也是不会赞成朕下此敕令的。”他皱起眉头,“说到这里,朕记得雍州总督方固晨已经病了数月了罢,金城来书说他如今只能躺在榻上理政,长此下去,不是了局。你瞧他撑得住么?”
晟郡王面色也沉重起来,思索着缓缓摇头:“方大人这病,不如让他回京静养的好。”皇帝闻言,不禁心下一沉,半晌方道:“竟到了这地步了么,那还是另遣一人去替他罢。驻藏宣慰使张护祥恰好三年任满回京,朕原本想让他就接了宣政司使,专理吐蕃和各部族事务,可是前些日子吴州总督荣肃全又病薨了,一时也没有合适顶任之人,朕只能将张荫远先署了吴州总督。要不然他去雍州与你搭伴也是极好的人选,如今真不知选谁去雍州才好了。”
他越说越烦:“楚州行台,陶孟伟与胡云翼文武不和,彼此怨愤攻讦,政令每相错迕,只能先调开一个。还有四王叔前日进表,竟然说想接替张荫远去逻些城。朕真是不大明白,他怎么就那么想入藏!如今毓真妹妹大婚在即,多少事情要预备,他身为礼部尚书,是第一个走不掉的。这事朕真是要被他气死了。”
晟郡王忙笑着解释:“藏地风光,雄奇瑰丽。四王叔自打威德二十八年入藏为使,便念念不忘想要再去一回。”
皇帝叹一口气:“王叔也是个率性之人。你们几个都不在京中,朕心中忧烦,却是无处可说。”见内侍们撤下食案,他沉吟道:“你这回来得巧,前几日毓真妹妹也来了,你抽空可去陪她说说话。”
晟郡王奇道:“嘉薇妹妹在这里?她不在西京和杨荣全一处腻歪,竟然舍得跑到这里来,倒不象是她的性子呢。”
皇帝摇摇头,有些苦恼:“她在行宫整天缠着秦妍。我听秦妍说她和荣全如今处得不是太好。朕都预备给他俩举办大婚了,这事上皇都亲自过问了好几回,要是出什么节外生枝的事情,倒有些难办。回头你多多开解她。”
晟郡王挠着头:“妹妹从小至今,一直都是爱玩爱闹,荣全又是心气高傲,这小情侣相处,难免会有些伴嘴斗气的事。。。”他觑着皇帝的脸色,“臣弟听说,妹妹原来曾经与停云相恋,后来怎么又跟杨秀处到一块了?依臣弟说,停云性子随和,又是个极会宠女孩子的,要是妹妹还是与他在一处,倒真是天作之合了。”
皇帝嗤笑道:“这些事你原来竟是不知道的?整个太极宫里,宫女侍卫,人人皆知的事情,你到今日才来问。她不是一向都与你最亲近么,你这个二哥做得当真糊涂。现如今说这个还有什么用,停云已经娶了湘灵姑娘,全西京城里,谁不知道停云对湘灵宠溺非常,你要他停妻再娶,只怕他连大将军也不肯做了,立马会辞官遁走。”
正说着,卫英荃进了殿,黑帽绯袍,挺身直立,向皇帝长揖道:“殿前侍御史卫衡荪,拜见陛下。”
皇帝冷笑道:“好个硬头官,瞧这架势,你竟是来和朕打擂台的了。不必如此剑拔弩张,朕已经依了你,修葺洛阳宫之事,暂不复议,卿不用再说了。”便吩咐内侍:“赐坐。”
卫英荃撩衣坐下,这才坦然道:“陛下导臣使言,此臣之所以敢言也。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何敢犯龙鳞触忌讳?”
皇帝又气又笑:“以前真没瞧出来卿也是个诤臣。朕擢卿任侍御史,可谓是作茧自缚。不过这是好事,所谓自知者难,人主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即便得失各半,乖谬已多。若下谀上蔽,则不亡何待!往后衡荪当如今日,极言匡正,以责朕失,方为至善。”
卫英荃闻言,这才起身至殿中,恭恭敬敬施了一礼。皇帝问道:“如今雍州总督方义朝病重不能理事,依卿之见,选何人前往替之为好?”
卫英荃思索道:“陇西之地,控北胡之右臂,拒西虏之东犯。隔绝胡马远庇中土,通西域输货物,国运兴衰系之。况陛下有开疆拓域之志,守备边塞劝农力本更是当务之急。由此观之,臣以为当以庙堂重臣前往镇之。”
晟郡王在一旁点头道:“言之有理。”卫英荃继续奏道:“陛下可在几位宰相中选一人行雍州总督,并加以营田大使之职,专阃一方。或是遣大将军西镇雍州,兼制军民两政,亦为可行之举。”
皇帝和晟郡王对视一眼,晟郡王犹豫道:“停云西镇陇右,那是最好不过,只是眼下怕是不能。。。”皇帝截断道:“此事回京再议。龚长捷,你去知会南俊龙杜寒峰,说朕后日返京,教卫骑先行预备。”

一直立在御座旁的金吾卫副总管龚行健忙欠身道:“臣这就去。”
皇帝即将返京的文书传至西京,刑部督捕司的两个新任缉捕使谢弘、沈郁接了塘报便赶至司衙去见闻非凡。进去却见上官坐在书案之后捧着茶盅面色发白呆呆出神,两人对视一眼,谢弘走上前去道:“督司?”
闻非凡手一抖,那杯茶险些泼了出来。他注视谢弘,好一会才认出来人:“是你们,出了什么事么?”谢弘奇道:“大人,这话该我们问你才对。瞧大人心神不宁,敢是哪桩案子太过棘手,不妨说来一道参详?”
闻非凡摇摇头:“并没有什么事。你手里拿的是什么?”谢弘忙递上道:“是陛下不日返京的塘报。下官以为当遣人去知会京兆府和长安、万年二县的都头,这几日严加巡查,以防各处盗贼猖狂,滋扰百姓。”
闻非凡点点头:“有理。就烦二位去走一趟,知会几处都头捕手,叫他们这些日子休辞辛苦,分处仔细巡逻。若遇贼人,随即缉拿申解,并不可惊动百姓。”
两个下属退出之后,闻非凡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前些日子从中州返京路上发生的事情又浮现脑海中。
离开河阳后,他领着中州官差押解犯官罗辩一路赶至大河边的新潭渡,准备从这里登舟赶赴关内。这是个车马填塞漕船往来的热闹之地。几个公差去征船,闻非凡饶有兴致地四下打量,蓦地身躯一震,面色微变。
他瞧见码头边不远处一个青衣人,头戴斗笠,独自坐在那里钓鱼。那钓竿竟有三丈来长,却无钓线,离河面足有三四尺,纹丝不动。
姜太公重生转世?
那人转头朝闻非凡瞧过来,但见他面如僵尸,原来是戴了一副人皮面具,双目如电,精芒闪烁。闻非凡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硬着头皮走上前去执礼道:“前辈。”
那人声音平淡:“你便是闻非凡?”闻非凡强自镇定:“正是小可。”他话音才落,那人长笑一声:“那就好。”接着手一抖,那支细长的竹竿已向他咽喉扫来!
闻非凡纵身掠起倒退数丈,那支钓竿已到眼前,他伸手一抓,登时如遭电击,胸中气血翻涌。他心下更是惊骇,屈身一滚逃开,满身尘土,极是狼狈。
几个随行的捕手一见上官遇袭,连忙拔刀赶来相助。那青衣人冷哼一声,手中钓竿嗖嗖疾点,只听噗噗几声,那三四个捕手喉中鲜血喷涌,立时毙命。
码头上登时大乱,众人四散奔逃。一伙公差躲得远远的,谁也不敢上前相助闻非凡。囚车里的罗辩却是眼露希冀:“这位侠士,莫不是来救我的么?”
那青衣人却根本不曾往囚车瞧上一眼,手中钓竿又向闻非凡嗖地扫去。闻非凡面色煞白,怪叫一声抄起一辆码头上的独轮车一挡。
轰的一声,独轮车竟被钓竿击得粉碎。
闻非凡趁机又退开几步,但他还来不及松口气,就看见那钓竿几乎已点至自己咽喉。
他身形暴退七尺,那支钓竿却依旧不离自己咽喉三寸!
闻非凡急得汗都来不及冒,他腰佩一把绝世宝剑,可是他连拔剑的机会都没有。那支钓竿如蛆附骨,自己还能闪避多久?
就在这时,青衣人突然身形一顿。
一个身躯高大的男子,黑帽绯袍,面色沉着,单手持一支铁棒,向他脑后势如风雷疾点而至。
那支铁棒长约九尺,一头粗如鸡蛋,另一头细如手指,两端漆红,中饰云纹,极是华丽好看。
青衣人单手后举,食指点在棒尖之上。砰地一声两人身形同时凝住。那人面色一白疾退一步,收棒,呼地当头砸下。青衣人转身,伸手,大拇指一顶,再次敌住铁棒。同时左手中的钓竿继续向闻非凡的咽喉点去。
叮的一声,闻非凡终于拔出了玉煌剑,架住了钓竿。接着刷刷刷几剑削过,堪堪挡住了钓竿迅捷无伦的几下连刺。
削铁如泥的宝剑,竟然削不断一支细细的竹竿?!
他无暇多想,嘶声大叫道:“皇甫濬不是我杀的!”
青衣人一怔,并不置信地冷哼一声,却还是扬手,收竿。
闻非凡顿觉一口气松下来,几乎瘫倒。那人说话时右手未停,五指连发如拂五弦,接连敌住了身后大汉那支铁棍一口气十余招的拨扫点劈。
他左手钓竿回扫,呼地一声,那大汉疾退数步。青衣人长笑道:“戴捕头,好雷音棍法,已有七成火候。姓闻的,咱们往后再会。”说罢纵身掠起,跃上了一艘沙船的桅杆,双臂张开如一只大鸟般滑出六七丈,已到了另一艘船上,几个纵身,便已消失不见。一干客商船伕失声惊道:“妖怪?!”
闻非凡大口喘气,走到戴云龙面前拱手道:“幸亏戴兄在此,不然闻某今日定然性命不保。”戴云龙目视那青衣人消失的方向,淡淡说道:“我往赴东都查案,恰巧路过而已。这人是皇甫世家的前辈高手,闻兄往后还需多加防备才是。”他回头扫一眼囚车,见罗辩一脸死灰,公差们都凑拢过来,便点点头道:“公务在身,先行一步了。”说罢便提着灵阳棒转身上了一只扁舟,吩咐道:“船家,往东都去。”
闻非凡提着犯官提心吊胆地赶回了西京,却再没遇到什么意外之事。只是每每想起那支细长的青色竹竿,心下便觉胆寒。
他轻抚眉心,苦苦思索,忽然眼中闪过恶毒的光,自语道:“若是教你遇见任停云,斗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才遂我心。”
事情并未如他所愿。卢思翔选了一火十名骑兵护送着任停云出了北平,一路向东过了河间、平原、渤海、乐安诸府直至东莱。察访民情检视水军之后又向西折回,一路马不停蹄赶至大名府。
驿道边一处茶饭铺里,几个客商用过饭算了账,起身往北平方向去了。掌柜收好钱擦了擦额头的汗,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听得蹄声轰响,十余骑从东面疾奔而来。但见骑士矫健,战马雄骏,在饭铺前齐齐勒住坐骑。
掌柜忙上前陪笑道:“众位军爷,可要在此处打火歇脚?”
只见一名军士转头问队伍中那个容貌俊秀的年轻军官:“大人?”那青年点点头,捂嘴咳嗽道:“弟兄们跟着我连日赶路劳乏,就在此处歇歇脚喝口热茶罢。”
那伙长应声:“得令。”便吩咐众人栓了马,凑到茶棚前,叫茶的叫茶,买饼的买饼,小小的茶饭铺登时喧闹起来。
掌柜留心观察,这才发现队伍中竟还有个年轻女子,姿色绝美,却是神情愁闷,下了马后便默不作声地呆立一旁。心下不禁有些讶异。
少女见那年轻大人寻个小杌子坐了下来,这才走过来捧起一杯茶递了过去。青年神色淡漠地伸手接过,轻啜几口便起身将茶盅搁在一旁,走过去与大家说笑。士兵们围拢在他身旁,个个眼中都是极敬仰拥戴的热切光芒。
那掌柜在一旁瞧着,这年轻男子形容出众,戴着黑纱幞头,穿黑色军袍,左臂上缀着盾形的军官臂章,他心下暗暗猜测,这人究竟是什么来历。
中国之境内,但凡有点身份的男子都戴黑纱幞头,那臂章里的图案他却没见过。这人瞧着不过二十五六岁,却从骨子里透出雍容文雅。他心下正在嘀咕,却听得那伙长说道:“禀元帅,从此地再往南便是中州地界。小的们不能再跟随大人,须得转回了。”
听得这一声元帅,掌柜不由大吃一惊,这人竟然是任元帅?
任停云笑道:“这我知道,凡发兵十人以上,都须有兵部文书方可。这些日子众位随我日夜兼行赶了二千里路,着实辛苦,不必再跟着,就请返回北平向你们卢总兵复命便是。”
掌柜忙在衣衫下摆上揩揩手,恭敬捧着茶盅上前:“大人请用茶,小人这里茶食粗劣得紧。唉,实是没什么可献,大人不要嫌弃才好。”
任停云忙双手接过:“老伯说哪里话来,岂不愧煞我等。”便吩咐:“舒海,将茶钱算了。”掌柜慌得连连摆手:“不敢不敢。”舒海上前将银钱塞到他手中,笑道:“扰民掠财,是犯军纪。咱们才是不敢的。”说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于是任停云与骑兵们道别,领着舒海、皇甫汐,三人各乘一马向南赶去。
皇甫汐的**道早已被任停云解开,她跟着任停云一路长途跋涉风霜交侵,苦不堪言,这伙军人是习以为常,她也只能咬牙强撑着。眼见任停云一副贵介公子模样,却对艰苦行军和粗陋饮食安之若素,心下又生出几分钦佩。
一路之上任停云行事十分张扬显目,每到一处都考察地方官员,走访父老百姓。更奇怪的是他总将皇甫汐带在身边,弄得不明就里的人们都以为这少女是他新纳的小妾。皇甫汐自己也不明白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明明是一副对她冷漠不耐的神情,她是他的犯人又不是他的丫鬟。再说就算是丫鬟,也没有成日带在身边的道理么。
这日过了大河,天色已黑,三人赶到石寺驿歇宿。驿丞在饭厅摆下酒食便哈腰退了出去,舒海三口两口扒完了饭去叫人预备热水。皇甫汐慢慢吃着,注视着任停云的脸,在铜灯下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忍不住问道:“这几日你都是有心事的样子,是在担心什么?”
任停云回过神来扫她一眼,脸上讥诮怜悯之色一闪即没:“这几日我行事招摇,你可猜得出来是什么缘由么?”皇甫汐闻言一怔,仔细思忖,不禁面色苍白,放下筷子咬住了嘴唇不做声。
任停云捂住嘴轻咳几声,说道:“你大伯和父亲倒也沉得住气,眼见你落入我手中,竟然忍到今日还不现身前来相救。前辈高人,果然行事高深莫测,枉费我这番心思。如今眼看就要入关,想来他们是不会来救你的了。”
皇甫汐声音低低的:“你是想以我为饵,逼他们现身,好一举擒之。可是在他们眼中,我其实不过是一枚棋子而已,可有可无。你的心思算是白费了。”
任停云目视铜灯:“难道他们就不担心你么,你的性命,他们就半点不放在心上?”皇甫汐轻笑,却是笑得十分苦涩:“我不过一女流之辈,他们又怎么会担心我。不然也不会遣我来行刺于你。”她抬起头来,眼光灼灼地道:“你是统率大军的元帅,杀人无数流血千里,竟然还会把人命看得这么重么。”
任停云面色凝重,却觉喉中麻痒难受,忍不住又捂嘴咳了数声,半晌才瞧着自己的双手,缓缓说道:“你说得没错,我这一双手上,沾了太多鲜血。我是一个军人,国家的大将,征战万里,看过了太多太多的尸体,看过了太多太多的眼泪与死别。正因为此,我才深知人命的可贵。一个人若丢了性命,那就是什么都没了,我们尽力去做的一切,便是为了阻止更多的人失去性命。”
半天皇甫汐都没有回话,任停云转头望去,只见少女神色激动目光晶亮,盈盈注视着自己。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