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不惑之年安身立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香港码头(日/外)
【字幕:1949年10月下旬。】
【画外音:十月下旬,组织上安排万岚一家人由香港乘船去北京。】
香港码头。金菊一家人登船。
2.大海(日/外)
东海上,波涛汹涌。一艘轮船向北行驶。在海浪上颠簸。
3.船仓内(日/内)
全家人呕吐不止。
五日后,船内气温陡降。
金菊拿出毛衣、大衣给孩子们和万岚穿上。
海儿流鼻涕,打喷嚏,得了感冒。
4.天津塘沽码头(日/外)
【画外音:七日后,轮船达到天津塘沽码头。】
万岚背着万海,全家人下船,登上码头。
5.医院(日内)
护士给万海**打一针;万岚到药局取药。
6.天津火车站(日/外)
【字幕:天津站】
万岚和金菊领着孩子们登上去北京的火车。
7.火车上(日/内)
两个小时后,火车达到北京前门火车站。
金菊和万岚趴在车窗上,向车外顾盼。当飘着五星红旗的前门站在车窗外出现的时候,万岚和金菊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8.北京前门火车站(日/外)
万岚和金菊领着三个孩子步出火车站。
万岚的朋友耀祖在出站口迎接万岚和金菊。
万岚和耀祖见面后,两个人热烈拥抱。
万岚向耀祖介绍金菊,说道:“这是内人金菊。”
耀祖对金菊上下打量一番,笑着说:“比相片漂亮!”
9.耀祖家(傍晚/内)
晚饭后,耀祖把万岚一家人安排在空闲的小北屋中。这就是金菊和万岚初到北京的第一个家。
10.耀祖家小北屋(傍晚/内)
【画外音:万岚被安排到全国供销总社,总社委培他到华北革大政治研究院学习。金菊在家带三个孩子。】
万岚从华北革大放学后,全家吃晚饭。
金菊:“万岚!憋死我了。不行!我再也待不下去了。你必须想办法把这三个孩子给我安排一个地方。”
万岚:“是,我绝不会让你待在家里。我正在跟香山慈幼院洽商这件事,好太太,别着急。”
11.耀祖家小北屋(傍晚/内)
万岚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中。
万岚:“金菊!好消息!”
金菊:“什么好消息?”
万岚:“三个孩子有着落了。”
金菊:“怎么安排的?”
万岚:“都去香山慈幼院。”
金菊:“太好了!可是,托儿费咋办呀?”
万岚:“感谢慈幼院雷洁琼院长和我的老师舒舍予先生,三个孩子的托儿费和伙食费都由两位资助。”
金菊擦着泪水,说道:“这可如何报答人家呀!”
12.全国妇联办公室(日/内)
【画外音:金菊第一个要拜访的人当然是好朋友阿曾。】
【字幕:全国妇联。】
阿曾办公室。金菊开门进来。阿曾正忙着翻阅一堆文件,听到门响,抬起头,她站起来,手指一把椅子,笑着说:“金菊,你终于来了。你先坐一会儿,我很快就处理完事儿。自己倒碗水喝。”金菊边喝水,边端详着阿曾,心想:这就是国家的大干部!
阿曾:“你们夫妻从香港回来,很好。现在是百废待兴,正是用人的时候。好好休息几天,不忙于工作。几个孩子啦?”
金菊:“到北京来的三个,两个女孩,一个男孩。”
阿曾:“啊,对了。听说前任丈夫还有一男一女,都丢到老家了。”
金菊:“是。自从你去了武汉军校,二十多年没见面,吃了不少苦吧!”
阿曾:“苦中有乐。1929年在上海被捕,同志们营救出来,去了日本。在日本又给抓了进去。日本人说我是**,我说我是曾国藩的后代。他们不信,我就讲起了家史。可笑的是,听了我的叙述,那位审讯我的日本人给我来了个九十度的鞠躬礼;然后把我放了。”说完哈哈大笑,金菊也大笑起来。
金菊:“孩子多大了?”
阿曾:“十二了,前不久才从老家荷叶镇大夫第接回来。在家乡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
金菊:“我还没有看到‘外婆’哩。”
阿曾:“你在香港写的文章‘外婆’看了,很高兴。‘外婆’现在还是很精神,越活越年轻。到中午了,走,吃饭去。”
13.北京徐特立办公室(日/内)
【字幕:北京,徐特立办公室】。
徐特立用搪瓷缸沏了一杯茶水,微笑着送到金菊的手里。她接过搪瓷杯,心想:“**的中央领导还使用搪瓷缸喝水?”
徐特立:“什么时候到北京的?”
金菊:“我们回到北京二十多天了。我寄给你的《华商报》收到了吗?”
徐特立:“收到了。你参加组织了吗?”
金菊:“没有。”
徐特立:“那你怎么给《华商报》写稿?”
金菊:“我爱人的朋友、也是我们湖南的老乡是《华商报》的副总编辑,知道我是你的学生,是他让我写的。”
徐特立:“你爱人叫什么名字?”
金菊:“万岚。他回来就到全国供销总社了,供销总社送他到华北革大政治研究院去学习深造。”
徐特立:“好啊。要做好工作,必须学习,尤其要提高政治水平。”
金菊:“是,**过去只是从字面上读过,到底怎样建设,我是一窍不通。”
徐特立:“我也一样。边干边学吧。”
金菊:“徐老,我这次来看你,是想参加工作,……”
徐特立:“好啊,让你们回来就是要工作。打仗我们有的是人,搞管理、搞建设我们的人就不够了。你都干过什么工作?”
金菊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张写着工作履历的纸交到徐老手中,同时把一沓工作证放到桌上。
徐老带上眼镜,边看边说,“喔,图书馆、教书、‘工业合作社’、税务局……,比较起来,还是做经济工作的时间长。已经是高级税务员了。文化工作也很重要,但是,经济工作人才更缺少。”
金菊:“抗战前,我在图书馆工作三年;抗战后在唐生智的耀祥书院教过书,在长汀开始做税务工作;光复后,一直做税务工作。”
徐特立:“财经人才不足啊,你还是做税务工作吧。我把你介绍给财经委员会。”
金菊:“行。”
说罢,徐老提起笔,写了一封信,交给了金菊。
金菊:“我明天就去财经委员会。我想快点儿工作。”
徐特立:“好啊,我就喜欢你这种好强上进、不甘后人的精神。”
金菊:“我走了,不打扰你了。”
徐特立:“到我家去玩,把你爱人带来。”
14.财经委员会(日/内)
【字幕:政务院财经委员会】
第二天。财经委员会。一个中年男子接待了金菊。
中年男子:“金菊同志,我们会尽快研究分配你的工作。麻烦你明天再来一次,我告诉你到哪个单位工作。”
15.国家税务局(日/内)
【字幕:国家税务局】
【画外音:财经委员会安排金菊到国家税务局工作。】
金菊来到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一位女领导同志(杜青)对金菊说:“你是高级税务员,太好了。天津税务工作刚建立,缺少骨干。你到天津去吧。”
金菊满怀喜悦,说道:“好。我回家准备一下就去天津。”
16.全国妇联(日/内)
第二天.金菊高高兴兴地跑到妇联阿曾办公室,向阿曾报告好消息。
金菊:“阿曾!经徐老介绍,国家税务局分配我到天津税务局工作了!”
阿曾:“什么?天津!你爱人在什么单位?”
金菊:“在全国供销总社。”
阿曾:“胡闹!别去啦,留在北京吧。”
金菊:“那哪行啊!我都答应人家马上去报到。”
阿曾拿起电话,拨通后:“喂!杜青吗,金菊的工作怎么安排的?……不行,刚从香港回来就两地分居生活,那不行!留在北京吧?……那就算了。不去了。”说完她把电话撂了。
金菊有些不理解,又气又急,说道:“怎么?不去了?你干嘛呀!”
阿曾:“看把你急的。工作有得是,就怕你干不过来。”
这时,门开了,一个中年女同志进来。
金菊看着她有些面熟,“哎呀!省女二中的老同学吴应先?”她吃惊的喊了起来。
吴应先:“到底还是回来了。太好了。”
两个人相互握着双手,观察着对方。
阿曾:“唉!正好,吴应先!你们总工会不是要人吗?”
吴应先:“要统计人员;必须考试录用。”
阿曾:“行了,金菊,你就到全国总工会去吧。”
金菊:“统计我没干过,怕考不上?”
阿曾:“在厦门税务局没干过统计吗?”
金菊:“那是税务统计,别的没干过。”
阿曾:“都是高级税务员了,还怕考试呀!”
吴应先很自信地说道:“来全总吧,考试没有问题。”
阿曾:“听见没?副部长都说话了,没问题的。”
17.耀祖家小北屋(傍晚/内)
吃晚饭。
金菊:“万岚,今天我去全总考试了。分析题还将就,统计理论题答得不够理想,怕是要落榜了。”
万岚:“没事,考不上再找别的工作。”
金菊:“阿曾真是多事!白费了徐老的一片苦心。”
万岚:“那你可是冤枉了你的老同学了。这就是女同志的优点:遇到事情考虑的周到细致。真的把你安排到天津,你不想我?”
金菊:“才不想呢。傻样!”两个人笑了起来。
18.全国总工会统计处(日/内)
【字幕:全国总工会】
一周后。金菊到全国总工会统计处上班。
吴应先和处长领着金菊进办公室。
吴应先对在座的工作人员说:“金菊同志是徐特立同志的学生,厦门解放前为我们的地下党做了很多工作。为了摆脱国民党的迫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转移到香港。现在,经过考试录取到我们全总做统计工作。”
处长:“大家鼓掌欢迎金菊同志到我处工作。”鼓掌后,处长指着一个办公桌,说道:“金菊同志,这是你的办公桌。”
金菊高兴地坐下,很满意。
19.耀祖家小北屋(傍晚/内)
家里。下班后,金菊把从全总领回的蓝布制服穿上。
万岚:“行!像个革命干部。分配在那个部门工作?”
金菊:“在统计处。一切都得从头学起。”
万岚:“学习是你的专长。努力吧!我的统计夫人。”
20.全国总工会秘书处(日/内)
全总秘书处。
处长:“金菊同志,你和你爱人都是供给制,抚养三个孩子有些困难,组织上研究,让你的小万鹭进全总托儿所,也享受供给制待遇。”
金菊:“谢谢组织的关怀,谢谢!”
金菊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21.全国总工会托儿所(日/外)
星期六下午。金菊出现在全总托儿所一个幼儿班的门口。
阿姨:“万鹭!万鹭!你妈妈来了。”
正和另两个孩子玩儿得高兴的万鹭,好像没听懂老师的招呼;愣了一下,突然明白了。“妈妈!”她飞快的扑向妈妈。

金菊一把抱起穿着紫红色棉袄、棉裤,花棉鞋的鹭儿,亲热了一番。
出门时,老师又给孩子穿上了花棉猴。
22.托儿所至回家的路上(日/外)
金菊问:“托儿所都吃什么,鹭儿。”
鹭儿:“喝牛奶、肉包子、糖馒头,还有鱼,大米饭……”
金菊不由自主地掉下了眼泪。
鹭儿:“妈妈,你怎么哭了。”
金菊:“妈妈高兴”。
23.耀祖家小北屋(日/内)
金菊回到家。万岚已经从香山慈幼院把万梅和万海接回家里。金菊领着万鹭进屋时,姐姐和哥哥看到鹭儿的穿戴都愣了。
万梅:“快让姐姐看看,这么漂亮的小女孩,是不是从画上下来的?”
万海看看姐姐的衣服,又看看自己,再摸摸妹妹的花棉猴,羡慕地说:“真好看。”
金菊:“快!洗白菜,剁肉,包饺子。”
“噢——吃饺子了!”孩子们叫着,笑着跑到院子里玩儿去了。
24.财经委员会调查组办公室(日/内)
【画外音:1950年3月,政务院财经委员会进行全国工业普查。金菊被抽调到调查组工作。】
主持会议的同志宣布开会,说:“现在请调查组负责同志、财经委员会统计处处长狄超白同志布置调查任务。”
狄超白:“……这次工业普查是新中国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经济普查工作。这次工业普查的任务是,对全国的公营、私营、公私合营、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各类工矿企业的情况做一次全面调查……”
主持人:“现在我把组织分工情况讲一下,……天津组……金菊……”。
25.天津工业普查办公室(日/内)
【字幕:天津市工业普查办公室。】
开会。一个负责同志讲:“天津市的工业普查工作已经顺利完成。统计资料已经全部汇总完毕。这是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央财经委员会来的同志就要回北京了。……这套调查统计资料我们要带回北京一份。带回的资料要加强保管,注意保密。这套资料由金菊同志负责管理和携带。……”
金菊把资料都装到一个皮包里,准备随身携带。
26.北京火车站(日/外)
【画外音:从香港回到北京后,这是金菊第一次离开家这么长时间。金菊从天津回来,万岚到火车站去迎接。】
北京站。万岚看到金菊手提的皮包很沉重,伸手去接。
金菊:“不行!我自己拎这个。”她把手中另一个手提包递给了万岚。
万岚:“装的什么宝贝?连我都不让动。”
金菊:“统计资料。领导说了,这些资料由我一个人专门保管,谁也不能动。这是纪律。”
万岚:“真是遵守纪律的模范。行了,那你就受累了。”
27.财经委员会工业普查办公室至回家路上(日/外)
金菊和万岚走在路上。
金菊:“万岚,你知道吗!我有一种成就感,一种自豪感。”
万岚:“能看得出来,满面红光、精神抖擞,胸脯挺的更高了……”
金菊:“没正经的!你知道那些统计资料是什么吗?是天津的全部工矿企业。今后要发展工业,发展经济,就靠这些家底了。国家制定政策,编制计划,依据什么?都在那个皮包里呢!这里有我的汗水、有我的心血。我觉得,我没有白吃国家的‘供给’。”
金菊处于高度兴奋之中,仿佛是一个从战场上胜利凯旋的英雄。
28.统计处处长室(日/内)
工业普查结束。金菊回到全总。她把一份普查工作个人鉴定交给处长。
处长翻开鉴定表,看着,念出了声,“‘……工作认真负责,整理资料准确无误;工作态度谦虚谨慎,团结同志;对被调查对象工作细致、耐心,认真审核原始资料,一丝不苟……。调查组决定给予表扬。……’好啊!金菊同志为我们全总统计处在财经委员会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这份鉴定我送人事处去,存入你的个人档案。”
29.武汉市总工会会议室(日/内)
【画外音:1951年年初。金菊被抽调参加中南区地方总工会的组建工作。】
【字幕:武汉市总工会会议室。】
武汉市总工会会议室,中南地方工作组开会。
主持人:“请全国总工会领导、纺织工会主席陈少敏同志讲话。”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了陈少敏同志之后,陈少敏讲了工会建设的意义;工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全国总工会对地方各级工会的要求……。
主持人宣布到各省各小组的名单,“……湖南省小组,组长金菊,副组长……”。
30.湖南省总工会会议室(日/内)
【字幕:长沙,湖南省总工会会议室。】
工作组和湖南省工会的有关同志开会。
金菊在会上传达了陈少敏同志讲话的精神,接着说:“现在大家研究一下在哪个城市搞试点?”
大家发言。
之后,金菊说:“根据多数同志的意见,就定在邵阳吧。”
31.长沙雅礼中学校园(日/外)
星期六下午。雅礼中学校园。金菊去看大儿子——施沪生。
一位老师把施沪生找来。施沪生看见一个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制服的女干部,有些发愣。
金菊:“我是你妈妈呀!”
施沪生:“妈!”他不好意思的喊了一声。
金菊:“哎呀!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念高几了?”
施沪生:“高三。暑期毕业。”
金菊:“毕业后还升学吗?”
施沪生:“不想再升学。我想现在就参军。”
金菊:“现在正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你不害怕吗?”
施沪生:“家里人害怕,不同意我去。特别是奶奶,更不同意。”
金菊:“你个人什么态度?”
施沪生:“我当然不害怕了!”
金菊:“好孩子!不怕就去报名。妈妈支持你。”
施沪生:“谢谢妈妈,有你的支持,我就下决心了。”
金菊看到儿子如此进步,心情十分愉快。
32.长沙雅礼中学传达室(日/内)
金菊临去邵阳之前,又去雅礼中学看看儿子。
施沪生来到传达室,很兴奋,高兴的对妈妈大声地说:“妈!我已经报上名了。”
金菊:“太好了!我明天就要到邵阳去工作。估计我赶不上送你走了。晚上你到我的住处,我那里有一条公家发的毯子,你带上,留在身边用,就像你和我经常在一起一样。参军后,你我就都是革命队伍里的人了,革命队伍就是我们母子的家。今后要以革命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要加强学习,锻炼好身体。”
施沪生:“妈,我一定记住你的话,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金菊“要多给妈妈写信。”
33.学校至金菊住处的路上(日/外)
金菊回住处的路上,百感交集,掉了泪。
34.湖南省省总工会主席办公室(日/内)
【画外音:金菊带领六个同志在邵阳工作了三个月。金菊亲手写了试点工作总结。交到湖南省总工会】。
金菊在湖南省总工会向工会领导同志交待工作。
省工会领导:“金菊同志,你的总结我们几位领导同志认真看了,如何组建地方工会的路子基本清楚了。你们总结的对企业进行分类、先大后小、先难后易、分批进行的做法是可行的。你们的经验和体会我们要认真揣摩,做到不走弯路。”
金菊:“主席,我明天就要回北京了。还有几位同志在湖南多待几天,和你们一起再工作一段时间,请你们多多关照。”
主席:“放心回去吧。”
35.北京,全总托儿所(日/外)
【字幕:北京】,春暖花开。
金菊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九条全总托儿所看小女儿万鹭。
金菊来到全总托儿所,站在正在游戏的孩子们旁边。
万鹭看见金菊,“妈妈!”她飞快地跑到妈妈的怀抱。
金菊:“让我看看!哎呀,又白又胖。”
阿姨:“出疹子之后,越发白胖了。”
金菊担心地说:“出疹子了?”
阿姨:“怕影响你的工作,没有告诉你。再说了,我们这里有大夫、有护理,保证孩子不会出问题的。”
金菊:“太谢谢你们了。”
36.全总办公室(日/内)
金菊和处长向有关领导汇报金菊在湖南的工作情况。
汇报之后,金菊对处长说:“万鹭出疹子,托儿所护理的那么好;自己一点力也没出,真的有些过意不去。”
处长:“革命大家庭嘛!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托儿所把孩子看护好,我们把工会工作做好。”
金菊:“说句心里话,现在我们的物质供应是差一些,而我们的精神生活可是非常饱满,舒畅,愉快。”
37.耀祖家小北屋(日/外)
星期日,金菊一家五口正在院子里嬉闹。全总统计处处长突然出现在小院里。
处长笑着:“真是幸福家庭,其乐融融啊!”
金菊:“处长来了。(对万岚说)这是我们的处长;这位是我爱人万岚。”
处长抱起万鹭,说道:“让阿姨看看,真是又白又胖!稀罕死人了。”她在万鹭脸上亲了一口。
金菊:“进屋吧。”
处长从窗户向屋里窥探一下,之后,说道:“哎哟!就这么点儿一个小屋呀!原来只是知道你家屋小,想不到才这么点儿。”
金菊:“这是万岚的一个朋友家的房子,好歹有个安身的地方。”
处长:“这哪行啊!我来看看,就不进屋了。”
38.金菊办公室(日/内)
过了两天。行政处的同志到办公室找金菊。
行政处的同志:“金菊同志,和我一起去看看房子。”
金菊惊奇地问:“给我房子啦?”
行政处的同志:“是,去看看,合适你就搬家。”
金菊:“在哪儿?”
行政处的同志:“机关宿舍,不远,走五分钟就到了。”
39.金菊办公室(日/内)
看完了房子,金菊回到办公室。迫不及待地给万岚打电话:“万岚吗,……下课快回来,全总给房子了,回来咱俩就搬家。”
40.耀祖家小北屋(日/内)
金菊在家收拾东西。
万岚也气喘吁吁地回来了。
金菊:“嘿,回来得够神速的啦。你去雇一个板车,我看一车就能把东西拉完。”
万岚:“好嘞。”
41.万岚和金菊的新家(日/内)
【画外音:离开了七平方米的小屋,住上了十六平方米的大屋,万岚和金菊的心情都十分愉快。】
星期六,孩子们回来,高兴的欢呼雀跃。
万梅:“这回北京有家了!”
三个孩子在地上扯毛毛狗玩儿,边蹦边喊,万岚也跟着孩子在屋里转圈跑,“有家了!有家了!”笑个不停。
吃饭时,万海说:“这回我们可是北京人了。”
金菊:“对!儿子说得对!你们都要在北京念书、在北京长大,做一个北京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