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舟(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盛京篇:浮舟
——红尘似水,姻缘浮舟。几人摆渡,几人浮沉。从草原的一次浪漫相遇,到跨于战火硝烟的洗礼步入盛京关雎宫成为他生命中最明亮的那颗北极星,眷宠恩重的宸妃。他爱她,从关雎宫的牌匾挂上的那天,就不曾有人怀疑过。她应该是幸运的,但为何前途总是多舛?难道真的如那句话所说,如玉的红颜,终是易碎?当一切已经爱、恨过、嗔过、痴过……似否自古红颜终惘逝,今夕昨夜皆尽梦?
唯愿相思无尽,佳期终须还梦。

天聪八年十月十五日雄壮浑河滔滔滚过直直的河道,一个天然屏障环绕着天聪盛京的眷盛繁荣。
城外不远的四合院住满了近日从蒙古科尔沁部新来嫁的群伍,白日长长的送嫁队伍排至了数十里地,直让盛京的老百姓叹为观止。天聪大汗皇太极娶外部新福晋这也不是第一次,可这样的礼节这样的排场,那可是盛京几十年内的首次!
在人们猜测中,一个红色的马车滚滚而至,车旁策马笑意正浓的中年男子正是几年来人们早已熟悉的科尔沁部台吉吴克善。人们纷纷猜测中,新嫁娘微笑着走进下车。精致的风情,惊艳了所有人……
月色正浓,盛京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一字排开的红色烛泪滩滚在床头的案台上,有点风华正茂的干涸叹息。海兰珠独坐在榻上,想起明日即将举行的婚礼,不由得眉开眼笑。据天聪七天离开盛京,已经过了大半年的光景。流掉了孩子,她为此和他冷战了数日,后来因为前线的征战,他不得已将她送回科尔沁,约定了婚期便依依惜别。其实现在想来,还觉得这都是戏文中才有的百转千徊,可是她和他偏偏就碰上了。
天知道她此刻多么想要飞扑到他的身边,可按照女真人婚礼习俗,头一天称“柜箱日”,也叫“过柜箱”。清晨,需要女方送亲的喜车载着新妇和嫁妆前往夫家。途中遇到夫方迎亲喜车时,将嫁妆搬到夫方车上,并由夫方一人将妇方驾车马鞭接过,赶至夫家,俗称“接鞭”。车行到离夫家不远处,便有一处预先借好的房子,供新妇陪亲暂住一宿,俗称“打下墅”。这些和家乡蒙古相异的婚俗,她因为嫁他,早已经背的混瓜烂熟。她突然想起来的时候,在滚滚尘嚣中回首望去的最后一眼,远远的氤氲升腾的草原高野,时风正爽,细细传来那如泣如诉的马头琴声还有着一股子温馨的马**香味,她是草原的女儿,只是她心里是真的明白,这一次,真的是最后的别离了。何必伤逝,黯然**者,唯别而已……

海兰珠睡下的很晚,第二日一早乌兰就带着一大群的嬷嬷命妇端着衣饰鱼贯走入。
纷纷朝她请了安后,便开始大肆摆弄起来。海兰珠只是笑着不言语,看了眼乌兰,被那双调侃的眼睛瞪得不知往哪里瞅。
“新福晋害羞了——”不只是哪个嬷嬷喜声叫唤起来,原本严肃的气氛霎时热闹起来。恰巧院外敲锣打鼓的丝竹声传了进屋,更添喜气。费了很大劲换好礼服,红红的盖头正要扑面而下,只听吴克善站在门槛唤了声:“且慢。”
众人立刻端正站好,唯有海兰珠还端坐在正中,笑着看向哥哥。吴克善快步走上来,执起红盖头,仔细端详了海兰珠半晌,才低道:“真是好看。”
乌兰大胆调笑道:“台吉,难道咱家格格只是好看么?”吴克善哈哈一笑,“好不好看,以后咱说了不算。”乌兰故意暧昧地接到:“当然不算——大汗说得才作数!”众人听到了这句,都低下头笑了起来。
海兰珠不看也知道自己的脸早烧红了。“别闹了、别闹了。”嬷嬷朝吴克善道:“还是快下盖头吧,新娘子没捧锡壶前让人看多了不吉利的。”
吴克善点点头,红红的盖头落下前,海兰珠抬起头,模糊间,仿佛看到哥哥的眼睛竟是从未见过的慈爱。想到从此以后就又是天涯两隔,她这才有了新嫁娘的伤感。然而很快迎亲的队伍就到了大门,喜乐仿佛震耳欲聋般,她紧张地几乎要心跳出来。
吴克善立刻带人迎到门口,只见打灯笼的以及吹鼓手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是12匹对子马,马上坐着年轻的伴郎。以及随后的新郎皇太极,再后面就是接新娘所用的花轿了。女真人迎娶新娘时多用轿,但这花轿不是用人抬的,而是用马拉的。花轿是在马车上扎成的,先固定好四框,然后用红绫子围上,上面也用红绫拉成翼状轿顶,轿门有红绫档帘。在轿顶上是有木刻的“麒麟送子”。原本娶亲的队伍沿途每到一个亲友家,亲友都要给新郎送礼披红,但因为新郎身份之特殊,所以沿途除了嫡系亲戚,并没有太多人送上披红,送上的也是小心翼翼,心惊肉跳。但汗王一脸毫不掩饰的喜色,仿佛就算被铺天盖地的红色淹满了也没关系。吴克善虽不是女真人,但也知道汗王这等尊贵身份,能够亲自迎亲那是多么超乎礼仪和情理,同时也明白这给了新嫁娘和科尔沁莫大的荣耀。深吸口气,本想向大金国汗皇太极行跪礼,哪知马上人却一跃而下,与吴克善行了抱礼。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