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 来自远方的大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深秋的傍晚,我正在曲江河边散步,一位熟人跑来给我带了个口信:快到公社拖拉机站去拿东西,是一百斤大米!
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哪里来的一百斤大米呢?是谁雪中送炭来了?
我急急忙忙找了挑米工具,一路小跑向拖拉机站冲去。到了那里才知道,这大米来自一个遥远的地方——活龙坪,那是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地方。
一九六九年十月,文革中我被充军到了离县城最远最偏僻的活龙坪,我孤身一人来到那里,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在活龙坪的学校里,我结识了余老师一家。
余老师的妻子与我同姓,我就亲切地称她为“姐姐”,余老师一家有四个小孩,都是吃商品粮的,所以一家人吃饭不成问题。而我,由光棍一个发展成五口之家,却一直没有解决好户口问题,家里一直缺粮。那时候,余老师一家对我们关怀备至,从吃到穿,都给了我们无私的支助。远亲不如近邻,不是姐姐胜似姐姐,我们一家都喜欢到余老师家去玩,到了他家,孩子们就像在自已家里一样自由自在,快乐无比。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余老师他们都不是活龙坪本地人,和我一样,也是因为出身不好,才被充军到活龙坪。同样的命运,让惺惺相惜的我们心紧紧地连到了一起。
在活龙坪,我们生活了八年,一九七七年八月,我们告别那里,回到了妻子的家乡。
我们离开之后,余老师一家还时常惦记着我们,得知我们的户口还没有落实,吃饭比较困难时,他们还特意托人从那么远的地方带来了一百斤大米。从活龙坪到妻子的家乡有两三百里路,中间还要到县城中转一次,当时又没有班车,要带这么重的东西,还真是不容易。
经过严冬的人,才知道太阳的温暖;受过饥饿的人,才倍感大米的可亲。我们一家人捧着这来自远方的白生生的大米,眼里噙满了激动的泪水。
我们与余老师一家相处八年,在特定的环境下,建立起特殊的友谊,这种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是永恒的!
二零零七年五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