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水果糖的故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今的小孩子,总是与糖类食品结下不解之缘,而生活在那个饥饿年代的孩子们,却很难见到一回糖。
一九七六年,我的大儿子已经五岁了,却从未接触过水果糖,因为当时乡镇及集市上根本看不到这类食品。一天,我们学校的一位许老师从县城开会回来,给我的儿子带来了一小包水果糖,儿子接过水果糖,左看看、右瞧瞧,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不敢吃。
“这是什么?”儿子天真地问我。
“是水果糖。”我一边解释,一边拿起一颗,剥去了包装纸,放在儿子的嘴里,哪知道儿子却慌忙地吐了出来,并狐疑地问:“爸爸,这个能吃吗?”“当然能吃!”我边说边做示范,把糖放到了嘴里。儿子也学着我的样子把糖放到嘴里,用牙齿一咬:“嚼不动!我不要!”“不用嚼的,就含在嘴里,让它慢慢化掉。”可是儿子还是不吃,吐出了水果糖,放到桌子上,就出去玩了。
我目睹了第一次见到水果糖却不敢吃的儿子,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状的茫然和惆怅。贫困与愚昧真是一对孪生姐妹啊!

时光荏苒,又过了几年,进入了七十年代未,那时我已调到了另一个中学任教。四川的经济恢复得比湖北要快,一次,我去四川的黔江县赶集,市面上不仅有各色的水果糖,甚至还发现了几十年未见过的棒棒糖,四分钱一支,我乐呵呵地买了十支。
性格是生活的堆积。儿子长期没有接触过糖类食品,对棒棒糖更感到陌生。我赶集返校后,急忙把棒棒糖给了儿子,儿子却并没有我期待的那么兴奋,他随手接过就走了。中午,等儿子放学回家吃午饭,我问他棒棒糖好吃吗,他就伸手到衣袋里去掏,只剩两根竹签了,糖全部溶化在口袋里,弄得我啼笑皆非。
如今,儿子已过而立之年,他对糖类食品依然是不感兴趣,水果糖更是不沾。
这真是时事造人性,时事造一切。
二零零一年九月十八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