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县长”的启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约是在一九七四年,那时物质生活紧,政治生活更紧。批判会、斗争会司空见惯,教师之间人人自危,很少有言语往来,更不敢随便开玩笑。人们生活在这种极度压抑的环境中,只有“县长”来了,这一滩死水才有了几分生气。
“县长”何许人也?“县长”就叫秦先长,是一位教师。他出身好、根子正,加上父亲又是干部,正因为如此,他爱开玩笑,也敢开玩笑。人们根据他名字的谐音,把“先长”叫成“县长”。久而久之,他“县长”的美名传开了,连到区里开教师会,区领导都叫他“县长”,他也乐呵呵地答应。
记得一次暑假,我们四位老师一道结伴而行,到县城去办点事,说来也怪,山区地形特殊,到自己的县城却要经过四川省的黔江县。我们步行了六十里山路来到了黔江县,那时候全国不管东西南北中,都是一样的贫穷。我们拖着疲劳、饥馑的身躯来到一家餐馆,想吃点东西。餐馆里冷火秋烟的,一名服务员没精打采地倒在卖票的桌子上,睡眼惺忪的样子。
“有什么吃的吗?”
“什么都没有!”服务员瞟了我们一眼又歪着头睡了。
“县长,怎么办?”
服务员一听“县长”二字,就触电似的,赶忙站了起来,立即迎了过来。服务员态度的突变提醒了我们,秦先长脑子特别灵活,给我们递了个眼色,示意我们合演一场“双簧”。

秦先长三十开外,个头高大,又天生一个将军肚,不装就有一付官相,略略一装,别说县长了,就是省长也像极了。
“县长”坐到了一张靠椅上,头略向上一扬,翘起了二郎腿,用手轻轻地一敲桌子,开始打起了官腔:“小刘,你电话是啥子联系的,我们来检查工作,他不知道吗?”
刘老师赶忙上前赔小心,说情况:“县长,您不要急,电话早联系了。”
服务员被这群不速之客弄糊涂了,又不敢乱问,又怕怠慢了,脱不了皮(方言:负不起责),就钻进厨房忙了起来。半小时过去了,服务员端上了四大盘菜,其中两盘有肉。
“真是对不起,没有酒,确实是买不到!”服务员毕恭毕敬地边解释边去盛饭了。
我们早已馋得要命,好久都没吃肉了,见肉眼开,就狼吞虎咽地开吃了。“县长”嗯了一声,示意我们要沉住气,慢慢吃。
这顿饭吃得真是爽啊!我们付了钱和粮票,前呼后拥地护着“县长”离开了餐馆。
一走下阶梯,我们个个笑弯了腰,服务员狐疑地目送着我们离去。
“你们记住!只要跟着我秦先长出门,就不会挨饿!”“县长”得意地说。
是啊,在中国有句古训:学而优则仕。只要能当上官,还会担心饿肚子吗?
一九九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