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合理权威(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子没有理会孔丘的解释,指着浩浩黄河,说:“你怎么不学习水的德行呢?”孔丘说:“水有什么德行啊?”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短短数日、寥寥数言,老子的智慧征服了当时年轻气盛、自以为天下最有学识的孔丘!实际上,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也影响了很多的治世者(不仅仅是帝王),但是对于“无为”的理解却是五花八门,甚至有人将其看成了无所作为、遇到问题不去克服而顺其自然发展就可成功的“懒汉管理理论”。真的是这样吗?这是真的老子思想吗?一句“治大国如烹小鲜”流传甚广,理解也最容易出偏差!这可能与老子的思想过于深奥有关系吧!有人问:“究竟什么是‘道’?”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名之曰道。”看来,在老子的心中,“道”还有些神秘的气息,似乎是万物之母。有人问:“那怎么对待这个‘道’呢?”老子的答案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实际上就是要让人遵守天地之间的规律,用范蠡的解释就是:“夫人事必将与天地参,然后乃可成功”,也就是要求人们“顺道而为”。理论听起来似乎很神秘,实际上就是要领导者理解规律、顺其自然,并不是要求人们无所作为,而是要求领导者更高超的领导艺术。王朝开创者中信奉道家理论的典型人物如刘邦、李世民等实际上都是“治”的行家,都是追求“治”的,“治理”才是真正的帝王管理原则,“无为”则成为“治”的策略和目标。因此,“治”这个词最值得研究,无为的前提就是大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制度化了是不是就是无为了,大家都遵守制度了,政府还有为吗?如果我们不去管理,那还叫无为吗?刘邦的原则:治理还是无为刘邦在国家治理上花的功夫是非常之多、也非常之深的,如对于军功臣子的治理、管理机构与制度的设立、相关法律的完善、家族统治机制的建设等都是费尽心机的,如果仅仅用“无为”概括他的治国方式似乎会湮灭其本质的东西。刘邦刚开始当皇帝,在对百姓休养生息的同时,自己的一切也显得十分随意。上朝时,大臣们要么是过去的同乡,要么是生死与共的患难战友,虽然各有其职,并有严格的君臣等级,但大多出身草莽,加之平时在一起称兄道弟惯了,也不讲什么礼仪,遇事常常吵嚷不休,在殿上饮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醉了就起哄胡闹,根本没有个正儿八经的样子。时间一长,刘邦就觉得大伙儿闹得实在太不像话了,总得想个法子约束一下才行。秦朝的儒学博士叔孙通摸准了他的心事,就不失时机地进言道:“大家这样胡闹,哪有半点皇家体统!我建议采取古礼和秦仪,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刘邦一听,不太以为然:“你们这帮家伙还能搞出个东西来,就是搞出来,这帮家伙能听吗?”叔孙通说:“这很简单。只要皇上发个话,我现在就召集儒生和我的弟子们一起来商订施行。”刘邦听了,沉吟了一下,道:“你不妨试一下吧,但不要把那些礼仪弄得太琐碎了,太烦琐我可受不了那些约束,最好是简单易行。”叔孙通领命,马上召集一百多人开始认真地研究制定起来。方案形成后,叔孙通又带领大家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演习,等弄得差不多了,就请刘邦去观礼拍板。刘邦看了一遍,觉得不错,下令群臣仿习。公元前200年10月,长乐宫建成,群臣贺拜,礼仪正式施行。文武官员在谒者的引导下,严格按照等级高低走进殿门;宫中一声高亢的“趋”字响过,殿下数百郎中顿时夹侍阶陛两旁,文武官员分别站立两边,文官西向而立,武官东向而立;直到这时,皇帝刘邦才坐了乘辇出房,百官传呼警卫;所有官员站在原地,依照官职大小,一一诚惶诚恐地向皇帝朝拜奉贺。行礼后,百官全部低头而饮,没有一人胆敢大声喧哗。九次斟酒毕,谒者高唱一声“罢酒”,众官一一依次静静退出。朝拜完毕,刘邦喜不自禁地说道:“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了当皇帝是多么的尊贵啊!”于是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从此以后,这一朝拜礼仪形成制度,刘邦不仅享受着皇帝的尊贵,也知道了治理国家仅仅靠“无为”是不成的。因此,他不仅采用了叔孙通制定的礼仪,还要陆贾著书论述秦朝失掉天下的教训及治国之道,开始重视《诗》、《书》等典籍,对于儒家的治国学说开始认真地对待了。可见,刘邦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在“无为”的信念下运用了大量的儒法等治理原则,他明白:不管什么“家”,只要能够治理国家就是有用的“家”。纵观刘邦的行为,治民基本上奉行的是无为;治臣用的是儒家思想;治将则采取的法家方式。他所谓的无为是不折腾老百姓了,因此,“治理”才是他真正的原则。唐太宗的心态:无为是追求,治理才是道路李世民当上皇帝的时候,与刘邦那个时候有点类似,他也是马上得的天下,深知老百姓刚刚从战火中脱身出来,心态极不稳定,稍不注意就可能重蹈隋末的覆辙,于是轻徭薄赋、安定人心成为最基本的要求。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