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洛阳王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众人上得了岸,都是又惊又累,李金鑫更是筋疲力尽,瘫倒在岸边呼呼喘气.船老大愤怒地瞧着三人,看了又看,怒道:"赶快去报官,她们杀了人."
掉落河中的那人的两个同伴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均是不敢搭腔.他们见白燕将那人打入河中之后若无其事,怎地还敢惹事,白燕不再追究他们要推徐小暖下水,他们已是自求多福了.此时听得船老大提起,脸色都是一红,赧然无比.
其中一个鼓足勇气,支吾着道:"我……我们可是洛阳王家的人,王思贤被你们打落河中,生死不明.三位说一下姓什名谁,我们也好向主人禀报不是?"他心内很是恐惧,害怕三人连他们也杀了,因此说话极为客气.这三人都是王家的旁院子侄辈,说话的叫王齐,另外一个瘦高汉子叫王猛,掉落河里的叫做王思贤.三人武艺不佳,口气却不小.因为做活儿时都是身穿老鼠衣,在河南道上自称为"绿林三燕.做的活儿本就不是光明正大之事,哪里有燕子矫健讯捷的样子了?他们"上面有王家罩着,一般人却也不敢得罪,这三人行事本来很是横蛮,不料遇到白李等人,武艺不及人家,连口气儿也不敢大声喘了.
李金鑫气极,当时情形危险之极,这几人不帮手倒也罢了,还想害死徐小暖.这当儿竟又拿洛阳王家的名头来压人.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张嘴骂道:"是,是你大爷!"
王齐一怔,低下了头.小声说道:"这位爷,小的也是一时糊涂,亏得这位姑娘安然无恙,可小的同伴倒掉进河里了,您看……"
李金鑫瞪了他一眼,接道:"看你大爷!"
王齐身边的另一名身穿灰衣布褂的瘦高汉子王猛脾气较冲一些,一时忍耐不住,一张脸憋得通红,大声说道:"您,您怎么骂人呢?"
李金鑫冷冷盯着他,缓缓说道:"骂你大爷!"
王猛霍地站起,双拳紧握,却是不敢迈出脚步.
李金鑫跟着站了起来,嘿嘿冷笑:"要打架是么,便是你们二人齐上,李某有何惧哉?"
白燕一声叹息,说到底,徐小暖也是无事,他们却损了一人.劝道:"算了,多宝,我们也有不是之处."
李金鑫应了一声,望向那二人身边放着的一个大包袱.方才船上一阵晃荡,这包袱散了一角,露出一段有柄的白蜡杆.心头一亮,登时想起那人所说的洛阳王家来.当下笑道:"便是你们的家主王照亮前来,又奈何了我?"
王齐二人听他说了此话,心内都是一惊.陪笑道:"敢问这位爷,识得我家家主?"
李金鑫笑了一声,朗声说道:"也罢!我经过洛阳,本不想惊动他,不料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倒不识得一家人了.既出了此事,我便去拜访于他.也免得你们难做.不过话说了回来,二位做事可无王家之风啊!"
二人登时面红耳赤,王猛恭恭敬敬地说道:"爷见谅,是小的们有眼不识泰山.全是我们的不是……"
李金鑫念起与王照亮的交情,也不忍再用言语逼迫.喊了白燕与徐小暖,五人上了河堤,径自行向王家.
路上白燕悄声相询,李金鑫也不在乎那两人在侧,便讲起王家的事儿来.
原来这洛阳王家在河南道上极是有名.是传了不知多少辈儿的盗墓世家.最远甚至可以追溯到明初时卸岭盗魁王帮.这王帮对于盗墓者来说简直就是一代奇人,他广泛汲取各种盗陵的先进手段,改良盗墓工具,传下定**之法与挖洞秘术.最著盛名的一次,居然将汉朝时称雄大漠的折兰王的墓陵挖了个底朝天.那时崇尚玉敛,折兰王陵墓中尸身上穿着赤霞仙衣,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金缕玉衣.以及无数的奇珍异宝,金银玉器被扫之一空.
众所周知,古墓不但充满了神秘和恐怖的色彩,往往还埋藏了大量宝藏,引起无数贪婪的人趋之若鹜。只是古人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盗墓贼侵扰,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设置巧妙的机关来保护墓中宝藏。中记载,中国古代的人们就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防止盗墓,他们使用细沙代替土来填埋墓室,再在细沙当中掺杂石头,由于细沙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容易塌方,加上巨石的重力,因此盗墓者无法通过挖掘地道的方式进入墓室盗窃,这就是积石积沙墓.
定**之法,简单地来说就是把洛阳铲深入地下取土,然后通过各种气味,墓的形状、深度、坑灰、木质(或石质、砖质)这些特点结合起来推测出墓的年代、墓门的位置等等。一般来说,任何朝代墓内的物品摆放都有其规律。一看形状是汉墓,东汉或是西汉.也就是说,墓还没有挖,你的头脑里就有了整个墓室的概念,等真的挖下去了,直接就奔着你想找东西的地方去了……古人安葬时讲究顶天踏地.是故贵重物品每每都是从左肩及右脚处找到.
再说挖洞秘术,一个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洞道,能够做到地面上没有土,并且从地面上看不出有丝毫痕迹.如果遇到会这种技巧的高手,让人在现场找都找不出洞口来.其实并非没有洞口,而是这种高手在洞口做了一个篦子,让人行在上面而不坠.

自古盗墓者,以河南洛阳,陕西关中,湖南长沙最为盛行.它又分为明盗与暗盗.明盗不大讲究技巧,遇到墓陵,肆意破坏,只要能取到想要的东西就行.如三国时的曹操,后世的军阀孙殿英等等.暗盗则不然,它最注重的是技巧,并讲究取一留三,就是说如果在墓中发现三件东西,至多只能拿去一件.能够取得东西而让人不觉.(后世在河南上蔡发现了一座汉时古墓,因为岁月久长,被无数不同手法的盗墓者挖的千创百孔,光是不同样的墓道就留下了十数条.但考古学者还是在其中发掘出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物品.由此可见,暗盗要比明盗强上许多,至少物品损失较少.有的盗墓者得手之后,甚至还主动把墓陵加固,以防被自然破坏.)
这洛阳王家在河南虽说是暗盗,却因为祖祖辈辈都是靠这个吃饭,手艺传了下来,让他改行也不行啊,放着这身本事,不用岂不是可惜了.更何况这活儿是属于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的那种.得手几次,一辈子衣食无忧.因此更有许多人找了行家里手拜师学艺,这三人与王家近亲,也算有些渊源.便拜在一名王家子侄辈的王阁手下,平常也就是打打下手,做做粗活.对于卸岭搬山的技巧,不过是刚刚入门,只习了些看风水找墓的粗浅本领.这次看上了一个地方,隐约觉得可行,便备了家伙件儿,渡河寻师,约了共去.一般盗墓者都是三五成群,最少也是二人成行.单打独斗的少之又少.不过解放前盗明墓的,很多只有一个人干,只有一晚上的时间……穿着老鼠衣、手脚并用,挖洞、进墓、拿东西走人……相当不简单的。那时候一个人没办法打竖井,他就离开墓一段距离,然后以一定的角度向下挖……斜着向下,整整好好碰到墓的后墙,然后凿透进入……,计算的非常精确。
据王照亮所说,这盗墓者还有各种行规和盗掘手法,有很丰富的经验,善于伪装,并对防盗机关很有办法,他们在确定目标后,如果小墓不会费多大功夫,用几个晚上挖开,,取出物品走人.如果是大中型墓,一是以种地为名,在周围种下玉米高粱等物,以青纱帐掩盖其一个两个月的盗掘活动.二是在墓边搞个房子掩人耳目,然后从屋内挖地道通向墓室内,从外面看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的.三是在古墓边修一假坟时暗中掘一地道,通入墓内盗掘财物.
由于南方水多,洛阳铲不太好用,盗墓者积累了经验,归纳了望闻问切四字要诀.望即看风水,闻为闻气味,三问多嘴好事之人套取墓葬信息,四切有医家把脉诊断之意,根据土层判断墓葬的年代与大小.
白燕笑道:"你怎么这么了解那些盗墓贼的破事儿,嗯?难道你和那王照亮干过这个?"
李金鑫一笑:"说哪里话来,我不过救过他一命罢了.因为他见我对这行当很是好奇,就讲了许多知识与盗墓的事儿与我听.我这时跟你们说的,也不过是照话搬移而已."盗墓者名声不好,为人背后诟病.不过洛阳向来盗墓之风盛行,王照亮为人义字为先,两肋插刀,也是个光明磊落的好儿郎,好汉子.李金鑫与他很是谈得来.
(注:洛阳铲,初时并不能带土上洞,不过是挖盗洞时较为方便罢了,和铁锨的功用一样.自后世20世纪初期洛阳农民李鸭子经过改良,发明了真正的"洛阳铲"之后,它才成为盗墓者的专用工具.如今,小小的洛阳铲已然成了中国考古界最具标志性的象征物。为世界同行广泛所知。不过,虽然洛阳铲已在中国各地考古界应用,但因只能手工制造,其制作工序有20多道,而最关键部位是成型时打造的弧度,没有相当功力和经验者不能为之,稍有误差,打出的铲子就带不上土,或只能带半铲土,导致土层错乱,阻碍准确判断.它的神奇功用,发明之后便几乎引发了现代的盗墓狂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此后消停了几十年,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兴起,以及文物走私市场的繁荣,洛阳铲又伴随着形形色色的盗墓贼死尸复活,再度显示了它的神通.经验丰富的盗墓贼仅凭洛阳铲深入地下所碰撞的不同声音和手里的微妙感觉,便可判断地下的情况,如夯实的墙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样,所传出的信息也就有所区别。在盗墓者口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把洛阳铲,刺破阴阳界."洛阳地区四邻八乡的村民见这一神秘器具如此轻巧便捷,探找墓葬既快又准,省时省力,于是纷纷效仿,呼呼隆隆地加入到盗墓队伍之中。又据说古人的骨骸可以治疗哮喘病等,所以盗贼不但盗物,也挖骨。于是整个中原到陕西的关中大地就加倍的热闹起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