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句实在话,我打小就幻想过将来,幻想过以后是如何的绚丽多彩,我会有着怎样的不凡人生。我想过当科学家名垂青史;当军人战功彪炳;当国家领导人闪亮银屏;当作家著书立说。可是我就是面向过当老师,总认为那是一个平凡的职业,有矮人三分的样子。有一段时间我还把一句顺口溜改编了:
“苦不苦,看看人家红军两万五;
累不累,问问人民教师多受罪。”
教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花朵绽放出的美丽吸引住一切人的目光,连蜂蝶也为之狂舞不已,而在一边擦汗的却是园丁的无人问津。现在的人都重视成果而往往忽略过程,孰不知真正应该羡慕的人却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人大多很俗气,我也不例外。
看过很多教师为学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我也曾感动过,不过也是在那仅仅的一瞬间。在我的人生字典里,压根就没有教师这样的词存在过,这也是老妈为何老拿我当出气筒的原因:她一直希望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而我却不年个她的指挥,坚决把自己置身于师范大学的门外。我想我可能是在逃避吧,我就我这个性要是真的成为身为人师、行位世范的话,怕中国的21世纪的人才全是手戴铁拷,在牢狱中度过一生的人了吧!
可是我现在就是一名“教师”,虽然不是正式的,世事本来就是多变啊!
当我手拿课本,踏入教室的那一刻,忽然心跳就剧烈起来,有如履薄冰一样。我面前就有二十双明亮的眼睛,或好奇或迷惘或带着求知欲,我知道几年前的我也曾经有过这般,不过现在是斗转星移了而已。
并没有和预期中的那样恐怖,该面对的还是要坦然,在人生生存繁衍中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还好我有过演讲的经历,有过在大学进学生会面试的经历,有过一个人站在讲台上,享受台上数千双眼神和雷鸣般轰响的掌声的经历,略一顿足我就跨上了讲台,我想我就凭西X大的名字,唬唬一群小毛孩应该不是太大问题的。
简单的做了自我简介,我就学着以前的老师教我的姿态传道解惑授业起来。还得感谢中学时代的老师,给我提供了练比的机会,亦不会叫我在课堂上因为粉笔字丑而出丑!
从小,老爸就要我认识字,练习写字,教我描摹字帖。我喜欢庞中华的字,很有感觉的,就坚持不懈的写了下来。到了中学以后,黑板报基本上就由我包了,上面的字全由我来写,我也很乐意接受这样可以在同学面前卖弄的活计,而后老师也因为怕麻烦,就把课本内外作业的板书全交给了我,当时虽然要抄一次在黑板上,再给自己的作业抄一次题,我却很快乐——我把练字当成了一种享受!看着龙飞凤舞的字,再看看老师有如鸡爪爬过的文字就有了几丝窃喜,甚至自大——起码,我比老师的字好,这就足够了!
带着这份窃喜,在我教书的日子里,我把牛顿定律一丝不苟的写在了黑板上,我告诉他们两种单质经过化合变质以后就形成了新的物质化合物……
初中的授课很简单,我的理解就是死记硬背而已,我的老师曾经有这样的话:“千变万变不离其宗,一加一就是等于二,不管是无何的拐弯,如何的设置陷阱,一加一永远不会是二以外的任何数字,学习理科就是不必要的多走弯路。”因此他总是在第二节课的时候要求我们合上课本,再提问上节课的概论要点。几乎所有的课都是如此,有泪有累,也有乐,但背诵就是最有意义的东西,至少我们每次都会有出色的成绩在证明着这一论点……

不明白,为何家长们会要求孩子在初中时就参加课外辅导,其实是不必的。记忆中我的那段时光是在下河补鱼捉鳖摸蟹或者林中打鸟摘果子之类的幸福中度过的。真的有点想抱怨现在的应试教育了,总会剥夺童年的快乐,而给孩子的肩膀上压上一付沉重的担子。
当有千百人还在懊悔为什么读书并对应试教育的遗患心悸不已并努力用各种手段挣扎着筋骨的樊笼时,又有千百万人在前仆后继的为大学进出的门而呐喊、拼搏,而去忍受这种煎熬。总是郁闷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挑灯夜战只是为求一朝成名,然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那短短的几个小时里,成则全家欢喜,败则亲朋落泪,而后就在大学中磨砺自己或消磨着自己的青春……看过一首改编自《陋室铭》的诗,写的是当代大学生:
业不务正,精怪则名;学不在好,作弊就行。世人皆醒,惟吾醉醺。白天睡大觉,夜里数星星。谈笑烟酒色,往来歌舞厅,何以骗父母?手头紧!无考试不读书,无作业不烦心,今日大学生,赛过活神仙。学子曰:“何忧之有?”
陈帅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教的怎么样,感觉是误人子弟。”
我有点黯然:“尽力就好了,只要不把我们自己的陋习传递给他们,就阿弥陀佛了!初中的东西还是简单,不必过于担心!”
陈帅他姨叫过我们,问感觉怎么样,是否可以适应,我们都说是还好还好。
以便享受着作为师长的荣誉,一边看着孩子们,回忆着自己如烟如梦的青春,不是很好么?
陈帅说我有点老气横秋的,我说我看惯了人世的沉浮轮回吧,心早老了,就和枯枝败叶一样,在寻找着自己曾经的梦!
陈帅说不是这样的,不应该是这样的,我笑了笑,却并没有解释什么。大学,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人才,天天泡在图书馆自习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苦读圣贤书;还有一种,就是我这样的,天天得过且过,胸无大志,鼠目寸光的混日子的。我给我自己的定义是,我也是人才。混混也是一种生活啊,可以真实的体味寂寞。”我说!
我忽然忧伤起来,就想起了童年,想起了曾经十分喜欢的一首诗歌:
四月来了
梧桐花静静地开着
一场纷纷的雨
淋湿了一个日子
这个日子里,石碑们
裸露着湿漉漉的忧伤
路边的翠柳,山上的青草
湮没了几多凄迷的目光
人们用没有温暖的食物
祭奠一个久远的故事
和一个断魂的节日
牧童悠扬的歌声
落在伤心人的心上
这个日子
浸透了杏花村的酒香
伤心的人醉醒后
踩着唐诗的路
走回千年前的故乡
只有外在他乡人儿
没有回到家乡
祭奠
那一刻我好孤独,好想家好想一个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